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55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55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遭遇了大汉王者之师,精锐军兵的击溃,奋力逃跑,就算不至于累倒生病,也大多精神不佳,心力疲倦。

    诸葛亮还是懂得怜香惜玉的,不愿再继续调戏下去,引张宁更加气极攻心。之前,已是过足了嘴瘾了。

    美人当前,还是要好好养起来,莫让佳人消瘦,美女郁结。常说,女子如水,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让女子操心太多,就能像活水一样,清澈冰凉。

    若是得不到温润静养,再美,再好看的女子也很快会变成昨日黄花,泯然众人矣。

    于是,诸葛亮准备让张宁先暂住军营休息,也好保护起来,虽说军中不可私藏女子,然而凡事有例外嘛。

    诸葛亮自然知道得变通,事急从权,况且张宁等人皆是女扮男装,没有近前细看,认真观察,还真不一定第一眼就能认出来,

    眼下,事不宜迟,也不耽误,诸葛亮向邓茂吩咐道:

    “邓将军,麻烦你负责安排宁儿安歇军营等的事务,一应起居饮食,不可克扣。尤其是要加强安全保护,若是万一,则唯你是问。”

    诸葛亮故意着重点明加强保护,有二个意思,一个是多派亲兵把守张宁的营帐,不要被人影响,或是认出来张宁等人是女的,引军法不容;第二是提醒邓茂,千万不要放跑了张宁,要是把人丢了,那可没得说的,怎么责罚都不为过。

    邓茂机灵过人,可不止只有二刷子蛮力气,知道自家主公是真的看上张宁了,准备在军营之中,来个‘金屋藏娇’。

    不过,邓茂也是心里欢喜,要是诸葛亮和张宁真的成了,张宁曾为黄巾太平道圣女,多少应该会念些旧情,以邓茂黄巾降将的身份,待在诸葛亮身边,也算是找到一棵可以试着倚靠的参天大树了。

    “末将遵命,必保圣女,哦不,主母毫发无伤,安全无虞,若有一丝闪失,自会提头来见。”

    邓茂知道随着张宁的加入,那么后面无论去哪,发生了什么事,只要力保张宁无伤不失,那功劳自不会少,简在主心嘛。

    “宁儿,我已安排邓茂带你们先下去歇息,有什么要求与吩咐,都可以向邓茂提,自会满足你等。还请先将就住下。”

    诸葛亮向张宁说明一下,避重就轻地将全部推给邓茂,其实,除了一些生活小事,真要有什么大要求,邓茂根本就不顶事,还不得巴巴地跑来请示诸葛亮。

    “来人,带宁儿先下去歇息,不可怠慢。若是侍候得不好,小心我重重地治你们的罪。”

    诸葛亮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将张宁请回军帐休息,猫哭老鼠,狐假虎威,一脸小人得志的模样,直把张宁看得气不打一处来,恨得咬牙牙。

    张宁真想上去踹诸葛亮几脚,好让这小破孩知道尊敬大姐姐的重要性,知道为什么夕阳这样红。

    张宁只能想想,就有军兵前来带路,毕恭毕敬地请她去军帐歇息,这些三大五粗的军兵糙汉,张宁并不想与之推推搡搡,打什么交道。

    更主要的是能去歇息,总好过面对花花肠子的诸葛亮,听诸葛亮讲话,不用三二句,就得脸红无比,完全不知所措。

    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完全就不适用,这样的诸葛亮不狠狠地揍一顿,是不会长记性的。

    张宁求之不得,先暂避诸葛亮,于是快步急跟军兵离去。

    脚下生风,步履急促,却是浑然不觉在行走中,从怀里掉了一样东西。

    一直目送张宁离去的诸葛亮,突然看到有东西掉在地上,一开始以为是张宁的香囊或银袋,正想又有理由与借口再去接近张宁,骚扰一番。

    走近一捡,原来,却是一本书。

第122章 哇!真的是秘籍(二更)() 
诸葛亮走近拾起了那本书,实在是十分好奇,张宁还真和其他女子不同,不爱红妆,且随身带着一本书,这在众多的女子之中,非常罕见,颇有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刻的感觉。

    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张宁不是粗脂俗粉的女子可相比的,若不是自身爱好,很难想像会带着一本书,毕竟这年头,书籍大多是用竹简书写,极难携带,更别提是纸绢之类的书了。

    诸葛亮将地上的书拿起,双手捧近一看,不由感叹,这书怕不是什么寻常物,书色略微泛黄,可看出年代极其久远,用手轻轻一摸,材质细润,似纸非纸,似绢非绢,极像牛皮,然而却触之光滑无比,入手温凉冰润,犹如握玉在手,藏冰在怀。

    诸葛亮更加好奇这书是何物,莫非是什么古时圣人或大贤所书写的珍贵孤本,难道真是一本世所不传的秘籍?

    诸葛亮认真地将那书的封面仔细端详,发现书上清晰无比,分明赫赫地写着:

    “太平经”

    嘶!

    诸葛亮看到‘太平经’这三个字,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先前就从部属薛悌和高堂隆处得知,那张角之所以拥有救死扶伤,书符解难的能力,全赖偶然相遇南华仙人,一身本领全靠仙人所赠经书的《太平要术》中钻研领悟得来。

    如今,看到张宁掉在地上的一本书,上面竟然写着《太平经》,与太平道、《太平要术》有所关联,诸葛亮就知此书必牵连极广,事关重大。

    纵是如此,诸葛亮也不属于怕事的,既然捡到了,自然要大饱眼福一番,好好读读这《太平经》的内容,看是否开卷有益,都写些什么,居然能令张角聚拢人心快速无比。

    诸葛亮开始正色起来,准备翻开来看看,于是,诸葛亮将书拿在手里,健步如飞,快步走回属于自己的军帐。

    诸葛亮吩咐看守的亲兵点上油灯后,就屏退了左右,并要求任何人不得打扰。诸葛亮此时需要聚精会神地看看这本《太平经》是什么来头。

    自从重生以来,哪怕是跟着蔡邕治经读史,诸葛亮都没这么用心专注过,最主要是的是那些内容对诸葛亮来说,已算是有基础,有底蕴,学起来自然不难。

    然而,对待《太平经》这一类的书籍,诸葛亮接触得极少,除了一本《奇门遁甲》之外,可说是没有。《奇门遁甲》还是诸葛亮在水镜山庄,磨着水镜先生司马徽好久,缠了好多年学到了很多知识,最终才攻破难题,得到的。

    纵是如此,《奇门遁甲》都帮了诸葛亮建立不少大功。比如,敌军闻名丧胆的诸葛弩,差点困死东吴都督陆逊的八卦阵,以及蜀国引为自豪的后勤利器木牛流马,这些都曾得益于《奇门遁甲》的启发,梳理了发明制造的思路。

    当然,也是多亏了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所在家族掌握了不少的墨子秘技,二相结合,各取所长,方让这些可谓是神物现世。

    现在,又一本极可能与《奇门遁甲》相类似的书籍,出现在诸葛亮的眼前,说不眼红,说不在乎,那统统都是骗人的。此时的诸葛亮双眼就充满了渴望,渴望了解、精读这本《太平经》。

    哪怕,只能学习到一些皮毛,诸葛亮都会感到满足。毕竟,自从先秦焚书坑儒之后,知识的汲取更加难得,作为知识的容器、载体书籍,也十分珍贵。

    非大富大贵,生活优渥之家,可能根本就没一本藏书,就算有些许藏书,也是属于儒家之类的简单经义,莫谈是其他诸子百家的智慧所书的经籍了。

    古人之先见,千头万绪,汇于一脑,再精炼细捡,最终化为一本本书籍,可惜没能流传下来,造福百姓,化成孤本,流落世间。

    诸葛亮隐隐感觉手中的《太平经》就是类似于珍藏孤本,必能从中学到一些重要技巧。

    于是,诸葛亮翻开了《太平经》首页。

    迎面而来的,不是书里的大字,而是一股扑鼻的清香,军旅路途风餐露宿,读书自然没能像在家的时候先焚香沐浴,养精蓄锐。

    然而,这清香却更强于诸葛亮以前在府里读书时,所焚之香,令人瞬间就头脑清醒,精神倍佳,兼之心情愉悦,仿佛提前沉浸于经书里的世界。

    《太平经》首页上写着:

    “奉天法道,顺应阴阳,治世之道,全在五行,伦理之则,皆存于孝。万物之灵,人心向善,乐享太平,故长寿、无病、占验、成仙、永生、通神。

    昔天师与六方真人问道昆仑,一问一答,平直准绳,原始之义,洞天方术,尽在其中。一音浩繁,一语庞杂。记而为经,书名太平。”

    诸葛亮看到首页所写的内容之后,认真思考这些字所代表的内中含义,虽然对黄老之道了解有限,也不信奉中黄太乙,多年的读书习惯养成了还是惯性思维以儒家的善养浩然之气为主。

    然而,这并不影响诸葛亮的通读,还是能大概懂得《太平经》里所说含义,毕竟,诸葛亮从前跟水镜先生司马徽学过不少时间,对黄老之道也有些许的涉猎。

    诸葛亮对黄老之道,很多地方并不赞成,比如以谶纬神学定兴衰,灾异祥瑞,善恶报应皆顺应天道,纵其自然,待之因果。诸葛亮还是觉得人定胜天更为中肯,清静无为,应指心态,而不是不作为,不愿为。

    于是,诸葛亮翻过首页,接着往下看,只见第二页上书写着:

    上卷:《太平要术》

    轰!

    诸葛亮被吓到了,这书竟然是仙人所赠张角的《太平要术》,诸葛亮擦了擦眼睛,难以置信,反复看了几遍,才接受这一个事实。

    随手一捡,居然就捡到南华老仙作为礼物送给张角的天书,这运气也太爆棚了吧。

    诸葛亮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会走这样的狗屎运,连连傻笑,难掩欢喜。

    这下发了,捡到宝了。诸葛亮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哇,真的是秘籍。

第123章 爱读书是个好习惯(三更)() 
定了定神,诸葛亮想到好像是薛悌曾提到过,南华老仙所赠张角的天书,有三卷。既然写着上卷,那应该会有下卷、末卷之类的,诸葛亮连忙快速地翻了翻书的目录。

    可惜,却是大失所望,无功而归,这书里除了上卷,写着《太平要术》,根本就没有其他,所谓的下卷与末卷皆不见其踪,此天书竟然是一本残经。

    也不知那下卷和末卷是哪二本书,写的又是什么。诸葛亮竟然不禁地臆想这《太平经》的后续,到底有多神奇。

    不过,诸葛亮已是知足了,至少得到《太平要术》,本就是意外之喜。这些神书、天书,有缘相见,已是拥有大气运之人,方可随缘遇到,凡人哪能强求。

    诸葛亮屏除杂念,集中精神,开始品读这卷《太平要术》,先是粗粗地过了一篇《太平要术》的大纲,再大概瞅了瞅细纲,待完全记住全部表面字语,又回头精读一遍,力求融会贯通,精益求精,真正理解书中的意义与内容。

    一遍若是不行,就二遍,三遍,四遍,直到读通顺,念流畅,知其字,晓其理,通其义为止。诸葛亮读书向来如此,不弄个明白不罢休。

    只见,《太平要术》的大纲上,竟是如此写着:

    “气!

    天有三宝,日月星,

    人有三宝,精气神。

    夫气,人之精神也。

    精化神气,气生精神,神驭精气,精气生神。引天地之气,纳五脏之气。

    静为真火,凝练百气,百脉皆通。不静坐禅,速死之道。静通百脉,可和众气。

    故君子养气有七慎:少言养气血;戒欲养精气;薄味养血气;咽津养脏气;莫嗔养肝气;美饮养胃气;少虑养心气。”

    《太平经》简简单单的大纲,读得诸葛亮品味无穷,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是的,精气神讲的是人的气质。善于养气的人,如刘备。气质好与不好,有极大的差异。

    比如,想成为有权有势的官员,想成为世家豪族之中的文人雅士,受人尊重,很多时候养气就是一个必要项。世家三代出人才,就是注重培养后人通过读书,改变精气神,从而进化出更加优秀的精英。

    世家望族跟普通百姓有什么不同?除了能想到的行为、饮食、举止、言谈之间的不同,很多人会认为是讲究。

    这肯定是的,这是通过养气培养出的气质自然地表现出来的。一样的衣服,文人雅士讲料子,讲款式。仔细留心就可以发现,读过书,有气质素养的文人更加讲究礼仪,仪容仪态。

    此外,有气节的人除了讲究,还特别重规矩,凡事都讲规矩、规范。不争而器,宁静致远。气与精、神本来三个谁都不挨谁,最后凝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日月星谁都不挨谁,但是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天宇或穹顶。精气神一凝聚就会成圣贤,那种高傲的气质不可接近。

    因此,一个既讲究又有气质、气节的人是不会和他人过于争辩的。书里曾讲“真天子百灵相佑,大将军八面威风”,正是这个道理。

    养气,除了静,还讲究的是一个‘慢’字。只有缓和下来,才能做得到养气,这要求必须有极高的智慧,有那种能用时间慢慢沉淀的宁静致远心态。

    养气,就像看山三层境界,初看山,山是山,再看山,山不是山,又看山,山是山。

    尤其是女子,养气功夫做得好,最为明显。气好者,淡定、从容、优雅、贤淑,做什么事都不急不慌,好象整个世界都在为她而等待。

    而气弱者,莫说呆头呆脑,丢三落四,且人随时都会有大难。气看不着,却就好象护身符一样,在身上,就不会如履险地,不在身上,就很可能办错事,因为知见不高,总是做错的决断。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错误,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气是要在静中凝练的。再不好的气,经过静,都可以变成有益的。比如病气、怒气、毒气。只要静,百气归心,会变成另外一种营养物质。人造的不如天造的,天造的不如己造的,肯定滋养生命。若老慌,一急一慌就没命了。安静是一个道,运用得好,气质也好了,气息也好了,身体也好了。

    “元气之说”,诸葛亮早有耳闻。认为无论世间万物,皆为气化的存在形式。而精,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