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90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90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路借道吴郡南下,在水师协助下,从海盐登船,直扑对岸会稽。”

    “嗯,不错!刘将军果然深通兵法。”

    “那不知河西水师可愿助战?”刘裕满脸殷切地看着刘穆之。

    刘穆之权衡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了刘裕请求。

    他想给孙处他们找个实战机会,检验一下河西水师训练情况。

    “哎呀,这可真是太好了。”刘裕欣喜若狂道。

    “刘将军莫高兴太早,某还有一个要求没说。”

    “为了不引起其他麻烦,这一次河西水师将以江东水师名义参战。”

    “没问题!”刘裕一口答应下来。

第516章 庆功封赏(上)() 
p

    “扫灭索虏,收复司州,恭贺左司马成就不世之功。”

    “大都护英明神武,乃华夏中兴第一人。”

    “为河西将士贺,为左司马贺,为大都护贺。”

    盛夏,当邺城大捷传入关中,顿使河西上下陷入漫天欢喜之中。

    各家报馆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以赞颂卫朔、歌颂河西众将。

    八月初,等出征战将士凯旋回到长安,更将这份喜悦推向绝顶。

    在迎接仪式上,大都护卫朔趁机对外宣称,将在长安举行一次盛大庆功宴席。

    这一次宴席不仅是为出征将士庆功,更是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政治宣传宴。

    因为参加宴席者,除了河西一众文武外,卫朔也邀请了众多世家名士。

    当消息一经放出,顿时引来各方追捧,各世家名士纷纷齐聚长安。

    除了陇右、河西、河东等世家之外,包括关中、河内世家,甚至隔河相望的中原世家,全都派出人员参加。

    虽说卫朔内心深处一点儿也不喜欢这些世家名士,更知道他们几乎都在胡虏政权中任过职。

    比如出身荥阳郑氏的郑温、郑烨父子,便曾在后燕朝中担任要职。

    但出于长远考虑,卫朔少不得要召见、宣慰众人,以昭示其礼贤下士、仁厚之名。

    八月初九,在长安皇宫内,一场盛大宴席徐徐拉开帷幕。

    此次盛会上,将遍宴文武官员、四方豪客,河西上下极为重视。

    从一大早开始,侍卫、仆人、侍女们便在宫中进进出出。

    他们不仅要把宫中庭阶清扫干净,还要搭设舞台、安置座位,当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华灯初上,开始有宾客陆陆续续入席。

    这时,仆人、侍女们愈发忙碌起来,他们端着膳食、酒水一一送将上来。

    偏殿内,又有丝竹管弦之声次第响起,舞伎则踏着曼妙舞姿袅袅而来。

    时间流逝,殿内宾客渐多,顿时变得嘈杂起来,相熟之人纷纷聚在一起窃窃私语。

    这时,郑温带着儿子郑烨走进大殿,他举目一望,不由暗暗感叹:好盛大的场面啊!

    但见偌大宫殿上,约有千名文武官员、世家名士、诸藩国使节济济一堂。

    众人按官衔大小、亲近疏远、地位高低依次落座,各色腔调、语言顿时充斥了整个大殿。

    每条案几上都摆满了珍馐果品,精制的酒具里也盛满了美酒。

    左右还站着侍女、仆人,随时为宾客斟酒送菜。

    而卫朔从南燕抢来的太乐诸伎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们早在偏殿展开布置,将各器件排列成队,准备为众人奉上一场盛大演出。

    “大都护到。”

    “咚咚咚。”

    忽然传来一声爆喝,两队盔甲鲜亮的侍卫赫然出现,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

    同时百名大汉敲动牛皮鼓,顿时鼓声阵阵,由缓而急,声震宫阙。

    众侍卫合着鼓声举刀齐呼,又引得河西上下同声欢呼。

    大都护卫朔在漫天欢呼声中,缓缓走向正中主位,众人纷纷躬身迎拜。

    等卫朔走到主位站定,鼓乐声才戛然而止。

    “参见大都护。”

    “众位免礼请坐。”

    “谢大都护。”

    “今日设宴乃专为出征将士庆功!来人,给有功将士斟酒。”

    话音刚落,侍女拿起酒壶上前给王镇恶、蒯恩、薛彤、檀道济、秃发傉檀等一一斟满酒水。

    众人将自是不能推辞,纷纷用左手举起酒杯,右臂横于胸前,以军礼相谢。

    “谢大都护。”

    “来,朔敬诸位一杯!望尔等戒骄戒躁,为华夏再建新功。”

    “诸位请。”

    “大都护请。”

    酒一下肚,现场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

    同时丝竹声又起,歌姬开始随乐声翩翩起舞。

    不愧是太乐伎,演奏技艺果然高超,听得众人如痴如醉。

    只见乐声一起,殿内瞬间鸦雀无声,须臾喝彩之声响彻天际。

    宴席当中,或许是场面太大,又或许是自持身份,众世家名士表现地很是斯文。

    如此连有功将士也跟着放不开,甚至酒也不敢多饮,唯恐一会儿喝得晕头涨脑,失了体统。

    在一片喧嚣中,卫朔将康龙招来,附耳低声吩咐了几句。

    “大都护有令:诸将劳苦功高,而今此宫中设宴,乃专为与尔等庆功。”

    “万望诸将放开拘束大胆吃喝,不要负了大都护一番美意。”

    王镇恶、秃发傉檀、叱干阿利、蒯恩、薛辩、薛彤众将听完康龙转述,忙起身相谢。

    但等众将落座后,依然拘谨放不开。

    “大都护唯恐大家拘谨,这才让康大统领过来传话,怎么尔等还是放不开啊?”

    见状,王镇恶遂拿起一只鸡腿张口大嚼,顿时汤汁淋漓,嘴唇、下巴上都沾了不少。

    他边吃边劝道:“今日是为我等大排宴席,可别辜负了大都护一番好意。”

    “哈哈哈,左司马说得极是,主公体谅我等,咱们可别在这儿矫情了。”

    蒯恩哈哈一笑,挽了挽袖子,学起王镇恶胡吃海塞起来。

    其余众将见此,亦是不再拘束,纷纷开怀畅饮。

    与武将这边极为喧闹不同,世家名士则相对文雅许多。

    尽管当前并不歧视武将,但仍有世家名士对表现‘粗鄙’的河西众将微微皱眉。

    只有少数目光深远之辈才从中看出一些不同,河西军制与魏晋两朝截然不同。

    各级将领从无私人部曲之说,彻底杜绝了私兵诞生。

    “父亲,大都护如此纵容众将,难得不担心产生藩镇割据吗?”

    “你看今日南朝,荆州桓玄、北府刘裕无不割据一方。”

    “河西非南朝可比,更非国弱君懦之时,哪里容得下藩镇军阀啊?!”

    “大都护雄心勃勃,早早定下了文武分制之策,将来光复华夏者必是此人。”

    父亲的一番话,郑烨并不是很明白。

    但有一点他知道,荥阳郑氏已决定投靠河西。

    关中初定时,郑家已开始打探与大都护有关的讯息。

    哪成想越是了解大都护,郑家越是凛然心惊,再难生出异心来。

    卫朔之见识、眼光、手段,都让郑家父子钦服不已,甚至私下里称卫朔为魏武之后汉家第一豪杰。

    他们这一次应邀来关中,就是为了投机,以为家族谋取未来。

    阳曲郭氏、河东柳氏、汾阴薛氏、京兆韦氏、杜氏、冯翊游氏、安定胡氏等家族,这些都是最近一两年内才投靠河西的世家。

    与敦煌郭氏、张氏、武威马氏、天水姜氏等陇右世家相比,他们虽然底蕴深厚、门第也高,却因投靠时间太晚,使得在河西的地位远远不如对方。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关陇世家暗中与中原世家合作,准备过些日子进行劝进。

    这件事眼下还在暗中谋划阶段,估计还要再等几日才开始实施。

    在很多人眼中,大都护是个英明不下于魏武的主公,一个能中兴华夏的圣君,一个能驱除胡虏的豪杰。

    带着这些耀眼光环,卫朔即位登基,实是北地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而建康城内那个白痴天子,被众人遗忘、抛弃,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我郑家若能追随大都护完成驱除胡虏、复兴华夏之伟业,必能名留青史。”

    “是啊!老夫没想到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华夏复兴,若是现在死了也无憾啦。”

    “当真是国祚不绝,天佑华夏啊。”

    郑温一想起永嘉以来华夏遭受的苦难,不由得慨叹不已。

    他六十多岁高龄啦,何曾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呢?

    “当年我郑家投身事虏乃迫不得已,日后能不能洗刷耻辱就看烨儿你啦。”

    “请父亲放心,儿臣定当竭诚效忠大都护,让荥阳郑氏重现昔日光彩。”

第517章 庆功封赏(下)() 
p

    上月底,李暠突然接到调令,将到司州任都督。

    而后李暠快马赶来长安述职,恰好碰上这场盛大的庆功宴。

    为免李暠心中有芥蒂,宴席当中卫朔特地将其叫到身边安抚几句。

    “这些年来,玄盛镇守朔方,可谓是劳苦功高。”

    “属下不敢居功,全是仰仗大都护虎威。”

    “哈哈哈,朔可没那么大名头!即使有那也是河西众将士一刀一枪挣下的。”

    两人说了一会儿闲话,卫朔俯下身子,刻意压低声音道:“这一次邺城之战虽然打疼了拓跋珪,但短时间内河西也无力吞灭魏国。”

    “至少在两三年内,河西必须暂时与魏国保持和平相处。”

    “司州邺城地处南北要冲,必须有成熟稳重之人坐镇,朔才放心。”

    “而玄盛恰恰是最佳人选,这些年来也是你坐镇朔方,才力保朔州数年安稳。”

    “请主公放心,有末将在一日,必保中原一日稳定。”

    “好!有玄盛在,司州无忧矣!”

    卫朔多虑了,其实李暠对自己到司州任职挺高兴的。

    他觉得去司州将来立功机会要比朔方多得多,毕竟未来河西军大举东出,邺城将首当其冲。

    并且他性格比较稳重,确如卫朔所言,十分适合牧守一方。

    这一场宴席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众人喝得伶仃大醉,摇摇晃晃离去。

    翌日,一片欢腾之中,迎来了战后论功行赏。

    这天清早,长安街头有些狼藉。

    这是欢歌庆酒下的狼藉。

    昨夜的欢腾响彻了整个长安,满城上下自发地举行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酒楼瓦肆彻夜开场,就连大都护也亲自在宫中举行庆典,与百姓同乐。

    依照惯例,首先对阵亡将士下发抚恤与追赠。

    凡阵亡将士直系家属一律享受终身免税,并按功劳大小追赠都尉、校尉等各级军衔。

    与此同时,卫朔下令凡阵亡将士子女有权直入各学堂就学,并免除各种费用。

    这一连串褒奖下发后,顿时引起关中一片沸腾,刺激了不少百姓踊跃参军。

    自从当年张掖一案过后,河西上下无不晓得大都护最重军属利益。

    至今也无人敢戕害家属利益,不然一旦被查知,等待犯人的将是抄家灭族之祸。

    以至于世家子弟在教育自家孩子时,曾再三叮嘱他们,得罪谁也不要得罪军烈属们。

    借助这一次封赏众将,卫朔彻底将军职与军衔分开,在军中推行了军衔制。

    目前河西军中,军职一共分两种,即地方军职与职业军职。

    其中地方军职包括县府或折冲府都尉、郡府守备、州府都督等,主要负责管理辖地府兵的训练与指挥。

    而职业军职由低到高包括伍长、什长、屯长、都伯、军侯、军司马、指挥使、总兵,分别对应军中编制为伍、什、屯、都、曲、部、营、镇。

    按规定,镇是河西军中人数最多的编制,达到了一万余人,其主官总兵为最高军职。

    眼下河西众将当中已有不少人升到了总兵这一级,再往上已升无可升。

    而卫朔又无法将爵位拿出来,最终没办法,只好将军衔推出来,作为奖赏手段。

    其实早在一开始,河西军中就推行了军衔制,只不过当初草创,一些规章制度难免有些简陋。

    今日趁着大封功臣,卫朔下令正式推出军衔制与勋章制。

    其中勋章大部分针对普通士卒而言,以奖励士卒作战勇敢。

    由于铜钱已不再是河西唯一货币,导致铜料需求大为减少,使得勋章全由铜制成。

    当近两千名士卒接过一枚枚黄澄澄的勋章后,顿时变得神采飞扬,吸引不少人瞩目。

    等将对普通士卒的各项奖励公布后,众将授衔仪式愈发受到外界关注。

    巳时正,在皇宫偏殿内,以王镇恶为首的河西众将济济一堂。

    这是对王镇恶、檀道济、秃发傉檀、薛辩、薛彤、蒯恩等中高级将领的封赏。

    其中,以王镇恶、檀道济、毛德祖三人功劳最高,分别授予了中军将军、中郎将以及昭武上校尉等军衔。

    按最新规定,河西军衔分为五等十四级,分别为都尉(仁勇左都尉、仁勇右都尉、仁勇上都尉)、校尉(昭武左校尉、昭武右校尉、昭武上校尉)、中郎将、将军(下将军、中军将军、上将军)、大将军(冠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骠骑大将军)。

    “军衔?这是何物?”收到封赏时,毛德祖愣了。

    旁边王镇恶解释道:“这是大都护要革新旧制,提出来的新军制。”

    “若是德祖实在是搞不明白,你也可以看成是文官品轶,代表着你在军中的地位与应该享受的待遇。”

    毛德祖喃喃道:“这……难得大都护打算革新军中等阶?”

    “没错!正是革新军中品级,以后军中将独自推行军衔制不再与文官并行。”

    “河西奉行文武分制,若让军中品轶继续与文官通用,对以后军队发展并无好处。”

    “原来如此,末将明白了。”

    毛德祖彻底想通了,同时愈发钦佩大都护手段高超。

    如此一来,文武之间泾渭分明,谁也不能插手对方,免得今后权责不明,互相扯皮。

    军衔制——这种不同于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