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58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58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非有心观察之人,是不会发现天空的异变,除非是像南华老仙、于吉和左慈那样的存在,才能将世间发生的种种,明察秋毫,尽在掌握。

    于是,诸葛亮自然也没看到那一幕,所以心情愉快地散着步,就差哼着小歌,表达下捡到至宝人书的高兴了。

    夜风送爽,月明星稀,可惜这一世诸葛亮还太小,还没有结交到曾经相谈甚欢,相处得来的那些好友,只能独自一人享受这静谧的晚景。

    诸葛亮逛了一下军营,发现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去处,无聊得很。去找高堂隆、邓茂他们嘛,又怕他们不自在,去找赵琰和张宁,恐怕会被人以为胁迫过急,这都不是什么好主意。

    想不到曾经的蜀汉丞相、大军师,多少文臣武将围绕在身边的诸葛亮,居然会变到如此地寂寞,也许军旅生活就不该在这种年龄经历。

    毕竟,这么小,大概所有像诸葛亮一样大的人,要么在家中跟着先生读书识字,要么就在家里附近的田野每天到处游玩,诸葛亮觉得虽然保留了大量的家财,为家人将来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似乎又背负的太多了些。

    略略感到有一些压力,想到如此,加上刚才长时间地观看经书,劳心费神,诸葛亮突然感到有些头脑发胀,精神不佳。于是,诸葛亮结束了今晚漫无目的散游,一步一步地往回走。

    军营之中,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是高度警惕,长期有军兵巡逻的,哪怕是在深夜,也是灯火通明,军纪严明,不会有一丝的松懈与懒散。

    诸葛亮回到属于自己的军帐之前,见到几个军兵笔直地站着,守卫着他的营帐,军兵没有一点倦意与困盹,仍然保持着生龙活虎的精力,两眼炯炯有神,扫射着四处的动静,坚决排除一切危险与有害的可能。

    诸葛亮原想走进军帐,回到床上,盖上被子,蒙头就睡,好好睡一个大懒觉,这样明天就能精神倍好,神清气爽了。可今夜长时间的苦读与出去散步走了这么多的路,竟是有些口渴难奈。

    诸葛亮打算让军兵前去泡一茶水,好解解一时的口渴。只是用神过度,精力疲软,诸葛亮没有太多的精神,但素来在人前不愿示弱,总是表现得很强硬。

    诸葛亮还是强行聚集精力,凝神向帐前的军兵看望,正准备开口,叫唤军兵前去泡一杯茶水,结果一看,却是惊得诸葛亮久久难以回神,目瞪口呆,不明所已,惊心动魄。

    只见,那军兵的头顶竟然有一串白气,凝而不散,直达云霄,白气犹如晨露,犹如炊烟,诸葛亮不明白那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称呼为好。

    毕竟,以前诸葛亮从来没看见过人的头顶上,竟然会有白气缭绕,围聚于顶。向来礼敬鬼神,深信举头三尺有神明的诸葛亮自然知道桃李不言,下自成溪,事出异常必有因。

    但诸葛亮想来想去,虽说重生算是一件怪事,可也已过去好几年了,一直都是相安无事。近来发生的,算是平常,实在是没有什么特别可关注的人与事。

    对了,除了从张宁身上掉下来,被诸葛亮捡到的《太平经》中《太平要术》篇,哦,不能再叫《太平要术》了,已是被诸葛亮通读,从而显化真身,成为混沌初开,天地人三书之一的人书了。

    难道是那人书搞的鬼,引起的异象,才令诸葛亮能看到人的头顶上那团白气,可那团白气代表的又是什么呢?诸葛亮直觉自从遇上了张宁,就仿佛总有一大堆事,接踵而来地想不明白,甚伤脑筋。

    诸葛亮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于是假装不动声色地说道:

    “去,渴了,给我弄杯茶水来。”

    诸葛亮先是吩咐那个头顶有白气的人去干活,为他泡一杯茶水,待那人走远了,诸葛亮就想再像刚才一样,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盯着另一个军兵,看是否仍有异象。

    “遵命!”那军兵脆脆地答了一句就大步离去,前去完成命令。

    那人一走开,诸葛亮就勉力睁开大眼,直勾勾地盯着旁边的另一个军兵,另一个军兵突然被诸葛亮竟然眼神怒睁,死死地盯着他,一时被看得发毛,心惊胆战,还以为得罪了诸葛亮呢。于是,作为弱势群体的军兵害怕地小声询问:

    “主公,有何吩咐?小的这就去办,绝不敢有一丝怠慢,必不负主公所托。”

    那军兵怕得都差点要哭出来了,别说是面对诸葛亮了,就算平日里面对高堂隆,这些大头兵也极怕身在高位之人。眼下诸葛亮却不知是发哪根神经,突然想与这些小小的军兵有交集,过不去。

    “无他,我有些累了,扶我进去休息吧。”

    诸葛亮发现当他再用力紧盯另一人之时,却是再也不见白气冒出,甚至是什么都没发生,也不知是心力消耗过大,导致没法成功,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只好假装让军兵扶他进去休息,消除因诸葛亮的怪异行为而引起的尴尬气氛。

    诸葛亮不知道的是,那是灵觉初启。若有修道之人在此,就会发现诸葛亮的灵性已开,道根已悟。

第129章 望气一术() 
诸葛亮没有成功炮制,反而因为再次劳心费力,导致这回是真的累得只想睡大觉,就连口渴也难掩倦意,口中哈欠连连,回到军帐,待军兵送来茶水,诸葛亮也只是草草地饮了一二口,就卧床而睡。

    虽然不知那团白气是什么,但诸葛亮不急,人生长着呢,总有一天会揭晓的,先好好睡一觉,待明日再试试看,说不定会有所不同。

    反正若是出现,自然不会再轻易消失,诸葛亮多多少少还是希望那是有用于他的东西,所以有些期待。

    第二天,诸葛亮没敢懒床,早早地起床,心里惦念着昨晚出现的异象,若是不弄个明白,诸葛亮怕以后的日子都过得疑神疑鬼了,穿戴整齐,洗漱之后,就连早膳都没顾得上吃,就急急地冲出军帐之外,准备找一个军兵来试验下昨天的猜想。

    诸葛亮出了军帐之外,发现昨晚的军兵尚未换防,还是昨晚的那一拨,于是不知是对昨天那个军兵有了一些印象,还是刚好凑巧,诸葛亮颇为恶作剧地,又挑选了昨晚那个军兵。

    那军兵就一直没能忘记诸葛亮昨晚的怪异,原想再等一会儿,换了军防就好了,以诸葛亮日理万机的情况,肯定会记不住他这个军兵的,这样就相安无事。

    想不到今天早早地,尚未鸡鸣,天放大白,诸葛亮却就来了,更是像昨天一样,死死地盯着他,真的是吓得那军兵头皮发麻,心毛得要炸。

    好在,诸葛亮没有像昨晚一样,盯着军兵久久不放。因为诸葛亮测出来了。诸葛亮对那军兵聚精会神,集中精力,奋力一看,那军兵的头顶果然再次出现一团白气,比昨晚那军兵多了淡淡的青色,白中渗青。

    而昨晚被诸葛亮看了一会儿,头顶出现白色气团的军兵早上却发现已消失不见,料来头顶上那团气体也是有时间限制的。

    为何如此地肯定?那是诸葛亮见激发了昨晚那军兵头顶的白色气团后,一时兴起,就又换了一个军兵,同样的操作,同样的将精力对准,脑海里想着,然后用力一看,也是一样的结果,果然冒出了和昨晚最先激发的军兵一样的白色气团。

    一连续激发了二个军兵头顶上的白色气团,诸葛亮感到有些累,微微地疲惫,好像心力交碎,疲劳过度一样,急需休息。于是,诸葛亮又走回了自己的军帐,回到刚离开不久的温床上,闭目养神。

    诸葛亮躺下之后,虽闭上了双眼,大脑却无法入睡,一直在运转,思索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良久,诸葛亮才理清了一下头绪,暗暗自问:

    “难道这是学习了《太平要术》之后,又看了人书,才导致的么?”

    “莫非,这是传说中先秦炼气士的望气术?”

    诸葛亮不敢肯定,只好不断回忆曾经看过、读过的相关先秦炼气士所修习的望气术,希望参照这些提到的只言片语比对出,这到底是不是望气术,了解到自己遇到的这些异象是好是坏。

    先秦,一个离大汉并不遥远的历史时代,凡是汉高祖刘邦推翻的秦朝建立之前年代,都归属于先秦。传说中,三皇五帝到秦前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朝代,奇人辈出。

    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先秦之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比如大汉目前流行的占卜之术,就源自夏商时期的甲骨文,许多流传于世间,被平民百姓所知晓的宝剑名刀,皆出自殷商的青铜器。

    天纵其才鬼谷子的弟子孙膑所著的《孙子兵法》至今是文韬武略必学之一,与《春秋左传》相辉映,一文一武。哪怕是大汉英杰辈出,仍是无法超越这些奇人奇著,只能模仿,学习其中的精义,再运用天资,得其成就之一二。

    更为重要的是,先秦期间,百家争鸣,出现了极其了不起的儒家圣贤孔子和其他学家大贤大能不计其数,可谓是诸子百家,百花齐放般壮观,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那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年代,自然地带着信仰、智慧等寓意留传于世人的心中。

    先秦炼气士,是一个很神秘的组织群体。求道,绝情,求证生命之真谛,追寻上古修士之路,炼气,修道,长生,逍遥,谱写一篇不一样的生命之道。

    炼气士就是现在修道之人的前身,他们长期隐居于山林,是一群擅长炼丹制药,以奢望求长生的人。其实,炼气也叫方士。他们炼的是长生不老药。

    当然,也有些炼气士不同,主要是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期间以练气为主的修行人,他们想通过练气修行获得超自然的力量或者羽化飞仙获得长生。这些长期练气的炼气士修行法门,就称之为“望气术”。

    望气术,又名天子望气术,即轩辕望气法。相传是轩辕黄帝观察地理山河世间万物所开创,万物有灵,皆可望气,对物望气,可知吉凶,对人望气,可明其能。

    望气术,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最先是用于观地理阴阳,查吉凶祸福。千里望气,一言断成败兴衰。在先秦的许多典籍中均有望气活动的记载,可见当时望气术的兴盛。。

    《左传》哀公六年,记载天上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史记》上说秦始皇时,有精通望气术的人说:“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秦始皇东游,以厌之。项羽的谋士范增说刘邦:“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望气术,涉及的书极广,描述颇多。到了秦朝,望气术多用于望人之气。甚至有专门写望气术的书籍,如有《别成子望军气》、《常从日月星望人气》等望气术专书

    相传,望气术乃遥远不知名的“东岛”一脉的绝学。既能内视,预测天气,看穿天机,窥得三才之变(天、地、人)等神奇功效。

    善于“望气”之人,必有“气”做基础,运功之时瞄准人的所在处,半阖双目入静,似看而非看,目注而达心,久而久之,自然可以看到一种冉冉升腾,薄轻飘渺的岚雾,这就是大自然的环境之气和人体内气相沟通形成的气,也称之为晕。

    诸葛亮越想越发肯定自己所学到的就是“望气术”,不然激发的异象,不会和先秦炼气士所描述之中的“望气术”如此相似。

    不过,诸葛亮发现会“望气术”可是一大大好事,从前诸葛亮在用人方面,许多人才并没有时间、方法可检验,如今有了“望气术”,就比较难以错过了。

    望气术之下,诸葛亮好像看到了一大批人才跑步而来,入在麾下。

第130章 你赔我嫁妆() 
诸葛亮自从得到人书后,就发现一切都变得奇奇怪怪了,也就不诚惶诚恐,弄明白自己可能无意中学会了望气术,心中欣喜异常。

    不过,诸葛亮还是决定将捡到的人书还给张宁,也许张宁并不知道《太平要术》已变成人书,但诸葛亮有必要还回去,不然可能张宁他日得知会记恨诸葛亮一辈子。

    于是,诸葛亮休息了一会儿,待精力恢复了大多,又生龙活虎了,就准备去找张宁,向她言明此事。诸葛亮问明了帐外的亲兵,得知张宁所在的军帐,就轻步走了过去。

    诸葛亮走到张宁的军帐前,守卫的军兵自然不会阻拦诸葛亮进入张宁的军帐,皆是纷纷放行。本来诸葛亮是想通报一下,再进去的,不过军营之中,上级见下级根本就没有通报这一说法,也就作罢,大步走进去。

    悲剧发生了,只见里面张宁突然放声大喊:

    “淫贼,色狼,光天化日之下,竟然偷看我洗澡更衣。呜呜,这让我以后怎么嫁人哪,我不活了。”

    张宁开始哭哭啼啼起来了,虽然张宁只有十来岁,可大汉女子发育素来就比男子快得多,加上已是浅知男女之情的张宁,被诸葛亮突然的闯入,看到了不该看的地方,自然心里委屈得很。

    “姑娘千万别误会,这完全是意外,在下并不知道你在里面洗澡更衣,我敢保证,除了白花花的肉,我什么都没看到。哦不,我连肉都没看到。”

    诸葛亮一脸狼狈地逃了出来,莫说是张宁,就连诸葛亮都觉得十分难为情,羞红了脸,这也怪不得诸葛亮,身在军营,洗澡是件比较奢侈的事儿,有时一连好几天没洗也属正常。

    也许张宁是昨晚天黑,难以取得热水,今天一大早刚好弄来热水,就美美地洗了个澡,可谁会料到张宁一大早就在军帐之中沐浴更衣,这完全是纯属巧合,意外之喜。

    诸葛亮越描越黑,惹得军帐里面的张宁更是又气又羞,都不知该如何是处。诸葛亮知道这回真是闹大了,昨晚只是口花花地想忽悠这张宁嫁给他,眼下却是将此事给坐实了。

    见军帐之中,没有回话,平静了下来,诸葛亮内心稍安,却也不敢一下子掉头就跑,怕误会加深,还多个有贼心没贼胆的评价。

    不一会儿,张宁穿戴整齐之后,就走了出来,脸上的红晕尚未褪去,不知是羞是气,红扑扑的,圆润的脸娇柔欲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