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霸府 >

第43章

霸府-第43章

小说: 霸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觯萌瞬坏貌桓刑久说奈蕹!

    从得到的情报来看,平北将军桓宣乃是江左为数不多的沙场宿将,当初晋元帝司马睿还是琅琊王的时候,曾经担任过左丞相,而桓宣彼时便是丞相府舍人,由此可知,这个人开始便是晋元帝的心腹,应该是一个独立于江左世家之外的保皇派。

    此人不但跟随司马睿于百废待兴中建立政权、协助祖逖北伐中原,还参与平定苏峻与祖约二人的叛乱,更是在石勒病重之际攻克襄阳固守至今。

    他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张伯辰此番跟随石闵而来,别无所求,只希望在这场战争中保存性命。当初在辽西,段辽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即便才识有限,也是尽己所能,以一己之力为段部寻求解决之道。最终虽然失败,也是形势使然,非战之罪。

    但是现在,面对着攻打江左,他却变得迟疑起来。赵国是羯胡异族,江南之地才是自己的同族之人,他即便无法前往投奔,也不能在此时助纣为虐。

    庾亮统筹力量北伐,而夔安的身份也并不低于他。作为“冀州八骑”之一,石勒死后,老练的夔安率先站在了石季龙的一边,带领百官劝进,先为守尚书令,又为太尉,成为百官之首。数年前石季龙从襄国迁都邺城,祭祖仪式便是夔安主持,如今作为征讨大都督率军南下,说实话,张伯辰并不看好庾亮能够取得胜利。

    除了夔安以外,还有石季龙的第三子、义阳公石鉴随同前来。在石季龙的十个儿子当中,七子石挺被当初起兵勤王的郭权所杀,长子石邃两年前被立为皇太子,也随即被杀。

    次子石宣在石邃被废后成为皇太子,而石鉴与老四乐平公石苞、老五秦公石韬、老六燕公石斌、老九彭城公石遵等六人亦是各有势力,彼此之间明争暗斗,已非一日。

    张伯辰在石闵军中的这段时间,便听闻当初石邃恐惧老二势力的增涨,想要暗中击杀石宣,并趁机废除父亲石季龙,最终被人告发,全家二百余口被诛杀殆尽,母后郑氏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废为东海太妃,连带着一母所生的彭城公石遵也受到排斥。

    天王后郑氏被废后,昭仪杜氏上位,其子石宣也因此成为皇太子。只是可惜石宣凭借自己作为老二的优势,亦时时刻刻恐惧五弟石韬。二人虽然同为杜氏所出,但这几年石季龙对石韬的偏爱明显在石宣之上。

    张伯辰亦不得不感叹,后世清宫剧中康熙诸子的“九龙夺嫡”也不并是什么稀罕事。从古到今,权力都是这个味儿,一旦沾染上了权力,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哪有例外?

    与自己比试箭术的辽东第一神射手慕容翰,不也是在权力斗争中被其弟慕容皝击败的么?

    他亦曾想起,当初在辽西,段辽授予自己振武将军的时候,建武将军段龛嫉妒的模样。段龛身为辽西公段辽的侄子,渤海公段兰的嫡子,在世子段乞特真愚鲁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接掌段部,成为新一代辽西的主人,地位根本不是张伯辰可比。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嫉妒张伯辰的风头,记恨他夺走了属于自己的荣光。自己一个外人尚且如此,也难怪石季龙几个儿子争的你死我活。

    张伯辰内心苦涩,还好江左的皇帝年幼,没有诸子夺位的烦恼。只是形式如此,建康城中的君臣又会如何应对呢?

    建康城,原名秣陵。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出使东吴,见此地地势奇特,便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是以孙权在武昌即位后,即迁都于此地,因其北临大江,兵出扬州即可攻略中原,取“建功立业”之意,命名为“建邺”。

    司马睿布局江东,为了避晋愍帝司马邺的讳,便改建邺为“建康”,又因在城西石头山筑有石头城,作为守卫建康的的军镇,是以时人多称建康为“石头城”。

    大殿之中,皇帝司马衍南面而坐,对着众臣道:“日前大舅上疏,言蜀甚弱而赵甚强,欲率大众十万移镇竟陵,派遣各军分布于大江、沔水沿岸,与襄阳互为犄角,作为伐赵的准备,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司马绍病逝后,被授予“明”的谥号。所谓“任贤致远曰明、独见先识曰明、远虑防微曰明”,晋明帝司马绍虽然仅仅在位三年,然而不但平定了王敦之乱,平衡了吴姓大族与侨姓大族的利益,更是给年仅五岁的儿子司马衍留下了一个可靠的班底。

    他临死之际,召太宰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kun)、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ye)、丹阳尹温峤共受遗命辅政。

    这些人中,司马羕作为西阳王,出身宗室;王导出身琅琊王氏,乃是当初建国主力;卞壸世代忠良,乃是司马绍的心腹;郗鉴出身高平郗氏,又经历永嘉之乱,从北地南迁,代表着南迁士族的利益;庾亮为皇帝之舅,代表着母族势力;陆晔出身吴郡陆氏,乃是东吴丞相陆逊侄孙,代表着吴姓大族在朝廷中的存在;而温峤,出身太原温氏,乃是司徒温羡之侄,其姨丈为当初的并州刺史刘琨,在辽西的刘群、崔悦、卢谌等人便是此人的表亲,可以说他与关东各大世家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是在这些人的辅佐之下,幼年继位的司马衍才能够在乱世之中有惊无险地做上十四年皇帝,比他的父祖加起来还要多。

    如今七人之中,司马羕、卞壸、陆晔与温峤均已去世,朝中以丞相王导、司空庾亮和太尉郗鉴为三公,庾亮镇守武昌,而王导与郗鉴则在朝辅政。

    王导见到司马衍将庾亮上疏交于群下商讨,嘴角不由浮起一丝似有似无的嘲讽。

    琅琊王氏自从族兄王敦叛变,一直被朝廷所忌惮。王氏年轻一辈的子弟当中,已经没有独挡一面的人物出现,而庾氏昆弟却是遍布朝廷,牢牢地掌控了朝廷的大权。他这些年来,名为三公,也不过与时俯仰而已。

    然而他身为名义上的百官之首,又不能不表态,当下正襟危坐,缓缓道:“庾司空国之重臣,所为皆是国谋,老臣附议。”

    太尉郗鉴见状,不由皱了皱眉头,琅琊王氏与颍川庾氏争权,朝政一切以庾亮主导为是。王导作为丞相,内心不满也在情理之中。然则身为国家大臣,若为家计而不为国谋,难免遭人非议,更有愧于先帝托孤之重,不由奏道:“这些年国内叛乱相继,中原流人南迁日多,国库空虚,臣以为当下资材未备,不可大举。”

    “臣附议!”

    郗鉴话音刚落,却见一人手持笏板,走到大殿之中,众人看去,却是九卿之一的太常卿蔡谟。三公坐而论道,王导与郗鉴可以奏不离席,其他臣等却没有这个待遇。蔡谟走到前来,对着皇帝司马衍施了一礼道:“臣以为,太尉之言有理,正是老成持国之策。”

    “哦?蔡卿家有何见解,快快道来,朕愿在此受教。”司马衍看到有人反对,睁大着眼睛,不由来了兴趣。

    蔡谟当初与颍川荀氏出身的荀辏А⒗喷鹬罡鹗铣錾淼闹罡鸹止餐圬┫喔邮拢诮蠼⒅薪涤写恿ΑS忠蛉酥志恰暗烂鳌保允廊顺迫宋爸行巳鳌薄

    蔡氏出身陈留,中原沦陷前,世家交游,蔡谟与同乡阮放、阮孚;高平郗鉴、刘绥;泰山羊曼、胡毋辅之,济阴卞壸等七人一起谈经论道,由于八人同出身于兖州,世人比之古之八俊,号为“兖州八伯”。

    可以说,太常卿蔡谟亦是江左的元老重臣。众人见他附议郗鉴,不由齐齐地看向他。//天蚕土豆改编的3d浮空炫斗手游《全民大主宰》公测啦,想玩的书友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下载安装 ( 手游开服大全 搜索 sykfdq 按住3秒即可复制 )

第四章 江左的应对(二)()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为君者不可不察。臣以为时机有利与不利,道路有屈有伸,假若不考虑当前形势的强弱,一味轻举妄动,国家危亡不过是在旦夕之间,又有何功业可言?当今之计,不如自蓄威势以待时机。子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社稷之器不可把玩,须要慎之又慎,时时防微杜渐,方能长治久安。”

    司马衍看到蔡谟肃然而立,言谈举止之间,一股威严气势透露而出,内心暗自敬重,便道:“中原沦陷,社稷遭难,朕身负万千黎氓期望,总归有朝一日要殄灭胡羯,回归故都,以告慰列祖之灵。卿家说时机有利与不利,却不知何谓有利时机?又何谓不利时机?”

    话音刚落,大殿之内一片沉寂。

    各大世家南迁江左已非一日,距离永嘉之乱亦有三十余年。老一辈虽然还念念不忘北伐中原,然而新成长起来的一代,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之痛,已逐渐放弃了回归故里的念头,开始在江南买田置地。在他们看来,胡族势大,中原恐怕再无光复之日。

    如今见到皇帝虽然还未亲政,内心已抱有收复失地的想法,一些大臣不由暗自惭愧。

    蔡谟见问,亦是有些沉默。他在内心暗自揣摩一番,方才说道:“时机的与否在于羯胡的强弱,羯胡的强弱又系于石虎一人之身。自从石勒举事以来,石虎常作爪牙,百战百胜,遂定中原。如今伪赵所据之地,与前世曹魏相当。我之所据,不过东吴之地,强弱之势短期之内无法改变,更何况石虎此人——”

    “太常此言不亦谬乎!若石虎真有百战百胜之能,为何会被桓平北取了襄阳?”就在此时,琅琊內史桓温走出班列,走到大殿中央,出言反驳道。

    桓平北便是平北将军桓宣,当初趁石勒病重,赵国内政不稳之际袭了襄阳,并在赵国征虏将军石遇的数次攻打中顽强固守了下来。此人与桓温同出谯国桓氏,只是桓温出身桓氏大宗谯国龙亢,而桓宣则出身小支谯国铚县。

    龙亢桓氏祖上乃是后汉初年的经学家桓荣。桓荣祖孙三代经学传家,先后为五朝帝师。可惜在九十年前,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身为曹爽智囊的大司农桓范亦受到牵连,被夷平三族,龙亢桓氏由此遭受重创。

    不得已之下,桓氏居家迁徙到宣城郡宛l县避难。到桓温父亲桓彝之时,由儒入玄,与江左名士交结,在他的努力下,桓氏总算稍有改观。

    当初桓彝与温峤交好,桓温出生时啼声嘹亮,令温峤大为惊异,直呼此儿非凡,是故桓彝为儿子取名为“温”,以示不负温峤欣赏之意。

    如今的桓温身为晋明帝司马绍的驸马,皇帝司马衍的姐夫,娶了南康长公主司马兴男,又任琅琊內史,加辅国将军,可谓是春风得意。

    永嘉之乱时,司马睿为琅琊王,带领数千家琅琊郡侨民避于江左。称帝后,在宫城以北设立怀德县,用来安置侨民,稍后又设立侨琅琊郡,寄寓于丹阳。司马衍即位后,析丹阳郡江乘县部分土地,设立琅琊郡,治金城。至此,南渡的琅琊侨民方才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蔡谟见桓温打断了自己的话,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眼神之中却带有几分赞赏。身为宣城内史的桓彝被苏峻麾下将领韩晃所杀,z县县令江播亦曾参与谋划。彼时桓温不过十五岁,得知父亲死讯,枕戈泣血、誓报父仇,等了三年时间,终于让他等到了机会。

    三年后,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三人为父守丧,因担心桓温前来寻仇,便提前在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却假扮吊客,混入丧庐,手刃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如今江左谈玄风盛,有如此血气的新人已经不多了。

    蔡谟顿了顿,继续道:“石勒死后,石虎挟持嗣君,诛戮将相,内难既平,翦削外寇。一举而拔金镛,再战而擒石生;诛石聪如拾遗,取郭权如振槁,四境之内,不失寸土。以此观之,石虎是有才能呢?还是无能呢?”

    这些都是大赵天王石虎石季龙的战绩,蔡谟说出后,众人均知所言属实,并没有丝毫夸大。石虎废除石弘后,镇守洛阳的石朗与镇守关中的石生先后起兵勤王,均被石虎击败。稍后起兵的石聪以及为石生报仇的郭权亦被其一战而定。

    蔡谟见到众人沉默,缓缓道:“桓內史以为伪赵无法攻克襄阳,以此论断石虎的无能。百战百胜之人,却因为没有攻克一城便是无能么?诸位觉得百发百中之人,如果有一箭没有射中,是不是便是射术拙劣呢?况且——桓平北的对手石遇,不过是伪赵的偏师罢了。若石虎亲率大军前来,桓內史以为如何呢?”

    “无论是桓平北,亦或者是石遇,均是边将。他们所争夺的,不过是领土的伸缩。有利则进,不利则退。于国家兴亡而言,不是最急迫的事情。现在庾司空以征西将军镇守武昌,想要亲自率领大军席卷hn若如此,石虎必定率领倾国之兵前来,与征西决一死战。又哪能是襄阳之战可比?”

    “征西想要与石虎交战,比起石生如何?如果想据城固守,比起金镛城如何?想凭借沔水天险,比起大江如何?想要抗拒石虎,比之苏峻又如何?凡此种种,事关成败,岂能不考虑清楚?”蔡谟望着司马衍,知道若想制止庾亮,必定要打动皇帝之心,虽然皇帝尚未亲政,然只要朝议不许,即便以庾亮之强势,也要三思而行。

    石生当初镇守关中,乃是羯赵有名的猛将。庾亮执掌荆州,也未必是他的对手。然而,此人却在与石朗等人一同起兵反对石虎的过程中被击败。如今石虎将关中与洛阳同时收入囊中,实力只会比以前更强。

    沔水之险不及大js峻亦是石虎的手下败将。当初苏峻以诛杀庾亮的名义叛乱,竟然渡过大江攻克石头城,将江东搅个天翻地覆。庾亮之能无法击败苏峻,那么北伐与石虎决战,胜负也就可想而知了。

    蔡谟的话,让大殿内的众臣一阵心凉,禁不住顺着他的思路反复衡量,在内心逐渐赞同了他的说法,当下纷纷出言附议。

    司马衍听到这里,亦是暗自点头。当下乃道:“卿家所言极是,既然如此,朕这便下一道诏书,让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