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5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5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太行山脉,总算是回到了琅琊郡,此时一行人正在官道上休息,夏风如炽,炎炎烈日把人烤得脸色通红,就像被爆炒过的龙虾。

    “大兄,如今父亲不在琅琊,家里也仅有几个管家、账房,皆管不得大事儿。不如,我们直接去找大伯,以免来回辗转,也算省事。”诸葛亮倚靠在马车窗沿,汗水如柱,忙用衣袖扇风,却无法驱散这内焦外躁的热气渗透。

    “也好。反正早晚都要去找大伯,就算先回家,到时还得麻烦再来回跑一趟,还不如今天加紧行程,直接到大伯家落脚,也早早结束这一个来月的风餐露宿。”诸葛瑾喝了一大口水,用手抹了抹嘴角的水渍。

    “那是再好不过了。”说完,诸葛亮掀起马车门帘,朝着外面一个骑着黑马的少年走去。

    “于将军,告诉大家,休息好后,我们直接奔赴阳都县我伯父家,不回家里了。让大家加把劲,争取今晚落脚,就不用在野外扎营了。”诸葛亮看着这个休息都不愿下马,保持警戒的少年,甚觉满意。

    不愧是五子良将之一。

    不过不能再有门户之见了,寒门也有大才,重用人才就等于少了一个强劲的对手。此消彼长,方为长久之道。

    “公子过奖了,在下只是一个刚进军伍的小小伍长,不是什么将军,当不得此称呼。在下这就去安排启程阳都事宜,请公子放心。”于禁行了个标准的军礼,便想告退下去布置。

    “不想当将军的小兵不是好兵,我观你言必行,禁必止,军纪严明,总有一天会成长为将军的,去吧。”诸葛亮挥了挥手,示意于禁自行安排即可。

    晌午已过,众人吃过干粮后,再次启程,阳都县。

    待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际,一群人急赶慢赶,总算是来到了阳都县诸葛府门口。

    “请通禀你家老爷,就说府上侄子、泰山郡丞之子来访。”于禁给了门房名帖,表明了身份。

    “各位稍待片刻,我这就上报府中。”门房闻言,忙交待了两句,就急冲冲跑回府里。

    不一会儿,就见府门里走出二个人。领头的,一个身穿素白练功服,脚步轻盈,这人唤诸葛诞,颇有勇力;随后的,一个衣着彩蓝锦,行风阵阵,这人叫诸葛绪,笑如春风。远远地便听见走在前面的人喊:“可是堂弟阿瑾、阿亮来了?快快进来。”

    “见过堂兄,小侄在此向大伯请安,大伯近来可好?”诸葛亮和诸葛瑾忙行礼拜见。

    “父亲去南阳访友了,不日即返。二位堂弟,快请进府,让为兄为你们接风洗尘,也好休养歇息。”诸葛绪虚扶了下,急忙出言,将二人迎进了府里。

    待众人在宴厅坐定,酒已倒,杯皆满,琳琅满目的菜肴已上齐。

    “来,这一杯就当为兄给大家接风洗尘,请满饮。”诸葛诞抬起酒杯向大家遥敬。

    “多谢大兄,来,干了。”诸葛亮和诸葛瑾为答谢意,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过三盏,菜过五巡。

    “不知二位贤弟路途遥远,独自回来,却不见叔父?敢问所为何事?”诸葛玄不在家,诸葛诞只好暂行府事,询问堂弟们的来意,以便早做安排。

    闻言,诸葛瑾望了一下诸葛亮,示意让诸葛亮来回答,以解众人之惑。

    “不瞒二位堂兄,此次我们回来,乃是先祖借梦传言一事,亮梦见过先祖诸葛丰,先祖曾有言:我诸葛一氏当兴,应运之人在我们年轻一代,还说为了家族的兴盛,诸葛一氏须走出琅琊,广建根基,方能传承绵远。”诸葛亮娓娓道来。

    听到先祖借梦传言,又说到要将诸葛氏走出琅琊,散落到各地,生枝落叶,诸葛诞两兄弟既感到诧异,又心生波澜。毕竟这么大的事,明显已超出了诸葛诞的认知和处理能力。

    “二位贤弟,此事事关重大,父亲回来方能定夺,还请二位贤弟在府里住下,待父亲回来再商议不迟。”诸葛诞平复了下心境,将此事推给了诸葛玄。

    “也好。今日我们兄弟几位在此,便不谈其他,只念兄弟情。无论将来哪一天,在哪里,你们都是诸葛家永远的兄弟。”诸葛亮想起了以前诸葛兄弟各侍一家,不禁感慨。

    “对。我们都姓诸葛,永远都是兄弟,为诸葛一族扬名天下而努力,为诸葛一氏壮大强盛而奋斗。”诸葛绪激动不已,又举起酒杯。

    众人相呼应,一时酒席上,推杯换盏,络绎不绝。

    “敢问各位兄长,世事如棋局局新,若他朝世道有变,天地浮沉,可有何志向?”诸葛亮知道世家的子弟从小耳濡目染,熟读经书,又对朝野之事多有博闻。当下时机不对,只好假设将来有变,以此了解各位兄长的志向。

    毕竟,他并不了解各位兄长的想法。毕竟,如今朝堂宦官当道,世风日下,想出头比登天还难。

    “要是世道有变,我将来要当一个大将军,统帅三军,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威名赫赫,可止小儿夜啼。”性子较急的诸葛诞抢先说出自己的理想。

    “我嘛,我要使家里每一天都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有花不完的钱,能天天穿蜀锦,用江东的陶器,养洛阳的歌姬,做襄阳的船周游各地。”诸葛绪憧憬着自己变身成为春秋战国的范蠡、吕不韦。

    “大兄,你呢?”诸葛亮问起了坐在旁边,深思良久的诸葛瑾。

    “我希望能读到世间所有的书,每个人都能读书,读有用的书,用书中的知识来治理田野,治理山川,治理大河,治理朝堂。古往今来,那些丞相、相国都是强征博引,闻多识广之人,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诸葛瑾一脸沉醉未来那个身穿相服,头戴翎帽的自己。

    “各位兄长,都是有大志向的人,我们兄弟几个必当要相互扶持,共同进退,方能早日实现梦想。俗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诸葛亮向在位的人伸出了手。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共勉!”诸葛诞几人也伸出了手,四人紧紧地握在一起。

    在很久以后,人们谈起了历史,称此次握手为帝国之盟。

    “亮弟,那你将来想做什么?”诸葛绪突然想起诸葛亮尚未说自己的志向。

    “天道有变,亮必取之。”诸葛亮握着的手,猛然用力。

第10章 说服诸葛玄() 
兄弟相聚,当浮一大白。

    众人喝到月上柳梢头,夜谈甚欢,待到酒劲发作,方由家奴扶进厢房,各自休息。

    隔天,诸葛诞和诸葛绪又邀请诸葛亮两兄弟到府里附近各处游玩,皆宾至如归,恨不早些互访,白误时日。

    嬉戏的时光总是转瞬即过,一眨眼儿就过了好几天。

    这天,外出访友的诸葛玄总算回来了。

    刚回到府上的诸葛玄便听管家汇报,说是弟弟君贡家的二个公子来了,不由心生欢喜,却一时无法相见,原来今天两人被大儿诸葛诞两兄弟拉去城东的河边垂钓去了,只好待在府里静等,等众人回来,也好相问两人为何独自出外,登门造访,以消心头之疑。

    一盏闲茶,很快,日已西斜,倦鸟归巢。

    一群人三五结伴而行,尚未见人影,便闻嘻哈欢笑之声由远传近,走到近了,只见前面的二人,一个身穿精简劲服,三大五粗,身材魁梧,一看便知勇武过人,心生神力;一个面如深秋粉桃,温文尔儒。二人手里的钓杆,一长一短,长的似长枪,短的若文笔,一文一武,一张一弛,倒也相得益彰。

    后面紧随的二人,一个背着竹篓,谈笑风生,举止自然,自有一股令人亲近的引力;一个身子骨还没长开的小娃娃手里调皮地倒捉着一条尚未歇气的小鱼,显得可爱极了。

    众人走近院子里,方看见静坐在大厅的诸葛玄,一时噤若寒蝉。手里的钓杆立马扔在地上,背后的竹篓快速解开,随意放到一旁,就是最小的那个也一脸不舍地把手里的小鱼抛进了院子里的花丛里。

    一行人排成一排,整了整衣服,甩了甩身上的杂草,拍了拍手中的沾泥,一路小跑进了大厅。

    “拜见父亲(大伯),向父亲(大伯)请安。”四人恭敬地行了个跪拜礼。

    “都起来吧。你们兄弟少有相聚,今集一堂,终日游玩,我也能理解,就不怪你们玩物丧志了,但你们要谨记:勤有功,戏无益。”诸葛玄决定遏止下这不良风气继续蔓延,以免四人无所事事,碌碌无成。

    “谨记父亲(大伯)教导。”四人不敢叫板,老老实实挨了这训。

    “好了,诞儿和绪儿先下去吧,为父有话要和谨儿、亮儿说。”诸葛玄准备了解一下正事先,把左右屏退,挥了挥手也让诸葛诞和诸葛绪一同退下。

    “孩儿告退。”诸葛诞和诸葛绪对诸葛亮两兄弟挤了挤个眼色,行了礼便先行回房了。

    “谨儿和亮儿为何不远千里,从泰山回到琅琊,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怎么不见你们父亲呢”诸葛玄一股脑把疑问全说出来。

    眼看诸葛玄等着诸葛瑾回答,诸葛瑾只好示意诸葛亮来为诸葛玄解惑,毕竟此事全由诸葛亮一人所起。见此,诸葛玄更加疑惑,只好望向诸葛亮,不明所已。

    “大伯勿忧,家父万事皆好。我们兄弟二人从泰山回到琅琊,乃是因先祖曾托梦亮儿,传言诸葛氏当兴,应运之人乃年轻一代,为了家族长盛鼎兴,须效刘氏、袁氏,多建根基,开枝散叶,诸葛氏才能像参天大树一样,根稳叶茂。”诸葛亮从容不迫,毫不紧张地道出了原情。

    “亮儿,你这是在说梦话,你还这么小,先祖怎么可能会选择你来托梦传言,再说家族世代都在琅琊,经营好几代人,方能有如此规模,先祖怎会舍得让诸葛氏化整为零,分散各地,使族人艰难度日,毫无根基,一切重新再来。”诸葛玄难以相信,认为这是小孩子偶尔做梦,梦中之事作不得准,况且家族搬迁,非一日之功,在他地建立基业也非易事,此法实不可取也。

    “大伯,敢问先祖身为司隶校尉之时,琅琊郡可有我诸葛氏一门踪迹?再问家父未出任泰山郡丞之时,泰山郡可曾有我诸葛氏族人盘桓?”诸葛亮以退为进,以问作答,想劝服诸葛玄同意搬迁,以免受黄巾之乱波及。

    “自然是没有,但这是二码事。先祖扎根琅琊,乃引退告老,薄有人脉;你父建业泰山,是新官上任,朝廷诰命,而今若诸葛氏拆散多地,则如无根浮萍,难以立足。”诸葛玄抛开先祖入梦一事,不再纠结真假,把分散各地,家族搬迁的困难开门见面,摆在台面上说。

    “大伯勿忧,先祖以一人之力尚能在琅琊郡远近闻名,威扬一方;家父得大伯相助便可在泰山郡立足脚根,独挡一面,如今我们兄弟四人年华正好,互相扶持,历练一番必能堪委重任。”一个好汉四个帮,诸葛亮只好把兄弟几个也拉扯进来,增加说服力。

    “你们几个尚未弱冠,还没表字,未有功名,一介白身,能成什么大事。”看着眼前这个一岁多的孩子,又看看六七岁的诸葛瑾,诸葛玄感觉这事比他自己还玄。

    “纵然刚开始无法像现在的琅琊一样,良田无数,豪宅万栋,家奴成群,但相信假以时日,只要我们努力达到泰山郡的规模,就能形成良好循环,自给自足,这应该是不难的,万事开头难,再多的困难,只要有了行动,就会慢慢地开始有了变化,还望大伯能成全,完成先祖遗愿。”诸葛亮只好先定个小目标,缓缓图谋。

    “好吧,亮儿,若是大伯同意,愿意助你等,你要怎么做?你父亲的意思呢?”诸葛玄是那种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人,要是没有建设性的行动方案,他还是不会同意的,而且把锅顺便甩给诸葛珪。

    “家父不敢专断,说诸葛氏万事还以大伯为主,若大伯同意,他便同意,那诸县的安排就全由亮儿做主。至于怎么做,无非便是缺钱,卖诸县几块地;缺人,去招去请;缺住,建楼买宅,最好是有官身相护,以财护官,以官保财。”诸葛亮头头是道,仿佛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君贡倒是好魄力,也罢,听起来亮儿是个有大志向的人,大伯也不阻拦你,同意你一手施为,诸葛氏外迁一事,皆由你来安排。陪先祖赌上一把,若是不成,百年以后也有脸面见先祖列宗。”诸葛玄总算是相信诸葛亮不是随意乱掐,只好搭上先祖的名义,一把梭哈。

    “多谢大伯。”闻言,诸葛亮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第11章 清点家财() 
竖日,天刚刚放白,诸葛亮就早早地起床了,洗漱后叫醒仍在睡懒觉的诸葛诞两兄弟和大兄诸葛瑾。

    “阿亮,你这是做什么,一大早扰人清梦,我还没睡够呢。”睡眼朦胧的诸葛诞揉了揉眼睛,不满被吵醒。

    诸葛绪则干脆闭上双眼,继续进入睡眠状态,找周公讨论回笼觉之秘,大兄诸葛瑾也一脸的无精打采,哈欠连连。

    “都快醒醒,告诉各位兄长一件大好事。之前说的先祖托梦传言,要诸葛氏分散各地,多建基业,大伯同意了,而且还同意琅琊一众之事,都由我们来一手施为,一心规划。诸葛氏外迁,扎根各地,花开结果的重任,就落在我们几人的身上了。”诸葛亮摇了摇瞌睡不已的诸葛瑾,豪情万丈地宣布了惊天的消息。

    “什么?父亲怎么可能会同意这件事?阿亮,事关重大,你可不能诓我们。”诸葛诞吃惊得张开的嘴可以塞下一个鸡蛋。

    “千真万确。此等大事,我岂敢儿戏,不信可以找大伯当面对质,绝无半点谎言。”诸葛亮看着被惊醒却又一肚子打退堂鼓的众人,立即把诸葛玄这大旗一扯,一听要当面对质,诸葛诞三人便怂了,只好相信诸葛亮的话。

    “就算父亲同意,我们还这么小,能做些什么?别说搬迁外地,人生路不熟,就是琅琊的大大小小各事,我们能处理好吗?那些族人和佃户也不一定同意到别的地方生活呀。再说,人员调度,物资筹集,路途运输,新地立足,此中种种,繁杂琐细,我们该怎么办,才能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