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6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6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办,才能处理好啊?”诸葛绪想得远一些,越想越觉得困难重重,一时愁云满布。

    “兄长,别急,听我细说,所谓一口吃不成胖子。虽然事多人杂,任重道远,但此事也没规定个时间呀,可容我们慢慢规划,做事嘛,事缓则圆,谋定而后动即可,无须忧心上火,自乱阵脚。”心里很急的诸葛亮口头上只能说不急,以免刚凑合的班底在压力面前,崩塌得作鸟兽散状。

    “饶是如此,那我们总该做点事,有所行动,毕竟父亲估计也正在考验我们呢,看我们能搞出什么名堂来。阿亮,既然父亲授予你全力处理此事,那便由你来安排部署众人之行事,力争早日促成此等大事。”不爱动脑的诸葛诞干脆把指挥大旗塞在诸葛亮手里,坐享其成。

    “那好,我就却之不恭了。我们四人先合力做好事前准备,清点好诸葛氏的家财人员大概有多少,以便作进一步谋划,再最终决定如何外迁安排。”诸葛亮早有想法,此时的安排正合心意,快速地一口气将心中计划说了出来,顿了顿,又把众人的详细分工任务全盘托出。

    “诞兄,你常年练武,体力过人,你带上府里的大管家,负责清点诸葛氏的田地农庄,莫忘了纳入山林和水湖;绪兄,你待人亲和,平易近人,你带上府里采办的库房,负责清点诸葛氏的商铺家宅,切记将布店、客栈、酒肆茶楼统统记好;瑾兄,你去找府里的库房管家,负责清点诸葛氏的钱财粮草,尤其是金银财宝,古董字画,都要一一罗列,不可漏算。”诸葛亮习惯了调兵遣将,毫不费力便将大家给安排好,各得其所。

    “各位兄长在清点的时候,千万要将隶属于诸葛氏的人员名册一同统计好,例如护院家奴、佃户农夫、猎人渔民、商铺伙计等等,凡是依附于我诸葛氏的,都要登名造册,此乃重中之重,不可马虎。”末了,诸葛亮又补充了一句。

    “放心吧,交给我们了,这就带人去清算统计,肯定给你办妥当。”性急的诸葛诞一听完安排,便想抬脚走人,付诸于行动。

    “好,那我便在府里居中调度,并想想统计完诸葛府家财后,下一步该怎么弄。刚才所说之事,就依靠各位兄长了。”早有腹稿的诸葛亮打发了众人。

    说完,诸葛诞三人便分道扬镳,各自出发。诸葛府就像被推动的轮子一样,开始快速地运转了起来。

    三天后,三个人,不期而归。

    诸葛亮将三人再次聚集了起来,召开第二次碰头大会。

    “各位兄长,不知此次清点统计诸葛氏家财一事,进展如何?”诸葛亮率先提问,生怕此事给黄了,毕竟事关诸葛家族的生死兴衰。

    “我先说吧,我这次负责清点的是田地农庄,我诸葛氏坐拥良田六十五万亩,属地八万亩,山林三千个,水湖八百口。隶属于诸葛氏的人员也按户做好统计了,给,这是花名册。”争先恐后的诸葛诞从怀里掏出一本麻布名册,急于表功。

    “接下来到我了,我负责清点的是商铺家宅,我诸葛氏共有粮铺六百间,布店四百间,大小客栈茶楼一千五百间,其他不等,总共是商铺三千三百间,家宅别院八千栋。我也把人员一个不漏的统计好了,全写在这里面。”不落人后的诸葛绪也拿出一本花名册递给了诸葛亮。

    “那瑾兄呢,您此行可顺利?”慢慢记下统计的结果,这对于常年管理后勤粮草的诸葛亮并非难事,相对这些,诸葛亮更关心诸葛瑾的成果。虽然看起来,统计钱财粮草最容易,但也最重要,不容有错。

    “还行,我清点诸葛氏的钱财粮草,数量如下:黄金五十万两,白银一百三十万两,铜钱三百万铢,粮草八百万石,古董字画,珠宝首饰共计七十五万件。府里的护院家奴,门客幕僚,也一一做好备案,明细皆在这里面,阿亮可自行查看。”谦虚的诸葛瑾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案。

    听到诸葛氏的家财竟如此地多,诸葛亮不由心中一喜,他可从来不知道诸葛氏曾如此富有过,也没感受过富有的日子。

    尤其是粗粗一翻,他便看到三本花名册上面的名字:徐盛,徐奕。

    眼前一亮,诸葛亮会心一笑。

第12章 外迁安排() 
“各位兄长,如今已清点完琅琊诸葛氏的家财,算是起了个好头,不知接下来,对于如何开展外迁一事,可有什么想法?”诸葛亮抛砖引玉,集思广益,看大家有没有更好的点子,以便对后面的计划拾漏补缺。

    “哪有什么好想法,就像之前清点家财,阿亮你安排了就是。我们兄长几个,必定给你办妥当了,毕竟你是先祖选定之人,按你说的做,肯定错不了。”懒得开动脑筋的诸葛诞直接把话题给三人堵死了。诸葛绪和诸葛瑾倒也耸耸肩,表示无所谓,任凭安排。

    “那好,亮便斗胆说一说,如果安排得不妥,还请各位兄长多多指出,我们再进行修改斧正,务必做到万无一失。首先,由诞兄把所有隶属于诸葛氏的人员,无论是家奴还是佃户,凡是超过十岁的男丁,统统都聚集起来,集中地点就定在阳都县城东的空地上,哪怕日夜兼程,也请务必要在三天之内集结完毕,到时我自有安排。”诸葛亮对着诸葛诞默默地点了下头,就像给了他一个军机令箭似的。

    “好的,事不宜迟,我这就出发,派人到各地通知,以三天为限,必定将全部人集结到城东外空地上,绝不误了阿亮的安排,坏了诸葛氏大事。”诸葛诞会意,自觉此事影响至大,作了保证后,径自离去,好尽快作筹备部署。

    “绪兄,我需要请您快马加鞭,在七天内赶到下坯郡,找到糜家,并递上名帖,就说近期,我们诸葛氏会登门造访,请糜家家主约定个时间,务必一见,有大生意要商谈。糜家是下坯郡的商贾大户,你去了那儿,到处打听一下,想必不难找到。路途较远,可以带上此次我们回来的护卫队,徐州少兵事,多平原,想来定能护你来回周全,至于护卫队长于禁,我另有安排。”接下来,诸葛亮又把诸葛绪的任务分发出去,且对去下坯寻找糜家的事多有思虑,细节做得较足。

    “我这就带人启程下坯郡,快马加鞭,肯定把话给糜家带到,并带回会面相约时间地点,绝不超七天之期限。”诸葛绪念头一转,觉得这事难度也不大,有把握按时完成,因此爽快答应,并不假思索转身而去,准备一刻不歇赶往下坯糜家。

    “最后,瑾兄,你这几日将集市中的买卖信息收集汇总下,最好是能记下明细,如哪些人需要买田地,哪些人想要开哪种商铺,哪些人在寻找院宅入住等等,越细越好,如果人手不够,不要怕花钱,多雇几人,务必在五天之内做好。同时,派人打听琅琊各县县令近期可有意向扩张,购买大批土地的想法,最好是那些任期较久,钱财较多的县令,如有,则递交上名帖,约定好十天后,我们去拜访拜访,说不定能促成交易,这样也省了我们很多的麻烦。”诸葛亮沉吟了一下,理了理思路,将诸葛瑾接下来的安排给梳理了出来。常年精于政事的诸葛亮这时候优势就显示出来了,每一个安排都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并能做到人尽其用,事尽其详,滴水不露。

    “阿亮放心,我这就去安排处理。”话语不多的诸葛瑾向来支持自己的弟弟,加上谦逊有礼,虚心待人,倒也不推辞,更何况此等文书琐事,最是拿手,毕竟四人之中论有耐心,乃是当仁不让。

    三天后,清晨,诸葛亮以需要护卫的名义,早早地带上于禁就出了诸葛府,直往阳平县城东外的空地而去。

    待出了城东,来到约定好的空地上,此时原本应该空无一人的草地上却是人头涌动,嘈杂不已,搞得身负护卫之责的于禁不由紧张起来了,用力地紧了紧腰间的朴刀。

    原来,离城东空地较近的人早已在凌晨便赶到,并原地等待,怕误了时辰,受到主家的责罚。

    陆陆续续地从四面八方都有人群聚集而来,偌大的草地就像一面大拼图,时不时有人加入,完成拼图的一小块归位。一直等到午时三刻,汇合的人流总算是细下来了,并趋于稳定,仅有稀少的几个人仍在不断加入大部队。

    “阿亮,所有隶属于诸葛氏的人员,超过十岁的,基本已经集合完毕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就交给你了。”忙活了一个上午的诸葛诞来到诸葛亮的身边,交待了事情的进况,也算是完成交差。

    “辛苦诞兄了,还请诞兄与我分站二边,后面该怎么做,我自有安排,诞兄可稍作休息。”诸葛亮知道堂兄诸葛诞必定忙多歇少,只好先让他在一旁休养精神,恢复体力。

    “不碍事,我怕人多乱事,你赶快安排吧,都听你的,不用担心什么。”诸葛诞给了诸葛亮一个鼓励的笑容,便走了几步,一屁股坐在草地上自行歇息去了。

    “各位,请静一静,我是泰山郡丞之子诸葛亮,受诸葛氏家主诸葛玄的委托,今天将大家聚集在此处,是有要事想告之大家,并与大家商谈一些事。”诸葛亮抬起了双手,往二边示意压了压,顿时吵乱的人群就像有了指挥一样,开始安静地倾听这个表明身份,代表诸葛氏的人在说些什么,有哪些内容是与他们有关的,以至于如此急匆匆地将众人聚焦于此地。

    待到人群稍微清静了些,诸葛亮又一气呵成地接着说到,将诸葛氏决定外迁一事给捅了出来:“我诸葛氏决定外迁九州,分散各地,各位都与我诸葛氏渊源不浅,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不得不将大家聚集于此地,慎重地将此事告之大家,另外,凡是不愿与我诸葛氏一同外迁的人员,可以站到我堂兄诸葛诞那边,每人可以领钱五贯,粮十石,并从此与诸葛氏再无雇佣、奴役关系,恢复自由身,自寻去处。”

    说完,人群就像煮沸的水,皆在讨论交谈着这件大事,一时场面和县城的菜市场没什么二样。不久,便有些舍不得离开故土的人走到诸葛诞后面,等待脱离诸葛氏。更多的人,则面面相觑,有些茫然无措,不知前路何方。

    诸葛亮交待了一下诸葛诞,要按他所说的办,不得有任何折扣。待诸葛诞带领那些人离开之后,诸葛亮又对留下的人做了安抚发言。

    “各位无须惊慌,纵是离开的人,诸葛氏都如此优待,留下的更加不会让你们感到凉薄。外迁之事,涉及极广,须选定一二人,作为此次外迁联络安排之人,我虽看过你们的名字,却不了解大家,不知可有自荐之人,如无,那我就随机选定了。”诸葛亮给大家先吃个安心丸,又一锤定音,敲下了这群人头羊的产生方式。

第13章 徐盛徐奕() 
全场突然安静了下来。

    有的人胆小怕事,畏畏缩缩,害怕被点名,毕竟负责联络通信之事也不是容易做得好的,提着心,悄悄地往旁边的人身后躲。

    有的人一脸茫然,既对外迁一事无太多想法,也觉得此事与自己关系不大,随波逐流即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当然,更多的人跃跃欲试,想自荐报名,大家都不傻,知道此事要是干好了,脱离奴籍是肯定的,就算是飞黄腾达也不是不可能。

    可又怕太早暴露自己,枪打出头鸟,反而捞不到此等差事,成全了他人,为别人做嫁衣。

    一时之间,倒显得没有人出来认领这大好差事。

    “这样,大家都比较谦虚,腼腆,那在下只好随机选定一二人了,选定之后,还希望大家能听从他们的指挥,积极配合做好他们所安排的事务。”看众人都没有抢夺外迁一事的统领之位,诸葛亮也觉得并无大碍,毕竟他的心里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更加不愿节外生枝。

    “我看,外迁之事不如就由徐盛、徐奕二人来统一负责指挥调度,徐盛和徐奕今何在,请出列站到我前面来,不知各位可有异议,请一并提出来?”诸葛亮假装认真地翻了翻从怀里拿出来的花名册,片刻之后,引出心里早已选定之人。

    一听到徐盛、徐奕将成为这一群人的首领,大家都忙着打听此二人是谁,场面又开始变得喧哗起来了。

    不久,人群中就走出来二个人,正是徐盛和徐奕。

    只见,前面走着的一个青年,面白唇红,精神抖擞,如沐春风,好生俊俏,一派文人雅士的模样,身上的儒士青衣,虽有补丁,但干净整洁。

    后面紧跟着的一个少年,刚好相反,一身灰褐色的束腰练功服磨损严重,却衬托出他的身材魁梧,肌肉结实,一双黝黑的眼睛中不失睿智,又带着些狠厉,一看便知勇武有力,谋略过人。

    不愧都是人之豪杰。一个牧守一方,乃是良才;一个善攻善守,着实帅将。

    待二人走到跟前,彼此见过礼后,便闻那青衣文士率先开口。

    “在下徐奕,字季才,东莞郡人。当今天下,宦官把持朝政,外戚玩弄朝权,以致举仕无门,又逢家道中落,不得已来到琅琊谋生,承蒙诸葛氏主家的收留,以免饿死街头,现主家不以我出身卑微,委我以重任,实在是无以为报也。”二十来岁的徐奕一脸激动,将一生的悲惨遭遇诉说了出来,令人惋惜。只见徐奕猛地一跪,纳头便拜,口中山呼。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诸葛氏的知遇大恩,徐奕必将用一生来报答,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徐奕连连表忠心,毕竟人最怕的就是明珠暗投,怀才不遇,虽然诸葛氏现在仍然给不了徐奕什么,但徐奕知道只要入了主家的眼,那前途必将不会再暗淡无光。

    “先生,快快请起,不可如此。诸葛氏得先生相助,如鱼得水也。我代家主诸葛玄以及诸葛家族向先生表示由衷地感谢。”诸葛亮有模有样地学起了先主刘备招揽人才的那一套,各人见他礼贤下士,求贤若渴,油然而生一股轻松之意,心头愉悦。

    被扶起的徐奕,又施了一礼,便站到一旁,不再发一言一语,仿佛此间之事不再与之有关,默默地候在一边,只等主家号令。

    “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