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56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56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气之说”,诸葛亮早有耳闻。认为无论世间万物,皆为气化的存在形式。而精,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神,则是指变化,自然的种种变化及其内在规律。

    气又是运动不息,变化不止,捉摸不透的,表现得十分复杂,但在正常情况下,气的变化又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人之生、老、病、死,物之春生秋收,夏长冬枯等等,皆气变化所致。

    气,人不能没有气。人的一举一动,皆牵引着气机。需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成分,以充养五脏之气,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人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静之物,必须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活动。当气的运动失衡时,就会引发疾病。因此,大夫诊断和治疗的手段其中之一就有望气、养气的平衡。

    《太平经》大纲里所提到的,将气神乎其神,却只是粗略地讲明精气神之间的关系。诸葛亮结合自身的了解,认为气,简单就是一个人内在的体现。通过对方的气质,只能判断出很多个人的信息,比如谈吐,学识等等。

    人吃五谷杂粮,新陈代谢,难免会吸入废气,纳于体内。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化功能来维持。因此,养气甚为重要,却也要注意养气的方法,懂得“慎养”

    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其道。气是流行于全身、不断运动的,也说明了人要适当地运动,促进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才有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不得病。

    尤其是为了养气,要特别注重劳逸结合,保持身心健康,悟出了这一点,诸葛亮是深了其然,若是从前能得到此天书,通读其义,恐怕蜀汉的复兴,指日可待。

    可惜,时也,命也。

    不过,诸葛亮现在觉得也为时不晚,毕竟得到天书,是幸福。但若是自己不重视,不爱读书,也有可能会失之交臂。

    可以说是爱读书,阅读改变了诸葛亮的命运,使诸葛亮更加坚定这辈子不会再那么傻,凡事再亲历亲为,最终累死自己,还不讨好。

    诸葛亮感激《太平要术》的提醒,等于间接又救了一命,能时刻警醒自己,于是,诸葛亮会心一笑,得出最终的结论:

    “爱读书是个好习惯呀。”

第124章 五大奇术(一更)() 
诸葛亮看了大纲后,细细领会了一下,然后又接着翻开了《太平要术》的目录,只见目录上方写着几句小楔如下:

    “太平有方,东西南北。以气化术,天地四奇。”

    诸葛亮往下细看,果然后面的全是描写各种奇术,粗粗地数了数,共有五大奇术。分别为:

    术一,撒豆成兵;术二,点石成金;术三,呼风唤雨;术四,驱逐净化;术五,瞬发力士。

    诸葛亮看着标题,就觉得大开眼界,想不到这大汉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在世间流传着这等奇术。若是习得一二,岂不是纵横于天地,逍遥生活,尽皆无忧。

    诸葛亮内心也很想获取得到这些奇术的能力,以前凭着《奇门遁甲》里面的阵法、道术,就曾使自己创下了不少赫赫的威名与传说。

    因此,诸葛亮对眼前这本《太平经》的渴望,超出了常人,哪怕《太平经》已是残缺,仅存一篇《太平要术》,但诸葛亮还是视若珍宝。

    五大奇术,也不少了,先学了再说。

    诸葛亮按捺不住内心的催促,急急地翻开了书页,读了起来。

    撒豆成兵,一种可以用豆子配合法术口诀变成士兵甲胄的道术。运用相对应的法术口诀,不同的豆子通过撒豆成兵道术,演化出来的军兵皆有不同的战力与效果。

    如用红豆,可召唤出红焰军,红衣军极重杀气,可壮军威军势;用黑豆,可召唤出黑云军,黑衣军首重防守,有刀枪不入之能;用绿豆,可召唤出绿水军,绿水军善于潜伏,能疑兵诈敌,常有意外之喜;最为强大的是用黄豆,可召玄甲军,玄甲军攻伐极强,力如巨石,勇若龙虎,乃破军陷阵之首选。

    可惜的是,这些用撒豆成兵道术所召唤出来的军兵,是有时间限制的,最多只能待一柱香之久,且此术极耗召唤者的心神,不可经常而用之。

    诸葛亮越看越觉得惊奇,内心不断地比对,演化,只是此时在军帐之内,条件有限,无法实操,不然倒可试试这奇术是否有效,是否真的威能如此恐怖。

    不过,诸葛亮也不着急,先精读细看,弄通为止,他日有的是机会尝试。最主要是谨慎验证,大胆设想,不然道术一途,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诸葛亮记下了撒豆成兵术之后,又将法术口诀在内心不断地默念,直至确认已是熟记于心,烂熟于背。

    诸葛亮这才开始看下一个奇术,深知贪多嚼不烂,绝无草草而过,而是真的记住弄懂,至少是字面内容弄懂为止。诸葛亮又翻开了第二个奇术。

    点石成金,一种能石头短暂变成黄金的道术。相传,点石成金乃是道教祖师汉钟离所传,汉钟离原名叫钟离昧,曾经是项羽军中的将官,善使大刀,打起仗来非常勇猛。因为项羽生性残暴,就离开了项羽。

    后来,汉钟离成为韩信部下的一名大将,为刘邦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汉钟离虽然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但因他性情爽直,多次得罪汉王刘邦,刘邦非常恼怒,指使韩信杀了他。

    汉钟离死后,魂魄来到终南山,隐姓埋名,一心想修炼成仙,最后被东华仙下凡超度,升天成仙。多年之后,汉钟离收弟子吕纯阳(洞宾)传其衣钵,并将点石成金之术,传给了吕洞宾。

    吕洞宾利用此术,多次造福世间,直到功德圆满,方位列仙班。故而世间还是将点石成金术流传了下来。

    同样,点石成金也有缺点,就是石头被变成黄金之后,只能保持二天,过后就会变回石头。诸葛亮看到这,不由暗暗感叹了一下,若是能长久,岂不是富可敌国,万民皆富足。

    不过,既然是奇术,诸葛亮也知必遵循天道,石头就是石头,黄金就是黄金,障眼法只可蒙骗世人一时,倒也算是颇为奇巧之术了。

    诸葛亮又翻开了呼风唤雨篇,这呼风唤雨倒与《奇门遁甲》里提到的类似,有异曲同工之处。诸葛亮学起来,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呼风唤雨,一种具有支配自然伟大力量的道术。风、雨、雷、电、云、雾皆在此列,通过建坛召将,以咒、符、檄、奏等形式向神仙禀明,借力获得使唤这些自然现象的能力。

    之前,诸葛亮对此道术已算是窥得门道,只是不得入门罢了,仅能利用天象变化,顺其自然,利用一番,却是无法自主控制。

    如今,呼风唤雨正好遂了诸葛亮多年的心结,他日可解燃眉之急。

    诸葛亮看完呼风唤雨,知道此术若想演试,必极耗心力,故而也先放一边,只记在心中,接着看最后二术。

    驱逐净化,一种能将人体内中毒、病气通过符水排除驱逐,或将身边周围有害气体净化的道术,以及人的害怕,胆怯,恐惧,心寒等等皆可用此法。

    此道术要求不依托于外物,必须达到心灵相处,天人合一,方有此效,即主要是利用自身的意志力与意念,加上施法者的引导,从而达到驱逐净化的效果。

    诸葛亮觉得驱逐净化之术,若是用得好,比如中计战败,包围被伏之时,说不定能大大的奇效。

    接下来,诸葛亮看向最后一道奇术,想知道压箱底的是什么道法,毕竟前面的奇术虽说巧妙,却还是无法镇住二世为人的诸葛亮。

    瞬发力士,一种能将普通人瞬间变成狂热、力大无穷的力士。被催发的力士,将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潜力,使智慧、勇气、力量皆达到人生前所未有的巅峰。

    果然,诸葛亮觉得这瞬发力士就是最不平常的。这种道术,岂不是能将未经战场锻炼的军中新兵,瞬间变化信念坚定,战意无穷的百战精兵。

    不过,瞬发力士道术的使用,要求也极其苛刻。不止需要施术者浪费巨大的心神与意念,且被施术者必须绝对忠诚,通过烙印在普通人内心处的术语,催眠被施术者,从而使人激发出无限的潜力与实力。

第125章 变成月老了(二更)() 
诸葛亮看完了这四大奇术,不由感叹天地之大,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啊。世间居然有如此奇妙之术法,令人难以想像。

    诸葛亮对《太平要术》的五大奇术的兴趣极高,不仅仅单单止步于熟记与了解,更是利用自己重生一世,再生为人的经历,充分利用脑海里全部的知识和智慧,将手上的《太平经》一一精读,反复比对,据经引典,从而不断地推敲出新义出来。

    比如,为什么撒豆成兵只能用豆子,若是用其他物品,是否也能达成效果?通过撒豆成兵召唤出来的人,为什么不止能动,还有不菲的战力,明明只是豆子而已?

    点石成金,将石头化成黄金,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将石头一直以黄金的形式保存下去?除了石头,能不能点菜成金,点沙成金,甚至是点水成金?

    呼风唤雨能不能扩大范围,直接呼唤太阳与月亮?呼风唤雨,是否不限地理位置,山川地型等等?驱逐净化能否代替大夫郎中治病?若是呼风唤雨召唤出来的风雨交加,飞砂走石,能否用驱逐净化解除?

    瞬发力士,培养出来的力士,是不是每个人的隐藏潜力,其实相差不大,若是潜力高的,是不是更难催眠成瞬发力士,还是只要足够忠诚即可。

    诸葛亮突然觉得脑子不够用,陷入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怪圈,通过利用从前的经验或者读过的书籍,不断地破解一个又一个的疑惑。

    不过,当一个人开始辩证地看待一个问题,那么所有漏洞都无法再用依据来弥补,因此找到的依据,往往会有另一个漏洞出现。

    诸葛亮就这样开始与《太平经》较劲,一遍又一遍地读《太平经》,然后又在脑海里推演《太平经》变化的种种可能。

    直到诸葛亮开始感到头疼无比,甚至是无法思考的时候,上一回如此地难受,还是在用祈禳之法进行七星续命的时候,诸葛亮简直是受着非人的折磨。

    可诸葛亮却咬着牙,还是不愿放弃,想将《太平经》里面仅存的《太平要术》融会贯通,潜意识地继续用渐渐失去控制的思维,去与那《太平经》合为一体。

    突然,诸葛亮眼前一花,金光一闪,神台变得一片清明,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响起了一段经文吟诵。

    “鸿蒙初判,混沌始开。天命化道,地藏真经,人领众灵。因果不空,三书现世,三叶青莲,尽化真经。天地人,各得一书。”

    “天书掌命,天命所归,位列封神。地书结果,地参道藏,长生不老。人书轮回,人定生死,三生姻缘。”

    “天书名,封神榜,伴生打神鞭。地书名,山海经,伴生人参果。人书名,生冥簿,伴生轮回笔。”

    诸葛亮的头脑里,好像自然而然地了解不知从哪儿出现,何处得来的经文,其含义也一览无遗。

    待诸葛亮定睛一看,眼前的《太平经》不明何缘故,却是变成一片空白,且是页页空白,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字经书。

    然而,当诸葛亮意随灵动,念走心生,那《太平经》却又慢慢地浮现出文字出来。可出现的文学又不是诸葛亮之前所见的《太平要术》五大奇术,而是变成新的内容。

    那经书依次地浮现以下内容,将诸葛亮震惊得难以言语。

    “人合天道,轮回占六,生死有定。草木无情,姻缘天定,三生石现。集万物之灵于一身,故成人书,名生冥簿。”

    “生冥簿有二。其一,生死簿;其一姻缘簿。生死归后土,后土归地藏;姻缘起女娲,月老牵三生。生死一笔之,绣球红线牵。”

    那《太平经》突然变成了人书,诸葛亮一时被吓呆了,惊得反应不过来,愣在原地,久久无法思考。

    过了许久,诸葛亮才算缓过劲来,想起以前书里也曾提到天地人三书,传说极多,难道近在眼前,手里的这本竟然是世所流传的人书?

    诸葛亮开始回起有关人书的传说,以便考证一下。

    传说,人书,又名生冥簿,分二卷,一卷是生死簿,一卷是姻缘簿。生死簿最初被后土娘娘所得,后人书有灵,自取其主,传于被地府地藏王。姻缘簿,一开始乃女娲娘娘所写,后女娲娘娘证道,斩三尸化圣,故有月老。

    生死簿上,可以查到所有人的功过来历,并可上溯九十九世。还能够通过轮回笔直接控制人的生死,一旦被定下死期,即便是大罗金仙也是逃不过的。

    其功能之强,文王山河鼎、解离决、无双棍等天上地下最强的法宝、仙术也难及其万一。

    且生死簿作用范围,距离无限大,无须见面,只要有姓名、生辰八字即可置人于死地,从表面上看来,死者死因可以是任何一种情况,而且不会怀疑到生死簿主人身上

    姻缘簿上,可以决定所有人的爱恨情仇。自开天以来第一对道侣是帝俊与羲和,这是天婚,而这桩姻缘是女娲促成的。

    因为这件是定下有伦理之事,亦是补全了天道,故而天降功德,女娲也分了一部分。于是女娲想了想,说个媒也能赚功德,何不炼制一样法宝,用来制定天下生灵的姻缘之事,赚取更多的功德。

    就这样姻缘簿就出世了,还有其配套的红线。

    说来姻缘簿也是可怕之物,只要在两个人偶上写入名字和生辰八字,那这两个人不管是男女、男男、人妖、人鬼、人仙、妖仙,都会相爱。哪怕,都是月老的乱牵线造成的,也无法逆转。

    月老本是女娲娘娘证道而生。原因是在促成帝俊那对道侣之后,发现上古中能让她来说媒的人根本没有。于是就把姻缘簿交于月老,让他来操作了。

    相传,女娲门下确实没有月老此人。但有一样法宝却与姻缘有关,月老就是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