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198章

汉起-第198章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尹王允一商量,就把数百官吏、亲卫派出,十个一组,向北分头寻找。

    河南中部掾闵贡运气好,带着十几个小吏,循着卢植留下的痕迹,找到小平江津,此时张让等人正焦急地寻找渡船。

    闵贡厉声质斥责张让等人:“今天你们不自刭,我就尽数杀掉你们!”

    卢植说:“不可,宦官辅佐皇帝,乃是大汉旧制。”

    “司隶校尉严令如此,诛杀所有宦官!”闵贡带着手下与宦官厮杀,斩杀数人。

    张让等人惶恐,哭泣一片,磕头求救于皇帝刘辩。

    刘辩把何进、何苗的死归结于宦官,扭头不理他们。

    张让、段珪等人再次向皇帝磕头告别:“臣等宦官灭绝,陛下如同失去手脚,天下必乱。陛下保重。”于是投河而死。

    此时刘备才将轻骑赶到附近,拿着火把,四处呼唤。

    中常侍毕岚与刘备有旧,拉着中常侍宋典等人,向声音火光处狂奔:“上军校尉救我!”

    闵贡追之不及,且意在皇帝、陈留王,也就仍由毕岚去了。

    毕岚跪在刘备马前,大哭失色,详细说闵贡逼迫张让投水之事,刘备叹息不已:“张常侍坏事干得太多,袁绍必不会容他,跳河也少受些刀剑。只是他对我有恩,得去河边祭拜一阵。”

    毕岚却惹恼了一人,拍马上前,直取闵贡,闵贡避之不及,被一剑砍翻在地。

    “闵贡杀我父亲,刘校尉既要祭拜,自然当有贡品!”持剑之人乃是张让之子张奉,下马来,一脚踏在尤在挣扎的闵贡胸口,割其首级,放在江边上,“父亲,儿为你报仇!”

    闵贡的属下刚才错不及防,呆若木鸡,此时才尖声大叫,四处逃窜。

    张飞:“兄长,如何是好?”

    “回去慢慢跟你算账!”刘备恼怒张奉杀闵贡,一脚踢飞张奉,“把闵贡带来的人都杀了!”

    事情已经做了,只能一不做二不休,毁尸灭迹,全部扔到黄河里。

    卢植见刘备维护宦官,杀掉河南尹下属官吏,吹胡子瞪眼:“玄德可要想清楚,今日要是护了这些宦官,就彻底与袁家反目成仇!”

    刘备:“恩师不也反对袁绍尽数杀掉宦官么?”

    卢植:“普通宦官干着繁重的劳动,根本没有受贿的机会,也被袁绍兄弟杀死,无辜之极。可你要保下的是中常侍毕岚、宋典等人啊!”

    郦炎:“中常侍、小黄门身为领导身边人,狐假虎威,索贿受贿,令人愤恨!师弟为几个宦官与党人交恶,不值啊!”

    刘备:“宦官中就没有好人么?

    昔日有蔡伦改良纸张,如今中常侍毕岚曾经担任掖庭令,负责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熟悉织布刺绣,铸造过大钟、铜人、钱币,制作过翻车、渴乌,巧夺天工!我曾经跟他交流、讨教,很是佩服。”翻车即水车的一种,渴乌是利用正反虹吸管原理制作的喷泉、灌溉设施。

    刘备:“宫中普通的太监、宫女都要承担承重沉重的劳役,毕岚很花了一些时间,专研士大夫看不上的“奇技淫巧”,以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方便生产生活,要是推广开来,用于农业灌溉,必能推动粮食增产。”

    郦炎:“可他们的目的是出于私心,为了多生产器物、衣服布匹等多赚钱,讨皇帝开心,而不是用于农业。”

    “客观上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就行,技术无好坏,关键是用的人!”刘备虽然对这些东西的原理也能就懂,却没有大量的时间专研制作,毕岚这个大匠水平的中年太监,一定要保住。

    郦炎:“可他们毕竟是宦官,毕竟是残缺之人。”

    刘备:“司马迁也是宦官,但做了史记。要是有生路,谁愿意残破身体,做不男不女,不人不鬼的太监?这群宦官中出众的人物不少,如毕岚、宋典、李巡、赵佑等不少宦官出生低微,一步步努力专研奋斗才有所成就,可怜又励志。”

    中常侍宋典,当过钩盾令,负责宫殿、园林、果园等管理修缮,这人贪污不少,但是个建筑、园林专家,而且来自于扶风宋家支脉,考虑到宋佳,让他姑且留下。

    善于经学,不争权力的小黄门李巡、赵佑等参与过熹平石经修订,与卢植也是认识,皆跪下来磕头:“卢尚书,士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兰台的书籍反而是我们几个宦官最熟悉,求卢尚书留我们一条贱命,我们愿以此残生看护、分类、保存兰台藏书。”

    卢植:“难道你真要为几十个宦官,与袁绍为敌,与袁家为敌,与党人为敌,与士人为敌,与天下人为敌?”

    刘备凑到两人耳边小声说:“恩师、师兄,我们打个赌,以袁绍为首的党人才是祸乱国家的毒药!赌注就如此如此,可好?”

第422章 权力的游戏() 
星河灿烂,夜色正浓,大河滔滔,人心忧忧

    小平津内,一旅社,刘备指着一包裹说:“雒阳非久留之地,你等可泛舟速去。”

    毕岚、宋典、李巡等相对而坐,面面相觑:“我能岂皇帝近臣,身体残缺,半生皆在宫中,侍奉陛下、陈留王就是我等存在的意义,走又能走到哪里去?”

    “东下东莱,或是归家躲避。司隶校尉袁绍等着要你等性命,不想死就快走。”

    刘备随即起身,往另一房间行去,凑上耳朵听了半响,静悄悄的,只闻轻轻地呼噜声,显然其中人物早已睡着。

    那里面住着皇帝、陈留王两个小孩,还有卢植、郦炎贴身陪睡。呼噜声来自门口廊下打地铺的张飞。刘备躺在门口凉席上,嗡嗡的蚊虫,呼噜声,让他怎么也睡不着,仰面看天上星河:“于吉老道说心宿是我的星,翼德又是那一颗?刘辩、刘协又是那一颗?”

    。。。

    第二日早,即找了个安车,扶两个宝贝疙瘩南下,或许是雒阳宦官已被杀尽,公卿重臣,已无站队之忧,逐渐寻来。

    不幸的是,中午遇到袁绍,还有八百士卒:“皇帝自当我来扶!”

    刘备兵少,拗不过,只能退让,却把陈留王抱在马上,袁绍主要目的在少帝,也不为己甚,与司空刘弘一起将刘辩保护在车中。

    又行十余里,却见前面灰尘扬起,数千将士前来迎接。袁绍、卢植、刘备、司空刘弘等面色凝重,原来是董卓将雒阳火起,搜寻而来。

    司空刘弘说:“陛下有诏退兵!”

    董卓:“诸公为国重臣,不能匡正王室,至使国家动荡,陛下陈留王出逃,我为国家名将,岂能袖手旁观!”

    董卓遂领兵勒马,到了皇帝五步远,才下马行礼,问皇帝乱如何起,又派兵将皇帝、公卿围在中间,美其名曰护送回宫。

    皇帝刘辩道受了惊吓,吞吞吐吐道:“宦。宦官杀朕。。叔父。”

    董卓又问陈留王。陈留王不过7岁,脆生生说:“大将军为宦官所杀,中军校尉又杀宦官,宫中血流成河,幸亏有玄德叔父救我们。”

    董卓于是知道皇帝亲近袁绍,而陈留王不喜袁绍,又见陈留王长得粉雕玉琢,有些喜欢:“来董叔父抱你!董叔父乃是太皇太后远房侄儿,协儿不怕。”

    刘协当即伸开双手,让董卓抱上马。董卓大喜,想到自己曾经跟董太后攀过亲戚,刘协为董太后所养,称之为董候,岂非天意?遂有废立之意,对刘备说:“陈留王聪颖,胜于当今。”

    刘备压低声音回答:“可惜非嫡子,我有一策,可助明公!”

    。。

    回宫途中,皇帝写下诏书,以董卓为卫尉。

    万万没想到,随后,孟津的丁原、驻兵陈留的鲍信亦赶到,在袁隗、袁绍建议下,任命丁原为执金吾,鲍信为骑都尉,以保护返宫殿,平衡董卓。董卓本占据绝对优势,被丁原搅和了,十分不满,可袁隗曾是他举主,不便直接废黜或打杀,就把丁原视同眼中钉肉中刺。

    回宫之后,少帝大赦天下,改年号光熹为昭宁,向天下表示安宁之意,并下诏让外郡诸将撤兵。

    “乃公撤兵才怪!”

    董卓不仅不退兵,还变本加厉,令亲弟董旻把守宫禁,自己则驻守宫门与雒阳西侧三城门,让袁隗、袁绍赶到无比棘手。

    董卓从河东来带的第一批士兵只三千,每日夜里偷偷派兵出城,第二日大张旗鼓前来,做出不停有兵入雒假象,令人越发震撼。

    北军南军、西园军,多关中、凉州、并州良家子,多宦官党旧部,轻易就被董卓拉拢。大将军旧部吴匡等对董卓、袁绍两边讨好。

    。。。

    功败垂成,袁绍十分叹息:“要是没有董卓斜插一杠,事情顺利发展,我很有可能代替何进大将军之位,成为雒阳的军队实际控制者,与叔父袁隗一起录尚书事,成为事实上的首相!之后学习王莽代汉,徐徐图之既可。

    如今,皇帝在董卓手上,太过被动!”

    老搭档何颙,募兵归来的王匡、鲍信等人都劝袁绍:“西园军、大将军旧部绝对非诚心归顺董卓,只要给董卓雷霆一击,就能夺回皇帝!”

    可是袁隗不同意!董卓乱入,并未代替袁隗太傅、录尚书事的地位,只是却破他袁绍的坏掌兵之机,压制未来的发展。

    “无妄,天雷无妄、乾上震下”

    正此危机之时,袁绍不了一卦,对着卦象陷入沉思。

    “击董卓?”不久,袁绍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董卓曾经跟随段熲平定西羌、东羌,屡有战功。黄巾之乱抽干凉州兵力,羌胡复乱,大汉精锐多在雍凉,其中又以董卓、皇甫嵩的部下最为精锐!

    董卓居西垂数十年,所部虽只三四千人,或关西精锐,或者羌胡蛮夷之兵,勇悍狡诈,岂同等数量关东之兵能敌?”

    袁绍对关东之兵并无信心。

    。。。

    没想到这一犹豫,就出了大事。

    遇到了一个强大不讲道理的对手,一个冷眼旁观的汉室宗亲,一个洞悉历史的穿越者。

    十天后,董卓通过许下赤兔马与千金重赏,挑拨丁原部曲司马五原吕布杀丁原而代之,又找机会替代了司空刘弘的司空之位,兼录尚书事,于是京师震动,大权在握。

    “什么,丁原死了?!

    刘备、吴匡都多次私下拜见董卓?”

    袁绍心中极度崩溃,原本何进在时,董卓只是个不太听话的外将,刘虞只是个徒有名声的州牧,刘备只是个不太听话的普通两千石,吴匡就更不用说,哪一个不是任由他袁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棋子”?

    如今一切都变了!

    更让袁绍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太尉、幽州牧刘虞接受了董卓建议册封的襄贲候!

    几个月前,刘虞本来接受了灵帝的诏书,打算入朝辅佐新君,还未出发灵帝就已驾崩,何家、袁家迅速瓜分了中央的分割权力,刘虞知情识趣,就绝了入朝心思,决心在幽州着力经营。前些日子,何进担心刘虞势大,分裂国家,于是招刘虞回雒阳。刘虞借口鲜卑犯边,磨磨蹭蹭,一直到何进死掉,竟然还在河内郡。

    何进被宦官杀掉后,刘虞却快马加鞭,率领五百幽州骑兵入雒阳,并且与董卓达成一致,虽只是明面上的,也意味着袁家失去重要的盟友……一位德高望重的宗室。意味着袁绍在舆论上处于劣势!

    要说刘备与董卓亲近,袁绍能够预料,丁原的死、吴匡的叛逃、刘虞的倒戈,就让他完全失去了信心,更大的问题是雒阳政坛不再是那个温文尔雅、讲究规则的士大夫政坛,变成谁力量大谁说话的军政府!

    。。。

    这时,董卓的一个动作,给被逼到墙角的袁绍重新燃起巨大的希望。

第423章 董卓的三把火() 
当上司空的董卓,首先做了两件了不得的大事

    第一个是用人五湖四海,重视名声实绩,不举亲信。重用凉州汉阳周毖,荆州南阳何颙,豫州汝南伍琼、陈留郑泰,幽州刘备等人。周毖乃荡寇将军周慎之子,曾经与董卓同一起西征。何颙、郑泰皆故大将军何进属吏,伍琼城门校尉,率先投靠董卓。

    接着听从周毖等人建议吗,征召名士陈纪、郑玄、蔡邕、韩融、荀爽、孔融、华歆等海内名士为属吏!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

    第二个公开宣称要给窦武陈蕃等众多党人平反,用其子孙。一时间舆论炸了锅,朝野上下为之侧目,整个雒阳、整个司隶议论纷纷,没有人想到出生行伍、历来亲近宦官的董卓,反其道行之,同士人站到同一条线上。

    李儒:“这两件大事就是明公的安民告示!”

    董卓大喜:“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本公身为司徒,折节以待士,倾心以爱众,士人怎会不归心!有了前面两件事,第三件才能顺利。”

    “董公是明白事理的人啊!”袁绍立即公开对董卓的两项政策表示支持,并号召王允等对董卓大家赞扬。

    内心却笑开了花,对何颙、许攸、逢纪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卓拔擢党人而非故旧、属下,并非出自于真心,欲享大名而安定朝堂耳!”

    何颙、许攸、逢纪等人皆以为然。

    。。。

    刘备对卢植说:“临时抱佛脚,被佛踢一脚!董卓久居行伍、外郡,既不熟悉朝中形势,又与士大夫关系不密切,谁忠谁奸,岂能得知?孰贤孰不肖,如何判断?

    必定会错用袁绍之党,久之必生乱!”

    卢植:“那不是很好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齐力同心!”

    刘备:“就怕一山难容二虎。之前我与恩师打赌袁绍一定无法控制局势,这次再赌一事。”

    卢植:“何事?”

    刘备:“赌董卓会不会废当今立陈留王!”

    卢植:“谁敢如此不讲规矩?当即皇帝是先帝的弟子,即使董卓天不怕地不怕,也必不敢改弦更张,以为赌注?”

    。。。

    颍川,

    陈纪守孝家中未满三年,不愿立即出仕,董卓遣人逼迫之:“若不入朝,则槛车征之,并祸及亲朋!”

    槛车乃是用栅栏封闭的囚车,陈纪不得已,带领儿子陈群一起上雒。

    陈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