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12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12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那个沈林子,是五兄弟中最有才华的一个。”

    “若培育得当,将来必成大器。”

    原来当初沈穆夫被杀后,其五个儿子沈渊子、沈云子、沈田子、沈林子、沈虔子在官兵追捕下,趁着局势混乱跑到吴郡找到了孙处,表示想投靠河西。

    孙处不敢决断,遂将几人偷偷送到建康,交给刘穆之处置。

    刘穆之考虑到吴兴沈氏乃江东望族,将来河西南下江东时必有用处。

    再加上沈家五兄弟各个见识不凡,他便做主留下了他们。

    而卫朔突闻眼前几个小屁孩儿,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沈氏兄弟,顿时惊呆了。

    正如刘穆之所言,他们弟兄五个当中,沈林子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个。

    此人少有大度,与众人出行,看到路上的遗宝不为所动。

    当初,他父亲沈穆夫投靠孙恩,全家人被逼得跑到山里躲避官军追捕。

    后来,被本族沈预告发,其祖父沈警以及五个叔叔被官军抓住杀了。

    他们几个弟兄成了漏网之鱼,东躲西藏,饥一顿,饱一顿,昼伏夜行,吃了不少苦头。

    最后,兄弟几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头,遂决定逃亡河西。

    沈家五兄弟上前拜见卫朔,而卫朔看他们个个年轻英俊,器宇不凡,顿生好感。

    卫朔故作不知地问:“不知你们姓甚名谁?”

    “回殿下,我等皆是朝廷罪人沈穆夫的儿子。”

    沈渊子没有隐瞒他们的身份,指着几个兄弟一一介绍给卫朔。

    卫朔沉思片刻,轻声问道:“你们为何不投靠别处,偏偏要投靠孤呢?”

    沈渊子嘴角露出一丝苦涩道:“因家父投贼,江东已无我兄弟立锥之地。”

    “唯殿下雄踞北地,独立成藩,不惧有官兵追捕。”

    “我等兄弟五人实在是无路可走,唯求托庇于殿下,以苟全性命于乱世。”

    说着沈渊子领着兄弟齐齐跪倒在地,向卫朔叩首。

    这时,刘穆之亦开口劝道:“殿下,如今江东局势动荡,是是非非谁能说得清楚。”

    “而他们几个尚且年幼,不该背负父辈所犯错误,不如且先收留他们。”

    “再者,这满天下恐怕也只有殿下有能力庇护他们,而不被牵连。”

    “嗯,道和所言甚是!大人犯错,怎能让孩子承担呢?”

    “至于牵连拖累……孤并不在乎。”

    卫朔笑着对沈渊子、沈林子等人道:“尔等且先在河西避避风头,等日后天下太平再回乡里也不迟。”

    “不过,孤看尔等年幼,不可不读书、明事理。”

    “这样吧,孤推荐你们去长安大学堂读书如何?”

    “多谢殿下收留之恩。”

    沈渊子等人被卫朔义举,感动地五体投地,恨不能将心挖出来给对方。

    不过,沈田子、沈林子却不想去长安大学堂读书,反而要求去武备学堂进修。

    卫朔也一一答应了他们请求,随后命人将沈氏兄弟带下去安置。

    从此沈家五兄弟过上了安稳日子,后来他们都为新王朝建立与发展立下赫赫功绩。

    等沈家兄弟离开后,卫朔才有功夫与刘穆之谈些知心话。

    “这一年来真是辛苦道和了,还有休之、季高、伯祚他们,等日后功成归来再一并封赏。”

    “臣代季高、休之三人谢谢殿下。”

    “诶,这是你们应得的,何须言谢?!”

    “孤看了你给玄伯的资料,倍感震惊。”

    “海外计划进展之顺利,完全超乎了孤预想,此皆尔等功劳也!”

    “唉,可惜呀!河西没有一处港口,不然海外计划将进展得更为顺利。”

    对于刘穆之感叹,卫朔是深有同感。

    他也认为取得港口、打通与夷洲岛联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殿下有没有想过租一港口?”

    “租港口?向谁租?大晋还是南燕?”

    “都行!主要看哪一方愿意出租。”

    “不过,臣觉得南燕那边难度可能会大一些。”

    “毕竟慕容德刚刚摆脱河西控制,想来他不大可能同意让河西插手齐地。”

    “反倒是南朝,如今由桓玄主政,此人多少与主公有几分交情,或许更好说服。”

    “不知道和意欲租借哪里?”

    “郁洲岛!”

    “此岛孤悬徐州东边海域,与天师道盘踞的海外孤岛颇有相似之处。”

    “臣也是受天师道影响,才会让主公租赁郁洲岛。”

    “嗯,郁洲岛……不错,此议不错。”

    “看来还得麻烦一下王谧啊,得让他想法促成此事。”

第555章 南阳不稳() 
p

    刘穆之归来不仅意味着卫朔得一有力臂膀,还给河西带来更多南朝内幕。

    果然,据刘穆之爆料,因桓玄入主京师,致使江东各地蠢蠢欲动。

    除了东南诸郡、西南蜀地外,连汉水以北诸郡亦是人心不稳。

    “主公,归来途中,臣特意往汉水以北诸郡走了一趟。”

    “并先后与南阳郡、南乡郡、新野郡、顺阳郡等汉北诸郡太守一一见面、会谈。”

    “哦?情况如何?”卫朔面色微动。

    “形势大大地好,尤其对河西而言更是如此。”

    “请道和细言之。”

    “南阳太守乃新野人庾仄,曾为殷仲堪党羽,对桓玄专权十分不满。”

    “在宛城时,庾太守曾暗示臣,想让河西助他推翻桓玄。”

    “臣未得主公允许,不敢承诺对方什么,只是含糊几句打了个哈哈过去。”

    “但据臣观察,这个庾仄野心勃勃,肯定不会安稳下去,早晚会闹起来。”

    “庾仄?他有何仰仗?竟敢谋划反对桓玄?”

    “主公有所不知,庾仄敢反桓玄,并非靠他本人,而是因汉北、中原诸藩人心惶惶。”

    “不过,若是庾仄举事,将让河西有机会插手南阳郡。”

    “只要拿下南阳郡——这个战略要地,对河西而言大大有利。”

    “主公不是一直希望以和平手段拿下潼关以东诸郡?”

    “臣相信!只要拿下南阳,切断中原与江东联系,将迫使中原豪强不得不倒向河西。”

    卫朔微微颔首,十分赞同刘穆之判断。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南阳盆地是一块极为特殊的地方。

    南阳盆地位于秦岭、大巴山以东,桐柏山、大别山以西,伏牛山以南,大洪山、汉江以北,环境相对封闭。

    其夹在中原与江汉平原之间,是中原链接荆楚之地的枢纽通道。

    历史上,凡地方割据势力争雄天下,南阳乃南北必争之重要的交通孔道。

    例如曹操破张绣而征刘表,桓温和刘裕遣军北上而争关、洛,都是假道南阳。

    不管江汉势力(指荆州)北上争霸,还是中原势力南下荆楚,南阳乃必争之地。

    尤其当蜀地已成河西囊中之物时,若能再南下南阳,未来一旦机会成熟,河西便可顺汉水而下荆州。

    “可具体要怎么插手呢?总不能真的支持庾仄反对桓玄吧?”卫朔懊恼道。

    “不不不!河西不能公开支持庾仄,不然将与桓玄交恶,这对河西不利。”

    “其实主公只需暗中给予一定支持,庾仄自己就会主动跳出来。”

    “但庾仄实力有限,必然不是桓玄对手。”

    “等其将败亡时,他肯定会向河西求援,届时主公再顺势插手,拿下南阳等地。”

    “嗯,目前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与此同时,在南阳郡,宛城太守府中。

    南阳太守庾仄与南蛮校尉参军庾彬、安西将军参军杨道护、江安县令邓襄子等人正围坐在一起。

    此时四人眉头紧锁,面带愁容,相对无言。

    他们四个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即原荆州刺史殷仲堪部下或心腹。

    不提庾仄、庾彬叔侄儿俩,杨道护乃殷仲堪弟子,曾在杨口之战中被桓玄击败。

    在殷仲堪被害后,他们迫于桓玄势大,只好暂时蛰伏下来。

    但随着桓玄实力越来越大,他们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桓玄入主京师后,曾对手下论功行赏,除了任命桓伟担任荆州刺史看护老巢外,还让手下大将冯该担任雍州刺史,以镇守襄阳。

    冯该到任后,加大了对原殷仲堪党羽的监察力度,庾仄等人生活愈发艰难起来。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随着武陵王司马遵、益州刺史毛璩等相继宣布起兵勤王,桓玄担心有更多人效仿。

    而原殷仲堪党羽更是桓玄重点担心对象之一,故他才会将大将冯该派来,监视他们。

    过了许久,庾仄率先打破了屋内沉默。

    “诸位,自殷使君离去之后,我等生活愈发艰难。”

    “若非桓玄那厮暂时顾不上我等,恐怕我们早已人头落地。”

    “但你我不能继续坐以待毙,不然等桓玄摆弄好朝中局面,再收拾掉刘裕,必然不会放过你我四人。”

    说完庾仄浓眉倒竖,怒气盈盈,右手轻捋颌下长髯。

    此时屋内陷入一片死寂,沉重的压力让其余三人感到难以喘息。

    “可可如今桓玄势大,我们也没辙啊?”邓襄子满脸无奈道。

    “唉!”一旁的庾彬、杨道护也是重重叹了口气,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邓县令此言差矣!谁说我们没法子改变自身处境?”

    庾彬、邓襄子、杨道护三人猛然抬头,看着一脸神秘的庾仄,不明所以。

    邓襄子试探着问:“莫非庾太守有好法子?”

    “你们怎么看冯该这个人?”庾仄不答反问道。

    “冯该?”杨道护皱眉道:“据说跟皇甫敷并称为桓玄手下哼哈二将。”

    “此人颇有谋略,懂兵法,又弓马娴熟,绝非一般人可以抗衡。”

    “他就没什么缺点吗?”庾仄又问。

    “缺点?什么缺点?”杨道护不解道。

    “难得尔等就没发现,自冯该回到襄阳,便处处以名将自居,比以前更狂妄了吗?”

    庾仄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看了其余三人一眼,心中多少有些失望。

    在他看来,庾彬、杨道护、邓襄子三人实在是太不成器啦。

    被庾仄看扁,让邓襄子有些不满,嘴里不由嘟囔了几句。

    “即便冯该骄傲自满又如何?难不成庾太守打算去偷袭襄阳?”

    原本这不过是邓襄子随口一说,殊料还真说到了庾仄心坎儿上。

    当三人看到庾仄一脸严肃样,这才意识到事情大条了。

    邓襄子满脸骇然道:“你你疯了吗?我们才有多少人?竟敢去偷袭襄阳?”

    “不,老夫没疯!我连失败后的退路都想好了。”

    “什么?你还有退路?”邓襄子、庾彬、杨道护将信将疑道。

    “当然!不然正如邓县令所言,我如何敢去偷袭襄阳?”

    见庾仄一副信心十足的样子,邓襄子、庾彬、杨道护三人不由心动了。

    实在是每天过着被监视的日子太痛苦啦,但凡好过一点儿,他们也不会被庾仄蛊惑。

    “快说说,你的退路是什么?”杨道护、庾彬、邓襄子开口催促道。

    庾仄笑而不语,反而用手指了指西边。

    杨道护、庾彬两人年轻,不由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而邓襄子则若有所思道:“难道庾太守想在失败后,借雍王之力庇护己身?”

    “然也!”庾仄笑着点点头。

    “不瞒诸位,前些日子,雍王心腹刘穆之曾途径南阳,老夫有幸与其有过一番交流。”

    “期间老夫特地向他询问了一下河西如何看待桓玄,你猜刘穆之怎么说?”

    见庾仄故意吊起了胃口,惹得邓襄子三人大为不满,连连催促。

    “快说,快说。”

    “呵呵呵,刘穆之直言,作为先帝女婿雍王也看不惯桓玄专权。”

    “只因雍王乃外藩诸侯,不好直接插手晋室内争,这才隐忍不发。”

    “真的?”邓襄子三人闻言大喜过望。

    “当然是真的,某还能骗你们不成?”

    这可真是庾仄睁着眼睛说瞎话,其实刘穆之并未对庾仄承诺什么。

    只是庾仄为了拉其他人上船,只好将谈话内容夸大几分。

    但其他三人并不了解个中内情,却在庾仄忽悠下,稀里糊涂上了贼船。

    然庾仄虽未对他人讲明实情,但他确实有条‘后路’——将来万一事有不济,他将据南阳而降河西。

    不过,这话不能对其他三人讲,不然众人很有可能直接选择投河西。

    但庾仄却不想这样,他始终对当初殷仲堪失败感到不甘心,一心想给桓玄个教训。

    当下四人计议已定,决定寻找机会拿下襄阳,而后召四方兵马勤王。

第556章 东南大变(上)() 
p

    进入十一月,东南形势终于迎来大转折。

    当初谢琰被害,龙骧将军刘裕成了朝廷稳定东南局势之唯一依靠。

    情势危机下,朝廷不得不下旨让刘裕督领东南军事大权。

    刘裕也不负朝廷期望,不仅顶住了叛军反扑,还一举收复上虞、句章、余姚等县。

    与刘牢之、谢琰不同,刘裕头脑始终保持冷静,不管天师道如何诱敌深入,他一直不为所动。

    在占据会稽东北诸城后,他开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由于天师道肆虐,当地世家、豪强早没了踪影。

    以至于刘裕只用不到半月,便成功站稳脚跟,接下来他继续稳扎稳打。

    为防叛军过来劫掠,他动员全体兵民,拆掉城外房屋,将百姓悉数迁入城内,实行坚壁清野。

    同时,他还组织民力,拓宽、加高、筑固各地城池。

    凭借赫赫战功,以及非凡能力与谋略,让刘裕赢得文武众将、东南百姓真心拥戴。

    谢晖、索承明、向靖、孟怀玉、檀凭之、孟龙符、刘怀肃、虞丘进、臧喜、刘道邻、丁旿、赵伦之、魏咏之、刘钟等一众文武大才悉数来投。

    一时之间,刘裕麾下颇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