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291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291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文武之间泾渭分明,谁也不能插手对方,免得今后权责不明,互相扯皮。

    军衔制——这种不同于以往的赏赐方式,一经推出立马受到河西众将欢迎。

    说到底还是以前河西奖赏太薄,虽然每次大战后卫朔都赏了众人很多财物,但在官职与爵位上却一向吝啬。

    像秃发傉檀、李暠、姜飞等人都在各自职位上待了许久,却始终没有往上升一级。

    但眼下有了军衔制后,以后哪怕官职不能再升了,却还有军衔可升。

    毕竟军衔也不是虚应故事,不光代表了一名将领在军中地位,还对应着不同待遇。

    大家看着肩膀上、胸前不同式样的肩章与服饰,顿时喜笑颜开。

    在这一次统一授勋当中,共有王镇恶、王买德、杜进、李暠、姜飞、段业、康龙等七人被授予将军一级军衔,其余檀道济、秃发傉檀、叱干阿利、薛彤、蒯恩、桓振、高进之、司马休之等人悉数被授予中郎将军衔,剩下薛辩、毛德祖、李恂、孙处等人则被授予校尉军衔。

    除此之外,包括刘穆之、姜纪等军中文职官吏也受到不同程度嘉奖。

    等各项奖励全数通报全军后,河西军上下一片欢腾,齐声欢呼大都护英明。

    ……

    当长安喧嚣渐渐平息下来时,卫朔家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顺利抵达长安。

    在诸位夫人眼中,卫朔不仅是一位无敌统帅,他还是一位有血有肉、重情重义、顶天立地的伟岸丈夫。

    他与其他成功者完全不一样,是一个重情轻色的好男人。

    哪怕成名已久,大都护私生活仍然十分检点。

    除了几桩政治婚姻外,身边一直是郭媛、尹娥、唐瑶等三位女人陪伴。

    凭卫朔目前地位,别说主动找几个女人,怕是想给他送女人的人家,数都数不过来。

    然而,不论风花雪夜,还是轻歌曼舞,都没能让他沉沦。

    以至于大都护洁身自好,曾一时在在河西传为佳话。

    这在三妻四妾蔚然成风的封建士族圈中十分罕见,只可惜众人却不知卫朔来自现代。

    当卫朔接到飞骑快马禀报时,他刚刚视察完渭水河道。

    作为关中主干水道,由于关中植被被破坏,渭水也变得不安稳起来。

    卫朔将保护渭水两岸环境、保障水道畅通当成头等大事来办。

    但眼下他归心似箭,走进船舱,冲康龙大喊一声道:“迅速返航。”

    顿时侍卫们高高扬起桅帆,逆流而上,飞也似地返回长安。

第518章 世家劝进() 
p

    船一到渭桥渡口,卫朔迅速走下船,而后翻身上马,一溜烟朝长安方向驰来。

    等他进入卫府,立即引起一阵骚乱。

    听到喧嚷声,郭媛与其他几位夫人,忙领着孩子出来迎接。

    卫朔拨开人群,大步趋至郭媛等几位夫人跟前,柔声道:“夫人。”

    郭媛、尹娥、唐瑶等人拉着卫朔胳膊,眼里依稀挂着几颗晶莹的泪花。

    卫朔忙帮夫人们擦干眼泪,激动道:“今天家人团聚,是个好日子,谁也不许哭。”

    他自己说不哭,却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引得郭媛、尹娥、唐瑶等人都跟着哭起来。

    当然,这是高兴的泪水,也是喜悦的泪水。

    “娘亲、爹爹,不哭。”

    正当夫妻间将上演一场苦情戏时,几个孩子打破了现场气氛

    卫朔顿时破涕为笑,他站在几个儿女们中间,瞧瞧这个,看看那个,觉得哪个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

    小卫灵不懂得父母间情感,只围在爹爹身边蹦蹦跳跳。

    她抱着卫朔大腿,急不可耐地喊道:“爹爹,爹爹,灵儿可想你了。”

    “是吗?”卫朔低下头,看着女儿细嫩的脸蛋,无限怜爱地抱起对方。

    “当然。”卫灵眨眨眼看着他。

    卫朔笑了,爱抚地拍拍女儿的玉颈,又向几位妻子微微点点头。

    回到屋里刚刚坐下,长子卫础领着几个男孩纷纷向卫朔磕头请安。

    接下来,卫朔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起了开心话。

    晚上吃饭时,大家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吃的是家常便饭,却比山珍海味还香甜。

    等孩子们下去休息,卫朔才有机会与几位妻妾倾诉衷肠。

    夜晚,卫朔揽着郭媛腰肢,柔声说:“辛苦你了。”

    不多时,卫朔吹熄蜡烛,与妻子双双躺了下来。

    ……

    隆安元年八月,尽管天气炎热,但整个关中却是一片生机勃勃。

    自从大都护入主关中以来,百姓日子越过越好过了。

    随着夜幕降临,在街道两边的商铺门口,已悄然挂起了红色灯笼。

    红色的烛光映耀着皎洁的月光,泛起一种夺目的流光。

    这里靠近西城达官贵人住处,因此行人比较少。

    偶尔跑过几个小孩,在不停地追打着,发出一串串银铃般笑声。

    这时,一辆马车在大街上缓缓地行驶着。

    在马车上,郑温身着素色儒袍,双手拢在袖子里,正闭目坐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庆功宴结束后,各世家家主都未急着离开长安,其中包括郑温父子。

    各个世家有相互通婚的习俗,若是刻意攀起亲来,几乎各家各户都沾亲带故。

    郑温寄居在亲戚家,今晚他是应邀到韦家做客。

    “父亲,韦府到了。”

    “拿我的帖子给去敲门。”

    郑温淡淡地说了一句,然后挑开门帘,走下了下来。

    过了一会,韦府大门吱呀一声大开,只见韦罴一身锦袍迎了出来。

    他一见郑温就笑呵呵地拱手说道:“郑兄可是稀客啊!”

    刚才他在和几个家主谈事情,突然接到下人递过来的帖子,这才知道郑家家主到了。

    作为中原世家代表之一,不管是门第还是族望,都不比京兆韦氏差到哪儿去。

    因此,韦罴不敢怠慢,急忙起身出门相迎。

    “韦兄,在下贸然拜访,还望见谅。”

    “哈哈哈,郑兄客气了,请进寒舍一坐。”

    说着韦罴挽起郑温胳膊,两人并肩向院内走去,郑烨不敢怠慢,急忙跟上。

    走进韦家书房,郑温才发现里面已坐了好几个人。

    众人看到韦罴与郑温走了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这位是杜家家主,那位是游氏家主……旁边那几位都是各大世家才俊。”

    随着韦罴介绍,郑温上前一一跟众人见礼,其他人则含笑还礼。

    众人寒暄了几句,纷纷落座。

    韦罴命人将书房重新收拾了一下,并给郑温父子奉上茶水。

    “老夫今夜将大家召来,是有一件大事与诸位相商。”韦罴开门见山道。

    “在场诸位皆为世家才俊,我等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鉴于此,老夫有话便直说了,若有不周之处,还请大家海涵。”

    “还请韦公明言,我等洗耳恭听便是。”

    “近些年,因战乱不断,且又是胡虏当权,各地世家损失惨重,再不复魏晋辉煌。”

    “好不容易出了个汉家豪杰——卫大都护,却又偏偏不待见我等世家。”

    “若是大都护本事不济,那我等也无需放在心上。”

    “可眼瞅着大都护已入主关中,又取得了邺城大捷,半只脚都伸进了中原。”

    “照目前这态势,大都护最不济也能割据关陇、称雄一方。”

    “甚至不排除最后河西一统北地,成为第二个前秦帝国。”

    “既然大都护是做大事的豪杰之士,那我等世家需早些下注投机才是。”

    “不然,等日后大局已定,你我恐连痛哭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哎呀,韦公所言甚是!可……可我等着实不知该从何处才能讨大都护欢心呀。”

    “可不是么?!大都护让上缴私兵、部曲,我等也都照做了,但效果……”

    “没错!老夫为了表忠心,把家中土地缴了大半,可我家处境还是那样。”

    韦罴手指头在大腿上轻轻敲着,他从众人抱怨中听出,世家并不反对投靠河西,甚至已有些迫不及待。

    这不由让他精神一震,对接下来谋划多了几分信心,毕竟这事得靠众世家才有望成功。

    若是在众人都不看好河西,那他也不用白费口舌了。

    过了一会儿,韦罴含糊地说道:“再靠一些老手段已不管用啦,我等需另寻他策。”

    这时,郑温突然反问道:“韦兄,莫非你心中已有了什么章程?”

    “韦公,你有话便直说嘛,何必绕来绕去?”旁边一个家主也跟着说了一句。

    韦罴端起茶杯,笑着说道:“呵呵,老夫总要摸清尔等心思才好说嘛。”

    “好你这个韦罴,几年不做官了,反倒愈发变得高深莫测起来。”郑温笑骂道。

    玩笑过后,韦罴放下茶杯,叹了一口气道:“诸位,这事有些风险,不知尔等可有胆子跟老夫搏一搏?”

    郑温不由眉头一皱,连忙问道:“韦兄,你这是何意?”

    “今北方大势虽已进入双雄对峙之局面,但魏国已错过了战败河西的最好机会。”

    “今后魏国国势,只怕会每况愈下。”

    “至于河西……大都护虽然不喜世家,但颇有明君之象,将来必能成就大业。”

    “问题在于,到时我等世家如何自处?如何才能在新朝中占有一席之地。”

    “老夫觉得我们不能再继续被动下去,必须主动出击,引起大都护重视。”

    “不然,将来恐连一般寒门士族都比不上。”

    说到这儿,韦罴故意顿了一顿,等把众人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他才朗声道:“如今大都护威名远扬,三分天下已有其一,正该自立,以开基建国,否则何以号召天下?”

    “就我世家而言,若先一步劝进,则是大功一件,定让你我从此平步青云。”

    “早在数月前,老夫就已着手安排此事。

    “只因当时关陇初定,大都护忙着整顿地方,老夫便一直隐忍不发动。”

    “如今恰逢邺城大捷传来,关中局势又已稳定,正是大都护称帝建国的最佳良机。”

    韦罴的话让众家主眼前一亮,似乎觉得一条康庄大道正铺在面前,书房内一下子变得嘈杂起来。

    “大都护气度雄烈,又礼贤下士,占据了北方一半州郡,实力冠盖群雄。”

    “连各地胡虏都能称王称帝,大都护称帝,又有何不可?”

    “大都护做了皇帝,我们世家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再不用像现在这样,虽然名望甚大却始终无法融入河西核心高层。”

    “不过,这事需要从长计议。”

第519章 风波骤起() 
p

    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昨晚还是瓢泼大雨,同时伴随着极其少见而强烈的电闪雷鸣,轰隆隆闹腾了一夜。

    然早上太阳一出,顿时雨过天晴。

    长安百姓踩着街上积水,开始忙碌起来。

    天刚刚放亮,宋繇与崔浩一前一后抵达了都护府,也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起政务。

    自从都护府迁入长安,无疑大大减轻了卫朔身上负担。

    昨天那场雨下得十分大,加上关中水利年久失修,大都护虽已下令大力整修,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宋繇、崔浩担心有洪涝发生,遂一来就吩咐都护府属官、小吏下去查看。

    处理完眼前紧急事务,两位长史这才坐下来喝口茶水。

    今天不是议事的日子,大都护卫朔一般不会出现,只有两位长史与众属官处理政务。

    很快时至近午,大家忙乎了一个晌午,都有些子疲了。

    正准备吃饭歇上一歇,忽然间一名小吏手捧着大叠本子匆匆而入。

    人刚走到厅门处,周围顿时响起了抱怨声。

    “哟,又来折子了,看样子这回算是歇不成了。”

    “唉!大热天的还往都护府送折子,真是辛苦下面人啦。”

    “哎呦,我这早饭还没吃呢,也不知能不能吃上午饭。”

    按河西惯例,地方官吏上书言事,一律先归到都护府,由左、右长史协同各曹主事拿出章程与处理意见。

    而后送秘书监分门别类,由秘书监主事按轻重缓急转呈卫朔本人。

    如此一来,固然大大减轻了卫朔身上负担,却给都护府带来不小麻烦。

    好在都护府官员、属吏众多,才堪堪维系了政务正常运转。

    众属官虽是一通抱怨,却也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接过折子处理起来。

    崔浩像往常一样接过那叠折子,随手拿起最上头一本,结果刚扫了一眼,眉头便皱了起来。

    宋繇狐疑地看了崔浩一眼,不解地问:“伯渊,怎么啦?”

    崔浩阴沉着脸,伸手指了指刚刚送来的那一叠折子,语气淡然道:“你自己看吧。”

    宋繇不明所以,以为又是那个地方官犯事,惹得崔浩大动肝火。

    殊料,他一拿起折子,就看到上面赫然写着‘劝进’两字,脑袋嗡的一下炸了。

    “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宋繇惊怒交加道。

    “谁这么没脑子?这不是把大都护架在火上烤吗?”

    “真是利欲熏心!”崔浩咬着牙一字一顿道。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如今河西势大,暗中不知有多人盯着,都想借河西这股东风兴风作浪。”

    “眼下当务之急是需尽快弄清事情背后有谁,若只是下面有人头脑发热,大不了申斥一番了事。”

    “可万一有人借机生事,那”

    “伯渊担心有人借机离间河西与南朝关系?”

    “不错!”

    “大都护与南朝关系密切,不光惹得魏国忌惮,恐怕连江东各地方镇也巴不得双方破裂。”

    这世上跑得最快的不是风,也不是闪电,而是谣言。

    不知是从何处传出来一条谣言,说晋室气数已尽,大都护功盖寰宇,当取代晋室自立。

    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