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29章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第329章

小说: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为何,刘裕心里顿时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凄凉与悲哀。

    不过,刘裕城府深,哪怕心底思绪涌动,表面却没有显露出半分不耐。

    “爱……爱卿有,有……有功于社……社,社什么?”

    虽然为了不让天子出丑,琅琊王事先费了很大心血来教导天子如何接见刘裕。

    但白痴终究是白痴,别人再怎么教导也不可能做到完美。

    第一句还凑合,可接下来天子便显得有些语无伦次。

    眼看再让天子说下去,将有伤皇室体面,琅琊王不得不出言,替天子夸奖刘裕几句。

    “多亏刘车骑平定东南叛乱,尔实为我大晋第一功臣。”

    刘裕谦虚道:“殿下过誉了,前有桓公平成汉,后有谢公淝水大捷,臣何德何能岂敢称大晋第一功臣?”

    毕竟旁边有卞范之、桓谦在,琅琊王即便有心说些什么,却也不好开口。

    结果,刘裕又跟琅琊王闲聊了几句,便起身告辞离去。

    刚出了皇宫,就见魏咏之、谢晦、丁旿等人正焦急等着他归来。

    众人一看到刘裕,忙围了上来,七嘴八舌询问上朝情况。

    正在这时,刘裕远远看到桓谦向这边走来,忙分开人群迎了上去。

    刘裕大步来到桓谦面前,谦恭地行了一礼。

    桓谦拉着刘裕的大手,嘴中不住夸奖刘裕有才。

    “寄奴果然名不虚传,斩杀孙恩、平定叛乱,真是壮我大晋军威,可喜可贺。”

    “东南大战能取得最后胜利,全赖天子洪福,将士效力。”

    此时刘裕早已没了初出茅庐时的棱角和稚嫩,为人更加谦虚、圆滑、低调。

    而桓谦见刘裕态度如此谦恭,非常满意,咧着嘴,哈哈大笑起来。

    他一边笑,一边拍拍刘裕肩膀,轻声道:“在下特地备了几桌酒席,不成敬意!”

    “寄奴且先去安顿停当,即可过府来,我要亲自为你把盏。”

    刘裕笑着应了下来,随后他让谢晦等人回客栈休息,只带丁旿一人来到桓谦府上。

    此时桓府内,桓谦特意吩咐厨房把食物弄得丰盛些,又准备了不少佳酿。

    这一次他奉了桓玄密令,专门来宴请刘裕。

    除了为今夏北伐与刘裕沟通外,也想借机摸摸刘裕底细。

    宴席间,桓谦与刘裕把酒言欢,喝得很开心、很尽兴。

    桓谦更是一杯接一杯劝刘裕,似乎不把刘裕灌醉不罢休。

    但刘裕也不简单,早留了个心眼,虽然喝了不少酒水,但脑瓜一直保持清醒。

    酒酣耳热之际,桓谦拉着刘裕胳膊,做出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

    而刘裕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暗暗提高了警惕。

    桓谦瞪着一双醉眼,在刘裕的脸上转来转去,良久才开口道:“寄奴觉得太尉如何?”

    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回答不好恐有杀身之祸。

    但刘裕是何等人物,桓谦心里想什么,他焉能不知?

    他故意思索片刻,站起来朗声答道:“太尉除逆贼、定社稷,勋德盖世,乃当代周公也。”

    桓谦盯着刘裕那张雄毅深沉的脸,久久不肯移去,似乎有些不相信。

    “此可是卿真心话?莫非故意糊弄本官?”

    刘裕暗暗冷哼一声,把宽阔的胸脯拍得砰砰响,做出一副掏心窝子样。

    “大人此言差矣!”

    “若末将心怀不轨,又岂能乖乖听太尉之命回京述职?”

    “嗯,此言倒也不假!”

    “寄奴,你乃当代不世名将,太尉有心混一天下,日后少不了要仰仗于你。”

    “眼下北伐在即,你可要好好把握住机会,争取在太尉面前表现一下。”

    “日后我再替你美言几句,荣华富贵、权势地位还不是手到擒来?!”

    “请大人放心,末将一定助太尉扫灭胡虏。”

    在刘裕不断奉承下,桓谦虽然不敢全然相信刘裕,但也不认为对方想跟桓家作对。

    他高兴地向刘裕表示道:“若寄奴肯追随太尉,何愁大事不成?!”

    不管刘裕心中怎么想,但当着桓谦面,他嘴上不断地说着好话,脸上又挂着诚挚表情。

    这场宴席一直持续到深夜,刘裕、桓谦两人皆喝得醉醺醺。

    最后,桓谦打着酒嗝,对刘裕说:“明日本官要去姑孰,寄奴且与我一同上路。”

    “太尉听说寄奴德才兼备,非常想见见你,不知寄奴意下如何?”

    “一切听凭大人吩咐!”

    ……

    几日后,刘裕跟随桓谦来到了姑孰,准备拜见桓玄。

    桓玄素闻刘裕威名,非常欣赏其军事才华,一直想收为己用。

    他让桓谦试探刘裕,便是想看看刘裕能否愿为他所用。

    虽然刘裕并未直接开口向桓家效忠,但据桓谦透露,刘裕似乎也无意跟他作对。

    为了进一步确定其真实想法,桓玄将亲自见见刘裕。

    这天,桓玄在南郡公府上召见了刘裕。

    刘裕长相雄武,仪表不凡,桓玄看见后十分欢喜,特意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

    “刘车骑,最近几年你打了不少胜仗,为朝廷立下了赫赫功劳。”

    尽管刘裕从内心看不起桓玄,但眼下桓玄掌握着朝廷大权。

    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下,他不能不与其虚与委蛇。

    于是,刘裕整整心情,轻声答道:“太尉过誉了,臣不敢贪功,不过是北府将士用命罢了。”

    “嗯,北府兵确为当代强兵,不过卿亦有名将风范。”

    “此次朝廷出师北伐南燕,还需仰仗将军效力,尔可不要让本公失望。”

    “请太尉放心,北伐讨胡乃末将平生心愿,岂敢不效死力?!”

    “好!孤有寄奴相助,何愁鲜卑不灭、天下不平?!”

    刘裕暗中冷哼,你桓玄才刚刚掌权,立足未稳,根基又不牢,竟妄谈统一天下!

    真不愧是世家纨绔无知者无畏,只知道纸上谈兵。

    谈到最后,桓玄问左右道:“宴席可曾备好?”

    “回太尉,已准备妥当。”

    “刘卿,本公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一会儿你我把酒言欢。”

    “谢太尉。”

    接下来几天里,刘裕不断出入各个朝臣府邸,与众人频频接触。

    这一次刘裕回京述职,最大收获便是暂时解除了桓家对他的猜疑。

第584章 莅临洛阳() 
p

    中原,居九州之腹心,中天而立,地势西高东低,关山险厄,势利形便。

    其东据芒砀之险峻,西依连绵之秦岭,南亘蜿蜒之大别,北依太行之巍峨。

    巍巍嵩岳,屹踞中立;浩浩大河,横贯期间。

    名山大川,交相辉映;平原沃野,百姓殷富。

    以至于自古相传:得中原者,得天下!

    自天下而言,中原为适中之地;而自中原而言,洛阳又是适中之地。

    长安四塞之国,利于守;汴梁四通五观之郊,利于战。

    而洛阳守虽不如雍,战不如梁,然不得洛阳,则雍、梁无以为重。

    三月,辛恭靖、夏侯宗之交出大权后,雍王自潼关而出,亲往洛阳,镇抚中原。

    这天,洛阳内外格外忙碌,百姓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各条街道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而各世家名士们脸上带着期盼的笑容,悉数聚在城门外,似乎在迎接什么贵客。

    听说雍王殿下亲自巡察中原,郑温心情是复杂的,甚至有些局促不安。

    他历经风雨,早堪破世情,不会简单地认为雍王来中原视察,只为游山玩水。

    也不会认为搞定辛恭靖、夏侯宗之,中原世家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荣华富贵。

    更别说夏侯宗之、辛恭靖之所以会束手,很大原因是因为河西实力强横。

    至于中原世家背叛,那不过是压垮辛恭靖等人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见到雍王后他该如何应对?甚至若雍王提出在中原推行均田制,郑家又该何去何从?

    搞掉夏侯宗之、辛恭靖,不过让雍王与中原世家间少了缓冲。

    不出意外,从今以后,两方将直接正面交锋!

    此刻卫朔浑然不知郑温微妙的心理,他正跟崔浩商谈镇抚中原之具体事宜。

    “伯渊,镇抚中原乃目前河西最重要的事情,千万不可有任何纰漏。”

    “请殿下放心,臣已做好万全准备。”

    正在这时,侍卫康龙纵马来到车窗旁,恭身禀报。

    “大王,车队距洛阳还有五里,以郑温为首的中原世家大族正在城外恭迎殿下。”

    卫朔会意地挥挥手,表示知道了。

    他朝崔浩飒然一笑道:“若是他们知道了咱们接下来要办的事,估计这些世家名士恐怕要悔断肠子。”

    ……

    洛阳城下,一众名士排成几列,郑温站在最前头,大家情绪激动,正翘首以待。

    又等了半个时辰,远处西边官道上忽然出现了一群蠕动的黑影。

    人群顿时开始骚动不安,大家也纷纷猜测,还有人小声嘀咕:“是不是雍王来了?”

    不多时,黑影越来越近,专属河西的日月战旗开始清清楚楚地进入众人视线。

    只见一雄武侍卫打马来到众人面前,高声高声喊道:“雍王驾到。”

    以郑温为首的欢迎队伍,齐刷刷地弯腰行礼,屏住呼吸。

    只见日月战旗迎风猎猎飘扬,四匹骏马拉着一辆奢华马车缓缓过来。

    雍王身穿蟒袍,脸色红润,从窗口处不断向众人挥手示意。

    等雍王车驾近前,郑温等世家名士齐声喊道:“恭迎雍王!”

    以目前卫朔的地位、身份,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礼贤下士’。

    于是,他只是随意地挥挥手,笑道:“诸位辛苦了,免礼请起!”

    见雍王大咧咧坐在马车上没有下来,让众名士脑海中闪过一丝不快。

    唯有郑温心里清楚,这很可能是雍王故意在给世家一个下马威。

    想到这儿,他心头那片阴云却愈发浓郁起来。

    春日阳光从东方天际透射出来,照耀在故都洛阳的城墙上。

    洛阳,曾为汉魏晋三朝京师,繁华一时,而今却是满目疮痍。

    无尽的战争,给这座城池带来深深伤害,被烈火烧毁的房屋随处可见。

    漆黑的城墙,只剩下半截残壁裸露在春日阳光下,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过往战事。

    城门外,卫朔眉头紧锁,凝视着残破城墙,暗暗叹息不已。

    曾经强横一时的大汉帝国,也在洛阳渡过了一半时间。

    只可惜自汉末以降,百十年来,洛阳战火不断。

    当年金碧辉煌的宫城,早在战火里化为一片焦土。

    此时城门外早挤满了人,大部分是中原世家子弟,正在郑温带领下迎接他卫朔。

    另外,城门处还有挤满了普通百姓。

    他们挑着菜、赶着骡马,并不关心谁来洛阳,只想快些进城赚钱养家。

    见状,卫朔略一沉思,便扭头让康龙去传下军令。

    “雍王有令,俗语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百姓衣食无忧乃乃国之幸事,岂能因孤一人而搅扰百姓生计?”

    “大军且暂缓进城,先放百姓们自由出入。”

    刹那间,城门内外响起阵阵欢呼声,当地百姓不断高呼雍王仁义。

    而世家名士们看到雍王轻易收揽了洛阳民心,不由心头一震。

    许久,城门百姓渐渐散去,卫朔车马终于开始向城内驶去。

    进入洛阳,城内残破更让卫朔为之一惊。

    大片木质建筑在经历了大火之后,已垮塌地不成形状。

    只剩下青砖碎瓦留存下来,入目处俱是黑灰一片。

    据说,这些都是当年永嘉之乱时留下来的痕迹,至今没有恢复。

    千人马队在街上缓缓前行,两侧站满了侍卫军悍卒。

    他们看到雍王车驾没有欢呼,而是默默横起右臂行以军礼。

    很快,卫朔一行到了宫城正殿——太极殿前。

    世家早把这里简单修葺了一番,一些瓦砾、垃圾也被清理干净。

    大殿看起来稍显残破,但地方大、房间多,被卫朔当做临时营地,以安置众人。

    在太极殿内,卫朔又与各个世家家主寒暄了一阵,便将众人打发离开。

    接下来时间紧迫,河西必须在短短两三月内完成中原整顿。

    这一次河西通过巧取豪夺,差不多吞下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大片土地。

    但吃下容易,消化难!

    为了尽快掌握中原,卫朔不仅亲自坐镇洛阳,还把崔浩找来负责具体事务。

    中原世家刚离开,崔浩便上前向卫朔汇报情况。

    “虎牢关以西、陈留、颍川以北等洛阳周边郡县,基本上已向河西臣服。”

    “但豫州南部、兖州西部,因暂时鞭长莫及,现仍由当地豪强盘踞,对朝廷旨意置若罔闻。”

    “看来事情并非咱们想得那样简单啊。”卫朔呵呵一笑道。

    “伯渊,远的地方且先放弃,先把洛阳周边郡县拿下,等站稳脚跟后,再图谋他处。”

    “属下明白。”

    “殿下,原中原晋军如何处置?是放他们回江东?还是就地安置?”

    淝水大战后,南朝收复了黄河以南,为了看护中原,朝廷在洛阳、虎牢等地屯有重兵。

    这些士兵大部分为江东本地人或南迁流民出身,其家室压根儿不在中原。

    如今河西入主中原,这数万晋军去留又成了问题。

    崔浩认为当给予一定安家费,将其悉数遣返,以期尽快解决中原军事力量。

    但此建议被卫朔否决了,这些人中大部分为南迁流民,其中一部分还是中原本地人。

    将众人遣返江东,先不说花费多少,这明显是在加强江东实力,卫朔哪有那么傻?

    况且,这不是一两千人,而是数万人,若加上各人家室,足足有十数万之多。

    原本历经百十年战乱,潼关以东中原诸郡早已十室九空。

    这些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