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脊梁 >

第116章

红色脊梁-第116章

小说: 红色脊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火轮在轰隆的炮击声和密集的枪声中彻底沉没,巨大漩涡将方圆数十米内的尸体和漂浮物尽数卷入水底。

    后方三艘尚未来得及砍断牵引缆绳的运输船再次发生一连串碰撞,剧烈地摆动之后堪堪逃过翻船的危机。

    幸存的滇军官兵和船夫纷纷跳入冰冷的江水中,再也不敢待在千疮百孔、弹雨纷飞的船上。

    紧接着,另一艘小火轮在不断飞来的炮弹中举起了白旗,牵引的四艘运兵船纷纷举起白旗宣告投降。

    一团长李连山立即命令麾下一营三百余弟兄跑下码头,登上五艘大小渡船,飞速向江中划去。

    码头上方的郑毅和王虎臣终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此战的经过和他们战前预料的别无二致,十三艘运兵船只逃走了四艘,剩下的九艘有六艘因死伤惨重而举起白旗,两艘牵引货轮一艘沉没,一艘投降,两个团的滇军不是死于密集的弹雨之下,就是死于冰冷的江水之中。

    江面上全都是密密麻麻沉沉浮浮的尸体,逃出生天的敌人不到三分之一。

    “此战打得轻松,打得漂亮,我军几乎没什么伤亡,只是不知道能有多少缴获。”王虎臣喜滋滋地笑道。

    郑毅遥望逐渐接近敌军船只的几艘渡船,观察片刻,微微摇了摇头:“运兵船队后方十几艘货船全部逃回了万安,不下五百名敌军官兵被打下船,或者跳水逃走。”

    “眼前几艘投降的运兵船被打得千疮百孔,上上面剩下的大多是尸体和伤员,估计没有多少武器装备,能有五百支枪的缴获就算是不错了。”

    王虎臣深以为然:“可惜咱们没有足够的船只,否则定能把后面那十几艘货船给截下来。”

    郑毅哈哈一笑:“能够把两个团的滇军打残,已经达到此次作战的目的,最为重要的是,战场的主动权重新回到我军手里,下一步怎么打,打哪里,都由咱们说了算。”

    “若是毛委员率领的第一师能够拿下永新,那就更完美了。”

    “吉安还剩下多少守敌?”王虎臣问道。

    郑毅摇摇头:“咱们的情报站尚未启用,吉安的党组织也没有和咱们建立联系,所以无法获得准确消息!”

    “不过,咱们可以根据种种情况做出推测,吉安城里最多只有两个团的滇军,以及一个千余人的地方保安团。”

    “此战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到吉安城,吉安守敌除了自保之外,很难再调集兵力对我发动攻击,我们需要对付的,只剩下盘踞在万安县城的敌军一个旅。”

    王虎臣立即提出建议:“既然这样,咱们干脆掉头北上,攻打兵力空虚的泰和县城,逼迫万安之敌再次北上救援。”

    “要是能够调动吉安守军驰援泰和,定能减轻毛委员他们攻打永新的压力,说不定咱们还能从中获得新的战机。”

    “英雄所见略同,哈哈!咱们一起下去看一看,吩咐弟兄们动作快点儿,把所有能开动的船只全部清理一下,然后咱们乘船顺流而下,威逼泰和!”

    郑毅说完,拉上乐呵呵的王虎臣,一起走向前方的码头。

    ……

    ……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清理,三艘起火的运输船被迫放弃,被轰掉左舷甲板的小火轮牵引六艘满是血污和弹孔的运兵船,徐徐靠向码头。

    三百余名滇军俘虏抬着上百名伤员,鱼贯登岸,一名被子弹打断手臂的滇军营长,被押解到了郑毅面前。

    李连山率先向郑毅报告:“缴获的武器装备不多,三八步枪四百三十只,勃朗宁轻机枪六挺,马克沁重机枪四挺,弹药倒是不少,原有两百余箱,还有七十箱手榴弹,可恶的是,有两艘船上的滇军在咱们登船之前,把手里的武器和船上的弹药全都扔到江里去了。”

    郑毅一愣过后,大为愤怒:“立刻把那两艘船上的俘虏挑出来,全给我扔到江里去!”

    “正合我意,这就去办!”李连山转身就走。

    敌军营长吓得连声求饶:“长官开恩啊!弟兄们绝不是负隅顽抗啊!在下求求诸位长官,饶了那些不懂事的弟兄吧!”

    郑毅示意李连山立刻去办,死死盯着滇军营长的眼睛,沉声说道:“两军交战,死伤自有天命,既然举起了白旗,就该放下武器,等候处置,而不是把武器装备扔到江里,你们这么做,无疑是存心对抗到底,岂能指望获得我军的优待?”

    敌军营长连声分辨:“我们这些弟兄大多是刚从滇省老家来到赣省的新兵,全师近半士兵都是缺乏管教的新人,从入伍到现在只有四个半月,还不懂事啊!长官大人大量,饶了我们弟兄这一回吧!”

    郑毅好奇地问道:“你们吉安守备师不是隶属于第三军吗?怎么会有这么多新兵?”

    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敌军营长哪里还敢隐瞒:“上个月我第三军调往江北参加北伐之前,我们守备师的两个团老兵就被调到九江,又从南昌调来两个团的新兵补充缺额。”

    “这回跟随我们朱师长南下的两个团就有近半新兵,原本以为只是走一圈就回去,没想到会与贵军发生这么大的冲突!”

    郑毅立即问道:“你老老实实告诉我,如今驻扎在万安县城的一个旅是什么番号?长官是谁?为什么装备六门七五过山炮而你们没有?”

    “这。。。。。。”

    “想保住你麾下弟兄的性命,你就老实交代,否则老子连你一起扔进江里!”

    “不不!我说,我说。。。。。。”(。)

第二〇〇章 战机难得(第三更)() 
郑毅对俘虏的滇军营长施压之后获得诸多意想不到的重要情报。

    王虎臣和李连山看到郑毅一脸凝重之色,立即从俘虏中挑出十余名排长以上军官,亲自率领师部参谋人员分开审讯。

    经过一个小时的审讯与印证,准确而详细的情报摆在了郑毅面前:

    目前滞留万安县城的滇军一个旅,是长期驻扎赣江中游重镇樟树的滇军正规部队,源自三十一军守备师,该旅由原三十一军警卫团和两千名滇省籍新兵组成,正式番号为赣省守备司令部独立第一旅,旅长为昆明讲武堂毕业的张朝振。

    该旅拥有两个一千二百官兵的步兵营、一个特务连、一个工兵连、一个炮兵连和一个辎重连,官兵总人数为三千一百五十余人,拥有两千五百余支新换发的日本三八式步枪、两百五十支三八式马枪、四十五挺勃朗宁轻机枪、六门克虏伯七十五毫米过山炮。

    而这个三十一军的前身为第九军,因番号与黄埔嫡系部队组建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九军重复,故而在一个半月前遵从民党军事委员会命令,正式更名为第三十一军,军长为滇军著名将领金汉鼎。

    一个月前,第三十一军与朱培德的嫡系第三军一起开赴江北参加二次北伐。

    另外就是,朱培德在率部参加北伐之前,对留守赣省老巢的部队进行了大规模充实和调整,新组建的赣省守备司令部下辖三个师又五个旅。

    这三师五旅分别是驻守南昌的南昌警备师和警卫旅、驻扎九江的赣北警备师、驻扎吉安的赣西警备师、驻扎樟树的独立第一旅、驻扎抚州的独立第二旅、驻扎袁州(宜春)的独立第三旅、驻扎鄱阳的独立第四旅。

    以上各部均由滇省籍官兵组成,官兵总人数合计两万八千余人,另有六千名从赣省各地征募的新兵仍然在南昌和九江进行训练。

    针对吉安和泰和县城兵力空虚的情况,郑毅没有犹豫,立即召集麾下将领,齐聚渡口紧急进行商议,命令警卫排登上受损的小火轮,监督船工进行抢修。

    与会将领得知北面二十多公里的泰和县城只有敌军一个辎重连和三百余人的地方保安部队,欣喜之下,纷纷要求集中兵力攻打泰和。

    心中已有决断的郑毅含笑问道:“既然大家意见一致,那下一步就攻打泰和吧。。。。。。下面由王参谋长向大家通报泰和敌军的详细情况。”

    王虎臣打开笔记本看了一眼,然后环视一圈将校,这才侃侃而谈:“泰和虽然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但由于地处赣江之畔,饱受洪涝灾害困扰,城墙多次被洪水冲毁,建成至今重修不下十次。。。。。。”

    “如今的泰和县城,城墙不高,北面和西面的护城河由于污泥堆积,基本上失去了防御作用,但四座城门均为条石修筑,非常坚固。。。。。。”

    “西面城楼上有四到八门清朝遗留下来的铸铜火炮,能不能使用目前尚不知道,最重要的南门,距离赣江码头约为五百米,地势开阔,道路平坦,从码头到城门的大道两侧全是商铺、茶楼和客栈。”

    “大约有两个排的保安团兵丁长期驻扎在码头上方,主要任务是维护秩序和征收商税和各种苛捐杂税。”

    “泰和本地保安部队装备的全是汉阳步枪和国内几大兵工厂仿制的驳壳枪,只有两挺老掉牙的马克沁重机枪架设在城楼上。”

    “在刚才的战斗中,两艘小型民用货船沿着西岸浅水区域悄悄逃走,咱们的十几个机枪阻击点一时顾不上他们,让他们顺流而下溜走了,估计这个时候即将抵达泰和城外的南门码头。”

    “泰和守敌很快就会严密戒备,所以,具体怎么打,大家都议一议吧。”

    与会将领立即商议起来,郑毅把二团副团长高骋和机炮营杨立鼎叫到身边:“还剩下多少迫击炮弹?”

    杨立鼎低声回答:“不多了,只剩下十五发,不够六门炮三轮齐射。”

    高骋立刻明白郑毅的想法:“师长是不是想先向泰和的南门城楼打上几炮,然后兵临城下,逼迫城中守敌开门投降?”

    郑毅点点头:“没错,我想让你们把六门迫击炮架在远离城门的南岸上,一团两个营在南门码头上游登岸,然后直奔西城门,摆出一副强攻的架势。”

    “你们一营的重机枪连、步兵连和师部直属两个连随我一起行动,直接把船开到南门码头上。”

    “不行!咱们两个连可以凭借火力优势迅速占领码头,但你不能去,码头距离南门实在太近,完全处于城头上的轻重机枪射程之内,万一有个好歹,弟兄们还不得剥我的皮啊!”高骋当即反对。

    郑毅嘿嘿一笑,示意两人靠近点儿,三颗脑袋凑在一起低语片刻,高骋和杨立鼎很快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

    ……

    中午一点二十分,饱餐过后的教导师将士集结于渡口上方,在数百名神色复杂的村民目送下,押解三百余名滇军俘虏和两百余简单救治的滇军受伤官兵,分别登上三艘满是血渍和弹孔的运兵船。

    一团副团长魏秀全和政委严频各带一个营登上另外三艘运兵船,团长李连山带着一个排的警卫接管了小火轮。

    三十余名船夫每人领到十个大洋之后干劲十足,不用督促就把自己的活干得漂漂亮亮的。

    郑毅和王虎臣登上小火轮后方的第一艘运兵船,被俘的滇军营长低垂着脑袋跟随在身后,船队在“轰轰”作响的马达声中开出五里,冷得脸色发青的滇军营长这才鼓起勇气询问郑毅:

    “郑长官,贵军是不是打下泰和县城之后就放了我们?”

    “没错,我不想留你们,根据我们共产党军队的政策,我不但不能伤害你们,还要优待你们。”

    “想必你也见到了,你们那两百七十余名受伤同袍都得到救治,我们几乎拿出了所有的白药,我们的卫生兵还给其中六名重伤员用上了昂贵的杜冷丁。”

    “你想想看,要是我们共产党人做了你们的俘虏,你觉得我们能够获得这样的优待吗?”

    郑毅如实回答的同时,抓住机会展开政治攻势。

    **************

    ps:第三更到!

    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二〇一章 兵临城下() 
听了郑毅的话,滇军营长沉默了,他摸了摸缝针之后重新缠上洁白纱布的脑袋,胡子拉碴的嘴唇蠕动几下,最后发出一声长叹:

    “船队遇袭的时候,我就隐隐揣测,你们是那支胆大包天,曾驻扎吉安城外、让我滇军上下无地自容的教导师,郑长官和****教导师的威名如雷贯耳啊!”

    郑毅哈哈大笑,示意年轻消瘦的滇军营长坐到自己身边来:“来来,坐下吧!仗打完了就没有必要相互敌视了。”

    滇军营长略微犹豫,在郑毅和善目光中缓缓坐在对面的矮凳上,看到王虎臣给自己递来香烟,连忙点头致谢,双手接了过来,凑上火苗吸了两口,心情慢慢平复下来。

    “你们朱师长是朱培德将军的族亲吧?”郑毅和气地问道。

    滇军营长诚实地回答:“我们朱师长不到三十二岁,是益帅的族弟,除了留守南昌担任全省守备部队副司令的朱世贵将军之外,我们朱师长和益帅最亲,如果不是多次败于郑长官手下,我们朱师长恐怕已经调回南昌晋升军长了。”

    王虎臣疑惑地问道:“朱培德将军打算扩编吗?”

    滇军营长苦笑道:“谁不想扩编?可南京中央政府和蒋总司令总是防着我们滇军,我曾多次听到朱师长和李参谋长说过,我们益帅多次前往南京交涉,如实呈报我军现有兵力和武器装备,但中央政府和蒋总司令始终不愿意授予我军新的番号。。。。。。”

    “直到我们益帅咬着牙率领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军开赴江北,参加北伐,中央政府才批准我们成立江西省守备司令部,但也只给了我们三个地方守备师的临时番号。”

    “说句实在话,我们军中上下谁也不愿意和你们开战,这次朱师长率领我们两个尚未完成训练的新兵团南下,迫击炮都不带一门,重机枪只带来四挺,纯粹是做个样子,打算到万安县城逛一圈,获得一笔捐资助饷就回去,谁知一不小心被你们打残了。。。。。。唉!”

    郑毅忍不住又是一笑:“看来你们是大意了,哈哈!同样是新兵组织的部队,可为何原来驻扎樟树的那个独立第一旅南下的一路上,不但携带大量弹药和补给物资,带来六门七五山炮?”

    滇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