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民国春归 >

第229章

重生民国春归-第229章

小说: 重生民国春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敏珠不料他的话说得这么直白,脸上阵阵羞红,捏紧了帕子道:“谁要瞒你来着,只不过一仁说了,我们都还是学生,一切都以学业要紧,要等到我毕业才可谈婚姻大事呢,偏你厉害,这么早就发现了他。”

    容绍唐冷笑道:“我若不发现的及时,只怕你们铸下大错还不自知呢。也罢,也罢,我叫你来也不是为了追究你们两个人的事,只不过是有些事要拜托你。”

    因他说不追究,敏珠心里又是惊又是喜,忙道:“六哥有何事要拜托我呢?”

    容绍唐遂将为何拿住江一仁,又将要她去宛春面前求情的话说了,道:“若是妹妹为我办成此事,我必会保江少爷全身而退,且往后再不阻止你二人往来。”

    “这……”

    敏珠不料他如此实诚,亦不料他对宛春的感情竟到了殃及池鱼的地步。不由得思忖片刻,指尖轻动,禁不住绕一绕帕子道,“这恐怕我去说情也不行,宛姐姐昨儿屋子里的灯直亮了半宿,想必正恼得很,我的话恐她未必听得进去。”

    容绍唐道:“你与她最为交好,如何她不听你的话?”

    敏珠好笑道:“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事事都听从对方的呀。”

    容绍唐大感失望,暗骂沈岸竟会出馊主意,敏珠一个小孩子,能指望得上她什么呢?到头来,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敏珠抬眉看他哥哥的面上几经变色,一时新鲜,禁不住以帕掩口笑了几声,过不多时,却道:“不过,我的话宛姐姐虽然听不大进去,有一个人的话她却必然肯听的。”

    “是谁?”容绍唐骤然一喜,忙握住敏珠的手道,“还有谁可以说动宛儿,好阿九,你快告诉我。”

    敏珠笑道:“那人就是祖母呀。”

    “祖母?”容绍唐有些困惑,“祖母与宛春之间感情很好吗?”

    敏珠道:“不是感情好与不好,而是祖母与宛姐姐很有的话说。自宛姐姐进门,祖母就一直高看她一眼,寻常年节的赏赐,宛姐姐的也总与她人不同。且宛姐姐的药田惯常不许人触碰,但每逢收获之际,却都会采摘些品相好的良药送去给祖母。六哥您想啊,祖母当年亦是遵从父母之命和祖父成的婚,情形想必与宛姐姐差不离,她说的话,宛姐姐必然也可听得进去。”

    徐氏与宛春的交情,容绍唐因见她二人的时间较少,倒曾未得知,这会子有敏珠提点,便将手掌儿在手背上一拍道:“好,那就请祖母过来。”遂回身叫上沈岸,吩咐他去往容家老宅一趟,请老夫人徐氏上山坐坐。

    沈岸领命去了,待得晌午时分,果然来了一辆车,直开进山房院中。

    容绍唐只当是徐氏到了,忙带着人前去打开车门,谁知车门一开,倒从里头走出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是他的祖父容国钧。(。)

第四百三十三章 奶奶() 
容绍唐当即吃了一惊道:“爷爷怎么来了?”

    容国钧从车中下来,拄着拐杖站稳身子,瞧他头一句就说的没大没小的,不由斥道:“怎么,这地方不许我来不成?”

    容绍唐忙摆一摆手道:“孙儿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只是奶奶她老人家怎地没来……”

    一侧里,另一扇车门也打开来,徐氏正从里头走下车子,闻说,便笑道:“我在呢。”说着,搭扶着一个小丫头的手,直走到容国钧身畔道,“也是巧了,你今日使人去请我,恰逢着你祖父他闲赋在家,听说就同我一起到山房来了。”

    容国钧道:“往常我们叫你来看我们两个老的,你都不老,今儿是怎么了,特特的使人接我们来?可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呀。”

    容绍唐也不曾料到请了一个还捎带了一个,不过他也正有话要对容国钧说,便将容国钧同徐氏请进屋里坐下,徐氏便笑道:“你不会无缘无故就叫人接了我来,说吧,是什么样的事让你做这么个大阵仗?”

    容绍唐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祖母。”遂将求她劝住宛春的话说了。

    徐氏低低掩口一笑:“原是为这个,难为你想起我来。”便坐在那里想了一想道,“今儿是七月三十,正好为地藏王菩萨生日,原先七月十五的时候我便打算上山来礼佛,无奈十五那天家中事务太多,老五媳妇又临近生产,老大媳妇忙不过来,是以我就没有上来,逢着今日天气不错,去叫宛春那丫头来,陪我上山走走罢。”

    “哎。”容绍唐欢喜答应一声,忙让人去知会宛春。

    宛春正同敏珠坐在一处,闲看着一本志怪传奇,闻听徐氏好容国钧来,姑嫂两个均是一怔,敏珠当先反应过来,喜之不尽的拉住宛春的手道:“快走,咱们两个去见一见爷爷奶奶。”便未经宛春同意,将她拉到客厅里来。

    两个人各自同徐氏和容国钧问了好,容国钧淡淡看了宛春一眼,见她比之前番清瘦些许,想来离婚一事对她的打击甚大,心里不由就嗔怪起容绍唐来。

    徐氏倒一直都微笑着,眼看她们姑嫂两个手牵手并肩进了门,好得几乎就是一家姊妹,心里着实欣慰,便将敏珠唤到身边,又握住宛春的手道:“我今日上山进香,路过这里,闻听你也在山房之中,心里十分开心,就进来看看。不知你可有空,陪我去山上走走?”

    宛春未曾怀疑,她对于徐氏一直视为自家祖母,既是祖母相邀,她岂有不答应的道理,便点了一点头道:“我今日也无甚要紧事,奶……老夫人要是上山的话,我自然可以陪侍左右。”

    徐氏一笑,握紧她的手道:“你虽然与绍唐离了婚,可是奶奶二字不单单以亲情论之,便看在我的年纪上,你叫我一声奶奶也没甚要紧,不必见外叫我夫人。”

    “是,奶奶。”宛春不大好意思地低下头,徐氏观之可爱,便领着她要走。

    敏珠自然也要跟着去,身后容绍唐瞧见,忙不迭叫住她道:“”阿九,你回来,爷爷有话要同你说呢。”

    容敏珠听闻,心头咯噔一跳,还当是自己与江一仁的事被捅了出来,当即站住脚,不敢再要与徐氏她们一道出去了。

    且不说容绍唐叫住敏珠所为何事,单道宛春搀扶着老夫人上了山,山上的尼姑因未曾接到容家消息,是以并不知她们二人会在这会子进香,忙都齐齐出来迎接她们。

    徐氏笑说不必客气,单留着庵中住持闲说几句话,又道:“那日我叫人送了香油钱,不知用完了不曾?”

    住持笑道:“施主善心,捐的香火钱足够一年用的,这会子还不到添的时候。”

    “若是少了,务必使人告诉我去。”徐氏点一点头,远望着庵中一株老梅树长得越发枝繁叶茂,因过了梅雨季节,满树都结着黄色的梅子,望之喜人悦目,倒是个好兆头。

    一时住持使人去了香来,徐氏便携着宛春在香堂中跪拜几回,燃好香方在住持引领下到后院稍事歇息。

    路上徐氏带着宛春一面缓步慢行,一面道:“听阿唐说,他想要和你复婚,不知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宛春情知老夫人带她上山,还特意支开了敏珠,必不是进香那么简单,这时听她开门见山,便道:“不瞒奶奶,我心里是不愿复这个婚的。”

    “哦?是为了什么不愿意,是恼阿唐他擅自登报声明吗?”

    “不尽然是。”宛春微微笑着摇头,挽住她的胳膊道,“起先我的确生气他登报声明与我离婚,后来时日长了,又经历了许多事,倒是看明白了一些。这一桩婚事说起来并不算美好,我与六少婚前没有感情基础,全凭两家大人做的主,这便也罢了,婚后又颇多隔阂,二人两不相见,越发过得不成体统。后来虽偶然起了一段情缘,可到底有缘无分。再则,我们容李两家说不好听些,是世敌也不为过,一时的利益联盟管不了一世,既然迟早都要成敌,倒不如趁早挥刀斩乱麻。”

    徐氏叹她小小年纪,心思竟如此细腻沉稳,果是经历过风雨的模样。她轻声叹息口气,拍一拍宛春的手背,示意她到石桌旁坐下,那石桌周围遍植了许多稀世花木,人置身于其中,不觉奇香袅袅,别有一番景致。

    徐氏坐下来道:“这里是我从前常来的地方,阿九打小身子不好,都说难养得很,我和雷霆都不信这个邪,一面延医问药,一面带着她到山上礼佛祈祷,或许是佛祖显灵,总算保的她平安长大。只不过,长大后的阿九却被我和雷霆宠惯得不太像样,也就你同她走得亲近些。”

    宛春笑道:“阿九不过是孩子脾性,心地还是善良的。”

    徐氏道:“是啊,她是个好孩子,你也是个好孩子。听说你们李家亦是信佛的,可曾听过佛经?”(。)

第四百三十四章 妻子() 
宛春摇一摇头:“听母亲说,祖母是个信佛的人,素来喜静,常念佛经,不过自祖母故去之后,家中就不再听闻诵经声了,且她故去的时候我的年纪还小,是否听过佛经也不大记得了。”

    徐氏道:“没听过也不妨事,我方才让你叫我一声奶奶,不如我给你说个佛经,如何?”

    宛春含笑道:“奶奶愿意说,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我洗耳恭听呢。”

    徐氏一笑,便缓缓道来:“这个佛经乃是释迦牟尼讲给他的座下弟子听的,今人译来叫做商人的四个妻子。说从前有个商人,娶了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深得商人的喜爱,不论坐着站着,商人总与她形影不离;第三个妻子是商人经过一番辛苦才得到的,商人也常常在她耳边说些甜言蜜语,但到底不如对第四个妻子那样宠爱。第二个妻子与商人也经常见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只要在一块就彼此满足,一旦分离便会相互思念。而商人的第一个妻子,简直如同婢女一般,家中一切繁重的劳作都由她担任,她身陷各种苦恼,却从无怨言,哪怕她在丈夫的心中几乎毫无地位。有一天,这个商人要出城远行,考虑到旅途十分的辛苦,便想要选一个妻子陪伴着自己去。他去问第四个个老婆,第四个妻子说,我才不陪你去,你自己去吧。商人无奈,便去问第三个妻子,岂料第三个妻子说,我是你抢来的,又不是情缘嫁给你的,我也不跟你去。于是商人又去问第二个妻子,第二个妻子说,我不能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所以我最多将你送到城外。商人最后没有法子,这才想起来还有第一个妻子,于是就去问第一个妻子,你愿意陪我出城远行吗?第一个妻子说,我离开父母,委身于你,不论苦乐或生死,都不会离开你的身边,不论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一定陪你去。商人平日疼爱的三个妻子都不肯同她去,唯有第一个妻子愿意,是以他不得不携带决非意中人的第一个妻子,离开都城而去。你道这是为何?”

    宛春轻轻蹙眉:“结发夫妻总要比半路夫妻情深些。”

    徐氏笑的摇头:“孩子,你忘了么,这是个佛经故事,佛经中道理不会这般简单的。那个商人他要去的地方乃是死亡世界,拥有四个妻子的丈夫,其实是人的意识。第四个妻子,是人的身体,人类疼爱**,不亚于丈夫体贴第四个妻子的情形,但如果摩天大限来临,生命终结,灵魂总会背负着现世的罪福,孤单寂寞地离去,而**轰然倒地,没有办法陪着。第三个妻子是人间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储存起来的财富,在人死之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毫。而第二个妻子则是人的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朋友,人活在世上,与亲朋好友间互相疼爱,难舍难分,死神当头的时候,他们亦会哭哭啼啼,将死去的人送到郊外的墓地,在那之后,要不了多久,活着的人便会渐渐淡忘死去的那个人,继续过他们各自的生活。至于第一个妻子,则是人的心,和我们形影不离,生死相随,它和人的关系最密切,但往往人最易忽略的便是那颗心,反而全神贯注于虚幻的色身。宛春,你知道吗?阿唐便是你的那颗心。”

    “奶奶……”

    宛春想不到在这样一段冗长却深情的佛经故事背后,还有如此多的寓意,更想不到徐氏居然会将容绍唐比作她的心。

    她难道要说自己忽略了容绍唐吗?

    可是,明明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容绍唐先主导起来的啊。明明……是他舍弃了第一个妻子。

    宛春有些不理解徐氏的用意,徐氏浅浅露出笑痕道:“我不是在偏袒阿唐,而是想把话同你说的明白些。宛春,你可知,阿唐和阿九是如何没有父母的?”

    宛春道:“曾听闻些,据说是二人战死在沙场上了。”

    徐氏摇摇头:“那是对外的说法,其实不然。”

    怎么,这样的事情还有内幕吗?

    宛春有些好奇地望着徐氏,徐氏轻轻坐直了身子,两只手儿搭在石桌上微微地扣成一团:“人都说容家代代出情种,雷霆是,昌宗是,我原以为绍唐不是,想不到他如今亦走了他祖父和父亲的老路子。其实这件事,容家只有三个人知悉,绍唐的父亲不是战死,而是殉情而死。当年绍唐的父亲昌宗领兵南下伐吴的时候,绍唐的母亲照清便随军跟着他一起到了海宁,不料在进海宁的时候遇上悍匪,昌宗救援不及,眼睁睁看着照清为免成人质,投河自尽而死。他愤怒之下,在海宁连杀悍匪十二人,领兵一举从水路攻进了海宁,为容家顺利打开了南下的门户。可是此役之后,昌宗便一病不起了,我们为他延请了许多名医,也不见他好起来,在照清故去后不到三年,他就跟着去了。因他死的实在是可怜,雷霆心中悲痛,不忍他落下殉情的名声,是以才对外宣传他是杀敌力竭而死。”

    宛春不自觉掩住了口,关于容昌宗和蔡照清的故事,她是嫁到容家之后才听山房的人说起过。都道那是极为登对的一双夫妻,可谓郎才女貌,说到最后无人不叹一声可惜,可惜两位早早地故去,只留了一双小儿女在人间嗷嗷待哺。她初时听闻,只觉敏珠着实堪怜,倒未曾想过少年失怙的容绍唐会如何。

    而今冷不丁听到这则内幕,心里堵塞得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徐氏望一望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