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44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44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395年冬,赵王慕容麟阴谋杀害新君慕容宝,自立为帝。

    此举遭到后燕上下激烈反对,而慕容麟也自知不得人心,遂以杀戮统治中山,前后共有数百宗室官员被杀。

    面对慕容麟地恐怖统治,所有后燕人都希望迎回范阳王慕容德或者高阳王慕容隆、长乐公慕容盛。

    然目前慕容德、慕容隆、慕容盛分别镇守邺城、信都、南皮等地,一时半会儿回不去。

    没过多久,慕容宝被害、赵王谋逆等消息传遍了河北各地。

第435章 四分五裂() 
p

    公元395年腊月,后燕臣民被近来接踵而来的各种大事、闹剧,震了个里嫩外焦。

    谁也没想到,在慕容垂去世之后的一个多月中,后燕竟发生这么多事。

    先是魏晋同时入侵,一时南北两线告急,宗室将领纷纷亲赴各地镇守。

    正当举国上下同心协力抵御外敌时,王城内竟爆发了一场军事政变。

    即位不久的慕容宝被赵王慕容麟谋杀,皇位也随之落入赵王手上。

    在慕容麟宣布接任燕国皇帝后,各地太守、将领并未在第一时间承认其合法性。

    此时只需一个出头鸟站出来,点燃了那根早埋藏好的引线,就将开启一个新时代。

    在各方都还保持沉默时,长乐公慕容盛在信都率先竖起了反对慕容麟的大旗。

    作为慕容宝儿子,在四兄弟中,慕容盛居长,且“少沈敏,多谋略”,能力最强,原本他以为自己十分有希望成为后燕太子。

    然而让慕容盛绝望的是,作为庶子,他不受父亲慕容宝喜欢。

    他虽然很有才华,仍然比不上备受慕容垂喜爱的慕容会。

    结果在两头不讨好之下,让慕容盛早早远离储君之位。

    不过,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慕容会因被慕容宝猜疑,而被赶回了辽东酷寒之地,彻底无缘燕国皇位。

    而慕容策虽然被立为太子,却也在中山之变中惨遭杀害,唯他慕容盛因祸得福。

    慕容麟自立为帝的消息一传到信都,慕容盛当即把自己视作燕国皇位不二人选。

    他豪气冲天,在信都摆坛祭天,以慕容宝长子为名自立为王,仍以燕为国号。

    慕容盛称王犹如巨石入海,溅起千层浪,让整个后燕为之震动。

    驻守南皮的高阳王慕容隆一向依附于慕容宝,也没什么野心,立即对外宣称,他将接受信都旗号。

    慕容隆倒向慕容盛一下子让信都声势大涨,彰武、乐陵、清河等东部几个郡国纷纷向信都效忠。

    除了西北几个郡国,因临近中山担心受到慕容麟攻击,而暂时未脱离中山外,还剩下邺城范阳王慕容德没有表态。

    一时间,后燕上下纷纷将目光聚焦邺城,信都、中山纷纷派出使者前来游说慕容德。

    而时至今日,慕容德没有公开表态,一来是他的确还未想出妥善办法;二来也跟目前邺城局势息息相关。

    慕容垂病逝以来,不仅魏国对后燕虎视眈眈,连南朝东晋一样蠢蠢欲动。

    先是横扫了青兖各郡县,接下来晋军又开始筹谋渡河北上,兵锋直指邺城。

    慕容德只好按下其他心思,先击退来犯晋军再说。

    与此同时,黄河对岸晋军也一直在密切关注河北局势,得知燕国内讧,司马尚之决定痛打落水狗。

    司马尚之决定率军北上,除了认为当前形势有利外,也与朝中局势有紧密联系。

    在刘裕立下泼天大功之后,作为主将,又是司马道子心腹,他面临着巨大压力。

    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不断给他写信,让他尽快出兵立下功劳,以缓解朝中会稽王一党面临的压力。

    而刘裕则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当下晋军不应渡河北上,而该陈兵黄河,以作壁上观。

    刘裕看得很清楚,燕国内讧,北魏势必不会坐视,拓跋珪定会率军南下。

    而魏燕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且魏国又曾屠杀过燕国军民,在各地同仇敌忾之下,魏军一定会深陷河北。

    等魏燕两国打得精疲力竭之时,晋军再渡河北上、收复失地,定会事半功倍。

    只可惜刘裕知道司马尚之不会听他劝谏,因此他只好默认了其北上之意。

    当司马尚之统帅晋军渡河北上时,却不知对面已换了对手。

    各地驻军再不是像青兖驻军那样的老兵弱旅,而是跟随慕容德多年的燕军精锐,其中还有数千精锐骑兵。

    于是,当司马尚之踌躇满志打算横扫黄河以北时,却遭到了慕容德迎头痛击。

    在顿丘城下,司马尚之率领的数万晋军与慕容德一万余燕军相遇。

    慕容德采取了示敌以弱的计策,在与晋军相持期间,他故意做出不敢进攻之态。

    为了进一步引诱晋军,慕容德还下令让手下将领连续败给晋军数阵。

    此后数日,燕军上下似乎被晋军吓破了胆,全都不敢出阵,躲在城中闭门自守。

    看到燕军坚守不出,司马尚之知道时间越拖得久就越危险,遂下令日夜攻打。

    但是顿丘城深墙高,而一万兵马也皆为慕容德心腹、燕军精锐。

    结果凭借高城险要,粮草充足守军将城池守得四平八稳,让晋军占不到丝毫便宜。

    直到数日后,慕容德忽然回信给司马尚之,表示愿意出城与晋军决战。

    而司马尚之原本正愁不知该怎么办,今见燕军突然答应迎战,不由大喜过望。

    当天,两军列阵于顿丘城南,刚要接战,晋军后阵突然大乱。

    不知何时,数千燕军铁骑已潜入到晋军后方,正大肆砍杀晋军。

    无数人在高呼道:“燕军袭来!燕军袭来!”

    前头晋军回身一看,却见后阵全乱了。

    一支打着燕军旗号的骑兵穿行其中,看上去好像是有燕军奔袭了本军后阵。

    见后路被断,晋军顿时陷入混乱。

    即便主将司马尚之拼命地弹压,也无法阻挡大军崩溃。

    慕容德没有放弃眼前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时战鼓齐响,一万燕军步步逼近。

    结果,早就丧失士气的晋军很快被击溃,数万人拼命向后退。

    司马尚之见事不可为,只好率军向南撤退。

    幸好大河上有水师接应,另外慕容德也不想重创晋军,以免魏晋实力失衡,遂主动停止追击。

    可即便如此,顿丘一战也让晋军损失万余兵马,暂时打消了北上念头。

    战胜晋军之后,慕容德班师回邺城,正好中山、信都两方使者也相继抵达。

    面对中山、信都争相拉拢,慕容德不置可否,既没有痛斥慕容麟谋逆,也没有对慕容盛表现出特别友好之态。

    邺城各方一时摸不清慕容德真实用意,唯有参军刘藻、别驾韩卓、尚书封孚等寥寥数人猜透了慕容德心思。

    原来慕容德看到慕容宝死后河北大乱,也不禁萌生了割据称王的野心。

    只不过他暂时还摸不清部下们想法,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

    这天晚上,慕容德将刘藻、韩卓、慕舆护、慕容钟等人召集到府上,商讨日后出路。

    慕容德坐在上首,虎目扫视了周围一圈后,语气莫名道:“诸位,想必大家也都听说了近来国中变故,慕容麟、慕容盛未奉皇命,先后在中山、信都擅自称帝。”

    “眼下两边都派了使者过来,尔等且说说,寡人该何去何从?”

    参军刘藻一听‘未奉皇命、擅自称帝’八个字,心中更加确信慕容德有了自立打算。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道:“大王,先帝(慕容宝)被害之前已立下太子慕容策,只可惜太子不幸身陨。”

    “而世祖武皇帝(慕容垂)生前曾属意清河王慕容会,在先帝、太子先后遇害后,按惯例也该由清河王即位。”

    “不过,清河王远在辽东,恐怕眼下还未获知先帝、太子遇害一事。”

    “在情势明朗之前,大王不妨先对中山、信都之争保持中立,并遥遵清河王为主。”

    “嗯,刘参军所言深得寡人之心,想寡人也是天潢贵胄,何苦向慕容麟、慕容盛两个僭越称帝的逆贼称臣?”

    慕容德一锤定音,而现场众人多是其心腹,自不会出言反对,纷纷表示愿追随左右。

第436章 张兖劝谏() 
p

    就在各方猜测邺城会投向哪一方时,慕容德却对外公开宣称。【。m】

    他决定遵从世祖武皇帝遗愿,暂奉清河王慕容会为主。

    考虑到慕容会远在辽东,他将以大燕丞相名义在邺城建行台,统摄国政。

    同时,慕容德还宣布慕容麟、慕容盛皆为叛逆,号召燕国臣民拥护清河王,讨伐杀害皇帝并擅自称帝的逆贼。

    于是,在小小的河北境内竟一下子出现了三个自认正统的燕国政权。

    各方都有自己的正当理由和条件,让后燕臣民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哪一方才是真正的燕国继承人。

    随后茫然中的燕国臣民只好依照自己判断、喜好,分成了数派,各拥一方。

    冀东郡县全奉信都旗号,冀西北几个郡县继续依附中山,至于司州东北以及冀州西南一带则听从慕容德号令。

    在不久将来,慕容宝遇害消息传至辽东,慕容会也在龙城宣布继承后燕皇位。

    于是乎,慕容垂辛辛苦苦建立的后燕,在他死后不到两个月内迅速分裂。

    后世史书为了加以区别,将慕容会的龙城燕国称为北燕。

    将慕容麟的中山燕国仍称之为后燕。

    将慕容盛的信都燕国称为东燕。

    将慕容德的邺城燕国称为南燕。

    后燕分裂虽然导致整体实力大减,然彼此各派清除了内患,又有强力人物坐镇,反倒凝聚了各自小团体人心。

    而这一系列变局也让外界看得眼花缭乱,甚至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后燕就已‘亡’了。

    后燕不断内讧,让拓跋珪以为河北唾手可得,遂派宗室大将拓跋题率军偷袭中山。

    不过,慕容麟虽然阴险狡诈,可打仗本事还算不赖。

    况且慕容麟深知此战成败事关自家性命,岂有不拼命之力?

    另外,为了激励上下抵抗决心,他还故意散播魏军破城后会屠城等谣言。

    结果在内外一致支持下,慕容麟一反常态力主出城迎战。

    魏燕双方在卢奴城下展开大战,结果燕军大败魏军,前后斩首九千余人,取得了参合陂惨败以来最大一次胜利。

    这场胜利不仅让慕容麟坐稳王位,还稳定了当前岌岌可危之势,并遏制了魏军攻势。

    随着魏晋两国向后兵败河北,让一度行将崩溃的河北局势,竟又诡异地恢复了平静。

    ……

    原本听说慕容宝一死,拓跋珪打算连夜南下冀州。

    殊料,魏军南下遭到激烈抵抗,各地守军节节抗击,挫败了魏军南下图谋。

    事后拓跋珪十分不解,不明白为何慕容垂、慕容宝都死了,为何河北人还心向后燕。

    只有张兖对此心知肚明,肯定是上次易水屠杀俘虏带来的后遗症。

    冀州百姓担心魏军再次屠城,故而在慕容隆等人带领下,坚决抵抗魏军。

    当拓跋珪弄清了事情来龙去脉后,特地将南部大人王建召来。

    他当着文武众人面,狠狠臭骂了对方一顿,还将吐沫直接吐在王建脸上。

    王建不敢怨恨拓跋珪,反倒将怒火撒在了张兖头上。

    虽然拓跋珪意识到南征后燕风险很大,却还是不想放弃眼前这个夺取冀州的机会。

    他想得很清楚,南征一旦获胜,魏国势力将推进至黄河北岸,深入中原腹地。

    面对巨大的利益,不要说拓跋珪本人,北魏上下无不蠢蠢欲动。

    房间内,拓跋珪背着双手,来回踱步,眉头紧紧皱着,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忽然,他回头看向张兖道:“洪龙一直说时机成熟方可进军河北,寡人想知道所谓时机成熟是指何时?”

    “臣觉得至少得等晋军撤军。”

    “晋军撤军?”

    “先生认为晋军不会渡河北上?”拓跋珪满脸不解。

    “不!恰恰相反,臣以为用不了多久晋军将会大举北上,不过北上不一定获胜。”

    “为什么?想当初,晋军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便横扫青兖,如何收拾不了慕容德?”

    “大王,之前晋军之所以连战连捷,除了刘裕的确善战之外,也跟燕军主力悉数北上攻打我大魏有关。”

    “而眼下燕军虽然历经参合陂惨败,声势大不如以往。”

    “可大王别忘了,参合陂之战我们只是消灭了燕军步兵,还有大量燕军精骑逃脱。”

    “其中一部分正由慕容德统领,他们或许拿魏军铁骑没奈何,对付以步兵为主的晋军还不是手到擒来?”

    “当然了,假若是刘裕亲自统兵北上,战事结果或可两说。”

    “但大王以为接下来刘裕还有机会参战吗?”张兖反问道。

    闻言,拓跋珪摇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讥讽之色。

    “那刘裕已立下泼天功劳,又被天子加封为青州刺史,司马尚之岂肯再给他立功机会?”

    “正是如此!可少了刘裕这个中流砥柱,那些晋军如何是燕军铁骑对手?”

    “如此说来,只要晋军一败,便是我军南下之机?”

    原本拓跋珪以为张兖会举双手赞同,谁知对方竟陷入长久沉默。

    “假若臣劝大王暂时别南下河北,大王会不会觉得臣别有用心?”

    “洪龙何出此言?你我相遇相知十数年,寡人怎会怀疑先生?”

    “有什么话还请直言,寡人洗耳恭听便是。”

    “其实目前根本不是大魏南下攻打河北的最佳时机。”

    “然当下国内民意汹汹,臣也不敢轻易提出反对意见。”

    “只是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

    “臣实在是不忍心大王行事差错,从而步入陷境。”

    “大王,从军事角度来说,我大魏的确有实力占领河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