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122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122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二十来岁,身材极为魁伟,整个人显得器宇轩昂,霸气逼人,满脸皆是桀骜之色。

    看清来人模样,殷仲堪脸上不虞一闪而过,很快又换上一副笑容,再次起身朗声道:“哎呀,老夫还当是谁呢?竟敢硬闯刺史府,原来是南郡公大驾光临啊。”

    桓玄眉毛一挑,满脸挑衅地看着殷仲堪道:“怎么?刺史大人不欢迎吗?”

    “哪里,哪里,南郡公大驾光临,实在是让敝府蓬荜生辉啊。”

    “再者南郡公一向自诩为英雄豪杰,而今日席间也有一位年轻俊彦,两位可亲近一二。”

    得知来人正是桓玄,卫朔不由暗暗吃了一惊。

    他对桓玄父亲桓温有很深印象,因为“不能流芳百世,就当遗臭万年”的名言就是出自桓温之口。

    对桓玄只是了解个大概,知道这人也很不简单,后来还当了皇帝。

    他静静地端坐于席,小心打量了一番桓玄。

    见殷仲堪提到自己,他这才起身对桓玄深施一礼。

    “原来是鼎鼎大名的南郡公,果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啊。”

    “朔仰慕已久,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即便桓玄再怎么自负,如今见到卫朔对自己如此恭敬,让他感到十分受用。

    心情大好的桓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对卫朔表现出罕见之客气来。

    “大都护无需多礼,阁下远道而来,在下作为本地主人,当敬你一杯。”

    桓玄此举让周围人大跌眼镜,原来桓玄一向自视甚高。

    天下之间,几乎没几人入得了他法眼。他不喜欢别人,也没几个人喜欢他。

    且越是面对当朝显贵,他越是骄横傲慢,今天这般对待卫朔,已是破了天荒。

    当然了,桓玄也有资本如此自负。

    接下来桓玄又将身边卞范之、殷仲文等人一一介绍给卫朔,全然不顾厅上他人感受。

    看到这一幕,卫朔这才领略到桓玄在荆州的霸道作风。

    殷仲堪乃堂堂朝廷任命的一州刺史,在桓玄眼中与一般猪狗无异,根本不被他放在眼里。

    其余荆州文武也大都雌伏于桓氏威名,听桓玄调派比听刺史命令还痛快。

    不过,短短接触后,卫朔忽然发现桓玄除了自负、有雄心(野心)外,人还算不错,起码对他不错。

    整个宴席上,除对他本人另眼相看外,只有崔宏因才名远播又出身世家,受到桓玄稍稍礼遇外,其他如康龙、沮渠蒙逊俩,人家压根儿连瞧都没瞧。

    当下桓玄热情地拉着卫朔胳膊,非得让他讲讲西北风土人情。

    卫朔推辞不过,只得挑些有趣的事讲与众人听。

    桓玄久居江南,哪里见识过塞北雄奇,登时被卫朔描述的北地风光吸引。

    两人聊得热乎,喝得开心,渐渐熟络起来,说着说着又扯到刚刚的话题上。

    “听说直元在西北见识过各族豪杰,不知在下与之相比如何?”

    “哈哈哈,南郡公天纵奇才,天下罕见,岂是他人可比?”

    “即便朔远在西北,也曾听闻江东二玄之名!”

    江东二玄,自然是指谢玄、桓玄。

    卫朔此言明显将桓玄与谢玄并列,隐隐捧桓玄之意。

    果然,桓玄听后十分高兴,欣然道:“玄帅功高盖世,我岂敢和他相提并论。”

    “可惜啊,谢幼度英年早逝,唯我独存,实在是无趣地很。”

    “幸好今日有幸结识直元,从今以后桓某再不孤独了。”

    此话声音不大,却充满傲然天下、唯我独尊之意。

    既抬举了谢玄和卫朔,更是将自己提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此言一出,让在场众人为之一震,压力在无形中大增。

    而刺史殷仲堪更是狼狈不堪,再不敢与桓玄正面相抗,完全沦为宴席陪衬。

    按下其他心思,卫朔恭谨回道:“南郡公高看在下了!”

    桓玄大笑道:“哈哈哈,直元过谦啦!”

    “好了,来日方长,他日有暇你我再聚。”

    “听说你还要去一趟建康,为兄就在荆州虚席以待。”

    “假若在江东地面上,直元若是遇上麻烦,大可亮出本公名号。”

    “哼!我倒要看看,谁敢不给我桓家面子。”

    说到这儿,桓玄起身又撇嘴看了一眼殷仲堪,随意笑了一下。

    “刺史大人,感谢你的盛情款待,日后直元再到荆州,就不劳你麻烦了,当由玄尽地主之谊。”

    说完不等他人反应,桓玄径直告辞离去。

第223章 偶遇桓玄() 
桓玄来得快,走得更快!

    在众人瞠目结舌之中、在一帮人前呼后拥之中,潇洒离去,徒留下殷仲堪坐在堂上满脸尴尬。

    唯杨佺期牙关紧咬,脖间青筋暴露,瞪着一双豹眼恨不得将桓玄碎尸万段。

    而其余众人仿佛什么没发生一样,该吃吃、该喝喝,继续饮酒作乐。

    然刺史殷仲堪显然已没脸再待下去,结果宴席只持续了一会儿,便宣告结束。

    回到跨院,河西众人也都没急着去休息,反倒聚在一起热烈讨论起来。

    “主公,今天那个殷仲堪没安好心啊,一上来就给您戴高帽。”

    看着崔宏仍旧对殷仲堪忿忿不平,卫朔笑着摆摆手不以为然。

    “荆州刺史殷仲堪出身于世家豪门,看在下不顺眼,不很正常吗?”

    “不过,今日桓玄表现倒让朔刮目相看。”

    “主公说的可是那个眼睛长在头顶上的年轻人?”

    估计席上被桓玄轻视,让沮渠蒙逊备受刺激,故其言语才会显得如此刻薄。

    “哈哈哈,蒙逊不要放在心上,人家桓大公子连刺史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你啦。”

    卫朔先安抚一下正满脸不爽的沮渠蒙逊,又扭头看向崔宏。

    “这个桓玄自负甚高,又野心勃勃,看来朝廷上下将其束之高阁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如今越是对其压制得厉害,将来他一旦发迹了,造成的危害也必定越大。”

    “嘿嘿,主公,这不正好吗?”

    “哈哈哈……知我者,玄伯也!”

    ……

    由于之前一路过于辛苦,再加上下一站将直达建康,沿途不再停靠。

    故卫朔没有急于离开江陵,趁着船队休整、补充物资期间,众人好好领略了一下江陵风光。

    这一日,卫朔带着孟瑶、康龙、沮渠蒙逊等,连同数十名侍卫,逛起了街市。

    因时间充裕,大家遂不着急赶路,不紧不慢地走在城内最繁华的一处街上,欣赏与西北截然不同的风光。

    但见街道两旁店铺鳞次栉比,茶楼、酒肆、饭馆、客栈甚至包括青楼、赌场在内,无所不有。

    大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耳中充斥着各种南腔北调,煞是热闹。

    “哇,这里真热闹啊。”

    孟瑶作为女子,比几个男人更加感性,瞬间被江陵特有之江南风韵所倾倒,脸上充满了迷离之情。

    “呵呵,夫人有所不知,来之前为夫已打听清楚啦,此地繁华也就在最近两年才有如此规模。”

    “以前北地胡虏对江左虎视眈眈,各地商贾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避难犹恐不及,哪还有心思经营买卖。”

    “直到淝水之战后,北方前秦土崩瓦解,各部胡族又互相征战不休,一时无暇南顾。”

    “朝廷又成功收复了襄阳,让江陵北面有了屏障,此地才渐渐变得繁华起来。”

    “另外,江陵作为长江上最重要的军镇,承担着拱卫建康的重任。”

    “因此,朝廷在军事上的投入自然比其他地方要多,也就相对安全和稳定。”

    “使得众多士族商贾和大量北方流民便在此安顿下来。”

    众人边走边聊,很快来到一家酒楼前,顿时酒香菜味儿扑鼻而来。

    卫朔抬头看了看日头,又感觉腹内空空,遂建议众人进酒楼尝尝江南特色美食。

    “眼看快到午时,咱们也都逛了大半天,不如进酒楼要些酒水,休息一二如何?”

    “听凭主公吩咐。”

    众人自然不会反对,更别说大伙儿确实有些累了、饿了。

    几人信步走进酒楼,没想到酒楼里生意火爆,放眼望去全是人,不过多是士族子弟。

    更让卫朔没想到的是,竟又遇到了桓玄。

    而桓玄突见卫朔,先是一怔,而后上前一把拉着他,满脸惊喜道:“直元?果真是你!”

    “南郡公?没想到今日又遇到桓兄!”卫朔也是一脸惊色。

    桓玄看着卫朔一行大包小包,满脸不解道:“直元,你这是?”

    “在下初来乍到,想着好不容易来江陵一趟,趁着还有几日才离开,故而带着夫人领略一下江南风情。”

    “这一路走来,口干舌燥,正好看到路边有座酒楼,本想进来喝杯酒水歇息一下,不成想竟遇见南郡公。”

    “哈哈哈,你我真是有缘!”

    “正好本公也想再跟直元聊聊,敢请直元移驾一叙如何?”

    “固所愿,不敢请耳。”

    随后桓玄领着卫朔来到雅间,里面除了之前有一面之缘的卞范之、殷仲文外,还有一陌生中年文士。

    此人矮矮胖胖,头扎儒巾,身穿一件丝绸儒衫,颌下短髯,圆圆的脸上满是笑容,一副亲切和蔼之态。

    “卞太守、殷参军你都见过面,不用多介绍啦。”

    “这位是王谧王稚远,琅琊王氏出身,乃前相王司徒之孙”

    卫朔一听是王导孙子不由吃了一惊,同时对王谧跟桓玄搅合在一起颇感费解。

    其实卫朔有所不知,历史上王谧绝对是站队投机的好手。

    他先是亲近桓玄,在桓玄得势时,官至中书监,领司徒,封武昌县公。

    后又交好刘裕,在桓玄兵败后,不但屁事没有,还当上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

    不过,这家伙看人眼光的确一流。

    史书记载,在刘裕还未发迹时,惟王谧独奇而贵之,尝谓刘裕曰:“卿当为一代英雄。”

    此刻王谧正目光灼灼地盯着卫朔,刚才他从桓玄口中听了不少夸奖卫朔之言。

    须知桓玄自视甚高,一般人根本看不到眼里。

    眼下其独独对卫朔另眼相看,自然也让他对卫朔产生了极大兴趣。

    “哈哈哈,在下不过是靠着前人余荫混吃等死,比不得大都护、南郡公两位少年英杰。”

    卫朔忙躬身还礼道:“王兄过誉了,尔出身豪门,不嫌在下粗鄙,折节相交,实在是让在下诚惶诚恐。”

    桓玄又特地另叫了一雅间,用以安置其他人。

    待诸事安置妥当,众人才分宾主落座。

    “前日在刺史府内匆匆一晤,没想今日会在这儿又见到直元。”桓玄颇为感叹道。

    “南郡公风采依旧,让在下不胜欣喜。”

    桓玄莞尔一笑道:“得直元夸赞,让为兄颇感振奋。”

    “也只有像直元这般豪杰之士,才配与某相交。”

    “只恨直元纵横西北时,吾年幼手而不掌军权。”

    “不然若你我兄弟联手,这天下恐早已安定下来。”

    “南郡公,不知为何你总对卫某青眼有加?须知在下可是寒门出身?”

    桓玄大笑道:“哈哈哈,直元勿怪,玄之所以善待直元,敬佩你是个豪杰。”

    “我可是打听清楚,你十五岁一人单独回到高昌,而后历经数年艰辛,才有了今日这番成就。”

    “不说别的,光这份胆识、气魄,天下间能有几人可与之相比?”

    “至于说寒门、世家之别,哼!出身豪门又如何?”

    “像本公,虽自负才华无双,不也是一事无成?”

    桓玄对卫朔可谓是倾心结交,除了上述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俩人乃同龄人。

    每当他看到卫朔,就仿佛看到自己未来。总觉得既然卫朔能做到,他一定不会比对方差。

    或许连卫朔也没想到,因为今天这次相会,让他与桓玄交往越来越紧密,以至于两人情如兄弟。

    甚至后来桓玄兵败被杀后,也是卫朔保全了他爱子性命。

    当然了,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接下来众人聊得热乎,喝得开心,渐渐熟络起来。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恰在此时,忽然听外面有人大呼小叫起来。

    同时来人正试图突破侍卫阻拦,从外面硬闯进来。

    看到此景卫朔不禁暗自嘀咕,谁这么大胆,敢不将桓玄放在眼里。

    可他仔细观察了一下众人,发现除了桓玄脸色铁青外,其他人脸上全都露出无奈之色。

    嘶!此人究竟是谁呢?卫朔一下子来了兴趣。

第224章 桓家猛虎() 
“你们让开!”

    只听话音刚落,从外面闯进来一人。

    来人约莫二十岁模样,剑眉入鬓,豹眼凸出,鹰钩鼻,满脸凶横之相。

    看见此人,桓玄满脸不高兴道:“道全,你来做甚?”

    此人名桓振,乃桓豁之孙,桓玄算是他小堂叔。

    其父就是东晋大名鼎鼎被人誉为“镇恶驱邪”、勇冠三军的猛将桓石虔。

    此时,他正在殷仲堪帐下任参军。

    说来也怪,桓振明明是桓氏家族又一不世之猛将,不知为何偏偏与桓玄不对付。

    具体原因不得而知,或许桓玄同学自诩是个作家,看不上以武夫自居且性格暴躁的桓振。

    历史上,直到桓玄死掉,桓振才获得展示的机会。

    这是桓振的悲哀,更是桓玄的悲哀。

    当时,在峥嵘州之战后,刘毅全歼了桓玄主力,一时风头无俩。

    原本依附桓家的势力纷纷倒向刘毅,江陵城内王腾之也在焦急的等待刘毅前来收编。

    而刘毅自以为江陵唾手可得,竟延误军机,滞留当地摆开了庆功宴。

    不料,当天夜晚,就见一百来号黑衣人趁着夜色,靠近了江陵城,并突袭了渴望反正的王腾之。

    而突袭事件的主角正是猛将桓振,桓振奇袭江陵城的难度是不亚于刘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