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99章

逆流伐清-第99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三千土兵吗?”陈佐才有些不大满意,微微皱眉。

    左星海叹息一声,说道:“左氏先祖于明初被迫降于沐英,百年来听从沐府调遣,东征西讨,屡获功勋。但沐氏何曾信任过,设蒙化卫屯田,便是监视控制我左家举动。冀叔为左氏修史,当知其时驻军是五千八百六十五人,共八个千户所。卫所官吏来自江西、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先后有范、姚、刘、陈、高等姓,如今这蒙化府倒有差不多一半是汉人了。蒙化府依例是土流合治,星海为土官,征募汉人怕是不妥吧?”

    陈佐才沉思了一下,心知左星海话中所隐含的意思,便不催逼,也不保证,岔开话题,就着檄文向左星海打听详细信息。

    “两日下永昌,两日破下关,一日陷大理,王师即便没有二十万,也有十数万之众,否则岂能如此强横?”左星海依着自己的判断说道:“吴三桂率主力已往征元江,若回师不及,这楚雄怕是亦难保。”

    “楚雄一下。昆明便无屏障矣!”陈佐才一拍手,兴奋地说道:“滇西王师进迫。滇南元江举义,两面夹击,滇省光复指日可待。”

    “怕不是那么容易。”左星海已经说动了陈佐才,便不必虚言以应,而是谨慎地说道:“吴三桂征剿元江的大军号称三十万,至少也有十数万,若退兵而回,再加驻滇满军。应可保昆明不失。”

    “左老爷,你是不是还要观风向而动?”陈佐才有些不高兴,因为左星海似乎信心不足,便怀疑他是不是虚应王师,日后还要反复。

    “明清征战,夹在中间实在是难做啊!”左星海由衷地抱怨道:“星海想来想去,亦想效其他土官狡兔三窟之策。冀叔见到岷殿下时。请为星海说项。蒙化左氏也要输民授地,在安南开枝散叶,以免战乱波及,有亡家之祸。”

    ××××××××××××××××××××××××××××××××××

    在地图上看来,石屏城和元江城,相距咫尺。事实上。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也不过只四十华里。但是,横亘在那里的却是群峰如林,道路蜿蜒曲折难行,甚至还有很多不毛之地。这也就能解释历史上清军重占石屏后,用了好几天才赶到元江的问题了。

    诸葛亮在征南蛮的时候。也曾陷于这种窘境。但诸葛亮在焚香祈祷之后,有泉水涌出。有贤人指示他一条生路,而清军却不敢奢望有这样的好运气。所以,在得到石屏土官龙世荣的密报后,吴三桂很是犹豫了一番。

    从石屏至元江,如果走正常路线的话,无疑便要经过义军设伏的老武山、大竹菁,从西北方向进抵元江。明知那里有伏兵,且地势险要,还要固执地一头撞上去,显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权衡之后,吴三桂选择相信龙世荣的密告,并修改了行军路线。一个连女婿、女儿都能出卖的人,不可能是间谍,不可能欺骗。而作为此次征剿行动的第一个收获,入赘龙世荣家的沐忠显和妻子龙氏被秘密向昆明押解。

    有石屏的满洲军队在,既可确保后路,亦可对东面的蒙自形成威慑。先元江,后其他,吴三桂并没有改变其作战的主要目标。擒贼先擒王,这是必须贯彻到底的原则。再加上吴国贵的死,以及那封信的激怒,吴三桂恨透了元江,心中已经定下了屠城的血腥报复。

    十月十六,吴三桂率大军出石屏,依旧按照正常路线向元江进发。按照龙世荣的指点,清军将在半路分兵,一军由龙世荣引领,走一条偏僻崎岖山的路,绕至老武山、大竹菁背后,将元江与老武山割离。吴三桂则自率主力直抵老武山,前后夹击,先消灭老武山的伏兵,再取元江。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保证粮道通畅,毕竟从崎岖狭窄的山路运输,要保证元江大军的供给有不少困难;第二个好处则是不用担心老武山的敌人在侧后捣乱,可以放心地进攻元江。吴国贵所部被歼灭,给吴三桂敲响了警钟,使他变得小心了许多,做出了相当谨慎的决定。

    十月十八日,清军在龙潭开始分兵,吴三桂派骁将王屏藩为主,总兵马宁儿、沈应时为副,率领战兵一万五千人,辅兵两万,取道马宗岭山、擎天山,绕攻老武山。

    历史似乎在某个局部又走回了原来的轨迹,龙世荣惧于清军势大而叛变,老武山设伏为清军所获悉,龙世荣引领清军绕离伏兵,这些都发生了。但结果还会与历史一样吗?

    十月二十,绕袭老武山的清军终于翻过了马宗岭山,进入了擎天山山区。

    山径崎岖而狭窄,象长蛇一样,在乱山中蜿蜒着向前伸展。很多地方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数万清军不得不摆成单行。没有左卫右卫──山峦陡削,排成单行,通过已是困难,不可能再有侧面掩护。

    经过马宗岭山时便是这样的情况。起初,王屏藩等人都有一种难以掩饰的紧张,时时都提心吊胆,害怕遭到伏击,他们便会象瓮中之鳖一样,束手待毙。现在这些人的神态则好多了,因为他们一方面适应了。一方面也想通了。除非敌人事先知道他们会走这条路,否则在这里设伏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走漏消息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那就没必要担心了。过了擎天山,绕袭行动便成功了,被隔绝的老武山敌人只剩下被消灭的命运。

    秋日的阳光虽然不是太热,但还是温暖的,时间不长,行进的清兵便被晒得和累得汗流浃背。

    乱山丛中,一个山峰接一个山峰,一个深谷接一个深谷。爬不完的山,穿不完的谷。听不到声响,看不到鸟兽,甚至看不见一根青草,起初还有一棵两棵垂死的小树,后来简直是什么生物都没有了。所有的山峰都枯干的和死人脸皮一样的焦黄,深谷却没有潺潺的水声。俯身静听,听到的只是隐约的风吼。

    “还真是不毛之地。”王屏藩已经是光头单衣,依旧是汗珠满头,他抹了把汗水,感叹道:“都是龙土官的功劳啊,知道哪里有水。否则。光渴,也把大军渴死了。”

    “将军过奖了,此乃下官本分。”龙世荣心中得意,躬了躬身,说道:“若说此地。确非土人而不能过。诸葛亮征南蛮时,尚需焚香祷告。求上天赐泉水救全军之命呢!”

    “呵呵,就是说,龙土官比诸葛亮还要厉害喽!”马宁儿面带讥诮地说道。

    “不敢,下官不敢。”龙世荣赶忙收起得意表情,变得诚惶诚恐。

    王屏藩笑着拍了拍龙世荣的肩膀,和声说道:“马总兵不过是玩笑之语,不必当真。对了,已经走了快一日了,前面可有水源?”

    “有,有。”龙世荣抬手一指,说道:“穿过前面的山谷,在一悬空石壁下面便有一个水潭。然后最多再走两个时辰,就差不多走出这不毛之地了。”

    “好啊!”王屏藩心情一松,伸手从马上摘下水袋,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又传下命令,加速行进。

    武器、盔甲、粮食,在这种不毛之地都不算是最重要的,唯独饮水,才是最需要保证的。

    王屏藩知道现在全靠龙世荣和几个土人的引路,大军才能顺利绕袭到老武山背后。水源奇缺,有时一天只能找到一个,灌满水袋,也只是勉强够喝。需要决定价值,尽管王屏藩也厌恶龙世荣的出卖背叛,但还是尽量做出和善的姿态,生怕龙世荣暗地耍坏,少指一个两个水源。那样的话,遭罪的可就是这数万人马了。

    再次转头望向前面的山岭,王屏藩刚才昂首喝水时似乎看到了一点光亮,此时却再看不到。难道是眼花了,王屏藩摇了摇头,迈步向前行进。

    望山跑死马,看着距离不是太远,但必须在乱石山中绕行,本来山谷就在前面,可脚下的路一拐,好象就又转到侧面,甚至后面去了。在这岩崖如簇的石林中,就象身陷迷宫,即便是有后世的军事地图,也无法确定到底在哪条路中。

    路又变得狭窄难行,王屏藩等将领也不得不下马步行。长长的队列蜿蜒曲折,前头的好象已经进了山谷,后面的则还拉出了老远老远。

    这,王屏藩心中突然升起了不祥的预感,他驻足皱眉,四下观瞧。径险箐深,仅容单骑,那是经历过磨盘山血战的王屏藩的印象。现在他依稀觉得今日的情形与那时有些相似,但停留片刻,他又摇了摇头。磨盘山的沿山小道旁是草丛,可藏伏兵;这山峦陡削,寸草不生,又如何埋伏?稍微放下心来,王屏藩自嘲地一笑,觉得自己疑神疑鬼,有些过于谨慎了。

    等走进谷口,王屏藩才发现这并不算是峡谷,而是奇形怪状的两大岩崖的夹缝。向上望去,一线阳光投下,峭壁陡立,象是要迎头猛压过来似的。

    提心吊胆地走过夹缝,前面的视界宽广了许多,一个乱石谷出现在眼前。王屏藩刚刚轻舒了一口气,便听到前面隐隐传来了喊杀声,接着是轰隆一声巨响,火枪声也响了起来,随后,几里外出谷口的方向腾起了浓重的尘烟。

    “怎么回事?”王屏藩心中一惊,难道就在这马上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伏击?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先头部队要报告情况显然还需要点时间。但很快,王屏藩不用别人报告,便已经知道大事不好。

    “轰,轰,轰!”两声巨响就在身后响起,岩崖上发生了爆炸,大小石块纷纷落下,不仅砸死了一些清兵,更把峡谷封堵得严严实实。

    前方已经接战,说明伏击已经暴露,尽管清军还有将近一半没有入谷,但也不能让吃进嘴里的肉再逃掉。所以,岩崖上的义军提前点燃了埋藏的火药,用石头切断了清军的退路。

    呜,嗷,啊,吼……两侧的陡峭山崖上出现了数百的土兵,发出不同语言的吼叫。虽然人数不多,但对于想攀爬上去的清兵来说,却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迂回绕袭有很多成功的战例,但失败的应该更多,只是少有记载罢了。风险与机会并存,这种战术的两面性其实更为明显。成功了,自然多是痛快淋漓的胜利,且为兵家所推崇,为万众所钦佩;失败了,则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自然也就少人关注。

    王屏藩的心沉了下去,伏击,敌人竟然在这里精心设置了伏击圈。他募然转头,愤怒地瞪向土官龙世荣。而比他反应更快,更加怒不可遏的是总兵马宁儿。

    “你这个奸细,故意将我军引入死地。”马宁儿揪住龙世荣的领襟,用力摇晃着,眼睛瞪得铜铃般大,吼叫着,几乎要咬下龙世荣几口肉来。

 第四十二章 死地反叛,土官投效

    “下官——小人,不,不是奸细。”龙世荣面如土色,身体瑟瑟发抖,结结巴巴地辩解着。

    “不是奸细?”马宁儿抓得更紧,吼叫如雷,龙世荣的脸色则由土变红,再变紫,“不是你通风报信,不是你故意引路,敌人怎么会知道在此伏击?啊,啊,说呀!”

    王屏藩眯了眯眼睛,沉声道:“马总兵,你先松开手,让他说个明白。”

    马宁儿鼻子里喷出沉重的粗气,恨恨地松开了手,龙世荣这才喘上气来,不停咳嗽着。

    “大,大人,给小人一,一万个胆子,也不敢,不敢欺骗。”龙世荣喘息未定,便跪倒在地,连连叩头,“小人若,若是奸细,岂能把女婿、女儿,都绑缚相献?又,又岂能自陷死地?大人明鉴啊——”

    王屏藩也琢磨明白了,觉得象龙世荣如果是奸细,那也未免太令人不可思议了。尽管如此,他却不能给龙世荣好脸色,还要逼着他寻找突围之路。

    “你若不是奸细,便寻一条出谷的道路。”王屏藩冷厉地说道:“如若不然,便砍了你的狗头。”

    “是,是,小人——”

    龙世荣惶恐地抬起头,四下张望,入谷的峡谷已经被乱石封堵,上面肯定也会有人把守,只是往下扔石头,便足以阻遏想攀乱石而出的清兵;两面山壁陡峭,上面又有土兵,显然也难以突破;他把目光投注到了山谷的出口,那里是两座高有三、四百米的乱石山。对峙封锁住了道路。

    “从那里冲出去?”马宁儿顺着龙世荣的目光望去,冷哼了一声。

    “冲出去。才,才有水源。”龙世荣低下头,嗫嚅着说道。

    王屏藩也在四下观察着脱困之路,他与龙世荣的看法倒也相同,尤其是龙世荣所提到的水,出了前面的谷口,才能得到。否则,不用敌人来打。只困个几天,也要全军覆没。

    “被隔绝的部队如果绕路,几时能够赶来。”王屏藩沉声问道。

    龙世荣咧了咧嘴,心虚地说道:“两,两三天吧!”其实他想说至少五六日,且道路更难行走,但在王屏藩和马宁儿的压力下却撒了谎。

    “马总兵。”王屏藩暗自叹了口气。也下定了决心,立刻命令道:“率人马立刻攻占前方石山,趁敌人尚未全部进入阵地,夺取山谷出口。”

    “是,末将遵令。”马宁儿躬身一礼,狠狠瞪了跪着的龙世荣一眼。大步而去。

    ………………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说得多好,多算胜。少算不胜。但显然还不是最适合这次的伏击作战。因为这不是多算少算的事,而是朱永兴的未卜先知,小参谋部早有准备的作战计划。

    龙世荣可能会叛变,那就故意向他透露在老武山、大竹箐有伏兵;清军有可能间道而来,那便预作准备,设下伏兵。甚至连吴三桂大军的行军路线,朱永兴也猜得不离十。

    有了朱永兴的提醒和预测,小参谋部制定了多套详细的作战计划,使义军在元江之战还未开始时,便已经占了优势。而历史除了时间外,并没有改变多少,大概也是因为征剿元江确实也没有什么能够施展巧思妙谋的地方。吴三桂做出的也基本上都是军事上比较正常的行动,但他肯定不会想到,明军的战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他那正常的计划恰恰是在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