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9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9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嘁,故弄玄虚!”

    “哈哈哈,是不是故弄玄虚,夫人以后就知道啦!在下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从尹夫人府上出来,卫朔又回到太守府向杨翰禀报。

    得知尹夫人只要了一成份子,杨翰遂接受卫朔建议。将剩余五成份子一分为三:其中杨家、卫家各占一成,其余三成则悉数交由卫朔发卖给高昌本地商贾。

    ……

    翌日,接到邀请的商贾纷纷赶往太守府,由于众多商贾云集,让太守府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像是在举行一场巨大盛会。

    对于众商贾的来意,卫朔心知肚明,无非是想争夺商队份子。

    自从得知官府有意组建官私合营的商队,高昌城内各大商贾都动心了。

    作为商贾众人深知,在眼下这个大争之世中,若想发展壮大不被盘剥,就绝对离不开官府护佑。

    以往官府没有跟商贾合作的意思,而众商贾只得靠行贿或者依附豪门等手段才能避免被各方盘剥。如今太守府有意组建官私合营商队,众人自然垂涎三尺。

    众商贾相信只要握有商队份子,必然成为官府‘自己人’,便不虑担心再被他人盘剥,尤其在高昌境内,太守府就是当地土皇帝,谁有胆子找太守府的麻烦?

    在大厅内,几名相好的商贾聚在一起交头接耳,商量着看看能不能合作共同拿下份子。

    “关于官府成立商队一事,你们都听到了什么风声?”

    “据说共有三成份子发卖,价高者得之!购得份子的商贾拥有对商队经营的监督权,甚至还可以派账房查账,年终可分红,但无权参与商贾经营。”

    “如此说来我等不过有个空头名号罢了?!”

    “你懂什么?!咱们缺的就是这个名头,以往我们行走各地,为何会被各方盘剥?不就是没有靠山吗?在高昌、在西域还有比杨太守更大的靠山吗?”

    “而且我还听说,此次出面负责组建商队的人,正是眼下太守府的大红人——郡都尉兼任仓曹史卫朔卫大人。别看卫大人年纪轻轻,人家可是备受杨太守还有杜将军青睐,不然能被太守大人委以重任?更不会被杜将军收为弟子了!”

    “如此说来此事有搞头啊!”

    “当然有搞头喽!”

    距巳时还有一刻时,卫朔终于在众商贾的期盼中出现了,众人纷纷起身迎接。他一边冲两边商贾拱手,一边径直走向中间主位,

    随着卫朔出现,这场引人瞩目的商界盛会终于在商贾们的期待中拉开了帷幕。

    “在下卫朔,奉太守之命特地主持此次盛会,接下来就看诸位的表现了,此次共有三成份子出售,规矩很简单,即价高者得之!”

    卫朔此言一出现场霎时变得安静起来,无数双眼睛牢牢盯着他不放,似乎好想要将卫朔融化了一番,多亏卫朔见多识广,不然还真沉不住气。

    “大家都知道,高昌与中原风俗不同,此地商贸发达。”

    “为了进一步推动本地商贸发展,官府决定组建一家官私合营的大型商队,专门从事对外贸易,凡有志于此的商贾均可出价。”

    “在下愿意。”

    “算上我一个。”

    “算上我。”

    “把我也算上!”

    卫朔话音刚落,众商贾便鼓噪起来,纷纷争先恐后向卫朔示好,顿时整个大厅仿佛变成了菜市场一般,热闹非凡。

第16章 大刀阔斧() 
ps:求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得益于前些日发卖份子,让太守府小赚了一笔,再加上府库所存,终于让杨翰、卫朔两人有底气在高昌大刀阔斧革除弊端并推行新政。

    “直元,接下来这钱该如何花?”

    杨翰满眼笑意望着卫朔,说实话之前他万万没想到,仅仅出售商队份子,就让太守府平白收入了十几万贯巨资。除去组建商队、招募人手等花费后,仍有数万贯钱堆在库房中。

    “回大人,眼下商队方面有尹夫人负责,正逐步走向正规,用不着我等操心。接下来太守府当着手整顿高昌,将其打造成闻名天下的自有贸易城。”

    “哦?想必直元胸中已有成算,不妨说来听听。”

    “其一,官府需雇佣人手拓宽城内街道,并着手修复街道两侧低洼不平之所,争取让高昌城内街道交通焕然一新。”

    “其二,官府还应在城内修建大型仓库。”

    “大人须知,随着高昌免税的消息传出,属下敢断言,用不了多久各地商贾必会携带货物蜂拥而至,到时没有足够的仓库供商贾租赁,怎能能打响高昌自由贸易之城的名头?”

    “其三,还应加强各级官吏培训。”

    “自由贸易城是个新鲜事物,下面人根本就是满头雾水搞不清楚状况,若不能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合格的官吏,如何应付未来复杂的局面?”

    “仅靠属下一人就是累死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其四,则是鼓励民间商贾经营酒肆、饭馆、赌博、青楼等娱乐服务行业。”

    “将来一旦高昌自有贸易城建成,必有大量商贾停留,到时这些人都是各种娱乐服务行业的潜在客人,必将促进高昌经济的繁荣发展。”

    “其五,当招募工匠、手工业者组建加工作坊。”

    “未来作为大西北贸易中转站的高昌,必将有大量货物往来,其中必有加工需求,这也算是未雨绸缪吧。”

    “暂时属下就想到了这几条,待日后想到了再行补充。”

    众人见卫朔洋洋洒洒说了五条,每一条都说到了要害之处,不禁暗自感叹,怪不得人家年纪轻轻就备受太守重用,原来果真有真才实学啊。

    随着卫朔拿出具体方略,杨翰也不与众人商议便据此分配起任务来,整修街道、新建仓库、整顿娱乐服务业等容易做的都交给其人去做,唯有培训官吏、组建加工作坊必须由卫朔亲自负责。

    最后随着太守一声令下,整个高昌顿时鸡飞狗跳,完全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

    “邦邦!”随着一阵锣声响起,就见一名郡守府小吏站在一份告示前,高声叫道:“各位父老乡亲们,官府招募青壮整修街道,每人每日给工钱一百文!有意者速到旁边报名。”

    “哗啦!”小吏话音刚落,立即围上来一群人,仅从对方衣着打扮上可知,这些人都是穷苦人家出身。平常都是靠出卖力气挣口饭吃,如今看到官府破天荒雇人干活,而且给的工钱还不低,哪有不争先恐后报名的?

    不用说,这等雇人修路的建议必是卫朔提议的,也只有他这个来自现代的人才深知,搞基建工作对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重大影响。

    如今随着各项政策推行,在高昌到处都是雇佣的青壮在劳作,以至于导致高昌城内劳力价格一涨再涨,就这还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劳动力短缺。

    好在随着凉州爆发战乱,使得一部分凉州百姓跋山涉水逃难至高昌,算是缓解了高昌对劳动力的需求。

    ……

    “诸位,在培训之前,朔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自由贸易城,说得通俗一点大概就是免税贸易城,日后所有到高昌来的商贾一律免征关税、人头税。”

    “啊?这,这不是胡闹吗?”

    “不收税?!我等靠什么养活?”

    “太守怎能允许有人如此胡闹?”

    卫朔淡定地看着下面汹汹民意,对此早有预料。当初他费了老大劲儿才说服了杨翰,自然没指望众人立即接受他的想法。

    等议论声渐渐平息之后,卫朔才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心里有不少疑问,甚至有人认为在下胡闹!对此朔只想说一句,那就是请大家认真听在下说完再作评论,如何?”

    “请卫大人明言,我等洗耳恭听便是。”

    “好!其实说自由贸易城众人或许摸不着头脑,但若是提起边关互市想必大家心中必是一片敞亮。朔请教大家一个问题,诸位都是出自仕宦之家,不知可曾注意过历代边关互市的问题没有?”

    “列如秦汉时期,不仅在中原内腹地区形成了不同层级的市场体系;而且与周边诸族的商业交往也日趋增多,出现了边贸市场。”

    “只是长期以来,大家对此重视不够,也缺乏深入研究。”

    “其实若是有人仔细研究边关互市的问题,那不用在下解释自可明白其中道理。”

    “互市者,自汉初与南越通关市,其后匈奴和亲亦通市,后汉与乌桓、北单于、鲜卑交易……等等。而且有心者会发现,凡开市之所或者靠近边关的城市,一旦贸易繁荣起来,当地经济、民生亦迅速发展起来。”

    “这说明了什么?在边关像高昌这样的城市,欲发展必以商贸为先!而要发展商贸,或开放互市,或设立自由贸易城,自由贸易城与互市相比有什么优点呢?”

    “首先自由贸易城取消了货物关税,这点对商贾而言有着巨大吸引力,只要有人来,还怕没有税收?”

    “其次既然是自由贸易城,与传统边关互市相比,其更加自由方便。不会出现强迫商贾之事出现,一切交易均以自愿为原则。”

    “尔等日后代替官府行使权力时,务必牢记这一条!只要商贾没有违反高昌规矩,尔等不可欺凌、盘剥商贾,日后本官将在太守府门前设立投诉点,一旦被查实将严惩不贷。”

    “另外,在下还得提醒诸位几句,尔等的主要职责是为各商贾解决问题,千万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这里有在下整理的有关管理自由贸易城的各项规章制度,待会儿会下发到每个人手中,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认真学习,最好是牢牢记在脑子里。”

    众官吏想必得过且过太长时间了,以至于听完各种要求后,顿时感到一阵脑仁疼。可看太守与都尉两人这架势分明是要大干一番,若是再像以往那样敷衍下去,恐怕不只是丢官去职那么简单。

    “当然了,为了鼓励大家勇于任事,经太守大人批准,自今日起诸位俸禄皆往上涨三成,同时还设立各种奖惩措施,只要诸位认真做事忠于职守,不但会有丰厚的奖赏,还有机会得到太守提拔。”

    卫朔深知光靠一味地强硬是不行的,还得打一下棒子给颗枣子才行。

    果然,当众人听到俸禄要涨,顿时喜笑颜开起来,再加上随后公布的奖惩措施,所有受培训官员的士气顿时高涨不少。

    看到大家情绪高涨,卫朔趁热打铁开始对众人进行进一步培训。

    且不提卫朔在这边忙着培训官吏,单说正负责组建商队的尹夫人。商队组建很顺利,再加上尹夫人本身就是行家里手,故而只用了很少时间便初步完成了商队组建。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商队就可以出去赚钱了,因为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没有解决,那就是所贩卖的货物问题!

第17章 木棉!木棉!() 
“卫郎君,不知今日请妾身前来有何事啊?”尹娥刚进来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问。

    “好事,好事!”卫朔神神秘秘道。

    不料,尹夫人一听‘好事’二字便翻了翻白眼道:“为啥每次听卫郎君说起好事二字,妾身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就说上次,妾身就是被所谓‘好事’缠住,眼下忙得脚不沾地,差点儿没累死我。”

    “嘿嘿!不正说明夫人本事大嘛!”

    听得尹娥娇嗔,卫朔尴尬地摸摸鼻子道:“此次可真是有好事找夫人,前些日子夫人不是一直在为货物而烦恼吗?眼下……”

    “怎么?货物有着落了?”

    尹娥顿时来了精神,目光灼灼地盯着卫朔问:“在哪儿呢?都有些什么货物?”

    “夫人莫急,且先稍坐片刻,朔先去请杨太守过来。”

    “哼!又故弄玄虚!”尹娥望着匆匆离去的卫朔,不由撇撇嘴暗道。

    不一会儿功夫,杨翰、卫朔、尹娥三人聚集在一处小院内,此时杨府管家正看着几架不知名的木质机械等着众人。

    “杨管家,东西准备好了?”

    “请卫大人过目,您托木匠做的东西,全都在这里了。”杨管家微弯着身子向疾步而来的杨翰、卫朔施了一礼,轻声向卫朔禀报道。

    “啊哈哈哈,快把做好的‘搅车’拿上来,让我先瞧瞧!若让某满意,日后定当为管家记头功。”

    “小的可不敢居功,这全是亏了卫大人先前给的图纸好,再说中间若非卫大人几次出言指点,那些工匠可造不出此等物什。”

    说完杨管家拱手向卫朔说道:“卫大人请先验一下所制之物,是否如郎君所想一般,确实能用于实处,不行的话,小的再让木匠重新修改,断是不能误了大事。”

    这时,卫朔满脸兴奋地走向几架搅车,仿佛在看什么奇珍异宝。

    其郑重其事的样子,让旁边的杨翰、尹娥两人是满头雾水,搞不清楚为何如此兴奋,而眼前摆着的几架机械也不知有何用处。

    不过,两人皆暂时沉默不语,静等着卫朔揭开最后谜底。

    打造这些可以脱籽轧棉的‘搅车’,又命人暗中搜罗白叠子,卫朔的目的昭然若揭。

    “嗯,杨管家说得是。”

    轻轻点了点头,卫朔笑着伸手入怀,从怀里掏出一叠装定好的纸册来,轻递到杨翰、尹娥两人手中,郎声说道:“这是在下亲自书写的一份‘操作指南’,里面详细地讲述了眼前这四种器具的具体用法,还有白叠子之加工流程。”

    杨翰、尹娥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旁边甚至还绘制了图画加以说明。

    凉晒——去籽——弹棉——搓条——抽丝——织纺。

    凉晒——去籽——弹棉——套被。

    一套加公流程,两种棉花的不同用途,卫朔很有条理地一一写在纸上。包括每一步该怎么去做,以及做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杨翰与尹娥两人看得很认真,真个下手做活的时候,也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错乱。

    棉纺,对于高昌人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过去高昌之所以无法将纺织业做强,其中最大的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