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世明皇 >

第23章

异世明皇-第23章

小说: 异世明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立即班师回京。他不用即刻回来先到武昌城内宣旨给开国公,定国公及各位湖广官员。
  此刻的常炎林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带着三万人马从武昌一路进发,也打了几场小规模的战役,都是很快就铲平了。原本以为自己动作最快,可以剿杀王自用立个首功。没想到京师三营的动作更快,居然已经消灭了王自用的人马。他现在更是不管其他,直接扑向襄阳城。
  “报,将军,前方就是襄阳城。”
  “知道城内还有多少人马?”
  “禀告将军,还有一万左右!”
  “知道京师三营现在所在位置?”
  “前儿得报,他们在枣阳整休。”
  “好,你先下去。”
  “是。”
  常炎林望着那直耸的城墙,对着旁边的将校发令。
  “林宜宾,我给你五千人马攻东城门。”
  “末将遵命。”
  “何自雄,你带五千攻北门。”
  “末将遵命。”
  “李宝,你带五千打南门。”
  “末将遵命。”
  “你们半个时辰后,给我擂鼓,只作佯攻。我料这些流寇也不敢坚守。流寇弃城后,你们就随后攻城。其余的跟我到西门外三十里,我们等他来自投罗网。”
  “遵将令。”
  果然不出常炎林所料,攻城战开始后,马应元知道自己守不住,所以乘着官兵没有全部围死,带着亲信手下就往西窜去,走了三十里,才发现四面都是满山遍野的官兵。悍勇的匪性使得马应元仍旧心存侥幸,想率军突围,但片刻间就给这万人的冲锋剿杀在其中。得胜的常炎林带兵回到襄阳府。
  而一直在西面的徐子文遇到的对手却是有“曹操”之称的罗汝才,罗汝才知道其他两位大当家都被剿灭后,他决定冒险向徐子文诈降,赚开城门后,乘机干掉荆门的官兵。可惜他碰到的是徐子文。定国公察觉到罗汝才的阴谋,假意准予招安。暗中准备,一场火并下,罗汝才被杀于城内,其手下全部投降。
  这帮扰乱湖广的流寇终于给剿灭了。这一日三路将军齐集武昌,洪承畴看到人员到齐,就设香案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知三位将军不负众望,剿灭流寇,朕甚感安慰。为表彰战功,特发二十万两白银犒赏三军。赐开国公常炎林良田一千亩,明珠十颗,玉如意一支,常夫人封一品诰命。定国公徐子文良田一千亩,明珠十颗,玉如意一支,徐夫人封一品诰命。京师协防都督洪承畴封平南侯,赐田一千亩,明珠十颗。玉如意一支。湖广总督严国焘,督促手下不严,致使襄阳没入敌手,但其后能稳定局势,失职之罪可免,然湖广总督不可再任,进京述职,着吏部另行委任。襄阳知府郭如暗,畏敌如虎,有失土之责,着立即查办。两人随平南侯进京,湖广暂由开国公,定国公分理军政,安抚百姓。湖广安定后另有旨意。钦此。
  “臣等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宣完圣旨总督严国焘心里高兴,笑得合不拢嘴,他没有管瘫倒在一边的郭如暗。而是急着马上设宴请常炎林,徐子文,洪承畴三人。他觉得自己终于能逃过这关,提心吊胆了两个月终于可以放了下来。
  “恭喜各位将军。”
  “同喜,同喜。”虽讨厌严国焘的为人,但现在还是同僚,三人所以彼此客气了下。
  “不知严总督何时可以动身? ”洪承畴想起自己的任务。
  “给在下五天时间,即随侯爷上京。”
  “好,那我先告辞了。来啊,给我将人犯带下去。”立时有两个军尉把坐在地下的郭如暗押走。
  洪承畴转身很礼貌的跟常炎林,徐子文行了礼。常炎林,徐子文也抱拳回了一揖,目送他出府。
  两人回过头来也向严国焘告辞,严国焘急着收拾东西也没有挽留。出得府来,骑上马后,常炎林忍不住问徐子文道:
  “你说皇上的旨意是什么意思?”
  “不好说,按理皇上不应该放过严国焘,如要办他,我们兄弟就可以动手,没必要召回京城。”
  “那皇上留我们在这……”
  “皇上想利用我们的威信来整治地方。我们就用心干吧。”
  “那是,不过那洪承畴这小子还不错。打仗也厉害,这次首功给他抢去了,我那一仗简直就是小孩子玩泥巴仗样!”
  徐子文笑了笑,“他何止不错,我看原本皇上就没想着要我们来打仗,而是来整理湖广。洪承畴四万兵丁,而且训练精良,完全可以再攻襄阳,然后他却退后休整,这是在让功给我们。这小子会作人,怕我们俩以后给他小鞋穿。”
  “这小子,我以后见到他,非要给他点颜色,居然瞧扁公爷我。”
  “呵呵,算了,像他这样的人皇上肯定会重用,我们有一朋友总好过有一敌人。”
  “也是……”两人说着说着,越走越远。
  ……………
  九月二十八,严国焘和洪承畴向京城进发,同行的还有坐在囚车里的郭如暗,外加严国焘十几车的东西。    
    第二卷 举步维艰的内政   第二十三章 眼泪的威力(新版)
     更新时间:2008…10…14 23:14:17 本章字数:3901
         第二卷 举步维艰的内政 第二十三章 眼泪的威力(新版)    
  原本在那天我点了状元,礼部发贴报喜后就该召见这些进士们,我例外的给了他们先放半个月假,让他们拜恩师,贺同年什么的!
  陈文一自参加科考回来后,心里不踏实,表面只能跟贺逢圣每日谈些琴棋书画,***无边的事。这打听科考之事历来都是禁忌,原本他也不该住在贺府的,但是皇上开口说了,只好遵从。
  贺逢圣呢,也丝毫不提科考批卷的进度,他是看过陈文一的卷子,觉得皇上应该会取中,最不济也会是一个进士及第。所以安心招待陈文一。
  果然,九月初八,礼部就有听差来报喜,陈文一高中探花。一时合府欢腾,接着又是三元相会,状元公曹文衡,榜眼李邦华,探花陈文一,三人一起到贡院谢礼,然后又去拜望恩师。皇上给了半个月的假,彼此又一起会同年,一连忙了几天。后来也有人到贺府来回拜,他们有的是来看探花公,有的则是朝着贺大学士去的。贺逢圣遽然从小吏提升成大学士,虽说没有其他内阁大臣有影响力,但也是封侯拜相。想找门路的,都开始在这打转。贺逢圣不厌其烦,皇上的规矩他是知道的,但也不好在陈文一喜头上驳他们,索性避而不见!
  这因为是头一次在秋闱时会试,这些新科进士们都做了街头们的百姓们闲聊的话题。进士们也常三五一伙聚会,等待最后皇上召见。
  忙完各处调粮的事情,我想起把个吴小姐放在信王府也有段时间了,该去看一下。于是带着方正华和两个侍卫换了装就出了西华门,然后从西安门来到外城。
  信王府自从我登基后,为了安全,原先的人都差不多调回宫中,就留下个执事大太监,其余的下人都是新来的。我曾打算赐给臣子住的,但这是我作为王爷时的潜邸,朝臣都反对,也没有人敢去住,所以就空了下来。
  一通报,执事太监赶忙出来迎接,我叫他不要乱搞仪式,径直就进了去。好在他是我府里的老人,知道我不喜欢那些繁文缛节,也没有多大惊讶。这些宫人,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主子的心思,这执事太监知道皇上登基后就没有回来过信王府,这一次来,自然是为了前几日送来的那个女子。
  “皇上,前几日送来的女子安排在东厢房。”
  “哦,你们没有亏待人家吧?”
  “奴才不敢,曹公公送来后,奴才就安排了两个人在房内伺候,不敢怠慢!”
  “朕自己去,你下去吧。”
  “奴才遵旨。”
  绕过房廊,我径直往东厢房走去,只见东厢房门窗大开,里面一个穿着月华裙的宫女在忙着,漆黑油亮一头浓发挽着个髻儿,鬓如刀裁,肤似腻脂,弯月眉、丹凤眼,鼻子下一张不大的嘴含嗔带笑似的抿着。可能打扫已久,此时她红晕满面,娇喘微微,两个酒窝时隐时现,真个如雾笼芍药,雨润海棠。好一个标致的宫女,怎么以前在皇宫没见过,不过想想也是,皇宫以前几万人,我又怎么各个见过。这样的美女留在这,委实有些浪费,带回宫里也是不错的主意,每天看着她在身边转赏心悦目的也好。
  我想起自己是来看吴小姐的,这些念头一闪而过,我定了下神,望了望就她一个人,于是对着那宫女说,
  “吴姑娘哪去了?”
  那宫女听到声音才发现我们进来了,她转身过来看到我,先是一喜,然后扑嗵一声跪了下来。
  “民女吴秀儿拜见皇上。”
  “……”
  呃,眼前的“宫女”就是吴姑娘,叫作吴秀儿,果然是个聪慧的女孩。不过当初真没看出来这个女孩儿长得这么可人。
  “免礼,快些起来,怎么知道朕的身份?是不是那些宫女讲的?她们呢?怎不在你的房里?”既然已经知道,我也就没有多做隐瞒。
  吴秀儿起身,一旁侍立着回话。
  “回皇上,不要怪她们,是民女自己猜的。这里是皇上的潜邸,能够把民女安排在这的自然只有皇上。”
  “哦,在这住的还惯吗?”
  “还好,皇上,您知道我爹是个好官,能不能…”没有说下去吴秀儿又跪了下去。
  “你是要朕放了你爹?!”
  “皇上,我爹是个清官,是个好官,这在谷城百姓都知道的,难道皇上要你治下的好官却遭牢狱之灾?!”此刻她严词意切,非得我应了不可。
  “你爹若真是个好官,又何惧过大理寺那一关呢?”我沉吟了下,没有答应。
  “可这牢狱中,我爹一个人,也没有人照顾。皇上…”吴秀儿也知于国法,不得私放人犯,可救亲心切,又忍不住哀求。眼泪在眼眶中转了两转流了下来,吧嗒吧嗒的掉在地上,竟弄得个梨花带雨!
  “唉,别哭啊,”女孩子一哭,男人都一般手脚无措,我这皇帝自然是个正常男人,只好温言安慰。
  “别哭了,朕一定会照顾好你爹的,别担心。你爹是好官,不会冤枉他的,何况还有朕作主!”
  吴秀儿眼泪汪汪的说,“真的?”
  “君无戏言!”
  有了我的许诺才勉强收泪,“皇上,我想见下我爹,求皇上应允。”
  “你要去大理寺?那不行,朕不能坏了规矩!”
  “皇上…”话没说,眼泪又要流下来。
  “吴姑娘好生在这呆着,朕不会让你爹在监狱有事的。朕有事先走了。”然后就抬腿就往外走,也不管她的呼唤。好家伙,要是在这里呆下去,迟早我会把他爹放出来。
  出得信王府来,走在大街上,心里正在感叹,自己怎么也做了一年多的皇帝,宫里的美女也不差,怎么还是对美女一点办法都没有!刚才可以算是落荒而逃了,真是郁闷。我边想边走,余正华和那两个侍卫也不敢说什么,只是在后面跟着。
  走着走着,过了西安门街,回过神才发现这里都还没有来过。我看到前方有塔高耸,时间又尚早,便想去游览下。走进寺门一看,原来是五塔寺。
  五塔寺又名真觉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永乐初年,印度高僧班迪来华,向明成祖献金佛像五尊和金刚宝座规式。成祖封他为国师,并为他建了此寺。真觉寺有塔五座,为金刚宝座规格。塔建于高台(即金刚宝座)之上,五塔表示五方佛主,故真觉寺俗称五塔寺。
  此庙为成祖所建,而且又近闹市,所以现在初冬时节,香火也很是旺盛。我对这些塔,庙什么的都不是有很大兴趣,不过贪这安静些。走走看看,避开人群直往后走去。我本想到此庙后院去看下那里的花草,在过道却听见侧厢房有人声传来,我驻足一看,见有四个人在侧厢房院子里围着石桌坐着聊天,有三个人穿的是圆领大袖衫,看样子是这科考来的举子。另外一个穿着普通的大长衣,大约二十岁左右,看不出文武,不过长得仪表非凡,让人看了心生亲近感。只听见他们中一个说道,
  “傅兄,倘若不是急功好义,误了行程,此番定能中那一甲。”
  穿长衣的人笑道,“不敢当,我路过毫州,那贾家员外是当地善人,昔年毫州饥荒,多得他带头开粥场。他媳妇胎位不正,我只好守着,来时已经生了个大胖小子。如今我年纪尚轻,再等三年便是。”
  原来这个穿长衣的姓傅,因为救人误了考期。
  又有一人说道,“难得傅兄豁达,我辈不及。如今天子开科取士,端的与往年不同,且不说把春闱和秋闱的时间给调换,就连“北六南四”的规矩也改了。”
  另一个人接着说,“何止,原本初九该觐见皇上的,却破例给了我们半个月的告假。”
  那姓傅的说,“这自有朝廷的做法,你们要是没有假,又岂能如此惬意的陪我聊天。”
  其他三人连声称是。
  姓傅的又道,“要三位贤兄陪我,不耽误你们正事才好,我昨日出去,见许多进士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第一个说话的人答道,“哪啊,他们这是去拜望各个京中的大人,叙个关系想谋个好的出身。”
  姓傅的说道,“哦,原来如此。那三位贤兄不早作打算?”
  最后一个说话的人道,“我们早想过了,不去受那个气,只等外放,做个地方官也好。”
  姓傅听了这话,笑着说,“贤兄们高见,造福一方,总比在京城来的好。京城是个大染坊,很可能在这什么都做不成就把官给丢了。”
  第一个说话的人又道,“这等事谈它作甚,我等在京一聚,也不知何时再见,傅兄的画艺小弟向来佩服,可否赠画一副?”
  姓傅的拱手言道,“陈兄抬爱了,既然陈兄不弃,愚弟自当送你。”
  “好好,那就谢了。”
  我在过道也站得片刻,也没听得个味道。这三个进士,看来也还可以,为人群而不党。放到外任,是干才总会冒出来的。这个姓傅的,会产科,又会国画,不知道还有什么艺技!
  正当他们要起身回厢房取画,却听见寺庙前传来一阵吵闹声。我不禁循声走了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