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0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0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棉纺,对于高昌人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过去高昌之所以无法将纺织业做强,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便是脱籽、纺织等机械的发展严重滞后。

    没有合适的工具,面对一片多籽而又蓬松的白叠子,任何人都不知该从何入手。

    若是没有配上相应的工具,若是没有卫朔亲手所书的织棉指南,高昌人只能把这些白叠子粗制,烂造,套被,填袄,穿在身上,铺在体下,软硬兼具,还咯得不行,除了一些穷得叮当响的百姓之外,达官贵人根本看都不会看一眼。

    去籽,弹棉,搓条,抽丝,织纺,杨翰与尹娥两人按照操作指南一步步地做着。

    当他们看到眼前搅车,真的能如操作指南上所书一般,几是没有耗费什么太大的力气,就很是轻松地将用手怎么摘也摘不干净的棉籽给脱了下来,两人的心同时都猛跳了一下,不敢置信地微张着嘴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鬼斧神工,神来之作,这个世上难得真有生而知之者?

    看着眼前的神奇状况,尹娥不由也在心里轻赞了一句,妙目一眨不眨的盯着卫朔,其中充满了欣赏、崇拜、赞叹、仰慕之意

    “真是神了!”

    摸着刚从搅车上滑下的无籽轻棉,柔软而舒适,如羽如裘,才拿在手里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感到里面传出了一丝隐隐的暖意,杨翰的老手有些颤抖。

    一想到高昌遍地盛产白叠子,又瞅瞅还在不停运转的搅车器械,杨翰的面色激动异常,仅是凭着这手轻松去籽的绝活,这白叠子,怎么可能还会再如以往那般廉价?

    发财了!

    这是在场三人共同的心声,尤其对杨翰而言,这一次扎扎实实让他看到了高昌崛起的希望,同时之前卫朔对高昌的规划再也不是空中楼阁。

    有了白叠子源源不断提供钱财,高昌定会在最短时间内崛起西北,成为谁都不能忽视的存在。

    “快些,试试下一个步骤!”

    急于想见到下面情形的杨翰,立刻从方才的震惊中醒过神儿来,冲着还在那里惊呆痴愣的尹娥吩咐了一句,然后瞪着两只大眼,紧紧地看着尹娥拿起了那个既像乐器又像长弓的所谓‘弹棉弓’来。

    梨木为体,牛筋为弦,再配以一只木棰,一方圆木,尹娥依着操作指南上所言,取棉放于板上,以棰频击弓弦,直至将板上所放之棉全都粘散如絮为止。

    “呯!呯!呯!”

    随着尹娥高举木棰连番的挥臂击弦,那些刚从搅车上取下的无籽之棉,全都被那高速颤抖的弓弦震散,打碎,松蓬,一小部分被击起的碎屑无风而起,顿时将整个小院笼罩起来。

    “咳咳咳!!”

    早有准备的卫朔立即取出几条丝巾交给众人蒙住面孔,这才不必受那白色尘雾之苦。

    在以丝巾遮掩口鼻后,杨翰不由有些惊色地看着弹棉弓下,变得越来越膨胀的棉花。原本木板上斤余棉花的体积大小,竟比弹打之前,增大了一倍有余!

    这……这也太夸张了一些吧?

    目光落在已是高高蓬起的棉花团儿上,尹娥的表情也都如杨翰一般。之前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可以这么轻松地就把那些紧粘在一起的丝絮全都给弹得蓬松涨起,如云如絮。

    要知道以前寻常之人用手用脚,哪怕花费一天也未必能够做到眼前这样,这实在是太过神奇了,若非是亲眼得见,说什么她也是不会相信。

    再次抬手抚摸这刚弹了一遍的白叠子,杨翰忍不住发出赞叹:“柔、软、舒适,甚至一点也不比珍贵的狐的毛皮逊色。”

    “大人所言甚是,其实木棉最大的优点便在于便宜以及被大规模制作,不管是丝绸还是各种毛皮因无法量产而导致价格居高不下,普通百姓根本无福消受。相反这种木棉不但质量上乘,还能大规模生产,未来必将取代丝绸成为百姓必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而高昌作为木棉产地,日后想不富裕都难!”

    “嗯嗯,直元说得是!不过眼下得先做好保密工作,务必不能让外人得了搅车的制作方法以及织棉纺布的制作流程。”

    “大人放心,先前属下特意找不同的木匠制作,完整的工艺流程,除了在场四人外,谁也无从得知。”

    “嗯,如此最好,日后这件事就交给直元你亲自负责,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第18章 炒茶!炒茶!() 
待亲眼看到杨管家将所有工具封存起来后,杨翰、尹娥两人才在卫朔的再三催促下回到大厅。

    不过显然杨翰、尹娥两人的情绪尚未平复下来,仍然沉浸在木棉带来的震撼当中。

    “尹夫人,你看在下给你准备的货物如何?可还入得夫人法眼?”

    尹娥满意地点点头,“卫郎君,果然厉害,没想到小小的木棉竟被你玩出花儿来。妾身相信只要既便宜又温暖舒适堪比罗衾的棉被、棉袄流通市场,必将受到追捧,乃至畅销各地。”

    “那是自然,不过在下有几个问题需要提醒夫人。”

    “卫郎君但讲无妨,妾身洗耳恭听!”眼下尹娥对卫朔是钦佩之极,自然是言听计从。

    “首先,由于今年已经到了木棉收获季节,高昌本地木棉产量有限,若一开始就盲目扩大市场,必将导致今年首批上市的棉制品无法满足外界需求。”

    “因此,在下建议首批货物暂时只向西域各国王室出售。”

    “一来既可以为来年大规模出售棉布打响知名度,另一方面又可避免被有心人知晓,从而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嗯,直元考虑甚是周到,夫人请照做便是。”

    杨翰一瞬间就想到了吕光、梁熙等人,一旦他们知道高昌握有如此宝物,岂有不下手抢夺之理?以目前高昌之实力哪有能力抵挡来自外界的觊觎,因此晚一点被凉州知晓,便能让高昌多积累一分实力。

    “等到明年开春,高昌便可大肆种植木棉,最好将全部田地都用来种植木棉,争取在明年大赚一笔。”

    “全都用来种木棉?虽然老夫不否认木棉有着巨大利益,但这毁粮种棉不好吧?”

    杨翰是个传统的古代官僚,在他的脑海种,农业是排在首要位置的,而其中粮食的产量又是重中之重。如今卫朔公然要求将全部粮田改种木棉,他一下子有点儿接受不了。

    “哎呀,我的老大人,您多虑了!在下敢问:即便不种木棉,全部用来种粮食,所产粮食能养活高昌百姓吗?”

    “自然不能,可也不能因此而不种粮食啊?最少得留有部分粮田以备不时之需。”

    “大人,储备粮食不是这么个储备法!若依朔之计,高昌当全力发展纺织业,争取打造成棉纺基地。至于所需粮食应该以大规模外购为主,只要手中有钱还怕买不到粮食?到时只要多建几个仓库,就能储备到足够多的粮食,可比留几块粮田强多了。”

    “这……这能行吗?”杨翰总感觉不妥,可哪里不妥又说不上来。

    卫朔当然知道一个地方粮食全靠外购行不通,可如今高昌根本没有条件自给自足,唯一的出路便是努力发展经济,然后用钱从外界购粮。

    好在凉州、西域各国都是产量大户,也不用担心买不到粮食。

    不过,他可不会将其中缘由告之杨翰,只能不断地给其打气鼓劲。

    “怎么不行?就算凉州因战火粮食减产,不是还有西域?焉耆、龟兹等等各国粮食充盈,根本无需担忧。”

    “好吧,就依直元所言。”

    尹娥看到这一幕眼中不由异彩涟涟,原本外界盛传太守府实际是由‘小太守’仓曹史主持,她还不怎么相信,如今看来是果真如此,杨太守几乎对卫朔言听计从。

    也不知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到现在她还不曾忘记当初遇到卫朔时的狼狈样,没想到眨眼功夫,他已成为一郡太守的依为臂膀的心腹。

    “卫郎君,你提出来的在高昌发展纺织业之举固然不错,但是明年购买粮食的钱财从何而来?一旦毁粮种棉,高昌购粮压力将倍增,在明年九月份木棉收获前,太守府恐怕拿不出钱财来购买粮食。”

    得尹娥提醒,好不容易才被安抚下来的杨翰又一次对卫朔吹胡子瞪眼起来。

    看着目露狡黠之色的尹娥,卫朔故意示威似得冲其摆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可惜尹娥根本没将卫朔隔靴挠痒般的威胁放在心上,人家悠哉悠哉地端坐在椅子上,品尝着茶水、点心,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架势。

    不过,卫朔对此早有准备,他冲杨翰一拱手道:“大人务忧,在下早有对策。其实今日将两位请来,不光是为了查验搅车一事,还有一件价值不下棉布的货物在等着两位。”

    “什么?!你……你莫非虚言欺瞒老夫?”杨翰眉头紧皱对卫朔之言表示深深怀疑。

    连尹娥也没了看戏的心情,转而神情专注起身打圆场道:“卫郎君,不可妄言!刚刚妾身只是戏言耳,你何必说此大话?其实妾身早有了对策,等到下个月商队开始运行,再加上今年制作出来的棉织品,妾身有信心为高昌赚到足够的购粮钱财。”

    “我说两位,你们这是怎么了?为何不相信在下呢?你我相识也不短了,在下何时欺骗过尔等?请两位放心,我说还有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就一定有!”

    “真的?”

    尹娥与杨翰互相对视一眼,不过显然两人谁也没有轻易相信卫朔所言,毕竟他能拿出一个木棉出来,已经大大出乎了二人预料,若是再弄出一件来,难不成卫朔真是天人乎?

    “真的,比什么都真!”卫朔重重地点下头,然后转身回到自己住处。

    不一会儿只见他左手拎着茶壶,茶壶中盛满了开水,右手拎个纸包,再次回到大厅。

    “这是什么意思?泡茶吗?”杨翰满头雾水道。

    “大人莫急,且稍等片刻!两位请将你们茶盏中的水倒掉吧,等下让你们尝尝某秘制的新茶叶如何?”

    原来是茶叶,这下杨、尹两人有点儿明白了。

    其中杨翰还哭笑不得道:“直元,你若是想靠茶叶发财怕是行不通,尔是在化外之地长大,恐怕不清楚中原自古就是茶叶、丝绸之乡,在高昌出产的茶叶定然比不上中原质量好。”

    “大人且稍安勿躁,待品尝过在下的茶叶后再作评论!”

    这时卫朔轻轻揭开纸包,将其摊在案几上,好让杨翰、尹娥两人瞧个明白。

    果然这新茶叶与之前二人见过的茶饼完全不一样。

    新茶叶既干又散地铺在纸上,同时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传进鼻中,闻之让人心旷神怡。

    只见卫朔捏起几根茶叶,将其放到茶壶当中,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水的变化,他并未将茶壶盖盖上。

    在众目睽睽之下,原本清澈见底的井水,迅速被茶叶染成了淡绿色,同时一股浓郁的茶香弥漫整个大厅。

    尹娥深吸一口,忍不住赞叹:“好香的茶叶!”

    “来吧,二位,尝尝在下特制的茶叶味道如何?”

    待茶叶泡好,卫朔端起茶壶给杨翰、尹娥一人倒了一杯。

    其实不用品尝,光是用眼看、用鼻子闻,两人都知道新茶一定比旧茶强出百倍。

    “这叫炒茶,与传统的传统茶饼不同,其味儿以清淡为主,冲泡方便。”

    “在下以为此茶将很快取代旧的喝茶方式,成为新的传统。只要我等掌握此制茶秘技,定可源源不断聚敛财富。”

    “而且由于茶叶在中原广为种植,使得高昌无需再大规模种植,只需从外界收购茶叶,然后制成炒茶即可。”

    “直元大才,老夫拜服,日后高昌就全权交给你来主持了!”

    通过这件事终于让杨翰生出了将卫朔推到前台的打算,原本他想着卫朔太过年轻,有着先挡在前面支撑几年,等卫朔完全成长起来再交到其手上。

    可如今看来他还是低估了卫朔,眼下卫朔完全有资格取代他成为高昌新的领袖。

第19章 我的‘军官团’() 
面对杨翰突然提出要退位让贤,卫朔自然是一力推辞。

    不是他没有统领高昌的野心,而是如今时机尚未成熟。

    他来到高昌前后加在一起不过才数月时间,如何比得上根深蒂固又威望素著的杨翰?

    高昌各界固然诚服杨翰,但面对一个骤然上位的外来小子,恐怕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或许杨翰也意识到此举太过孟浪,不得不收回成命,但他最后还是对卫朔道:“今后有什么事你大可放开手脚去做,出了什么事有老夫担着。”

    “大人如此厚恩,属下纵死难报万一!”

    “唉,老夫此举也是希望给天下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找一个可以给他们带来幸福生活的英雄。”

    ……

    数日后,在杨翰鼎力支持下,卫朔成功招募了五百良家子弟,决定以此为基础编练新军。

    当然了,对外则宣称是为保护商队而组建的护卫队,只有杨翰、卫朔两人知道实情。

    作为一个从未有过战阵经验的现代人,突然变成一郡最高军事长官——都尉,即便卫朔之前已经做好了各种心理上的准备,但猛然看到眼前五百名新部下,他还是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好在卫朔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同时深知任何时代,都是制度、纪律越完善,军队的麻烦事越少,战斗力越强。

    因此第一步,卫朔就要给新军定下规矩!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刚一上手他就发现事情远非想得那样简单,首先招募而来的五百良家子弟,竟没有一人识字。

    光是这一条就足以让卫朔欲推行的各种制度搁浅,在古代,士兵没有文化是件极为常见的事,甚至有的将领还特意挑不识字且性格老实的农家子弟当兵。

    因为这样士兵会有很大的服从性,易于接受指挥,便于将领控制军队。

    但作为现代人,卫朔深知一群文盲组成的军队,注定是一支没有思想的军队,即便能够取得一时的胜利,也终究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