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起 >

第93章

汉起-第93章

小说: 汉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禄勋,长水校尉,屯骑校尉等二千石高官拿来骂了一顿,说他们贪腐。

    话锋一转,接着表扬了三人:廷尉颍川郭禧,光禄大夫桥玄,故太尉刘宠。郭禧家族精通律法,后来的著名谋士郭嘉、郭图就是郭禧的后人,也都精熟律法。桥玄老家梁国,与沛国曹家相邻,多次称赞曹操为非常之人,并建议曹操找许子将扬名,许子将给出了“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著名评论。故太尉刘宠是青州东莱人,其弟刘舆官至2000石,刘舆的孙子是后来大大有名的刘岱、刘繇。应该说表扬的三人都名副其实。

    最后又将尚方监的工技巧物,鸿都门学的篇赋文章加以批判,认为皇帝只能以此为消遣,不能做治国重用。

    。。。

    曹节浏览完奏折,如获至宝,恰巧皇帝回来,曹节装作在一旁塌上小寐。

    皇帝看见了笑道:“大长秋困了,去休息吧。”

    曹节放才苏醒,急忙告罪:“多谢陛下体谅,老臣年老体弱身体不适,今天就回去休息了。”又目视左右,“奏章上的事,今后还要请赵忠、张让两位多费些心思,老夫老了没那个精力仔细读奏章啦。”

    待曹节告假离开,张让赵忠大喜:“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原来之前曹节曾以大长秋兼尚书令,可谓实权在握,之后身体出了问题,便不在担任尚书令,但依然有内相的权力可以翻越和过滤一些奏章,从尚书台来的一些“不重要”奏章,曹节会指挥其他宦官将之放在后面,而将一些重要的放在前面,皇帝问策时经常要提供参考意见。

    如今曹节主动表示身体不好,这事就落在赵忠、张让头上,其职权说小不小、说大很大,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但皇帝刘宏不太勤政,只抓大事,小事一般不怎么在意,为他整理奏章的中常侍实际相当于“内相”!

    皇帝沉浸在曹节老了,权力将归自己的喜悦中,一点没有发现秘折内容已经被偷窥:“好好,赵卿、张卿今后一定要努力!”

    。。。

    曹节出门,眯着眼睛以极低的声音自言自语道:“我这一辈人寿命已经不长了,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子孙。在士族中蔡邕名声极高,若能以此要挟他为我曹家子弟说些好话、写着好,岂不是大助于子弟的仕途!美哉,美哉!”

    于是让尚书令曹鼎联系蔡邕,劝告他只要与曹家合作,一定让他步步高升,否则就将奏章内容泄露出去。

    蔡邕一言不发,就在曹鼎以为他同意时,说:“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老夫能有这点名声就是因为能够持正以言、秉笔直书,如今我若是违反做人处事的基础,士人们又岂能认可我说的话呢?”

    。。。

    曹鼎如实向曹节回报,还说蔡邕的为人值得敬重。

    曹节淡淡的说:“一个人沉默许久才的说话,已经不是心中的真实想法,不是真心投靠的人,我们怎么能信任呢?我们开出九卿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蔡邕却不同意,不是对条件不知足,而对你我也很不满,他之所以在先前在奏章中不批评你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

    蔡邕回家之后长长叹气:“君不密,漏言于人,则失臣,为臣者,立即有失身之祸!我的君王使尽忠正直之臣,受奸佞小人怨仇,以后还怎么会有人秉正直言呢?”

    曹节果然将蔡邕的奏章透露给被其批评的之人。

    中常侍程璜知道后大怒,问计于女婿阳球,于是让几个大臣一起上奏章,说蔡邕和叔父卫尉蔡质因为私事几次向大鸿胪刘郃、将作大匠阳球走后门,刘、阳二人没有同意,所以蔡邕恶意中伤大臣!

    阳球的策略就是把水搅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因为蔡邕的秘章确实存在问题,其一,打击面太大,既得罪了三公之一的太尉,又得罪了北军校尉,还得罪了内侍,可以说里里外外得罪了个遍。其二,推荐了三个人,其中郭禧老家颍川郡、桥玄老家梁国都与蔡邕老家陈留郡相邻,很难解释没有私心。其三,也是最重要的,郭禧、桥玄职务都相当于九卿,刘宠曾经是三公,蔡邕请皇帝多向这三人请教,会让杨赐、袁隗、张济、陈球、段颎、刘颌等当过三公并且还有可能继续当三公的人怎么想?将他们置之何地?

    所以阳球的举措效果也很好,几乎没有人为他说话,可怜的蔡邕被下狱等死,连累叔父蔡质也丢官去职。

    只有中常侍河南吕强向皇帝求情:“蔡邕46岁了只有个女儿,他为谁托关系呢?就算有私心也有限吧。”没有儿子的人往往做事情更加较真,不会想身后之事,也很少怕得罪人。

    吕强与曹家交好,他的发音让很多人以为曹节不打算将蔡邕置之死地。于是减死一等,流放朔方。

    只有程璜仍然不满意,指示阳球派门客在路上追杀蔡邕,幸运的是蔡邕命大,竟然几次让加害的人主动放弃,且又有袁家故吏协助,最终幸免遇难。

    大匠大作阳球,娶中常侍程潢之女为侧室,初得到曹节、程潢等赏识。打到蔡邕一事,是阳球全面倒向宦官党的标志和投名状,更展现出了阳球的能力。阳球平时对于王甫等中常侍也很尊重,让王甫感觉就是个听话的小弟。

    曹节考虑到曹鼎的身体健康很成问题,在程潢建议下,不久,就想办法让阳球替代曹鼎做了尚书令。

    曹节不知道的是,阳球心中燃烧着不一样的火焰。

    。。。

    曹节记得偷看到的几个奏章中,有一个来自于东莱,刘备这次又提了一个大胆的建议。

第202章 聪明的曹节() 
有很多人以为宦官不学无术,其实是一种深深地误解。想想看一群人长期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数十年,每十天只一天假期,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读,各种技艺可钻研,只要是有心上进的,即使成不了大学问家,也都可以学有小成或者有一技之长。

    当然,东汉的大宦官们多是有子女之后才入宫的,或是有同族过继的儿女,所以除了爱财富之外,宦官们还爱权力。

    宦官们所在家族,并不引以为耻,而是从实际考虑引为内援。

    如四世三公的袁家曾有中常侍袁赦在袁家持续兴盛的过程中贡献了大力,当然,袁氏现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是公认屈指可数的士族领袖,已经不屑于在安插袁家子弟入宫。

    曹家就更不用说了,曹操的父亲曹嵩过继给位至特进的曹腾,如今又有曹节以为扶持。太尉张颢所在的常山张家,有中常侍张奉,要知道洛神甄宓的母亲就来自于常山张家。

    大鸿胪刘郃、尚书令阳球娶了中常侍程潢的女儿,刘郃可不是刘备那样的远支宗室,而是河间王刘开的后裔,汉桓帝、当今皇帝刘宏分别是河间王刘开的孙子和曾孙,换句话说刘郃是皇帝刘宏的从叔。

    宦官及其家族、姻亲族、党羽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派别:宦官党!由于缺乏地方上和国家各部门实践经验与人脉,宦官们虽有学问,却不能从下到上很好的理解国家运行机制,在推荐人才时候,优先考虑的也是亲戚内外、乡党远近、贿赂多少,所以大部分宦官是“学而无术”,宦官党中大多数人则是“不学无术”,比“学而无术”还差一等。

    却有一些人不一样,如曹节、刘郃、赵苞、阳球、王萌、曹操等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曹节属于异类中的异类,要知道文人们写的奏章常常喜欢用各种典故,还时不时用些不常见的字和词汇,若无较高的经学和历史功底,根本看不懂。所以普通人没法当尚书令,因为看不懂奏章,当了也会被大臣、手下尚书们蒙蔽,而曹节多次担任尚书令,可见他最少能看懂大部分,在五经和历史典籍上至少有十年以上的造诣!

    所以当看到杨赐主张修五经、立熹平石经时候,曹节提议让有才学的宦官加入一起修经,所以才对蔡邕另眼相看,起了招揽之心,当然打击起来也不遗余力。前面偷看到的密折,有一个是刘备递来的,让曹节古井无波的脸上起了极大的波澜,密折中主要写着两个大问题:

    第一是设置海关、河官直属于朝廷少府,对过往船支、车辆中的货物收取车船过路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并建议首先在成皋汜水关,弘农函谷关等关口,荥阳济水入黄河口,琅琊郡琅琊港、辽西临榆碣石港、东莱黄县、芝罘等港口地设官卡。

    地方郡县上设卡收费的事并不少见,其收入却基本上不上缴雒阳,所以这是一条加强朝中力量、减少地方收入、强干弱枝的好策略。结合到刘备正在黔陬县任县长的情况,曹节能够推断出策略提出的缘由,然而还是被刘备摆出的数据吓了一大跳:

    臣备在黔陬,听闻琅琊之港口,每月进出之船只在千艘次以上,每月交易之货物价值数千金以上,朝廷与郡县各可百中取一,所取共计不过百分之二,不害商旅,不怒百姓,而能增府库之收入,年得百金,胡不为之?成皋汜水关,弘农函谷关,荥阳济水入黄河口之繁华远过于琅琊港,每年每处或可收千金。

    后面则关于具体收取方法的说明,一是收税单据一式三份,商贾一份、郡县一份、上计给少府一份;二是商人凭借税单,各郡县则不得再拦路设卡重复征税;三是举报奖励制度,偷税的商贾罚款税金三倍,对协助偷税的官员罚款与商贾同,给举报者相当于税金的奖励;四是设立正负关卡长,让他们相互监督。。。

    曹节越回想越心惊:“刘玄德第一次曾经提过无地、少地贫民移民南下江南、北上北疆,第二次提出了江淮各郡用粮食替代钱币以供雒阳,如今第三次提出充实国库的海关陆卡之法,三项策略个个都是可以实行的国策。这人真是不可小觑啊!”

    曹节不是没有怀疑过三项策略来自于刘备之师卢植,而且朝野舆论大半都认为前两策出自于卢植,卢植是幽州人,做过九江、庐江太守,完全有移民实边、运江淮之粮入雒阳的任职背景。但看到第三策,曹节完全改变了原有的看法:“不是卢植提出的,也不是刘备提出的。因为这三策绝不是一个人能提出的,应该是卢植、刘备等人提出,袁家补充和支持,最后以刘备这个小人物的名义向朝中上书!

    虽然可以断定,刘备在其中一定起了重要作用。可为什么都由刘备提出而不是卢植提出呢?”

    曹节百思不得其解,将曹鼎、曹破虏、曹嵩叫来一起仔细参详,打的名义是看望曹节病情。

    曹鼎说:“卢植最有名的弟子是郦炎、公孙瓒和刘备,前者是有名的诗人,就连皇帝读了他的诗文也说好,后两者分别是千石县令和四百石县长。世人都会认为徒弟如此了得,师傅当然更厉害。

    而卢植只是六百石的尚书,虽然尚书权重,但俸少,就会让人产生朝廷有贤才而不用的错觉。

    毕竟卢植本人曾经参与过熹平石经的编修让人知其文,两次担任太守平定叛乱知其武,辞任太守为议郎以修经书使人知其度量,卢植这是要养望!是想做圣人啊!”

    曹节:“看来卢植志向不小,或在尚书令和三公九卿!”

    大司农曹嵩:“国家财用匮乏,刘备提出的策略看上去都能够增加税负,但实际操作起来阻力很大、得罪的人很多。

    多半是袁家让卢植做刀,卢植不愿意,就让徒弟刘备提做刃,如果成功了,卢植作为师傅就有很大的功劳,刘备是袁家故吏,袁家知人之明功劳也少不了。

    而且百官、豪族只会记恨刘备,皇帝却记得卢植的功劳。万一失败了,刘备官职小,大不了隔两年从头再来。”

    曹破虏:“还讨论什么?刘备就是个过河卒子,关键是卢植,以及袁家。”

    曹家众人都说:“对一定是这样!”

第203章 曹操宋奇的威胁() 
曹节:“这一策皇帝多半会让重臣商议,我立即将要点默写下来,我们曹家,还有宋家在雒阳的官员,都要早做准备,仔细思索,提出意见,朝会时方能得皇帝欢心,方能得群臣知我等有见识。地方上的人也要提前谋划,以抢占职务和利益!”

    也是难为曹家众人了,推断问题的整个过程已掉入坑中,结论也完全错了,竟然能爬出来找到正确应对措施!不得不说初始牌面真的很重要,曹节的政治经验丰富地令人发指。

    。。。

    刘备奏章谈的第二个问题是天人感应

    曹节记得清楚光武皇帝依靠谶纬向将士、百姓展示了天命在身,从此东汉的儒学在官方倡导下大量加入各类含义模糊的图谶,走向与神秘主义、谶纬之学、君权神授的合一的状态。谶纬之学也给野心家开了一扇窗户,例如“代汉者当涂高”,曹家内部不是没有私下讨论过,“曹”者官署也,驿站是亭长的官署么,不就是当涂高么?

    曹节回想起刘备竟然在奏章中写道:古文经学家门认为“六经皆史”的观点,经书就是历史而已,图谶不过是偶然中地。引入更多的古文经学,与现有图谶满天飞的今文经学打擂台,朝堂内外就不会以灾异来批评朝政,有心人也难以利用图谶来举众造反。引入古文经学,则应引入古文大家,如特赦郑玄之类的人物,入朝担任博士。

    。。。

    宋奇听闻曹杰身体不安,急忙带了礼物前来曹节在宫外的府邸慰问,得了曹节指点,细细阅读默写下来的奏章要点,心中巨震:“以皇帝贪财的性格,又哪是百分之一二可以满足!我家在琅琊港有不少股份,海关一设岂不是损失很大!

    我家皇亲国戚,国家的钱财不就是我家的钱财,岂需缴税!又有何人敢问我们收税?这举报奖励之策一出,总会有不开眼的为了钱财举报我家。

    刘备这小子是专门针对我啊!”

    曹节根本没想到一个有利于国的财税政策,被宋奇理解为专门针对。

    或许这就是肉食者鄙,换句话说有产者或有官职者首先想的是如何保持自己原有的财富和权利。

    。。。

    宋奇并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