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世明皇 >

第22章

异世明皇-第22章

小说: 异世明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自用看了点灯子一眼,这点灯子极为彪悍,在澄城就跟着王家兄弟了,一直是王自用的心腹。
  “呵呵,好兄弟,咱们是从陕西过来的人,我也不瞒你。凭我们这点人马这襄阳是守不住的,我们去打完官兵就去占山为王,那里才是我们的天下,在山里官兵才不容易剿灭我们。知道不!?”
  “我一切听首领的。”
  经过两天的休整,京师三营已经进了湖广境内,离襄阳不足八十里。骑在马上的洪承畴心里正在思虑着如何打下这襄阳城。因为皇上命令火速前去剿灭流寇,是以京师三营并没有带重炮。襄阳城经过千来年的战争洗礼,当真是易守难攻。若强行攻城,不免损失过大,显不出自己的才干。看来只能诱敌出来。
  “报~,将军,探马回报,五十里外发现敌军朝我开来,人数在一万五千左右。”
  “可知何人部队?”
  “将旗上有大书“王”字,应为匪首王自用部。”
  “可曾看清?”
  “将旗上确实为王字”
  “哈哈,好,真是天助我也。传令官,传我将令,在空阔处下栅布阵,准备迎敌。”
  其时天气已入冬季,冰冷的北风刮着兵士们红通通的脸,他们神情戒备,手中紧紧握着自己的武器。不久他们将迎来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战。而老天灰朦朦的,似乎不愿看到这血腥的场面。    
    第二卷 举步维艰的内政   第二十一章 勇者为胜(新版)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4:15 本章字数:3712
         第二卷 举步维艰的内政 第二十一章 勇者为胜(新版)    
  在汉水上游的西面,地势平坦,是个种粮的好地方。渐入冬季的时节,百姓早把粮食收割回去,田地中只有些野草,准备过冬的野鼠在地上搜寻掉落的谷粒。偶尔天空飞过的鸟儿发出长鸣,显得四周异常的幽静。
  然今京师三营的备战打破了这里往日的宁静,四处都是兵丁跑动的声音,骑在马上的校尉来回发令,让没有到位的队伍布好战阵。京师三营的都督洪承畴在中军大帐内做了个简单的军事会议。
  这一次京师三营没有全部南下,而是留下了孙应元的神枢营守卫京师,只带来刘之纶的神机营,杨文岳的神行营。洪承畴在对京师三营整顿后,重新对军队编制做了调整。鉴于火枪兵有近身的弱点,在神机营加配了一万的冲锋步兵,而不是原先单一的火器营。神行营全为步兵,负责冲锋,掩杀。原本洪承畴想在神行营加入骑兵编制,但一时没有优秀的战马,就只好作罢。神枢营则配备了火炮,同时也有一万的护卫步兵。
  “此处离敌军只有五十里,离襄阳城只有八十里。如敌军一击即溃,则会龟缩回城内。此番南来,我军并未带有火炮,因此需得在城外消灭,不得使其逃窜。”
  “末将们明白。”在座的将领应声道。
  “好,刘国能!”
  “末将在。”一个黑脸的将领应声而出。
  “人都说陕西出勇士,今次就看看你是勇士还是狗熊!你带神行营一万人马渡过汉水,绕回敌军后十里。看烽烟起就带军杀回,阻住敌军,不可使其回城。襄阳城若有兵出来接应,你就分兵拒之。”
  “末将定保敌军不得退入城内,否则提头来见都督。”刘国能朗声应着。
  “好,要能拦住王自用,本督为你请功。杨都司。”
  “属下在。”
  “你领神行营剩余兵马,分左右两翼包抄防止敌军偷袭我军后方。”
  “遵将令。”
  “神机营就随我正面迎敌。”洪承畴起身道。
  “是。”下面的将领轰然称是。
  作为中军的神机营分兵散开没多久,一杆旌旗出现在天际边,随后跟着有大群黑压压的人影。那旌旗在官兵阵地前方停下。接着有数不清的人马开始集结,过了好一会才安静下来。当下两军相隔不足五百米。刘之纶虽是首次上战场,但作为都司,他站在中军阵后,亲自指挥。敌方将旗处人员来往繁忙,看样子是在调兵遣将,准备进攻了。果然一会儿后,敌军一通鼓响,一群农民军满山遍野的攻了过来。他们没有统一的战服,更谈不上盔甲,只是在胳膊上绑上根红绳以做标记。他们手持大刀,长矛,也有的拿着锄头,猎叉,一拥蜂的涌了过来。也许这些农民军看到官兵所拿的武器不如他们,只是拿着“烧火棍”(我的遂发枪在他们看来,居然是烧火棍,汗!),更是奋勇当先。
  刘之纶看敌军越来越前,对他的神机营喊道:“将士们,立功的时候到了。等敌军到阵前三十米,火枪手发射。五轮过后,冲锋兵给我杀!”
  这些农民军,持着刀枪,马上要冲入官兵阵地准备肉搏的时候,突然前方飞来一阵的铅弹,冲在前面的农民军给打了一身,他们没有盔甲,每一粒铅弹打中都是见血见骨。片刻间就倒下几百人,他们在地上翻滚哀嚎。进攻的农民军三个月前还在家种地养孩子,哪见过这么血腥的场面。全部都给吓呆了,他们一愣间,又是一阵火枪声起,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硝烟……
  在倒下上千人后,农民军被这以为是鬼神的东西吓得胆寒,也不知谁带的头,哄的一声,全部往后跑,留下个后背给官兵作靶子。农民军溃散后,开始跑出火枪兵的射击范围。见此刘之纶叫冲锋队尾随掩杀,这些农民军恨不得多生了几条腿,跑得快的气喘吁吁,武器丢的干净。跑得慢的就做了官军的刀下鬼。很快溃散的农民军冲进了自己的阵地,不仅把官兵引了进来,还把原来列阵以待的农民军给冲散。刘之论的冲锋队一直杀到敌军阵前。
  而此刻的王自用怎么也没想到官军的装备这么厉害,否则他绝不会主动进攻的。现下只能依靠出去包抄的队伍了,希望他们在自己没有被打散前,攻下官兵的中军大营。他再也不能保持镇定,开始叫喊他的部下顶住官兵冲锋。没多久,一个头领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带着哭腔来报告。
  “襄王,我们派去偷袭的六千人马全败了。他们在左右两路碰到近一倍的官兵,给几番冲击下,全都败了回来。现在他们左右两路的官兵已在包抄我们了。襄王。”
  “什么?他们怎么有这么多!难道不是卢象升的队伍。”
  “襄王,我们退吧,退回襄阳城再作打算。不然就迟了。”
  王自用不自觉的后退了两步,呆呆的望着地下,一脸的目瞪口呆。
  “襄王!”
  “唉,告诉点灯子叫他给我顶住,其余人撤会襄阳!”
  惊醒的王自用马上发下命令,然后翻身上马带着他的亲近人马后退。
  洪承畴在中军帐前,看到敌军将旗后移,知道流寇抵不住了,会要撤退。他立即下令,
  “点燃烽火。火枪兵放下火枪,拿刀给我冲!”
  留下来断后的农民军也是极为匪悍。他们全是王自用收编的土匪,并且装备了襄阳城里留下来的武器盔甲,在点灯子的带领下,硬是把官兵羁留了好一会。在火枪兵拿着大刀冲上来后,强大的兵力攻击下才把他们剿杀。因为没有骑兵,始终没有追上王自用。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派出去堵截王自用的刘国能却没有出现。烽烟早已升起,随着离襄阳城越来越近,洪承畴心里一阵焦急。
  此时王自用距襄阳城不足两里,那厚实的城郭已然在望。他打算回到襄阳再从别的地方溜走。他深知这支官兵不是他们这样就可以消灭的,于是扬起马鞭加快向前。手下的农民军看到襄阳城,更是加快脚步逃命。他们知道只有逃回城内才有活命的机会。正当他们大喜过望的时候,却在斜下冲出一军,赫然就是 “消失”了的刘国能部。刘国能的一万部队马上把这溃散的几千人挡住。溃散的农民军原先不够官兵打,可现下逃命要紧,而且刘国能部也是手持刀枪,没有令他们胆寒的“烧火棍”,农民军拿着武器开始奋力死拚。于是双方都急红了眼,就在离襄阳不远的野地里厮杀起来,一个逃命要紧,一个立了军令,双方打得是难解难分。一会儿后,襄阳城又杀出一军攻打刘国能军的后部。刘国能只好分兵抵挡,两边作战,渐渐处于劣势,但好在平时京师三营都是苦练出来,勉强支持住。当下两军苦战不已,喊杀震天!
  没有过多久,京师三营的主力终于追到,战争的天平开始倒向官兵。两万人马把王自用团团围住。刘国能部则回头专心对付襄阳城出来的敌军。很快襄阳人马看到敌军势大,连忙退回城。
  王自用看到周围密密麻麻的官兵,自己这边的人都身上带伤,而且人越来越少,还有些已经跪地求饶。此刻他已经无路可退,知事已不可为,被俘只会结果更惨。望着不断倒下的弟兄,长叹一声,王自用拔出佩刀,一狠心朝自己的脖子划去…至此这个差点把湖广闹翻天的匪首终于自己结束了生命,而他所率领的农民军也是非死即降。
  洪承畴来到襄阳城外时,三万官兵严阵以待,旁边一些兵士们已经在押解俘虏。
  “是役损失多少?”洪承畴问到旁边的刘之纶。
  “回都督,我军伤亡三千,俘虏两千余名。”
  “刘国能何在?”洪承畴想到自己的计策出现失误,死伤这么多甚是心疼。
  刘国能知道自己误了军机,连忙跪下。
  “末将来迟,请都督责罚。”
  “哦,你也知迟来,你没看到本督的烽烟吗?”洪承畴冷哼。
  “末将听从将令,过汉水后,在离敌军十里处埋伏,但到后才发现此处没有桥梁过河。只好往前再走十里,所以来迟,请都督治罪。”
  洪承畴听了这话,面色稍缓,望了望襄阳城。“嗯,这不怪你,是本督没有打探清楚,起来吧。这次在城下鏖战,你也是立了功的。本督自会为你们向圣上请赏。”
  刘国能想着再立功,就上前说,“都督,是否攻城?”
  洪承畴想了下,叹了口气。“走吧,传我将令,我军退后八十里扎营。刘国能率本部兵马修整后,翌日给我攻下枣阳县。其他军马原地休整。”
  襄阳城内不足万人,马应元心里也是紧张不已,只要官兵攻城,他就会弃城而走。但奇怪的是,官兵没有继续进攻,而是缓缓退去。马应元两脚发软的走下城头,此刻他只想找尊菩萨磕头还神。    
    第二卷 举步维艰的内政   第二十二章 余尘未了(新版)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4:16 本章字数:3709
         第二卷 举步维艰的内政 第二十二章 余尘未了(新版)    
  终于在九月十六传来好消息,洪承畴用六百里加急送了王自用的人头来报功,并附带一封奏折。
  臣洪承畴顿首:
  仰仗皇上天恩,臣与敌匪战于襄阳以西八十里处,京师三营将士用命,我军旗开得胜。剿杀敌首王自用,杀敌一万余人,俘虏两千,京师三营死伤三千余人。现攻克襄阳以北诸县,整军待命。开国公现已包围襄阳城,不日将破敌。定国公率军进驻荆门,扼守西面要道,防止敌匪西窜。湖广在一月间可平!
  这个洪承畴!不仅会带兵而且还很会做人。放着襄阳城不打,却退回北面攻枣阳!这是在让功给常炎林他们,而且还可以减少自己的伤亡。他这样做也好,免得下面的人不和。
  洪承畴的战报上来后,我着实高兴了阵,朝臣也纷纷上表贺喜。但是大战后,又要封赏,抚恤。那就是要我出钱了。
  今年秋税原本除去各地方截留的用度后应该有七百三十万到我国库的,因为明朝发放俸禄或者粮饷都是米银一起来,所以我这七百三十万税收里有米五百万石,银二百三十万两。(明朝后期,粮价上涨,从原来的一两银可买两石粮食,变成只能买一石了,一些缺粮食的地方粮价更高。)但今年各处不是流匪,就是灾情,结果只有600万。得粮400万,白银只有200万两。但是到了年底国库要支付各地驻军饷银290万(各地51万驻军,辽东18万由我内库拨发,各省卫所是由藩库发给),官员俸禄银150万。原先京师三营出兵给军资粮饷30万,许诺给郑芝龙的10万,浙江,南京赈灾50万。若不是原先抄了福王的家,根本就不够银子给。加上秋税的入库,到开春后国库只还有540万。因为辽东部队的火器更新,编制骑兵,装备盔甲,筑城都花费惊人。考虑国库实在承受不住,短期内辽东每年400万的粮饷军用物资,就划到我内库来。八月的时候给了50万给李原吉做为互市的本银。京师内城侍卫,宫人,皇宫用度,一年也在百万间。这些都不是我说要节约就节约的。秋税我才只有50万,真是严重的入不敷出。我扳着指头一算,内库到明年初还只留下2700万,比上半年的3200万,少了500万。两库还有些零头支出还没计,加起来也不在小数。
  这些数字我看起来也糊里糊涂,仿佛还留下很多钱,但实际把一年的收入和支出一比就知道了。一年交付中央(包国库和内库)收入折合1230 万白银,支出折合白银1590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上半年赈灾所用。而且崇祯元年算是比较和平的一年,如果再大规模打战。弹药消耗,战士补给,各项抚恤,更是天文数字。各种支出里面最让我头疼的还是宗人和宫中,宗人虽然改革了,但是现在他们这些宗人大多都还是有爵位,而且是有俸禄的那种。等他们大多不领俸禄的时候至少要在下一代,看来还要进行改革。宫中各种排场太多,想不浪费都很难。我已经尽力控制了,但还是要百万石的粮银。这种现状若不改,不用几年我就成穷光蛋了。最吐血的就算历年来拖欠的俸禄粮饷,前儿庆王府来领俸禄,居然拿的是万历二十六年的,也就是说我还欠他三十年的俸禄没给!我要全给清,那是什么数字!!
  现在南方打了胜战,肯定也是要犒赏的。我只好忍痛从户部发二十万,用来抚恤和给各军打赏有功的将士。然后发了一道旨意给洪承畴,并附带一封圣旨。在我发出批示的六天后,洪承畴接到了旨意。我令他在襄阳城破后,立即班师回京。他不用即刻回来先到武昌城内宣旨给开国公,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