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诸葛天下 >

第60章

三国之诸葛天下-第60章

小说: 三国之诸葛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史大人说得极是,之前来自泰山郡的泰平军义勇出手,解我青州之围,下官尚未来得及答谢,眼下又助刺史大人杀出重围,安全返回,使我青州有主,说起来真是功不可没,理当犒赏三军,大宴群雄。”

    龚景巴不得赵琰回来,巴不得让诸葛亮率军进城,一来赵琰回来,青州就有人管了;二来诸葛亮率兵进城,那临淄的守城军力大大提高,哪怕再来一次黄巾大军围城,那也能继续坚守一个月,不在话下。

    一直跟在龚景身后的邹靖和刘备此时虽然表面也在跟着欢笑,欢迎赵琰的回来,然而内心已是破口大骂,知道这回解救青州的好处可能又捞不到多少了,最大的桃子已被诸葛亮给摘了。

    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运气,真是走到哪,便宜就捡到哪。

    “龚太守前头带路,进城。”

    赵琰哪里会听不出来龚景的弦外之音,眼前青州之围已解,万事待理,如何还了远道前来的援军人情,如何处理青州俱皆疲敝的一切,如何清点各文职武官的军功战过等等,可说是百废待业。

    赵琰本就烦这些,才会答应诸葛亮的提议,所以也不再想去处理,去烦这些琐事。干脆就让大伙先进城再说,反正作为诸葛亮的部属,后面诸葛亮肯定会搞定这些乱七八糟的局面,只管好律令那方面就行了,秉公执法。

    于是,龚景侧了侧身,为赵琰带路,一行人就这样缓慢地进入了临淄城内。等到进了临淄城后,赵琰还是得硬着头皮,带领着龚景,前去刺史府,处理龚景汇报的各种事务。

    诸葛亮则像先进城的邹靖和刘备等人一样,被安排住进了临淄城内的官驿,而军兵全都一律暂时驻扎,住进临淄城原军营之中。

    先前,黄巾大军围城,临淄城内的军兵也是折损极多,死伤不计,因此军营的空旷场地很多,适宜驻扎暂住。

    于是,诸葛亮吩咐高堂隆带泰平军先去临淄城校场军营,驻扎安顿,同时向太守龚景手下,申请相应的后勤补给,做好军队粮草供应与兵器修护等军务。

第133章 论功行赏() 
高堂隆领了诸葛亮的军令,就先行率军兵前去军营驻扎,而诸葛亮则随着临淄本地官吏的指引,暂时住进了临淄的官驿之中。

    跟着诸葛亮一起住进官驿的,还有邓茂和张宁。邓茂则是作为诸葛亮的护卫,而张宁被当成是诸葛亮的亲兵,贴身随从,近身保护。

    没过多久,龚景就派人来通知诸葛亮,说是刺史大人设宴,想给各位前来救援之人庆功答谢。诸葛亮自然是欣然应诺,答应了下来,表示会准时赴约,前去就宴。

    待到了约定日期,诸葛亮带上高堂隆等人,前去刺史府赴宴。等到进了刺史府的宴客厅,诸葛亮才发现庆功宴会上早已人潮拥挤,不光刺史赵琰在,太守龚景也在,就连邹靖和刘备都早早到位,就坐等待开宴。

    诸葛亮和众人纷纷见了礼,在赵琰的示意和龚景的安排下,也依主次之位而入座。赵琰见前来青州临淄解围的各路英雄人物皆已来齐,也就不再空等,准备开席。

    “黄巾造反,娥贼围城,幸亏诸位古道心肠,前来施援,击溃反贼大军,方保青州不失,临淄无虞。本刺史必为各位向大汉朝廷上表请功,如实陈明,不使英雄豪杰一腔热血空洒战场。”

    赵琰举起酒杯,环巡了一周,说了些毫无营养的官场客套话。事实上,赵琰也是有意为之,既然拜认了诸葛亮为主公,在没得到诸葛亮的同意之下,自然不会立马当场作出承诺。

    虽说刺史是一方封疆大吏,可赵琰早就不想管了。为朝廷表功,别说朝廷奸宦当道了,就算朝堂清明,可眼下黄巾蜂贼四起,哪怕是大汉天子也没心思为哪个州郡因功赏赐,更何况在座的都是什么人,大家皆心中有数。

    前来青州救援的,幽州涿郡涿县邹靖年数已高,难以升迁,刘备三兄弟更是白身,诸葛亮尚未及冠,这样的阵容,哪怕解了青州之围,也有一大堆的理由不作封赏。

    大汉的官职,那可是要卖的,靠军功上位的极少,就算有,也多为军职,比如邹靖就是过来人。至于钱财赏赐,那就更不用想了,汉帝自己都不够用呢,会为了赏赐有功之人,自己掏腰包么?

    若真是如此,天下之大,九州之广,此次黄巾举事,立功之人如过江之鲫,汉帝哪里应付得过来。于是,赵琰所说的皆是好听的官场客套话,没有一丝实质内容。

    诸葛亮二世为人,自然是听得出赵琰的弦外之音,瞬间明了赵琰的心思。邹靖也是军旅老油条,一下子就明白赵琰的意思,不过这也在邹靖意料之内,大老远地跑来青州救援,好处多少,皆在赵琰一句话之中。

    既然赵琰这样说了,邹靖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希望越小,失望就越少嘛。然而,刘备心思敏捷,听到赵琰这样说,却是开心不起来了,只能强颜欢笑。

    感情来青州折腾了这么多天,终于击溃了黄巾大军,立功了赫赫战功,这赵琰却无意赏赐,那岂不是又白白徒劳一场。刘备都快志冷心灰了,难以接受。

    赵琰知道大神好请,小鬼难送,既然邹靖和刘备等人前来救援,而且已是成功解了青州之围,若是不出点血,恐怕难以送走这些人。

    其实,就算赵琰铁了心,硬是不给赏赐,甚至是补给,赵琰也是有恃无恐,赵琰现在可是诸葛亮的人哪,有二千多的泰平军在那晾着,才不怕邹靖和刘备这区区的一二千郡兵。

    不过,赵琰久在官场,也不愿恶了这些人,人家也是大老远赶来,功劳苦劳皆有,不能寒了这些人的心,不然青州以后恐怕难以在其他州面前立足,容易民心失离,百姓唾弃。

    于是,赵琰打了一棒,又给了一些甜枣,说道:

    “几位将军皆是人中龙凤,世之英杰,虽说击溃黄巾娥贼不在话下,然而贼众极多,想必各位将军所领的军兵恐有折损,兵器辎重等等多有磨损,此事既因我青州而去,自然不能使尔等白白受了损失,本刺史已令太守龚景全权负责各位将军一应后勤补给军务,务必使各位将军满意,放心。青州被黄巾所害,物资人丁已是不多,只能尽力而为,还请各位将军能够谅解。”

    赵琰向各人行了礼,赔个不是。赵琰真的是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先是说升官发财,青州给不了,但军队的后勤补给一定会有,而且会使各位满意,不用担心。

    后面居然又无耻地表示青州被包围得太久了,也不知还能凑出多少粮草辎重给各位,又要大伙宽容谅解。

    众人见赵琰行礼,只好纷纷回礼。虽说赵琰提的全是事实,然而在座的人皆像好好地一锅粥,刚要端起来吃,大喝一口后,发现吃了一只苍蝇似的。

    就连诸葛亮也暗暗地感叹赵琰的无耻,若非赵琰早早地投诚于诸葛亮,恐怕诸葛亮也只能像邹靖和刘备一样,白白吃了这个哑巴亏,空憋屈一肚子火。

    “多谢刺史大人的支持和照顾,在下代泰平军全体军兵向刺史大人表示感谢,刺史体恤军兵,爱民如子,青州百废待兴,仍慷慨解囊,我等感激不尽。”

    诸葛亮只好提前跳出来,不让自己的手下赵琰冷场,带头表示感恩。诸葛亮也按事实来说,让邹靖和刘备认清形势,别想大捞特捞。

    当然,最为主要的是身为主公,要有意识有下属站台,作为出人出力最多的泰平军之主诸葛亮都这样说了,认同赵琰的说法,不大开血口,要太多赏赐,而是赵琰给多少,拿多少,不得不说诸葛亮的行为太有猫腻,让邹靖和刘备感到不可接受,难以思议,一时惊得目瞪口呆。

    不过,诸葛亮表态了,又是三人之中后台最硬,兵力最强,且最年轻的那个,身为校尉的邹靖和白身的刘备也不敢出言反对,站出来拂了赵琰和诸葛亮二人的意思。

    毕竟,邹靖和刘备也是有眼力劲的人,投反对票,可能什么都没了,同意了,可能凭赵琰的良心,多少还能有点收获。

第134章 青州分兵() 
一场宴席,在不咸不淡之中就结束了。各人心思各异,也就各自离去,算得是宴无好宴,席无好席,不欢而散。不过,赵琰最重律令,讲究信用,也不会专门诓骗各人。

    赵琰答应会给一些后勤补给,这点还是会有的。很快,龚景就按照赵琰的吩咐,给邹靖和刘备以及诸葛亮的军队做好了后勤补给。

    当然,在赵琰的暗中示意下,诸葛亮的泰平军得到了重点的照顾。不但所给的粮草最多,且各种军器物资皆相对要足要好。

    直到龚景犒赏三军完毕,尽数按大汉军制,补充相应的军粮与辎重。总的来说,龚景还是比较厚道的,不止是光后勤补给,还从本就困难的临淄城中挤出了些许的钱财,分成了三份,各自给了邹靖和刘备、诸葛亮等军队。

    邹靖和刘备得了粮草和钱财,自知此次青州之旅算是告一段落了,毕竟对于青州来说,若是赵琰不想给邹靖和刘备一个好的出身,升官迁职,那能给出这些东西已是仁至义尽,纯属不易了。

    于是,邹靖就和刘备商议离开青州的事宜了,虽然二人在之前已是心生缝隙,然而二人所领的军队皆属幽州涿郡军,自然得好头好尾。作为涿县校尉的邹靖自是义不容辞,假装友好地对刘备说道:

    “玄德,青州之围已解,也算不负使命,眼下我等军令已算是完成,不知玄德有何打算,是否一同回幽州涿郡向太守刘焉大人复命了?”

    邹靖的意思很明显了,来救青州是太守刘焉的意思,刚好走狗屎运,还真的解救成功,那么现在就应该回去向刘焉邀功了,说不定在青州没得到的,能在幽州那儿讨来一颗好果子。

    毕竟,邹靖可是刘焉手下正牌正规的军队一把手,是在大汉朝廷那有挂号的校尉。身为青州之主,一方刺史的赵琰不愿将邹靖和刘备留下听用,那再待在青州临淄也是空费时日,还不如早早回去幽州,至少幽州没受黄巾大肆骚扰,祸害过。

    邹靖是真的迫不及待想回去了,然而邹靖还是寄托于刘备,希望刘备和邹靖一起回去,那样一来,功劳就更加大了。虽有折损,可邹靖还是将大部分军兵带回了幽州,在太守刘焉面前,也能挺直了腰杆。

    可惜,事不遂人愿。刘备却不愿意了。只见刘备向邹靖行了个礼后,款款说道:

    “回校尉,青州之围已解,理应回幽州向太守刘焉大人复命。然而近日,备曾听说中郎将卢植和黄巾反贼首领张角在冀州广宗交战,卢植乃是备的恩师,备曾在卢植门下求学过,此去广宗不远,备虽不才,可也有心助恩师一臂之力,准备前往广宗相助卢植共同杀敌。”

    好不容易从邹靖手里夺过来的兵权,刘备怎么可能就这样白白还回去。向来力求以德服人,以理说人的刘备,一下子就想到了理由和借口。

    当然,刘备所说的全是站得住脚根的事实。卢植和张角在广宗对恃,也是从临淄收集得到的情报。临淄幸运地守住了黄巾反贼大军的进攻,恢复了管理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大量的向外面传递消息,同时将外面的消息传进青州来。

    听到刘备这样说,邹靖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难看了起来。这是丝毫不掩饰地拒绝啊。邹靖也无奈,现在兵权皆在刘备手上,虽说邹靖仍挂着一个校尉的名号,乃是名义上最高的军职,但用强可不行,邹靖只好再劝说:

    “玄德真乃忠义之士,至仁至孝,靖不如也。青州击溃黄巾一战,我幽州军兵多有死伤,宜多加休养生息,玄德一腔热血,拳拳赤心,在下也不好多加阻拦,只好先行回幽州静待玄德凯旋,也好率兵回去守卫幽州,以免黄巾娥贼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邹靖是铁了心想回幽州了,要去广宗那就让刘备自己去,只要邹靖没同意一起去广宗,而是选择回幽州,那些涿郡军兵除了刘备的死忠之外,恐怕没多少人愿意继续跟随刘备东奔西走。

    毕竟,脱离了邹靖,就等于放弃了大汉正式军兵编制,成为刘备的私人部属,谈不上是官兵,刘备目前仍是白身,给不了官兵的身份。

    这回轮到刘备内心暗暗叫苦了,刘备深知不能和邹靖硬着刚,万一双方闹翻了脸,恐怕这剩下的一二千涿郡军兵不会听令于他。刘备只好采用一人退一步的方法,将兵权还给邹靖,再向邹靖要一部分兵马另投他处。

    于是,刘备请求邹靖,说道:

    “多谢校尉成全,冀州乃黄巾娥贼大本营,恩师兵力有限,但求校尉能分拨些军队兵马,暂借备前往广宗相助恩师,待广宗事了,备自会立即带兵回幽州复命,到时再亲自上门答谢校尉相助之恩,还请校尉率兵回幽州之后,向太守刘焉言明实情,解释一二,备不胜感激,感恩涕零。”

    刘备两眼一红,热泪就差盈眶,向邹靖行了一个大礼,那意思就是邹靖要是不给一些兵马,那就别想要回一个军兵了,直接挟军卷走,一毛都不给邹靖留下。

    “在下并非无情无义之人,既是如此,那玄德就引本部五百兵马,代幽州涿郡前往广宗讨贼,相助中郎将卢植吧。至于太守刘焉那儿,我自会为你陈情,以免太守产生误会。”

    邹靖见刘备放软了语气,愿意将兵权还回来,已是心喜。不过,邹靖也不是吃素的,虽是同意,却是让刘备率本部五百兵马,还得代替幽州涿郡的名号,前往冀州广宗相助卢植。

    刘备的本部兵马素来是刘备的心腹,邹靖深知就算强行带回涿郡,恐怕也无法收服,还不如直接作个顺水人情,打发了刘备。至少能带回原涿郡军兵,想必太守刘焉不会再怪罪,能够接受这种不算太差的结果了。

    “多谢校尉,校尉今日之恩,备他日必有厚报。”

    刘备拱了拱手,也只能接受这样了,保存了作为心腹的本部五百兵马已是不易,再跟邹靖东拉西扯,也是无益。

    于是,邹靖和刘备分道而去,各走各路。

迎周末推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