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21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21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因缘于郭铨想介绍蜀地名士给卫朔认识,谁知那些豪族出身的世家名士根本不买刺史大人的面,当众责问卫朔为何苛待世家,搞得双方全都下不来台。

    最终,这场接风宴席也在一片尴尬中草草结束。

    刚一回到住处,原本还怒气冲冲的卫朔一下子平静下来。

    其实他并不是真的生气,而是做给外人看罢了。

    对于今天这一幕,他早有预料。

    毕竟蜀地紧邻陇右,河西所作所为,多少也会传到蜀中,本地名士才会对他冷言冷语。

    “那些名士太可恶了,竟敢当众羞辱大都护!”

    “若非主公不允,末将非将他们脑袋拧下来当夜壶不可。”

    卫朔看着怒气难平的康龙,不以为然道:“一群跳梁小丑罢了,不值当为此生气。”

    “主公睿智,确实不值得大动干戈!”

    “臣听说南朝世家势力庞大,有时连天子面子都敢不给,更何况主公不过是一个入朝觐见的外邦人物?”

    “不过,臣以为应该有人比主公更加想找那些名士的麻烦?”

    “玄伯指的是刺史郭铨?”

    “然也,众名士此举不但是扫了大都护脸面,也让郭铨感到难堪。”

    “若臣所料不错,郭铨肯定与本地世家闹了矛盾,不然那些名士绝不会当众发作。”

    “玄伯之意是说蜀地有可能爆发内乱?”

    卫朔目瞪口呆地看着崔宏,果然不愧是王佐之才,仅从一些蛛丝马迹就能推断出如此重要的情报。

    “十有八九会如此,此时距成汉灭亡还不到五十年,蜀人又向来排外,再加上当今朝廷昏庸无能,蜀地人心自然是蠢蠢欲动。”

    听了崔宏所言,卫朔忽然想到了历史上的谯纵乱蜀,那谯纵不正是蜀地大族出身?

    “若蜀地乱了的话,对河西而言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希望主公不要错过。”

    “只要拿下蜀地,再平定了关中,如此大势已成,天下再无能与主公相抗者。”

    “嗯,玄伯所言,朔谨记在心。”

    “不过,眼下时机未至,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以免让被外人警觉。”

    “臣等谨遵主公吩咐。”

第221章 抵达江陵() 
在成都稍作停留,卫朔一行离开了暗潮涌动的蜀地,接下来他将前往荆州。

    虽然荆州名义上是殷仲堪主政,可实际上做主者却是桓玄。

    先说桓玄,其出身豪门,五岁时袭了其父南郡公的爵位。

    从小自命不凡,常常以豪杰自居。

    只因桓温晚年有篡位迹象,导致桓家被当今天子压制。

    桓玄直到二十三岁才当上太子洗马之职,可他又嫌官职太小,遂辞官回到了封地南郡。

    而殷仲堪本是朝廷黄门郎,深受当今天子宠爱、信任。

    他被司马曜派到荆州接替王忱,是为制衡大权在握的司马道子,以及继续压制桓氏。

    不得不说,司马曜高估了殷仲堪能力。

    他奉命坐镇江陵,都督荆州,根本拿近在咫尺的桓玄毫无办法。

    自桓温经营荆州数载之后,此地已成桓氏旧地。

    在此一亩三分地上,桓氏可以说是一手遮天。

    即便强如王忱,也只是稍稍抑制一下桓氏罢了。

    而今换了个性格懦弱的殷仲堪,如何敌得过锋芒毕露的桓玄?

    荆州人听桓家使唤惯了,绝大部分荆州将领,无不唯桓家马首是瞻。

    故殷仲堪到任后,迫于桓玄威势,一改王忱对桓家的强硬压制,采用怀柔笼络,州中大事小情也请桓玄拿主意。

    于是,在殷仲堪不断示弱之下,桓玄逐渐成了不是刺史的刺史。

    ……

    大队人马走到夷陵后,又换乘船只走水路,这一下可要了众人老命。

    众人皆是北人,在此之前哪里见识过风高浪急是什么样子。

    只看船只在数丈高江浪中颠簸,包括硬汉康龙在内,无不被吓得面如土色。

    除了卫朔体质特殊,尚能支持,其余人等无不犯了晕船症,全吐了个昏天黑地。

    吐完之后,浑身上下酸软无力,只能用绳子困住。

    不然一个浪头打来,船体一摇晃,人就像皮球一样来回滚动。

    之前康龙就吃了大亏,脑袋上已不知撞了多少包。

    原先雄姿英发的侍卫们,此刻全满脸灰白,软弱无力地蜷缩着身子。

    “主……主公,没……没想……想到,坐船如此难……难受。”

    “臣……臣长这么大,从……从没……没像眼前这样狼狈。”

    “南船北马……古人诚不欺我!”

    见崔宏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卫朔不由心疼起来。

    其他人皆皮糙肉厚,只是晕船没啥大不了。

    偏偏崔宏不但上了年纪,且读书人出身,体质自然无法跟侍卫们比。

    “先生再忍耐一下,等到了江陵,咱们好好休息一下。”

    “主公莫担心,臣支撑得住。”说完崔宏脸上露出几丝苦笑。

    安慰过崔宏,卫朔又被甲板上水手身影吸引。

    “玄伯、蒙逊,你们瞧那些水手!”

    “江东水师果真是名不虚传,如此浪高风急之下,那些水手行走如常,跟没事人一样。”

    顺着卫朔手指方向,崔宏、沮渠蒙逊俩人一瞧,只见那些水手在甲板上稳稳前行,简直是如履平地。

    水手们协力合作,努力控制着船队不偏离航线,至少不能被巨浪打翻。

    看着在甲板上忙活的水手,忽然间崔宏不知想到了什么,说话时刻意压低了声音。

    “主公,将来南下江东时,一定要先练好水师。”

    “千万不能冒然南下,不然将会重蹈曹操、苻坚之覆辙。”

    “唉,训练水师何其难?不说北地缺少懂水战的人才,除非河西打到东部沿海,不然连个练兵场所都没有。”

    “再者,水师是技术兵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训练,没个十年八年很难出成果。”

    “主公言之有理!”

    ……

    接下来天气好转,旅途不再那么难受,又过了几日,船队安全抵达江陵。

    江陵,又称荆州城,千百年来,饱经战事,历尽时代沧桑,几度被毁,几度重建。

    蜀汉关羽、东吴朱然、东晋桓温曾先后驻屯城内,也都对城池进行了修葺。

    整座城池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不到四公里,南北宽一公里左右。

    城墙设有瓮城、敌楼、战屋、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有铁打荆州之说。

    此城,是东晋一朝,长江中上游最重要的军镇,也是抵御北方胡虏南侵的前线重镇。

    站在船头,崔宏忽然眼珠一转,忽然笑道:“江陵马上要到了,这儿可是大名鼎鼎龙亢桓氏老巢,臣听说桓玄在荆州横行霸道,连刺史殷仲堪都惧他三分。”

    “难道主公不担心吗?”

    “朔只是路过荆州而已,又不是来惹事,有什么可担心?”

    “哈哈哈,但愿如此吧。”

    “嘶,玄伯这么一说,朔忽然觉得此行怕是不太顺利啊。”

    卫朔捏着下巴想了一会儿,眉头紧皱道:“眼下朝廷正猜疑桓氏,你我到了江陵,肯定要跟桓玄打交道,你说咱们该如何处置才妥当?”

    “主公担心与桓玄结交,引起朝廷不满?”

    “然也,毕竟朝廷势大,咱不好得罪呀!”

    “可桓玄怎么说也是荆州土霸王,轻易也得罪不得,这不是让人左右为难么?”

    “事已至此,只能见机行事啦。”

    ……

    在船队缓缓靠向码头时,城门口也站满了荆州文武,皆为等候卫朔到来。

    刺史殷仲堪坐在马车上,正闭目养神。

    其他文武则聚在一起小声说着话,内容自然与河西人入朝有关。

    至于大名鼎鼎的桓玄,由于他不是荆州官属,自然不适合前来。

    不过,他已在桓府花厅摆上了酒宴。

    席间作陪者,除了卞范之、殷仲文两位心腹幕僚外,尚有冯该、皇甫敷等荆州将领。

    “你们中有谁了解卫朔?”

    “在下倒是知道此人,他在北地相当有名望,先后击败了吕光、拓跋珪、姚苌等各胡族豪杰,今年更是一举灭掉后凉、南凉、西秦、仇池四个小国。”

    “据说他治下有四州之地,拥民数百万,麾下号称谋臣如雨、将士如云。”

    “谋臣如雨、将士如云?真的、假的?以前怎么没听过他的名声?”殷仲文满脸怀疑。

    卞范之将酒盏放下,肯定道:“那卫朔一向在西北,如果不是他突然入朝,谁会特意去打听偏远河西?”

    “而且此人极其年轻,仅比灵宝小了一岁。”

    当桓玄听到卫朔比自己还小一岁时,登时脸色大变。他一向自诩为英雄豪杰,总认为天下没几个人比得上自己,如今忽然冒出个卫朔,让他一下子来了兴趣。

    他轻轻抿了口酒水,吩咐道:“找个机会请他到府上做客,我想会会这个卫直元。”

    “这好办,姓卫的到了江陵,刺史定会设宴款待,到时咱们直接赴宴就是。”

    ……

    公元392年,十月底,西域大都护卫朔走水路顺利抵达江陵城。

    南郡相杨佺期奉刺史之命,亲自到码头上迎接卫朔。

    杨佺期出身弘农杨氏,被殷仲堪推举为司马,代替江绩担任南郡相。

    而且由于殷仲堪素来没有军事才能,军中之事全都交给杨佺期兄弟负责。

    也正是有了杨佺期在,殷仲堪虽然在荆州处境艰难,但还不至于完全被桓玄彻底压制。

    杨佺期远远望去,只见三百名铠甲鲜明的侍卫齐刷刷立在卫朔身后,其整齐划一的动作让他心头一震。

    这才想起卫朔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悍将,河西军更在北地杀得胡虏毫无还手之力。

    他整整衣衫,急忙迎了上去。

    “末将杨佺期,奉刺史之名前来迎接大都护,请大都护随末将入城。”

    杨佺期沉毅果敢勇猛,与其他世家子弟截然不同,喜欢以武将自居,也因此而造成他与其他世家矛盾重重。

    “原来是杨将军,幸会幸会。”

    卫朔笑着上前与杨佺期寒暄,知道眼前此人是殷仲堪心腹,故而他不敢怠慢。

    随后在杨佺期陪同下,卫朔一行飞一般向江陵城驰去。

第222章 霸道桓玄() 
江陵,南临长江,北依汉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粤,前身为楚国国都——郢。

    从春秋战国至五代十国,先后有三十四代帝王在此建都。

    司马睿立国江东后,开始长期作为荆州治所存在。

    江陵自古繁华,在东晋一朝更是仅次于建康、扬州的第三大城市。

    江南水韵将江陵打扮得像个人见人爱的美丽姑娘,时时刻刻都变幻出不同风姿。

    城内除了普通民众外,尚驻扎有数万荆州军,这是保护江东侧翼安全的重要屏障。

    当下卫朔点起三百侍卫精骑,在杨佺期引领下,迅速向城内驰去。

    荆州刺史殷仲堪率满城文武官员在城门迎候,给足了河西人面子。

    殷仲堪属于是魏晋时特有的世家名士,对领兵打仗、民政俗务一窍不通,唯崇尚清谈。

    据说,假如有三日不读《道德论》,他会觉得舌根僵硬。

    在江东,殷仲堪与另一玄学家韩伯齐名,备受世家名士们喜爱追捧。

    进城后,卫朔被殷仲堪安排到了刺史府旁边驿馆内。

    这是一套相对独立的跨院,房间有很多,足以安置得下众人。

    刚到跨院不久,殷仲堪就派人来通知卫朔,言明今晚将在府上设宴,为他接风洗尘。

    像这种迎来送往根本推脱不掉,再说又不是鸿门宴,故而卫朔爽快地答应下来。

    ……

    天色渐暮,卫朔在崔宏、沮渠蒙逊、康龙等一众亲随簇拥下,前往刺史府赴宴。

    远远地,只见刺史府上灯火辉煌,人声鼎沸,鼓乐齐鸣。

    殷仲堪虽不是一个合格官吏,可作为世家名士,最擅长排筵设席,宴请宾客。

    来到张灯结彩的殷府,卫朔也没有多说什么,一撩袍子阔步迈入大厅。

    此时他一袭丝绸白长衫,宛如一位绝世佳公子。

    刚一出现立马吸引了所有人注意,让原本喧闹的大厅瞬间平静下来。

    众人皆知卫朔乃朝廷贵宾,虽然对他充满了好奇,不知为何却也没人主动上前搭讪。

    如此一来,反而让卫朔显得与众人格格不入。

    他环顾四周,发现大厅内至少聚集了百十人,几乎所有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观察着自己。

    “刺史大人到!”

    猛然间一声高叫,屏风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只见殷仲堪笑着走上主位。

    从外表看,殷仲堪不过四十来岁,下颌留着三缕短髯,一副儒雅名士风范。

    走到主位站定,殷仲堪笑吟吟地指着卫朔给周围宾客介绍起来。

    “诸位,诸位,先静一静,今日殷某给大家引见一位当世豪杰。”

    “这位乃出身西北之豪雄,别看卫郎君年纪轻轻,人家十五岁时就已纵横西域。”

    “而今手提十万雄兵虎踞西北,当世少有能与之并论者。”

    殷仲堪忽然将他捧得这么高,让卫朔暗暗警惕不已,不知为何总觉得殷仲堪此举不怀好意。

    “刺史大人谬赞了,朔愧不敢当。”

    “说起当世豪杰,天下无有出安石公者!”

    “当年淝水大战,安石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实乃我辈楷模。”

    “故有谢公在前,小子安敢称豪杰?”

    ……

    “哈哈哈,不好意思,桓某来迟了。”

    正当卫朔与殷仲堪言语交锋时,忽然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笑声。

    话音未落,外面进来一人。

    此人二十来岁,身材极为魁伟,整个人显得器宇轩昂,霸气逼人,满脸皆是桀骜之色。

    看清来人模样,殷仲堪脸上不虞一闪而过,很快又换上一副笑容,再次起身朗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