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89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89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县令与司马校尉已成功岛上建了一座简陋海港城市,目前大约有两万流民进驻。”

    “有了人口后,两位大人立即组织人手开垦出数万顷农田。”

    “夷洲虽然荒凉、土著横行,但当地土地却十分肥沃。”

    “傅大人表示,今年夷洲水稻亩产量将有可能超过五石。”

    “若是将来能把整座海岛都开垦出来,再加上岛上一年三熟,未来夷洲将有望成为河西最大产粮基地。”

    “右司马,你是没见岛上那些庄稼,长势可真好啊!”

    “说起来三吴也算是膏腴之地,却也远远比不了夷洲。”

    听着孙处描绘夷洲情景,刘穆之心中一下子变得火热起来,恨不得肋下生翅飞过去。

    当河西扛过天灾过去,刘穆之等人便将重心转到经营夷洲与培养水师上。

    并且,随着三吴陷入动乱,他们趁机将大批流民偷渡到夷洲。

    而傅隆、司马休之两人早随第一批移民上岛,并初步建立了政权组织。

    这一次趁着刘牢之阵亡、东南局势暂恢复平静,刘穆之遂坐船前往夷洲视察。

    从太元十九年夏,刘牢之奉命经营夷洲始,距今已过去一年,夷洲早已今非昔比。

    船队出了今杭州湾,进入后世东海,而后一路南下。

    他们已沿着海岸线航行了数日,路上几乎没遇到过什么船只。

    傍晚时分,众人视线中终于出现一个巨岛的轮廓,引得水手们一片欢呼。

    千料沙船庞大的身躯迎着阳光徐徐开来,缓缓停靠在了码头上。

    等大船依次在码头上停泊好,司马休之、傅隆两人笑着迎接刘穆之到来。

    刚一踏上简易码头,刘穆之忽觉头上泛出一阵晕眩感来,脚下一趔趄。

    司马休之见状忙上前扶住刘穆之,笑道:“这是船上待久了,等下休息一下就好。”

    刘穆之回头一看,发现除了水手之外,其余随船来的流民也各个如此。

    他忙吩咐道:“赶紧派人去安顿流民,再把船上物资都卸下来。”

    “为了方便岛上流民开垦农田,我专门让季高跑到辽东交易来一批耕牛。”

    “是吗?那可多谢右司马了。”傅隆眼前一亮,忙转身去安置耕牛与流民了。

    站在码头上,刘牢之放眼望去,只见数千民夫正在海边忙得热火朝天。

    他深深地呼吸了几口,顿时粘着腥味儿的海风,立刻从鼻孔窜进肺腑。

    在波澜不兴的港湾内,停靠着十几艘渔船,刚刚出海捕鱼归来。

    尽管三吴之地早乱成一团,但刘穆之等人并未放弃海鱼捕捞与罐头加工。

    而是将作坊全迁到了夷洲岛,如此极大地带动了夷洲捕捞业发展。

    尽管远洋捕捞充满危险,可百姓们为了生活,纷纷义无反顾地出海捕鱼。

    随着渔民送来的鱼类数量节节攀升,作坊已快满足不了加工需求。

    傅隆正想向刘穆之请示,是不是再建一座加工作坊。

    除此之外,码头周边是一大片正在建设的大工地,一座海港城市已颇具规模。

    这全是傅隆的大手笔,别看规模挺大,其实也没花什么本钱,全靠土著俘虏。

    只要司马休之带人扫荡一圈,就能抓回来不少人,然后再让他们去干活。

    当然了,对待土著也不能一味用强,恩威并施才是王道。

    为了拉拢岛上土著,傅隆在城市外面空地上,弄了一个正式的集贸市场。

    它虽然不像后世那样正规,却也有了栅栏与棚子,足以为商贩们遮风挡雨。

    为了维持市场秩序,并收取税赋,傅隆专门派人管理集贸市场。

    “卑职建这个商贸市场,主要是为了与当地土著交易。”

    “目前,该市场已吸引了周边十几个部落土著前来交易。”

    “他们用山货、猎物等物品,来换取各种生活物品。”

    “靠着这个市场,河西已跟大约数万土著结成隐形同盟,大大保障了港口安全。”

    “当然了,光靠怀柔还无法完全保障流民安全,司马校尉已整编出一千名府兵。”

    “有了府兵保护,流民才能安心在岛上生活下来。”

    “嗯,很好,做得不错。”

    说着一行人正好走到那个集贸市场附近,不断传来争吵、叫卖声。

    刘穆之遂领着众人提步走了过去,只见市场内挤满了人,其中大部分人皮肤黝黑,一看便知不时三吴流民。

    一个土著身边都搁着副扁担,前后两只大竹筐中装地满满的,也不知是什么东西。

    另外,还有几名流民百姓围在附近,脸红脖子粗,一副气不过的模样。

    突然见大批人围拢上来,顿时吓得这些人不敢再争吵下去。

    “怎么回事?”刘穆之面带笑容问。

    流民百姓显然见过世面,忙对着刘穆之施了一礼道:“小民见过大人,这二人乃从山中部落而来,专门到市场来贩卖香蕉。”

    “小民尝了一根,觉得味道不错,于是打算买些给家人尝尝。”

    “可没料到,这二人不收五铢钱,非得要小的拿东西来换。”

    “小民今日过来专为买东西,又不来卖东西,哪里有东西跟他交换?”

    刘穆之与司马休之等人对视一眼,转头问那个土著道:“他所说的可属实?”

    那个土著男子开口呜哩哇啦叫了一阵,搞得刘穆之满头雾水。

    这时,傅隆忙上前附耳道:“他说不要铜钱,只要铁器、瓷器或者布帛。”

    “伯祚也听得懂蛮语?”刘穆之讶异道。

    “在岛上待得时间长了,成天跟土著打交道,多少也懂一些。”傅隆赧颜道。

    “那你觉得这事该怎么处理?”

    “左司马莫急,待会儿便有人过来处理。”傅隆安慰道。

    “这种事基本上天天都发生,那些土著没见过铜钱,只习惯于以物换物。”

    “但随着交易规模扩大,以物换物已渐渐无法满足需求,使用钱币势在必行。”

    果如傅隆所言,不一会儿就有一名小吏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

    他先简单了解了一番情况,然后带着众人到了一家卖瓷器的铺子前。

    然后在小吏指点下,那个土著先把水果换成铜钱,而后再用铜钱购买瓷器。

    这一番流程下来,那个土著若有所思,似乎有些明了铜钱用处。

    接下来几天里,刘穆之视察了夷洲大部分地方,先后参观了鱼罐头、水果罐头、甘蔗等各种加工作坊,以及数万顷水稻农田。

    刘穆之对傅隆、司马休之两人给予很高评价,并承诺日后将亲自向大都护给他俩请功。

    四五天后,刘穆之告别了司马休之、傅隆,在孙处陪同下,踏上了返程。

第515章 刘裕求援() 
p

    通往沪渎垒的官道上,有一队骑兵疾驰而过。

    骑手各个精悍强壮,紧紧护卫着当中一个魁梧大汉,大汉气质不凡格外引人瞩目。

    此人非旁人,正是奉王命南下平叛的龙骧将军刘裕。

    由于天师道叛军已退回会稽,刘裕麾下缺少水师,便没有冒然与敌交战。

    他这一次前往吴郡,专为向河西求援。

    傍晚时分,刘裕一行抵达了沪渎垒。

    而此时刘穆之刚从夷洲归来不久,结果他一回来便接到了晋陵公主来信。

    旁边孙处见刘穆之陷入沉思,不由开口问道:“右司马,信中写了什么?”

    “皇室中人果然不简单,琅琊王小小年纪竟有此心机着实难得。”

    感叹过后,刘穆之将书信收起,对孙处道:“过些日子,我将往建康一趟,吴郡这里就交给季高了。”

    “什么?右司马要去建康?为何?”孙处震惊道。

    “公主来信,想让河西帮帮琅琊王,我得过去看看。”

    “帮琅琊王?晋陵公主想干嘛”

    “嘿嘿,不是公主想干嘛,而是琅琊王不甘寂寞。”刘穆之哂笑道。

    正当孙处想进一步打探其中细节时,却听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一名侍卫推门而入,躬身道:“启禀右司马,袁太守派人过来请您过去一趟。”

    “袁太守请我?”

    刘穆之一听,心中顿时涌起了满腹疑惑,问来人:“可知发生了何事吗?”

    “回大人,据来人讲,是龙骧将军刘裕来访。”

    “什么?!刘裕来了?”刘穆之震惊道。

    他没有急着起身,而是扭头看向孙处。

    “季高,你怎么看刘裕此行目的?”

    “右司马,眼下叛军退守会稽,据险而守。”

    “即便刘裕麾下兵强马壮,末将以为他也不会去跟敌人硬碰硬。”

    “不出意外,刘裕这一次南下,十有八九是来求援的。”

    “求援?嗯……有这个可能。”

    “不过,若是求援的话,以刘裕本身都督三吴诸军事的身份,只需一道军令即可,又何必亲自跑到沪渎垒来?”

    “这……卑职也想不透。”

    ……

    与此同时,袁山松正在太守府招待刘裕一行。

    按说刘裕官职远在袁山松之上,但此次南下专为求人帮忙,因此他将姿态放得很低。

    袁山松眉心微拧,好半天才无奈地叹道:“刘将军,非是本官不愿帮忙,那支水师根本不归吴郡所有。”

    “再说,朝廷不是有水师么?您又何必舍近求远?”

    刘裕苦笑道:“袁公,但凡还有其他选择,某也不会来为难您呐!”

    “朝廷水师另有重任,短时间内无法调到东南来。”

    “今天师道叛军退守会稽,左有浙江、右有大海。”

    “有此两大天险,若无水师助战,本将岂敢南下与叛军决一死战?”

    “万一中了叛军奸计,本将战死了事小。”

    “若让贼势大涨,恐危及社稷安危啊!”

    “唉,也罢!老夫就豁出脸面去求一求道和。”

    ……

    当刘穆之抵达太守府时,却见袁山松与刘裕齐齐站在门口迎接他。

    远远看着风度翩翩的刘穆之,刘裕心情十分复杂。

    曾经,他很有机会将这个王佐之才收为己用。

    但阴差阳错之下,让他与刘穆之失之交臂。

    如今他也网罗了不少人才,但每每想起刘穆之,刘裕心中依然充满遗憾。

    “哎呀,这不是寄奴老弟吗?你还是那么豪爽风概,姿貌甚伟!”

    刘穆之一见到刘裕,就满脸正色夸奖不已,甚至要备行大礼。

    原本刘裕就仰慕刘穆之才名,如今又要有求对方,怎么敢受他大礼?!

    他连忙上前一把扶住刘穆之,死活不受对方大礼。

    而刘穆之也就顺势起身,握住刘裕双手,仔细打量了一番,许久才缓缓开口。

    “几年不见,想不到当年混迹京口街头的混混,今已是名震一方豪杰啦。”

    “寄奴能有今日,多亏了当年大都护施以援手。”

    “诶,贤弟过谦了。”

    “在下曾听大都护有言,天下豪雄无数,独寄奴堪称雄中雄。”

    说完不等刘裕解释什么,刘穆之便转身向袁山松请罪。

    “不好意思,让府君久等了。”

    “哈哈哈,道和客气了,走走走!大家进屋再谈。”

    三人并肩步入大厅,而后分宾主落座。

    袁山松作为主人坐在上首,刘裕与刘穆之下首相陪。

    “不知府君请在下过来所为何事?”

    “这个……不知道和可知近日叛军动向?”

    “略有耳闻!”

    “听说叛军又退回了会稽,并依托浙江死守,是这样吗?”

    “没错!”

    袁山松一指刘裕道:“刘将受命剿灭叛匪,却因缺少水师,不敢冒然南下。”

    “他听说河西在吴郡有一支水师,故想请河西水师助他一臂之力。”

    “什么?!”刘穆之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河西在吴郡有水师并非什么机密,上到太守、下到百姓,几乎人尽皆知。

    倒不是刘穆之不想隐瞒,而是他知道这事根本瞒不住。

    只要他招募当地青壮入水师;只要水师出现在吴郡海域,早晚会被外人发现。

    但一直以来众人都在淡化这件事,刘穆之很少与众人公开谈这事。

    而河西水师行事更是十分低调,除了日常接流民外,几乎很少在吴郡公开露面。

    而吴郡上下也对此熟视无睹,与河西形成了某种默契。

    今天刘裕忽然请河西参与剿匪,震惊了刘穆之。

    他担心朝廷那边反应,毕竟一旦参与作战,河西水师必然将出现在朝廷视线中。

    除此之外,刘穆之还担心打破河西与天师道之间平衡。

    说来或许很多人不相信,自叛乱爆发以来,吴郡之所以没受到叛军大举进犯。

    是因为河西与天师道之间存在有默契,以吴郡安宁换取河西继续向天师道出售军械。

    不然凭数百护卫以及数千羸弱不堪的郡兵,怎么可能保吴郡上下平安?

    今日若是答应了刘裕出兵请求,必将激怒天师道,从而惹来报复。

    若朝廷有能力一举剿灭叛乱,那河西水师跟着痛打落水狗倒也没啥。

    但刘穆之深知天师道厉害,哪怕刘裕再厉害,短时间内也休想彻底剿灭天师道。

    万一有天师道余孽逃走,将来必成河西海上心腹之患,对海外计划产生重大影响。

    “江东不是有水师?且实力强大、天下闻名!将军何必舍强求弱呢?”

    “河西那支水师不过是乌合之众,实不堪担此重任,还请将军另请高明。”

    “道和有所不知,朝廷水师身担重任,暂时无暇顾及东南。”

    “若非如此,裕也不会来求道和帮忙。”

    “这……”

    刘穆之沉吟了片刻,又问:“不知刘将军准备如何使用水师?有具体方略吗?”

    “本将意兵分两路,一路在浙江北岸耀兵,以吸引叛军注意。”

    “另一路借道吴郡南下,在水师协助下,从海盐登船,直扑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