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调教大明 >

第163章

调教大明-第163章

小说: 调教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户部尚书张学颜道:“臣与王大人意思相同,此乃国之大事,当用重臣主持其事。”
工部尚书,都察院掌院,礼部尚书万士和等人先后开口,均是赞同王国光的话。
这些人,全部是张居正的私人亲信,这个风向标实在太明显了。
朝中的重大事务,内阁是总理,六部是执行,都察院是纠察,这些强力部门全部支持徐文壁一方,连接的表态,几乎是眨眼之间,便是将惟功的一切希望,均是打得粉碎!
金台之上的万历,仍然是那种高高在云端,面无表情的模样,但眼中的怒火,几乎要掩饰不住!
眼前的这些臣子,毫无任何避讳的在结党,在营私,在君王面前,张居正这个元辅在展示着他的肌肉和力量。
这种无能为力,被人耍弄在股掌之间,一切任人操纵的感觉在普通人来说也还罢了,在生下来就是皇长子,稍长些就是皇太子,九岁就成为皇帝,已经登极近九年的青年皇帝来说,眼前的这一切,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耳光,噼里啪啦一直不停的打在他的脸上,打的他鼻青脸肿,却还不能有任何的不满表示,因为眼前这一切都是按程序和惯例在进行,是祖宗法度,万历若不满,只能是针对某个大臣或是某个论点,就算他是皇帝,也没有任何的理由和权力来推翻眼前的廷议过程和形式,更不能将廷议的结果给否决掉,否则的话,就是会有一记更重更响亮的耳光,毫不犹豫的重重地抽在他的脸上!


第263章 提督
张居正的党羽们先后悍然出手,先期发声的全部是执掌重要衙门的重臣,在这样的局面之下,想翻盘已经是毫无可能。
很多人都是用玩味的眼神看向张惟功,这个少年是皇帝的心腹,今日之事,皇帝的脸色难看大家都看在眼中了,但向来张居正待此子也是不薄,甚至有以师徒相待的感觉,今日风向一转,突有此变,这令人不得不猜想,这一老一少的两张之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
“皇上,廷议有结果了。”
半个时辰不到,廷议就有了结果,方逢时上前奏道:“参与廷议者四十一人,赞同定国公等主持整顿京营者三十四人,赞同张惟功主持此事者只二人。”
此番廷议,其实也是张居正相权毫无忌惮的一次演示。
超过十年的内阁阁老生涯,加上九年的元辅时光,张居正在朝中织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六部之中,四品京堂以下可能还有不少青年官员心思各异,很难尽数括入囊中,但四品京堂以上,能不依附元辅大人的,真的是十不存一。
眼前这四十余名够资格参与廷议的公侯大臣,就算不是元辅的心腹亲信,亦是要仰赖元辅的支持才能在位,惟有以元辅的马首是瞻,是以,廷议的结果便是如此,支持惟功的,只有区区两票。
当然,弃权不赞同者亦有几人,申时行便是其中一个。
叫他顶撞张居正,赞同惟功,申阁老不会冒这个险,不过深知皇帝心意的他,也不可能当众赞同定国公这几个人选,两边不选,都保有余地,这便是申时行为官的过人之处。
赞同惟功者,礼部侍郎王锡爵,吏部侍郎掌詹事府许国。
廷议时,王锡爵只淡淡道:“下官以为张惟功更合适,余者无他。”
他是有名的臭脾气,但已经是江南士绅清流中的代表人物,虽是当从这般行止,料想张居正也不会因此而为难于他。
许国,嘉靖四十年乡试第一,为解元,后为二甲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这是一条金光大道,许国也走的十分顺当稳妥,隆庆元年授检讨,赐给一品服饰出使朝鲜,在朝时不肯收受朝鲜国王的厚赠而闻名一时,自万历元年始,授右春坊赞善,充文华殿日讲官,为万历皇帝讲授经义。
文华殿诸多讲官中,申时行排第一,此人可排第二。
为官的风格也是与申时行近似,左右逢源,抱紧万历,政务上不多言,只低调熬资历,十年时间从翰林检讨到吏部尚书,翰林的身份加上讲官,也算快了。
王锡爵的一票明显是出自公心,许国的这一票,当然是不论如何也紧跟天子,在他表态时,万历看向他的眼神,亦是充满感激。
天子虽不是五代时那样兵马强壮者可为之,但大明的天子,也不是坐了龙椅便有权。
二百年下来,祖制牢靠如山,将天子百官一并压的如孙猴子一样,动弹不得,新君为太子时,讲官便是潜势力,为天子时,将讲官慢慢提上来,将阁臣和天官等重要官职换成了自己的心腹,慢慢再培养亲信,数年之内,天子才真正有权。
现在的皇帝,靠得住的就只有这几个文华日讲官了,真正的权力脉落比起张居正来,真是苍白的叫人不忍去想,去算。
张居正在殿中却是舒展自如。
眼前这一切,不论是金台还是高高的藻井殿顶,或是那些手持铜拂尘伺立在金台四周的太监,殿门口的大汉将军,殿外的锦衣卫和旗手卫的将士们,那些赤帜,旗幡,毫无疑问是在彰显着天子的尊严和至高无上,但他一个江陵破落户的子弟,却可以站在这金殿之上,颐指气使,在他的示意之下,一场关系极大的廷议根本就没有什么观点的对峙,没有意气之争,一切都是如水般的平静。
他看向那些科道官员,年轻的脸庞中倒是有几张意气风发,看出来带着一点意气的……今日之事,一切都在张居正和其党羽的掌控之中,青年官员中当然不乏有激愤者,在替天子激愤大权旁落,张居正经党营私,掌控朝政……但也就只是如此了,无非也就是“激愤”二字而已。
自夺情风波和张居正来往江陵的前后的表情,已经清楚的表明,逆天子者,犹可活,逆元辅者,必将受重惩!
金殿之上,张居正捋须轻笑,一切均感在掌握之中,那种快意之感,唯有将身与替之者,方能体会其中况味之万一。
“既如此,”万历神色中有掩不住的躁怒,语气倒还是不急不慢的十分镇定,这也是十年调教之功,那么多人尖子教出来的,原本也早熟早慧,是以眼前的事虽然十分不满,倒还不至于叫这位青年皇帝语言失态,“着定国公与协理京营赵孔昭,都督张惟贤,主持京营整顿之事,着有司知道!”
“臣等领旨。”
群臣或快或慢,总是都躬下身去,各自接领旨意。
徐文壁神色从容,还向惟功点头致意,眼神之中饱含着歉意。这件事,定国公府肯定是深深参与到运作之中去了,以定国公府的深厚人脉办这样的事,加上张居正的大力支持,还有张惟贤父子提供的英国公一脉的帮助,这件事办的十分顺利。
既然胜了,倒不必将张惟功得罪的太深……无论如何,惟功将来的权位是不可限量,英国公的爵位也是没跑,没有必要将此人得罪的太深。
倒是赵孔昭领旨时,神色十分得意,只是强压下去。
他在兵部大堂被惟功顶撞过,此事传扬万里,已经成为他官场生涯中的一大丑闻,如果不是这样,一个协理整顿京营的差事,还真不至于叫这个两榜进士,兵部侍郎感觉到高兴。
张惟贤反是荣辱不惊的模样,领旨之时,万历也是恶狠狠的看了他一眼。
这几年养着这厮,还将其放在都督的位子上,并不是张惟贤有什么打动皇帝的地方,而是万历的一颗棋子,留着没有别的用处,专为了敲打惟功所用。
惟功太锋芒毕露了,贵如帝王,也是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将张惟贤这颗棋子拿在手中,皇帝的安全感要足一些,时不时的给惟功添一些堵,提一下醒,这才是万历的真意。
这几年来,不论张惟贤和孙海客用几个怎么设计,怎么努力,始终不能影响到大局,原因就是皇帝不过是拿他们当牵线木偶,大局始终在万历的手中掌控着的缘故。
论起帝王心术来,万历当然还很稚嫩,比起他祖父的心思深沉和果决来差的远,但万历也绝不是庸才,他也是在不停地寻找着自己的帝王之道。
可惜,这种摸索和试探又一次被张居正给打断了。
万历心中只是奇怪,张惟贤这厮如此大胆,竟敢背离自己,张居正究竟给了他和张元德等人什么样的承诺,他们彼此间又有什么交易发生?他不知道细节,他只知道,眼前这事,绝没有表面上的这么简单。
“臣还有话要说。”
万历刚欲宣布退朝,张居正却是上前一步,阻止了皇帝。
“先生请说。”
现在皇帝对张居正的客气已经是到了十足十的地步,不仅是平时君臣唔对,或是奏章上的文书往来,或是与他人谈及张居正时,皇帝都是口称先生,恭谨孺慕之态,溢于言表。
张居正满意一笑,朗声道:“今日廷议结果已出,臣无异议,臣之心中,也是觉得欢欣鼓舞。国有良材,才能之士辈出,才有今日之争,这实在是吾皇之德福所至,身为大臣者,岂能不为吾皇贺?”
“臣等为吾皇贺!”
群臣知机,与张居正一起,山呼拜舞起来。
万历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还不得不挤出一抹笑容来,那种尴尬与愤怒之感,这一生怕是也忘不掉。
今日之事,张居正一切操控在手,根本不曾有争执,但元辅说是有良材相争,那便是如此,绝对是如此,毫无疑问的是如此,看着眼前的这些替自己贺喜的大臣们,万历只想一个窝心脚踢过去,将这些混帐东西,尽数踢死了事!
“臣是想,”张居正拜舞完事之后,才又道:“人才不用太过可惜。今日看来,张惟贤跟随定国公整顿京营,我等可静候好音,还有李如松,也是青年俊彦,前日受命入京授给京营右副将,着其巡捕讨贼,臣想,这差事十分难做,既然有人才,就要物尽其用,不如着其提督五城兵马司,成立巡捕营为总兵官,皇上以为如何?”
“先生所说无有不是。”
“张惟功,也是难得人才。”
说起惟功时,张居正顿了一顿,眼神中有了一抹柔和之色,他看了惟功一眼,又继续道:“臣记得在万历七年秋时,张惟功奏过京师冬季冻饿贫病而死的流民极多,且,京城沟渠不通,卫生极差,年年爆发疫病,隔数年十数年就有大疫爆发,今张惟功不能受命整顿京营,人才难得,既然其见识若此,不如着他去专职清理,为提督清理大工专差官,要人要物,朝廷无有不从,但盼数月之后,京师能旧貌换新颜。”


第264章 瘟疫
文华殿中,一时寂寂。
张居正今天绝对是大手笔,先是狙击了惟功,使其功败垂成,皇帝当然更是面上无关,然后就是抬了李如松一把,原本李如松是被弹劾落职,虽是无罪,但父子同为大镇总兵和副总兵,掌握强兵劲旅也是犯禁的事,调入京师,给其右副将虚职,还给其巡捕讨贼的名义……京城之中,随便一个亲军指挥使司的都指挥都有这种职差,锦衣卫的职责之一便是辑查捕盗,李如松从大同副总兵到担任这种闲差职使,实在是一种侮辱,但朝廷就是这样蛮不讲理,李如松不服也得服,他也是在京城困顿了好几年,然后被放到宣府,没呆两年,又再次入京,在京城整整八年未曾立过寸功,一直把这只鹰熬的差不多了,朝廷才放他到边镇,再为提督,十余年间,参加了万历三大征中的两大征,从此功成名就。
现在的李如松,就算老子是辽东王在京这样的地方也得老老实实的猫着,没有几个人注意他,怀才不遇,满腔怒火的李大少爷原本秉性就不算好,现在脾气爆棚,在京城这几年,没少得罪权贵纨绔,一直到他出京多年,京城还流传着李大少爷的种种传闻。
张居正这么一提,等于是把李如松从最尴尬的境地中救了出来……五军兵马司的几千人马是小事,名义才是天大的事,李如松任巡捕营总兵官,有衙门有职使,还有现成的几千部下,一下子就有了实权铺排,而且从右副将一下子又到总兵,虽然是讨捕拿贼的总兵,但总兵就是总兵呵……
不少人都是迷迷瞪瞪的想不明白,元辅今天变了一个人一般,定国公和张惟贤加在一起,上元辅府邸的次数还不如张惟功一个脚指头多,怎么元辅就突然力挺这一帮人,李如松一下子咸鱼翻身,更叫人想不明白,诸多边帅之中,戚继光最得元辅信任,放在蓟永防线,手握精兵,要粮给粮,要钱给钱,人力物力最为充足,九边八十六万人,蓟永保定一带的兵马最为精锐,这些强兵,可都是蓟永总督戚继光掌握着,这位边帅性格虽然桀骜和喜欢以武抗文,也喜欢享乐,同时对张居正也是没话可说,万历六年元辅回乡,戚帅可是派了精骑和鸟铳手来,平时相府的用度,戚帅也没少进献过来,种种奇珍异产,甚至是名马美人,相府之中,经戚帅手的也是不少。
就算这样,张居正对戚继光的几个儿子也没怎么关照,而谁都知道,张居正从来就不喜欢李成梁,只是辽东现在离不得此人,李成梁和张居正的私人关系实在平常,而张居正却是对李如松这般关照……实在是他娘的活见了鬼了!
第三个提督就是更加充满恶意,谁不知道京城街道是晴天三尺土,雨天三尺泥?除了几条主干道之外,京城大大小小几百条都是早就年久失修……或是压根就没修过?当年成祖皇帝重建元大都,重点就是建造宫城,等将北京改成行在的时候,各衙门都还没有修好呢,等皇城齐备,又有西苑南苑等大工,成祖几十年间,到处兴工,南京的大报恩寺,武当山真武观,都是最少动工十万以上,加上郑和下西洋,五征蒙古,数十万大军征讨安南……等能折腾的成祖皇帝过去之后,朝野之间都松了口气,开始节省过日子,那个时候将就着把各衙门都修完也就了事,谁还能真的认真去修这个京城的街道和各项大工?京城的外城墙早就有动议要修,一直拖到嘉靖年间实在拖不下去了才修好,历时几十年,用了几十万班操军和大量匠人,将朝廷弄的水枯河落,修完之后大家齐齐松了口气……阿迷陀佛,可千万别再有什么害死人的大工程了。
现在的历朝,修帝陵就是第一大工,再下来就是黄河的水利大工和漕运工程,至于什么修驰道驿道,修城市的排水防污工程……这怕是要把人家嘴巴笑歪的。明朝的赋税水平是很低的,低税制和低薪俸制度带来的就是政府税赋收取不足,工程能力极为不足,明朝的官道维护水平是很低的,政府工程极少而且粗陋,遇到灾害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