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30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30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位皆是当地有名的商道大才,口碑甚好,听当地人所说,颇为称赞。在下乃泰山郡郡丞诸葛珪之子诸葛亮,初到贵宝地,闻二位之名,如雷贯耳,故冒犯派手下请二位前来一见,有一场大富贵送与二位,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诸葛亮将准备好的说辞说给二人,商贾重利,为权为财,诸葛亮也就不说那些虚的,相信给二人一些一官半职,都足以让二人投效。

    因此,诸葛亮也没怎么过脑,先忽悠了再说。

    等等。

    苏双,张世平。

第66章 截获钱财() 
诸葛亮想起来了。

    曾经,此二人与蜀汉皇帝刘玄德可是有大渊源,可以说没有此二人,刘玄德发家发迹就难得多了。

    刘关张出道之前的第一桶金,便是苏双,张世平。

    不然,凭着张翼德的全部家财,虽够招募几百乡勇,却难以成大事。

    诸葛亮就不曾一次听刘备说起,当初在老家涿县,刚刚起事,响应大汉朝廷,苦于缺盔少甲,多亏了苏双、张世平的相赠,才能有今日的辉煌。

    听到二人乃是苏双和张世平,诸葛亮不由一下子重视了起来。

    “不知公子所言一场大富贵,指的是什么?在下等人,不过一介商贾,有些许薄财,别无长处,加上天资愚钝,还请公子示下。”

    精明的商人,从来都不会小看任何人,哪怕站在面前的诸葛亮年纪轻轻,苏双也不敢小视,这世道尔虞我诈,害怕一不小心就让诸葛亮挖坑,给忽悠了。所以,不管是什么,凡事还是先问清楚为好。

    “不瞒二位,家父虽是郡丞,乃是文职,却常常感到手下的人不够用,尤其是像二位这样精通于账目往来,资金流动之人,在下见贤遗在野,心有不忍,也有心为父分忧,故想举荐二位,屈居我郡丞府管事,待他日磨练熟手,资历已足,也好引荐,出任各郡县主薄,步入官道,不知二位可愿降尊纡贵助我诸葛氏一臂之力?”

    诸葛亮身为官家子弟,却主动去招揽在大汉人人皆视为贱籍的经商大贾,这种行为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说诸葛亮求贤若渴吧,对象却是商贾,要说诸葛亮没礼贤下士,却是主动地提出想要招揽人。

    虽说初为诸葛府管事,专事钱财,但诸葛亮也说了,干久了,干好了,到时会引荐为郡县主薄,那就不一样了,等于脱离了贱籍,身为大汉官吏。

    虽说一县之主薄,在大人物眼里,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举手可得。但在商人眼里,哪怕是奋斗一生,都有可能获取不到。

    所以,诸葛亮这个提议不止是令人大吃一惊,而更像是晴天霹雳,六月飘雪般世所少见。

    苏双惊得嘴巴双开,一时忘了合上,失了礼仪;张世平听得整个人陷入呆滞,久久回不了神;就连唐周,也为主公的大饼,吸引得两眼发光。

    房内,一时静若深夜,落针可无。

    诸葛亮只好静下心神,无奈地等苏双和张世平的回应。

    过了晌久,苏双和张世平总算是回过神来,互相望了望,皆看到双方眼中的炽热和渴望,双方点了点头,突然齐齐地向诸葛亮行了投效礼,跪拜在地。

    “愿为主公效力驱使,万死不辞。”二人如同声翻译一样,同时表态,认了诸葛亮为主公,生怕慢了,眼前这场大富贵就会飞走,化为镜中水月,过眼云烟。

    “大善,我得二位,如虎添翼也。”诸葛亮扶起了苏双和张世平,口中连连称赞。

    虽然二人还没什么贡献,但诸葛亮知道这二人,可能什么都没有,甚至才能也有限,可是有钱的标签,肯定是跑不了的。

    “苏兄,张兄,在平初到幽州涿县,也不知二位的来历,不如便由二位来说说,在下也好根据二位的情况安排相应的差事。”

    诸葛亮对苏双和张世平只是存在于听说,如今却就站在面前,不由好奇,想听听此二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主公,在下和双兄乃是世交,家居中山,世代从商。因中山有甄氏一族在,粮食及普通物品皆甄氏一家独大,我等难以经营,故转而养马,同时收集草原上的陨铁镔铁,然后结伴同路,往返于各地贩马售铁。”

    张世平向来和苏双交好,经常终日在一起,也就对苏双的底细知根知底,便统一为二人作了介绍。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我等约好每年往北贩马一次,却因近日黄巾反贼欲攻打幽州,贼势浩大,不得不返回幽州,盘旋于涿县。幸而遇到了主公,才有此天大机缘。我二人愿将良马五百匹,金银五千两,镔铁一千斤赠与主公,以便主公建功立业。”

    张世平和苏双的马没卖出去,钱自然没赚到,所以对黄巾算是恨之入骨。知之诸葛亮乃是官家之后,不难猜到必是为了剿贼才到此地。

    二人一个眼神,便做出了决定,将带在身边的全部家财资助于诸葛亮,一来可以作为晋身之资,二来也算是增加诸葛亮心中的印象分,减少历练的时限。

    大汉朝廷对黄巾反贼早定义为卑鄙乱国者,所以为杀黄巾做贡献,张世平和苏双不觉得这钱财送出去可惜,反而很光荣。更何况是送给自己的主公,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此,便多谢二位的仗义相赠。二位待我重义,我必待二位重情,还请二位跟随于我左右,待回了泰山,定将二位荐任重职。”

    诸葛亮收下了钱财,马匹,不禁心里笑咪咪,不过表面上,却连连安抚苏双和张世平,表示回了泰山,必不食前言,兑现举荐。

    领兵有益,出征有得。这才一开始,不止收了二位敛财高手,更是得了一笔横财。诸葛亮觉得哪怕现在就打道回府,这一趟也就不亏了。

    不过,想是想,诸葛亮来得了,现在可回不去。要是现在再强行赶回泰山郡,以区区二千泰平军,若是遭遇了黄巾反贼,很可能有大的伤亡。

    诸葛亮心情大好,也就准备给苏双和张世平多施加些恩惠。

    “不知苏兄和张兄,可有表字?”

    诸葛亮问及二人的表字,没有表字,可不是读书人,这年头要想为官,读书人的身份是基本标配。

    不过,料来二人必定是没有的,若是有表字,就不会沦落到成为经商大贾,一介商籍。

    “回主公,在下虽从小有幸读书识字,却未曾拜得良师,故无表字。世平也是一样,我们只懂得文字和账目,对于经史书学的深意皆一无所知。”

    苏双将二人的情况告诉诸葛亮,二人也知道想当官,哪怕是主薄这种文吏,登名造册,盘点核算,撰写公文,这些是最基本的。虽然懂得识文写字,但能多了解一些经书史学,更有增益。

    “既然这样,那以后可要勤加读书,多思多学。我便为你等表个字吧,苏兄表字勤思,张兄表字学进,以示鼓励。”

    这年头,对于商人示恩,要么给官,要么给身份。

    钱财,莫说诸葛亮没有,有也舍不得。况且苏双和张世平的钱财可瞬秒诸葛亮好几条街。所以表字,既省钱,又大恩。

    “多谢主公赐字。”

    苏双和张世平齐齐跪谢。

    又谈了一会儿,诸葛亮就让苏双和张世平暂且回去,做好准备,到时一切妥当,便会派人通知二人,再作进一步的安排。

    至于二人赠与的那些东西,诸葛亮也让二人先暂为保管,以待使用。

第67章 刘备豪言() 
诸葛亮搞定了苏双和张世平的事情之后,大赚了一笔,心情美得难以言语,也就不愿闷闷地继续待在客栈之中。

    吩咐好唐周在客栈看守包袱行李,诸葛亮带上十来个随从军兵,出了门逛一逛这涿县,领略这北地风光。

    不曾想,左走右转,这涿县的路却是四通八达,走着走着,竟又走回了城门边。

    原想,就此折回客栈,结束一天的游历。

    诸葛亮眼尖,却是突然被吸引了目光,只见在榜文下面,有一个人,生得那是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这必然是刘备刘玄德了。

    诸葛亮还知道刘玄德不止两耳垂肩,双手过膝,还奇在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所以,无论是谁,初次遇到刘玄德,必惊为天人,认为此人是翩翩君子,俊俏如玉。

    看到刘备就站在前面,诸葛亮心喜不已,正欲上前结交,急走向前,怎么说也曾经是主仆一场,而今物是人非,再相遇岂能不结识一番,反而不告自走。

    诸葛亮尚未走到,便听刘玄德慨然长叹,叹声无奈。

    诸葛亮完全可以理解刘备此时的心情。

    以前,诸葛亮自从当了蜀汉的军师之后,和刘备好得就像忘年交,对刘备的过往了熟于心,知道刘备不怎么喜欢读书,但是性子却很是宽和,平时也不爱说话,喜怒不形于色。

    诸葛亮也曾听关羽和张飞说起刘备的往事。

    说是刘备一直以来都心存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乃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算是汉景帝一脉的玄孙。曾经,刘胜之子刘贞,在汉武帝时被封为涿鹿亭侯,后来因为上交官府的金子成色不足,犯了罪导致失去侯爵,因此在涿县有遗留下刘氏一脉。

    刘备的祖先是刘雄,父亲是刘弘。刘弘曾经被举荐过孝廉,也当过官吏,不过很早就死了。刘备很小就成了孤儿,但侍候母亲至孝,奈何家贫,以卖草鞋凉席为谋生。

    诸葛亮还知道刘备一件趣事,说是刘备家住在涿县楼桑村。在家的东南边,有一颗大桑树,高五丈余,远远望去,茂盛得就像车盖。有懂得看相的人曾说,这一家将来必定出贵人。刘玄德小的时候,和家乡附近的孩子一起在树下玩小儿戏,就曾说过,将来要是当了皇帝,就要乘坐这样气派车盖的龙辇。他的叔父刘元起听了感觉惊奇,觉得这孩子很有志向,预见他长大后将会是个不寻常的人物。

    因此,刘元起眼见刘玄德家里贫穷,便常常资助刘备,给钱给物。直到刘备十五岁了,他的母亲才勒令刘备出门游学,刘备也曾经在郑玄和卢植授课之时,在门下旁听过,与辽西人公孙瓒等人结交好友。

    诸葛亮边走边思,却突然被如奔雷的声音给打乱了思路,只好看了看声音来源之处。

    好家伙,又一个熟悉的身影。

    只见,这人长得豹头环眼,身长八尺,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一身结实的肌肉,无不显示着爆炸的天生神力。

    这是涿县张飞张翼德呀。

    怎么也在这里,刚才大意只看到刘备,没有注意到旁边的人。是了,曾听人说起,张飞桃园结义虽排最小,却是先于关羽认识刘备。

    “大丈夫不想着为国家出力,反而在这长吁短叹,像个娘们似的,这是为何呀?”

    张飞大声的发问,声音震耳欲聋。一股豪气冲天直起,周围的人不由觉得张飞是个忠君报国,义气云天的汉子。

    诸葛亮不等刘备应答,大声高呼,准备强行插一腿。

    “正是。壮士所言极其有理,我大汉儿郎岂能让区区黄巾反贼逞强称雄。理应为国效力,从军讨逆。”

    诸葛亮虽人小却声尖,一下子就引起了刘备和张飞的注意。诸葛亮也终于快步赶到二人的面前,施了一士子见面礼。

    刘备见诸葛亮硬生生抢了他的风头,虽有不喜,但素来表面功夫做得极佳,却并出言反驳。而是仍然保持脸上日晴云轻,只能说养气修性,练得实在不错。

    但刘备却不能不出来说话了,再不说话,估计周围众目睽睽,就要当他是那种无情无义,无国无家之辈的自私小人了。

    况且张飞外貌十分彪悍异常,正欲结交,故对张飞和诸葛亮先后施了一礼,然后问二人姓名。

    “好汉一心为国,忠义两全,不知怎么称呼?公子小时了了,浩气自存,敢问师出何人?”

    刘备先长后幼,显得十分温文有礼,语言之间,体现出一个读书人士子的气慨。毕竟,刘备在结交英雄豪杰之时,都是用这一个套路,先问出身,再论见识、英勇,因此凭着这个,才能令公孙瓒等人折服,引为好友。

    “在下姓张,单名飞,字翼德。世代居住在涿郡,家里有些庄园和田地,平日里卖酒为生,杀猪过活。从小就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刚好正好见到兄长边看榜文边叹气,心中疑惑,才有此相问。”

    张飞见刘备和诸葛亮的衣着,知此二人必是求过学,读过书之人,也就直来直往,将自己的家世说了出来。

    坦诚至极,真心交结。

    这样的一个人,无论是谁,只要心中坦荡,都会愿意与张飞做朋友,因此张飞实在是没什么坏心眼儿。

    “在下乃前议郎蔡邕蔡伯喈公门下学生,复姓诸葛,名亮,家父现任泰山郡郡丞,奉天子宣诏,郡县募榜,率兵前来助涿县破贼,无意中路过此地,听到壮士所言,心中有感而发,不禁出言附和。还请二位兄长勿怪。”

    诸葛亮将自己的恩师大儒蔡邕这块招牌扯了出来,又表明自己是官家子弟,且率兵前来涿郡,一时间说得刘备和张飞一脸惊讶,要不是看诸葛亮举止大方,知书达理,刘备和张飞绝对不敢相信诸葛亮说的这些都是真的。

    前议郎,大儒,蔡邕蔡伯喈公门生,泰山郡丞之子,且已能率兵统领将士。眼前这个看起来才四五岁的小娃娃,刘备和张飞一开始没觉得有什么,现在却发现诸葛亮十分不简单。

    二人不由拘谨了些,变得恭敬。

    “在下原本是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字玄德,曾求学于中郎将卢植和大儒郑玄门下。”

    刘备讲到这里,突然停下了。

    刘备脸色开始变得忧伤,像是在酝酿情绪,又像是悲从心来,令人欲肝肠断绝。

    诸葛亮听到刘备的介绍,心中大定。此人果然不出所料。正是曾经的主公,认识多年的年轻版刘备。

    刘备,刘玄德。

第68章 饮酒吹逼() 
“突然听到黄巾逆贼造反,大肆作乱,我有心想去讨逆反贼,保护百姓,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