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师唐 >

第27章

师唐-第27章

小说: 师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真是好大的口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王家的天下呢。”

    听了李牧的话,王正道放肆地笑道,“哈哈,哈哈,你还真说对了,这谷州就是我们王家的天下,皇帝管不着,就是刺史大人来了,也无可奈何!”

    这话可不假,县一级的官员都是由刺史点名上任的,平时也主要向刺史回报工作,算是刺史的心腹,跟皇帝关系不大。寻常的县令都是七品,而谷州扼守函谷关,是兵家重地,县令是六品,而且还驻守军队,颜刺史也管不过来。

    但这话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了,你要是亲口说出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见颜寻梅从队伍里走出来,王正道就像被人捏住脖子的鸭子似得,笑声硬生生咽了回去。

    颜大小姐患有眼疾,年年都要到谷州菩萨庙上香,王家父子自然认得。王伯伦是个皮面人物,城府很深,平时到洛阳述职,都是一副儒雅恭敬的模样,爱在百姓面前做戏,他这熊孩子没少欺压百姓,每次他都要当着百姓的面打他几板子,不过这板子是用软桐木做的,上了黑漆,看起来沉重,实际上毫无分量,就这屁股上还要垫上厚厚的绢帛。

    “颜大小姐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我好让人把行馆清扫一番。”

    “王县令不用麻烦了,我这次前来是要见那李大,还望你带我前去。”

    王正道此前那一番话伤了颜大小姐的自尊,自己爹爹可是洛阳刺史,所有的县令都是爹爹封的,他竟然敢如此大放厥词,当真不把爹爹放在眼里!

    王伯伦脸皮一松,佯装为难道,“颜大小姐亲自出面,按理说本官是应该让你见见的,但奈何这李大是王世充的党羽,在肉干子里下毒,然后在市场上叫卖,很多百姓都中了招,最可怜的还是主薄赵大人,吃了他的肉干子因为年事已长,竟撒手人寰。本官查明真相后当即将其捉拿归案,而且奏请了陛下,陛下已经准奏,押入死牢,不许任何人探望,只待秋后问斩。”

    后边的话颜寻梅没有听进去,因为听说主薄已死,她就愣在当场。

    ;

第六十章 酸辣土豆丝() 
这主薄就是赵建良,原本是颜府的管事,小时候还教过她写字,后来被派到谷州当主薄,监察王伯伦,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年后自己来谷州还住在他家里,身体康健,精神矍铄,好端端的说没就没了,这让她一时接受不了。

    “王县令说的肉干子可是年后我哥哥在谷州市集上售卖的兔肉干子?”

    “正是此物,祸心包藏,害了赵主薄!”王伯伦义愤填膺地回道。

    “这兔肉干子颜大小姐,颜刺史,还有杜功书老先生都吃了,没有一人中毒,为何只毒死了赵主薄?”

    王伯伦冷眼道,“这肉干子是你家做的,哪些有毒,哪些没毒还不是你们说了算!”

    “那估计王县令要失望了,颜刺史他们吃的肉干子不是我给的,而是陶子期陶公子跟令公子一道买的,送给他们的。”

    这番话让王伯伦始料不及,不知该如何应答,但一帮的王正道解了他的围,“爹爹,跟他理论作甚,说你们是叛党就是叛党,来人,把他们拿下,谁敢阻拦,视为同党!”

    毕竟是刺史的千金,余威还是有一些的,颜寻梅挡在李牧面前斥道,“怎地,你们还要把我也拿下不成!”

    王伯伦冷笑道“牝鸡不可司晨,还望颜大小姐自重!动手!”

    一帮衙役闻言就涌泵上来,可惜都不是燕青的对手,很快就被全部打趴下,但这时府外又冲进来一队衙役,手持弓弩。

    这下燕青不敢反抗了,他自己可以躲过弩箭,但颜大小姐和李牧可没这功夫。

    这会儿王正道又跳出来了,拔出腰间的短剑指着燕青挑衅道“你刚才不是很牛吗,这会儿怎地束手了。”

    燕青猛然抬头,怒目一瞪,杀气迸发,吓得王正道丢了手中的宝剑,妈呀,妈呀,叫唤着跑进府里不敢出来。

    有个这样的孬孙孩子,王伯伦脸上也挂不住,冷声道,“把这些乱党全部绑了押入大牢,等候明日审判。曹县尉把颜大小姐送回行馆保护起来,任何人不得进出!”

    李牧失算了,他也想不通这王家父子为何有这么大胆子,根本不把颜刺史放在眼里,紧要时刻,他赶紧给燕青使了眼色,让他想办法脱身。

    燕青也知道目前这局面非常不利,需要有人跑出去报信,从手中摸出几只袖箭,猛然间甩出去,四个持弩衙役应声倒下,他像只燕子一样,飞身略过院子里的泰山石,一个纵身跳到了房檐上,反应过来的衙役们扣动机关,弩箭如蝗,纷纷朝燕青射过去,可惜,全部落空,又是一个纵身,消失在视野里。

    王伯伦大怒道,“一群饭桶,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去追!”

    在牢里李牧见到了自己的哥哥李大,不过是李大认出了他,李牧如何也不敢相信,面前这个枯瘦如柴的血人就是自己哥哥李大。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李大虎背熊腰,身材高大,挑着四桶水走起路来沉稳有力,健步如飞,而如今,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成了这副模样,李牧只能撕心裂肺的痛哭。

    他恨!

    恨自己血气方刚,意气用事!

    恨自己没有保护亲人的力量!

    更恨王家父子丧尽天良!

    ……

    路才走了一半,玉米就折了一棵,这让杜老爷子发了慌,让侍卫把车速放慢,赶上刮风下雨就不再赶路。

    二十多天才赶到长安,颜刺史还好,杜老爷子身体有些吃不消,染了热疾,亏得孙神医在长安义诊,吃了几幅药,才好了下来。

    李靖帅大军跟突厥打的火热,伤亡的将是不知几何,阵亡的就地掩埋,轻伤的稍微处理一下继续战斗,伤重的都拉回了长安,孙思邈正带着弟子进行救治。

    在李纲老爷子家里歇息了两日,见热疾好了点,杜老爷子就非要进宫面圣,被拦了下来。李纲要比杜老爷子年长,官历北周,隋,唐三朝。字文纪,跟魏征一样,高风亮节,敢于直谏,但就这么一位仁师,被后世称为太子杀手,隋朝时担任过太子杨勇的洗马,开唐太子李建成的太子詹事,还当过李承乾的太子少师,教过三位太子,结果两位被废,一位被杀。

    太子杀手的名号名副其实。

    “文章,你先不要慌张,我知道你意向对农事比较上心,但事不可道听途说,老夫虽然不善农事,但常识还是知晓一些,你说的那劳什子土豆亩产逾四千斤,我如何也不信,你本就与陛下有嫌隙,若这土豆到头是一场虚幻,你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不瞒文纪兄,刚听李牧那小子这般言语我也是不信的,但来之前他把老夫带到田地里,让老夫任意挑了一棵,拔出来,只见下边一颗颗如卵石般的果实,我细细数了,足有一十二颗,大如鹅蛋,小如龙眼,过了称,半斤多,那小子说再长一个月,这个数要翻倍,一亩地里可以种三四千株,这么算来他说的数还是很可信的,即便这一个月

    没有翻倍,那产量也有两千多斤,比之小麦高了几倍!”

    杜老爷子的话李文纪还是信得过的,但很快有产生了新的疑问,“那这土豆的口感如何,若是糙如麸糠,产量再大也没用。”

    李文纪的话让杜老爷子哈哈一笑,“文纪兄果然心思缜密,不过老夫也不好糊弄,那小子把老夫拔下来的土豆放在蒸锅里蒸熟,尝了一口,甘甜如怡,细腻如丝,的确是好粮食,他还说若是把土豆切成丝,油烧热,加了辣椒,葱蒜,炒到七分熟,淋上陈醋,就成了一盘可口的酸辣土豆丝。看他一脸怀念的样子,味道应该不错,别的不说,那小子对吃食还是很挑的。能让他流口水,一定是难得的美味。”

    “如果真的这样,那这土豆还真是大唐的祥瑞,文章兄,你身体有恙,不便入朝,明日一早我到朝堂上面圣,让陛下屈尊到府里一趟,如何?”

    感谢419026392美女的再次打赏和推荐票!

第六十一章 只需题一块门匾() 
杜老爷子犹豫了一下,摇摇头道“算了,我还是亲自到朝堂上走一遭吧,自从秦王成了皇帝,我就没再来过长安,这几年我想了许多,当初世子的确是不得不出手,玄武门前一滩血总好过天下再次分崩,况且李建成确实没有拯救危亡的手段,他不善统兵,更不会笼络人心,魏征献计,借助尹国丈帮他要回了统帅三军的护符,东征河北山东的时候定下了攻心为主,攻城为辅,以抚促剿的战略,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平定了山东战乱,还笼络了大批豪杰,仗打完以后所有人都或明或暗都得到了封赏,唯有玄成,什么封赏都没有得到。

    幸运的是魏征高傲孤洁,并没有因此背弃他,但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人格。老话说的好,成也萧何败萧何,而李建成则是成也常何败也常何,当初到山东讨伐刘黑闼时,旗开不顺,幸亏有常何这员猛将,带着一百多兵将守卫关隘,断粮七日,饿死了二三十个,但却没有退一步,给李建成赢得了战机,李建成承诺要官升三级,可惜回到长安就忘了一干二净,常何还是那个玄武门看门人。结果被长孙无忌买通,让玄武门成了他的坟茔,何其悲咽!”

    翌日,不到四时,李府门前就热闹起来,一队队大内护卫把这里围的水泄不通,李二出现了,在一群红蓝官袍的拥簇下来到了李府。

    李二心胸宽广,连曾经给李建成出谋划策,把自己逼到绝境的魏征都能原谅,何况是自己的恩师!他这般浩浩荡荡并不是因为杜老先生献来的粮食,他种过庄稼,在花园里,整一亩,平日里都是一帮宫女太监在打理,但播种收获时可是他亲自下的手,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他心里是很清楚的。

    李文纪在朝堂之上说有种粮食产量超过三千斤,耐存储,口感好,他是不信的,长安是他的天下,自己老师刚到长安城他就收到了消息,住进李文纪府上自然也瞒不住,想来文纪夸下这海口是想借祥瑞来化解老师和学生的矛盾。

    杜老爷子在两个家丁的搀扶下走出来,李二大步走上前,扶住杜功书,沉声到道,“先生受苦了。”

    一句简单的问候,让两人的矛盾瞬间消散,李二是在杜功书的教诲下长大的,他太了解这头看似温顺的巨龙。

    他犹记得统兵护符被李渊要走以后,李世民一夜无眠,惆怅地站立在秦王府最高处望着长安城,孑然一声长叹,没了护符,这皇帝更像皇帝,太子更像太子,秦王也更像秦王!

    唐朝是历史上的一个怪胎,历数朝代更替,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大智大勇之辈,唯独李渊除外,他这个便宜皇帝来的怪异,皇位是靠儿子李世民东征西战打来的,而他又最喜欢大儿子李建成,一心封李建成为皇子,处处防备着李世民,导致儿子间的矛盾日愈激烈,最终发生了玄武门事变。师徒见面,才寒暄两句,杜老爷子就把话题转到了带来的庄稼上。

    “太师,您迁居洛阳,专事农学,世民早有耳闻,但凡事自有天理,一门庄稼亩产哪有超过三千斤的,该不是被江湖宵小骗了吧。”

    杜功书没有多言,直接从怀里拿出了三本书籍递给李二,若是李牧在场肯定一眼就能认出来,正是他印制的三字经,启蒙拼音和启蒙算术。

    李二打开三字经才看了几眼,惊讶道,“太师,这启蒙读物是您写的?”

    老先生摇摇头,“这三字经的作者跟供奉庄稼的实为一人。”

    “您的意思是三字经的作者就是那个年仅十二的山野少年?”

    “文章不敢隐瞒,还有这拼音和算术,也都是他一人所做。”

    李二闻言,拿起算术和拼音细细看了起来。老大不进府院,一群官员也只能原地候着,这时候的黄土高原要比后世暖和,才立夏,温度就飙升到快三十度,一些年迈的都已经气喘吁吁,老眼昏花。

    毕竟是启蒙读物,虽没见过阿拉伯数字,但很快就看懂,还有拼音,几乎一遍就能入门,“好,好,好!”

    连续三个好,一声比一声高,让底下昏昏欲睡的官员惊醒过来。

    “不到十二就有这般玲珑心思,以后成就定然不可限量,他为何没有跟你同来?”

    “那小子生于乡野,记事起就跟着仙师云游皇土,性子率真,想让他循规蹈矩实为难事,他一心想创办一所书院,把他师父的学问传承下去。我这次来皇都,就是为了这事。”

    “创办书院,这是好事,朕准了!”

    为了养精蓄锐,这些年李二也相当重视人才,命令郡县必须兴办学校,但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非常少,官员最主要的来源还是举荐,这就决定普通百姓想踏入官途非常困难。

    “陛下先不要急着允诺,以那小子的说法,他的学院若是建成,规模估计不会比洛阳城小多少!这么一块地,没有你的批准他可拿不下来。”

    李二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但听了这话也是一番心惊,“他建的是什么书院,竟如此大规模,这花费肯定不下百万贯,现在战事密繁,国库已经亏款,朕可拿不出这么多钱。”

    杜老爷子微微一笑,“那小子说了,他只要陛下给他题一块门匾,把地批给他,其他用度全部由他来负责。”

    话音刚落,礼部侍郎直接站出来,谏道,“陛下,此事需要三思,慎重而行,国子监乃国之颜面,占地也才二十多亩,若像杜太师所言,仅一所学校就要上千亩,臣恐天下读书人不服,而且这般规模,耗费民生几何,耗费钱财几何!”

    这些官员现在也算准了李二的脾气,有异议可以当面说,哪怕大家吵的吐沫星子乱溅也没问题,千万不要背后使坏,这是大忌,所以魏征,李文纪,颇受李二看重。

    “颜爱卿,方才太师已经说的很明了,这学院的花费都由那小子出,朕只是题几个字就能换回一所恢弘大学,十分划算啊。”

    感谢fanlotus111、魍魉老鬼的10起点点赞,多谢!

第六十二章 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