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汉奸臣 >

第41章

大汉奸臣-第41章

小说: 大汉奸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典韦一番交谈后,段增发现此人固然勇猛过人,但并非那种头脑简单之辈,说话之时反而条理分明。

    其实想想也是,典韦毕竟是给曹操当贴身护卫的人,若真的只是个头脑简单的粗人,曹操又岂能放心将自己的安全交付给他?

    等进了村子进一步了解后,段增才发现,典韦出身的确很普通,家中父母早亡,好在留下了一些家产,再加上乡里乡亲的帮衬一二,倒也足够典韦安然成长。

    不仅如此,典韦还是天生神力,力量远超常人,再加上自幼习武,所以年岁虽然不大,但一身武艺却已经达到极高水准。

    他性喜游侠,常常带着村子里的几个少年在周边游荡,遇到不平之事便会打抱不平。

    像这次张氏在承匡城遇到麻烦,典韦在得知消息后,二话不说便准备带人去相助,只是中途遇到了段增他们。

    ……

    回到村子里后,段增也不提什么“要事在身,稍作停留便有离开”的话,他先亲自去看了看张氏的丈夫,打听了一下病情。

    刘昶所得的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只不过要想治好需要不停的吃药,之前因为药钱没有着落,所以他时不时的会停药,导致病情无法痊愈。

    如今有了李二爷赔偿的二十贯钱后,药钱无忧,想来要痊愈只是时间问题。

    询问了一番病情后,段增接着对张氏问道:“这一次虽说让那李二爷受到了惩戒,但以此人的心性,必然怀恨在心,如今我等还在,他自然不敢来报复;但若是我等离开之后,那李二爷必然前来报复,不知你们将如何应对?”

    张氏听了顿时脸色一白,是啊,这一次已经大大得罪了那李二爷,若是段增他们离开,那李二爷绝对会来报复。

    张氏可是听说过,那李二爷与本县县令狼狈为奸,哪里是张氏能惹得起的?而且李二爷身后的睢阳李家,虽然算不上什么高门大户,也远非张氏这种小门小户能比。

    睢阳与己吾乃是临近县,若是睢阳李家前来寻仇,仅凭张氏等人更是难以应对。

    正当张氏不知该如何回答时,典韦站出来道:“这又有何难?不过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李二爷若是胆敢前来报复,我等定不坐视不理。”

    段增问道:“若只是李家的人前来,想必以典兄的身手,自然无需惧怕他;但若是那李家的人勾结官府的人一同前来,你又当如何?杀官造反吗?”

    典韦顿时哑然,这个时代毕竟天下还算太平,官府的权威也不像黄巾起义之后那般,所以即便是典韦这种人,在面对官府的人时未免也有些心虚。

    段增接着又问道:“更何况,若是李家的人大举来报复,必然会带大批人前来,到时候若是发生冲突,只怕贵村也会有不少人伤亡。这些人与典兄有同乡之友,想必典兄也不愿他们有所损伤吧?”

    典韦点了点头,沉声道:“不错,在下的确不愿看到他们有损伤,不过若是他们苦苦相逼,我等也不能坐以待毙!”

    段增笑道:“的确如此,不过我倒是有个办法,或许不用这么麻烦,就是不知你们愿不愿意接受。”

    张氏闻言眼神一亮,连忙问道:“不知公子到底有什么办法?”

    “很简单,趁着如今时日还早,张嫂一家全部迁移到他处去,自然不必担心那李二爷的报复。”

    “这……”张氏等人顿时有些犹豫。

    故土难迁,这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想法,若不是走投无路或者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平时谁会愿意迁居异地?更何况,就算迁居异地,他们一家在其他地方也没有熟人可以依靠,到时候人生地不熟的,又该如何生存?

    看出了他们的疑虑,段增笑道:“实不相瞒,我父亲因战功被封为新丰县侯,食邑一万四千户,在京兆那边还算有些田地。若是尔等无处可投的话,倒是可以前往京兆,我可做主,以良田百亩相赠,以作为尔等立身之本。”

    张氏听了顿时又惊又喜,李二爷的报复她们一家的确承受不起,所以对于段增提出的迁居之法颇为意动,只是因为在他处没有熟人作为依靠,所以才有些迟疑。

    如今段增提出以良田百亩相赠,张氏顿时就心动了。

    就在她准备再详细询问一番时,这时旁边一个中年男子忽然询问道:“这位公子莫非就是前司隶校尉段公家的小公子吗?”

    段增的身份只对张氏介绍过,就是典韦也所知不多,其他人更是不清楚,毕竟段增也不想随时显摆自己的家世,所以在来到村子里后并没有介绍自己身份。

    此时被人道破,他顿时有些惊讶道:“的确,正是在下,这位大叔可是有事?”

    那中年人听了连忙走到段增身前,长揖谢道:“果然是段小公子当面,小人刘南,多谢小公子昔日活命之恩!”

    “这……”段增大为惊奇:“这位大叔不会是认错人了吧?在下可不记得什么时候救过你。”

    那中年人连忙解释道:“两年前,本地发生洪灾,在下一路逃难到了洛阳,早已是身无分文,流落街头,随时有可能饿死;就在那时,公子令家人去设棚施粥,赈济灾民,小人正是靠着公子的接济才得以活命。如此大恩,在下岂能不报?”

    段增听了更加惊讶,没想到居然在此能碰到一个当年接济过的人。

    他淡然笑道:“不过是举手之劳,大叔不必放在心上。”

    那中年人正色道:“于公子而言或许只是举手之劳,于在下而言,却是活命大恩,还请公子受在下一拜。”说着,他再次跪拜下去。

第七十八章成功招揽() 
听闻眼前之人便是当初在洛阳设棚施粥、接济灾民的那位段家公子,周围众人中当即又有几人站出来对段增感激道:“多谢公子昔日活命之恩!”

    当初段增命家人去接济灾民,的确只是举手之劳,但眼前这几人在那时都已经面临绝境了,得到段增的接济后才勉强活下来;后来灾情缓减,再加上朝廷又出面了,所以他们才能活着回到家乡,对段增的感激之情自然铭刻心中。

    村子里的人都是些淳朴之人,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全力报答。

    段增原本帮了张氏一把,就让村民们百般感激,如今又得知段增昔日的义举,对段增的观感自然是进一步提升。

    典韦也是如此,他虽然没有受过段增的恩惠,不过他这人原本就充满任侠之气,喜好打抱不平,对于段增这样的人自然抱有好感。

    更何况不管是张氏还是其他当初受过段增恩惠的几人,都是典韦的同乡,尤其是张氏及其丈夫,当初在典韦还年幼时更是对其多有照顾,如今爱屋及乌之下,典韦对段增的观感自然是进一步提升。

    他当即就对拍着胸口大声段增道:“段公子行事仗义,不求回报,在下最是佩服你这种人;而且段公子还救了张嫂,如今又多番为张嫂一家考虑,如此恩德,段公子但有所求,典韦必竭诚以报,纵是刀山火海,在下也决不推辞!”

    段增听了顿时大喜,他之所以主动提出要帮张氏迁移,所为的还不就是想要进一步拉拢典韦吗?

    如今有典韦这句话,以他的性格,必然是言出必行的,若是段增此时提出招揽,成功的可能性将极大。

    不过段增还不想就这么提出,毕竟这么做的话,未免有携恩求报的嫌疑,所以段增忍住了立即出言招揽的打算。

    他笑着说道:“典兄太客气了,在下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他先将之前对张氏一家的安排详细解释了一下,段颎当初靠着战功就有食邑万户,后来依附王甫等人,又立下一些“功劳”,食邑进一步提升到一万四千户,在封地所在的京兆那边拥有大量田产。

    以段增在家中的地位,自然有资格在这些田产里分出一百亩来给张氏一家作为安家之本。

    不过张氏并不愿意完全占段增的便宜,所以最后约定向段家购买一部分田产作为安家之本,她刚刚得了李二爷赔偿的四十贯钱,除了一部分用于买药外,剩下的足够她一家过上富足生活了。

    安排完张氏一家后,真正的重点就来了。

    段增看向典韦问道:“我看典兄身手不凡,又有大志气节,不知将来有何打算?”

    想要招揽典韦,必然要让其心服口服才行,否则就算真的靠着之前典韦的承诺将其招揽过来,也难保典韦心中不会留下疙瘩。

    而要让典韦心服口服,那必然是要让他觉得跟着自己有前途才行。

    这个时代像典韦这种出身低微的人,想要出仕为官是很难的,更何况典韦虽然武艺过人,但读书很少,很难通过举孝廉等正规途径出仕,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当初段增对吴坛等人提的那样,通过沙场立功的办法走武将的路子。

    不过即便是走武将的路子也不是那么好走的,那些真正的高层将领,基本上都出身不凡,像凉州三明中的段颎、皇甫规、张奂,他们都是武将世家出身;而像汉末三名将的皇甫嵩、卢植、朱儁那就更不用说了。

    即便是中层的将领,也多是出身豪强家族,或者身后有贵人相助,所以才能登上高位。

    但典韦显然出身太平凡,历史上他参加张邈的军队时仅仅是一个普通军士,这就足以说明问题。

    听了段增之言后,典韦立即有些沉默。

    是啊,自己年龄也不小了,也是时候想一想今后的出路了,总不能一直这么游手好闲吧?

    家中父母虽然留有一些田产,但典韦对于耕种可没有半点兴趣;而出仕为官又没有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前往军中效力。

    不等他做出回答,段增已然笑道:“典兄,以你的身手,将来若是投身行伍,必然有所成就,纵是拜将封侯,也并非没有可能。”

    典韦听了顿时眼神一亮,只听段增接着道:“想必典兄也听说了在下的身世,我段家乃是武将世家,昔日我父更是平定羌乱立下大功,被朝廷封为县

    侯;在下将来也必会子承父业,领兵征战,为国效劳。”

    他肃然说道:“若是典兄不嫌弃的话,不妨跟在在下身边效力,在下敢保证,不出十年时间,必让典兄在军中至少做到军司马一职。”

    军司马这个职位在军中的地位算是比较高了,仅仅比都尉要低一级,算得上中层军官。

    像当初夏育、田晏在段颎麾下时担任的就是军司马这个职位;而后世那位江东猛虎孙坚,他早年间担任的职位也是军司马。

    而十年之后也就是公元187年,那时的段增虽然才二十三岁,不过他相信让典韦做到军司马还是没问题的;而那时候的典韦也才二十多岁,能当上这个层次的军官也绝对称得上前程远大了。

    果然,典韦在听了段增之言后顿时更加意动。

    对于段增的保证他还是很相信的,刚才他也向张氏等人具体了解了段增的身份,与见识不多的张氏等人不同,典韦性格任侠,有大志气节,见识也远非张氏能比。

    他深知以段颎的身份地位,在军中必然有着深厚根基;而且段增本人如今才十三岁,便已经担任黄门侍郎,这足以说明其前程远大。

    自己若是单独加入军中的话,以他的出身,想要出人头地自然很难;不过若是能跟随段增这样一位“贵人”,那么将来前程必然一番坦途。

    若是真能像段增说的那样,十年之内做到军司马一职位,那么自己将来拜将封侯也绝非没有可能。

    再加上他原本对段增就抱有好感,之前更是说过“但有所求,必竭诚以报”的话,如今段增不仅没有所求,反而许诺他一番前程,自然是欣然同意。

    他当即单膝跪地,抱拳对段增道:“典韦愿为公子效劳!”

第七十九章() 
听了典韦的答复,段增顿时大喜过望,连忙将其扶起来道:“今后就要典兄多费心了!”

    惊喜,这真的是巨大的惊喜。

    这次来陈留,段增原本的打算就是去劝说韩广,顺便在路过颍川时拜访一下荀彧叔侄,与他们建立交情。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居然会在这个偏远山村里偶遇典韦,更没想到的是自己还真的成功将其招揽。

    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除了因为自己的家世外,同样也是因为过去做过的一些善事,给典韦留下极好的印象,否则单单依靠家世,想要招揽典韦只怕还未必有这么容易。

    这让他不由得在心中感叹着,果然是“好人有好报”啊!

    对于典韦这个后世名震三国的顶尖猛将,段增对他如今的实力自然是极为好奇的。

    在成功招揽典韦后,村子里的村民当即就开始准备宴席招待段增一行人,而段增他们也将携带的酒肉等拿出来与村民共同分享。

    趁着这期间的空档,段增亲自上阵与典韦练了练手,结果自然是悲催了,仅仅三招就被典韦给打倒在地,而这还很有可能是典韦放水的缘故,否则他有可能连一招都撑不过。

    在段增之后,顾景、吴坛、高冉等人都上前与典韦交手,结果毫无例外都是三招两式就被击败,唯有曹安等几个侍卫与典韦还能交手个几十招,但最终也免不了被击败的结局。

    这个结果也让段增意识到,典韦不愧是顶尖猛将,即便如今年龄还小,但实力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而且以后肯定还会极速进步,真不知道当他达到巅峰时会有多强实力。

    不过在另一方面,段增对于曹安等人的实力也有些刮目相看,毕竟以前段增只把曹安等人当做普通侍卫,对他们的实力并没有过多关注。

    但这一次看到他们居然能与典韦交手那么久,这就真的让段增惊讶了。

    要知道如今的典韦虽然年龄还小,实力远远没有达到巅峰期,但也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至少与那些三流武将相比应该不差。

    经过询问后,段增才得知,原来他们都是段颎从军中百里挑一选出来的,怪不得会有这等实力。

    与典韦交手过后,曹安等人一个个都对他的实力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