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师唐 >

第28章

师唐-第28章

小说: 师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谢fanlotus111、魍魉老鬼的10起点点赞,多谢!

第六十二章 硕果累累() 
颜师古不在做声,又有官员提议,既然是教育的事,那就该由礼部管理,孔颖达是国子监祭酒,这事应该让他来督导。

    李二不置可否,但脸上有一丝难堪。这天下只是名义上属于他而已,实际上却被几大世家把持。即位时颁布的均田令已经被破坏殆尽,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足之地。

    为了改变困局,他采取了魏征的谏言,修枝叶不如治根本,重修《氏族志》,天下二百九十三姓,崔卢郑王排在最前,这种局面必须要改变,重修后以当今官爵高低,功绩大小作为等级依据,四大姓全部要往后排。

    诏令才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最先上门劝谏的是左仆射萧瑀,他家世是本朝大臣中最显贵的,他的高祖是梁武帝,曾祖是昭明太子,祖父是梁宣帝,父亲是梁明帝,姐姐是隋炀帝的萧皇后,他九岁就被封为新安郡王,跟名门望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谏言也是理直气壮,衣冠之族,已历经数代,大都功高显贵,自汉以来,诸朝都从优而处,大唐初建国家,便反其道而行之,恐怕难服天下!

    才送走萧瑀,御史权万纪和房玄龄又上门了,国家初定,当息事宁人,不可激化矛盾。

    仔细一想,权万纪的夫人是莱阳郑氏之女,房玄龄自身也是豪门,源出河北清河,先祖是汉朝司空,祖父,父亲也都是大官,而且跟王氏沾亲带故。

    谏阻者不绝如缕,有的谈吐直露,有的曲折隐晦,有的恭维中带规劝,有的应诺中藏不平,群臣面目各异,曲调不同,但都映射着一个目的,氏族志重修不得。

    这一场斗争让李二知晓世家的力量是有多么庞大,而这孔颖达也不是一般人,孔圣人的世孙,孔家在山东的影响力更不必说。

    杜老爷子焉能不知李二的困扰,笑着对孔颖达作揖,道,“孔祭酒悦礼敦诗,爱尚儒教,属意文学,来做这件事再合适不过,只是李牧那小子尊师敬道,对师长看的颇重,说他这座学校的校长只能是他师傅。”

    “他师傅是谁,如何教出这么狂妄的学生,教育是国之根本,怎能由得他胡来!”

    杜老爷子虽有太师的虚衔,却没有什么权利,礼部的官员自然不会给他面子。

    “他师父已经仙逝,姓甚名谁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陛下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一所旷古的大学,校长只是个虚名而已,想来孔祭酒不会太在意。”

    “他师父竟然已经仙逝?能教出这般学生,应该是有大造化的仙人,朕竟无缘得见,憾事一桩啊!仲达,这三本启蒙读物你拿去看看,相比看过之后也会有此种感想。”

    孔颖达诺了一声,把书接了过去。

    李二则把话题转到了那些作物上,这应了杜功书的意,顾不得病体,先头带路。

    九辆马车,车厢里填了黄土,供奉的庄稼就长在马车中。看到那棵已经折了的玉米,杜老爷子有些神伤,“这一路走来,道路有些曲折,这好端端的庄稼竟然折掉了一棵,那就先从这一棵查验吧。”

    说着把玉米棒子掰了下来,撕掉已经干黄的皮,露出了金灿灿的玉米穗,美中不足地是穗上的玉米多则多亦,却因为早夭,玉米粒不太饱满,每一颗玉米粒上都像被人用指甲掐过一样,凹陷了一个小坑。

    “这就是第一门新庄稼,名为玉米,一个苞谷上可以长出七八两的玉米粒,一亩地可以种差不多三千棵,因为早夭,这穗玉米恐怕只有五两左右,但哪怕只有五两,这亩产也不会低于一千斤。”

    这下李二震惊了,之前他是如何也不相信的,接过杜功书手里的玉米棒子数了数,一共三百七十九粒,双手捧着玉米棒子递给身后的戴胄“戴卿,令人仔细称量。”

    杜老爷子把第二株玉米掰了下来,数了数,四百三十三粒,而且异常饱满。刚想去掰第三株,被李纲拦下,“文章,既然是祥瑞之物,我看不若就让陛下亲自查验吧。”

    老杜一愣,很快醒悟过来,“老夫糊涂了,陛下请。”

    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几年不登朝堂,这些道道已经忘却的差不多。杜功书知道自己为何喜欢李牧那小子了,两人的性格很相似,而且厌烦官场繁琐的规矩,读书人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做学问,做研究,一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能出什么成果!

    李二走上前,把最后一株玉米掰了下来,交给了戴胄,一数,只有四百二十八,若是旁人,恐怕会多报几粒,但老戴生性中直,一五一十地报道,“共四百二十八粒。不过种粒比之前的两穗都要饱满,向来称量只多不少。”

    这话也算圆满,李二来了兴致,看着剩下的六株作物,“太师,这些作物该如何处置?”

    “陛下,这两种作物跟萝卜一样,果实藏在地下,直需拔出来就行。”

    闻言,李二提着一棵红薯,用力一拔,把秧苗扯断了,属下识趣地递来了小铲子,却被他拒绝,庄稼娇嫩,伤了不美。

    很快第一块红薯就被挖了出来,不甚大,比他的拳头要小一点,心中有点失落,还以为要比萝卜大呢。

    起身就要去挖另一株,老杜赶紧说道,“陛下莫慌,方才是我失言,这红薯虽然跟萝卜一样长在地下,但块茎有许多个,陛下只挖出了一块,想必这土里还有。”

    李二又回到方才那辆车前,把车里的土壤一点点刨出来,很快就又挖到了一块,比他的拳头要大,加上之前那一块估计有七八两的样子,继续挖下去,手碰到了一个大家伙,他兴奋起来,把周围的土全部清理出来,护卫想上来帮忙,却被他阻止,徒手一点点挖开。那个大家伙终于初露面目,一块如脑袋般大小的红薯。

    感谢半夜倾城、419026392,fanlotus,魍魉的打赏,也感谢幻月心舞,shuhailurenj,米做的香肠,kainzl,不爱波波糖,marklyb123,临时小马甲,书友080402003254110,魍魉老鬼,风中武技,一只高贵的汪,黑夜佣兵,辉少*驾到,瞳19881203,tmd~‘‘滚,nmsbc,青清易轩,阳阳得意,天地人书鬼,天涯飘过了,李真,绝情傲天涯等书友的推荐票。

    ;

第六十三章 烤红薯() 
抱着掂量了一番,足有四斤重。

    这么大个头,惹得在场官员唏嘘无比,话题一转,开始讨论长这么大,能吃吗,口感如何。

    杜老爷子没有做声,让李府家丁支起一堆炭火。

    等到三株红薯全部挖出来,足有十七斤,“陛下,红薯的株距跟玉米差不多,这产量相比你也清楚了,接下来该试试味道了。”

    “是极,是极,不知这红薯是何种吃法?”

    “红薯臣也没吃过,但吃法来之前李牧已经告知与我,可以生吃,可以烧烤,可以油煎,可以蒸煮,这作物既然是我举荐的,就由我先试吃吧。”

    说着从地上挑了一块小的,也不洗,在衣服上擦了擦,就放在嘴里咬下一块,甜丝丝的,连着说了几个不错,然后就嚼的大快朵颐。

    皇帝高高在上,在人前自然不会跟老杜一个吃法,这些年混迹在百姓窝中,老杜已经掉份了,只是在他看来这是自己品格的升华。

    老杜又挑了几块小个的,丢进了炭火中,“陛下,这红薯要烧半刻钟,我们不妨查验一下这最后一门作物,土豆。生长形态跟红薯无异,果实埋在地下,既可以做菜,也可以蒸熟了直接吃,也可以像红薯一样,磨成面粉做成面条。”

    这土豆产量虽然没有红薯高,但也没有让李二失望,三棵土豆收了十二斤,毕竟是李牧用豆渣,草木灰精养的,正常种植能有个八斤就不错了。

    很快炭火里就传来了扑鼻的香气,看时间差不多,杜老爷子让家丁把红薯扒出来,拿出一块,黑不溜秋的,也不嫌烫手,剥了皮,香气更加浓重,轻轻地咬了一口,果然是美味。

    “陛下,你也尝尝,那小子说了,这玩意得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太师已经试吃过了,没有问题,但贴身的太监还是从身上摸出了一根银针,李二直接把他喝退,拿了一块,剥了皮,才吃一口,就赞道,“香,果然是一门好庄稼!”

    两人吃的过瘾,一帮官员只能站在那流口水,老杜拿了一块递给李纲,“文纪老哥,你也尝尝,不过你年纪大了,不能多吃,听那小子说这东西压肚,吃多了胃里会泛酸水。”

    其他人就管不了了,人这么多,红薯就这几块。

    “辅机,都说东都出英才,果然不假,才十二的年纪就跟随师长走遍天下,为我大唐寻觅到这般祥瑞之物,想来德操不坏,你替朕诏书,准许那李牧在洛阳兴办书院,只要不侵占百姓田亩,不拥兵作乱,学院他想盖多大就盖多大,不过朕不会出一分钱,另外谷州自秦名为新安,取新治安宁之意,前隋改为谷州,不美,今起重新改为新安,加封李牧为新安县男,从五品上官。”

    听说只是封了个九品爵位,大家都没有异议,李唐的爵位已经够多了,再封下去可真的无地可封了。

    长孙无忌哈哈一笑,“臣领旨,陛下,这红薯能不能让我尝尝鲜。”

    他跟李二是从军队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若不是他果断提出了兵变,哪有李二的今天,所以敢这么跟李二要东西的,除了他就没第二人。

    “辅机啊辅机,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这嘴馋的毛病还是没改掉,行啊,你拿两块回去,剩下的朕要供奉给父亲。”

    与其说是供奉,倒不如说是炫耀,他这皇位来的不正,刚登基突厥就打到了家门口,不得已只能与颉利可汗签下了耻辱的约定,突厥刚走,却又来了大蝗灾,坊间纷纷传闻这是苍天对李二的惩罚,只有他退位才能解除。

    但这三门新庄稼可以说是天降祥瑞,说明自己已经得到了老天的认可。而他不知道的是等到李靖打败突厥,俘获颉利可汗,李渊才会真正的认可他!

    圣旨才拟好,龛了皇印,太监就带着二十多个皇家护卫由颜刺史家将带路骑着快马奔赴洛阳。

    世事说来也巧,燕青逃出衙门,就一路向西,往长安赶去,如今能救李牧的也只有刺史大人和杜老先生了,谷州是王伯伦的天下,自己武艺再高超也不可能在一群持弩护卫的把守下救出李牧。

    才走了不到二十里,就与前来传圣旨的队伍迎面碰见,那带头的正是在刺史府公事的张教头,两人甚是熟稔。

    “老张,你怎么回来了,刺史大人呢?”

    “燕护卫,你怎么在这,刺史大人还在长安,我是带路的,邓公公要到洛阳宣读圣旨。”

    至于圣旨的内容他就不得而知了。

    “哎,这可该如何是好,李牧少爷带着我们到谷州老家探亲,闻听哥哥被王县令下了死罪,就叫来大小姐一起去质问,哪知竟全部被王县令抓了起来,大小姐也被质押在谷州行宫。”

    闻言张教头也是一惊,“王伯伦是想要造反吗,大小姐也敢抓!燕老哥,你武艺如此高强,怎么不阻拦呢!”

    若是颜大小姐出了事,他们这些护卫可都不好过。

    “我倒是也想,只是我才动手,王家府院里就冒出了四五十个手持强弩的衙役,我哪敢强冲,最后李牧少爷冲我使了眼色,我才只身逃出来报信儿。”

    “你说的李牧跟我们前去宣旨的李牧可是一人?”

    燕青的话音刚落,邓公公就尖声问道。

    老张点点头,“启禀邓公,两者正是一人,只是现在他被关在谷州衙门,这可如何是好?”

    “哼,王伯伦只是县令,府里的衙役只能带刀,既然有五十多个带弩侍卫,这分明就是要造反!你们两个回去汇报陛下,咱们到谷州走一遭,先到程府,王伯伦能作乱,程荆楚是程知节的堂弟,定然不会与他同流合污!”

    为了不打草惊蛇,一行人没有走城门,而是趁夜翻墙而入。

    程荆楚听了燕青的说明,一脸的惊恐,若是那王伯伦真的作乱,他是要负连带责任的,李二派他留守谷州可不是来颐养天年了!

    感谢419026392美女的打赏,感谢绝情傲天涯的催更票,也感谢书友130401231545115的支持,十一点加更一章,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小牧。

    ;

第六十四章 李牧接旨() 
程荆楚亲自动身,到军营秘密召集府兵,所谓府兵就是将军府自己的士兵,这些士兵多是本地的百姓,国家不负责粮饷,弓弩衣粮都需要自备,主要财产就是手中的武器和随身带的干粮,平时用度都有将军府供给。

    当然,将军府的府兵是有限制的,上府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程荆楚为上府,统1200人。

    这是一种原始的兵农合一,平时没事就到军营里训练,有事就回家种地,种地的事最大,不敢有丝毫耽搁,才立夏,军士们都回家收麦子了。

    因为怕惊扰王家父子,他没有让人敲震天鼓,这玩意儿敲响说明有紧急军情,所有的府兵都要归队。

    偷偷的就近召集三百多人,都是步兵,只有不到五十人的将军府卫队是骑兵,在程荆楚的带领下向县衙门进发。

    才凌晨,王家父子还在沉睡,卧室的大门被人敲的咚咚直响,王伯伦一边嚷骂着,一边开了门,见是自己师爷,劈头盖脸又是一顿责骂。

    “老,老,老爷不好了,县令府被程荆楚带人围起来

    了!”

    一席话让王伯伦瞬间睡意全无,提起师爷的脖领厉声问道,“当真?”

    “老爷,这话我哪敢乱说,你去看看,里三层,外三层,把府苑围的水泄不通!”

    闻言,王伯伦赶紧让师爷去把家人全部叫醒,自己来到后院,在一座假山前停下来,扭了一下石狮子的头,假山从中间分开,向两边移除半丈的距离,露出一个洞口,洞口处有四名手持强弩的守卫。

    王伯伦一路小跑,一直跑进一个巨大的地下殿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