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王道 >

第22章

王道-第22章

小说: 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西贱汉子,誓肉虏杯羹。

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

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

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

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从这首诗可以感受到杜牧对藩镇的跋扈极其愤慨,所以当他从豆蔻花嘴里听到张保皋和郑年的名字时,自然而然便深深铭记于心中。市井传言中往往蕴含着真理。如果说张保皋和郑年参与平定了十五年前的藩镇之乱,那么现今呢?更是一个需要英雄盖世的人物大显身手的乱世。

平定安史之乱时有郭子仪和李光弼,平定藩镇之乱时有张保皋和郑年,那么现今这乱哄哄的世上更应该有像他们一样的旷世英雄。

救世主。

佛教中称普度众生摆脱苦难的佛为救世主。想想今世,是多么需要一位救世主来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第二日,杜牧便开始到处打听有关新罗人张保皋和郑年的传闻。一旦下了决心,便会坚定地付诸实施,这是天才诗人杜牧最大的长处。

杜牧诗云,“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正如诗中所言,一腔忧国忠情足以促使他酒醒,打探有关张保皋和郑年的事迹。

官衙设在子城内的牙城,杜牧一到衙门,便首先向官差们打听。

自然有很多官差熟悉张保皋和郑年的名字,但与市井中的歌女不同,他们并不认为张保皋和郑年是天下的大英雄。

官差们认为张保皋和郑年虽然是平定李师道之乱的功臣,但功劳最大的还是武宁军节度使李愿和他的牙将王智兴。

然而杜牧心里很清楚。

“一将功成万骨枯”,节度使李愿及王智兴将军能有如此卓著的功勋,难道不是靠千千万万的士兵粉身碎骨换来的吗?其实真正的英雄便是如市井中歌女们所唱的那样,是张保皋和郑年。

他们二人一同被升为武宁军军中小将便是最有力的佐证。当然军中小将级别并不是最高的,《旧唐书》中记载小将是军职用语,归节度使管辖,级别仅次于统领部队的大将。《大唐六典》中“尚书兵部”里记载,小将是子将,军队中每五百名士兵,设押官一人;每一千名士兵设子总官一人;每五千名设总官一人。这里提到的子总官即子将,从而可知,张保皋和郑年的级别是统领一千名士兵的子将,即军中小将。

当然军中小将并非大将或总官这样的高级指挥官,然而张保皋和郑年却不是唐人,而是新罗人,他俩这一职位已是外国人能担任的最高职位了。

这是一个能间接证明张保皋和郑年在平定李师道之乱时立下汗马功劳的一个证明。想到此,杜牧觉得不必在唐朝的官衙中追溯两人的事迹,而应到新罗人中去查访。

当时在扬州住着一名叫王靖的新罗商人,他靠自己敏感的商业意识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商贾。

在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可以找到王靖的名字,通过书中的记载,可以了解到王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商人。

圆仁到唐之后暂住在扬州的一座寺庙。根据圆仁的记录,扬州当时有孝感寺、安乐寺、白马寺、禅智寺等40多座寺庙,圆仁便住在其中的开元寺。

当时一名新罗人来拜访圆仁,他便是王靖。

那是开成四年(公元839年)一月八日。

新罗人王靖来访。他早在日本弘仁十年(公元819年)便与唐朝商人张觉济一同经商,曾东渡到日本的出州。

问起他飘流过洋的经历,他说,当时为了进行几种商品的贸易,便乘船从扬州出发。不曾想在海上航行时突然遇到了风暴,商船向南漂流了三个月,最后在出州靠岸。张觉济兄弟俩在重新起航时出走,留在了出州。而他从北出州经北海航行,一路顺风,十五日后到达了长门国。他完全听得懂日语。

从圆仁的记录中可知,王靖是一个国际贸易商人,他的贸易活动一直延伸到了日本,也是在扬州的新罗人中最负盛名的商人之一。

圆仁见到王靖时是开成四年。杜牧在此之前五年,即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去拜访了王靖。

王靖居住在外国商人集中居住的波斯庄,听说唐朝官员杜牧要来,王靖做好了充分准备来迎接他。

杜牧时任掌书记,官职不算高,王靖如此高礼接待杜牧其实另有原因。

王靖很早便听说过杜牧的名字。

他还对杜牧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他不仅出身名门,而且才能出众。王靖还读过杜牧登科之前的早期代表作《阿房宫赋》,他认为杜牧有朝一日会成为最伟大的诗人。

事实上,王靖不仅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国际贸易商人,还是一位独具眼光的文化审美能力极高的文化商人。

先前张保皋向兴德大王献上的白居易的诗文,以及天才画家周舫的水月观音像,便是王靖收集的。

白居易是唐代的桂冠诗人,比杜牧年长三十多岁,是当时唐朝诗人之中名气最大、成就最高、作品最受欢迎的一位。他的诗还漂洋过海,远传到新罗和日本。

据元徽编撰的《白氏长庆集》记载,新罗商人中有人称:奉本国宰相之命,只要白居易的诗文一面世,立即全部购买,百金一篇也在所不惜。另外,北宋的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记载,有一新罗人在扬州高价收购了著名的人物画家周舫的几十幅作品。他们所说的这个新罗人其实正是王靖。

王靖有如此不俗的文化鉴赏能力,所以他不仅早就读过杜牧的作品,还在心里认为杜牧有朝一日定会成为超越白居易的诗圣。

因此,杜牧的亲自拜访,令王靖喜出望外,做了充分的迎接准备。

据传,杜牧拜访王靖那一天正好是清明节,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两人酒过三巡之后,王靖拿来笔墨纸砚,请杜牧题一首七言绝句,已有些醉意的杜牧当即饱蘸浓墨,挥毫写了一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位于春分和谷雨之间的节气。在古代中国,认为清明时节梧桐花开,野鼠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云雀,且清明那天首次有彩虹出现,因而被当作吉日。杜牧便是以清明为题写了此诗,以纪念两人愉快的会面。

杜牧将自己比作冒着纷纷的小雨、失魂落魄的行人,将王靖的家比喻成繁花似锦的杏花村。

一番畅饮之后,王靖开口问杜牧:“大人,什么事使您光临寒舍?”

杜牧笑着答:“来拜访春意盎然的杏花村啊。”

院子中正好有几株杏树,正含苞待放,鲜粉色的花瓣上滚着晶莹的雨水珠,杜牧指着花示意。

王靖笑着接道:“春意盎然,杏花更需解语花。”

解语花,从古时起便是美人的代名词。王靖在市井之间对杜牧每晚的风流韵事早有耳闻。

听他这么一说,杜牧马上换了表情说道:“实际上是有事要叨烦王大人。”

杜牧注视着王靖的眼睛又说道:“王大人熟悉张保皋和郑年这两个人吗?”

王靖看着杜牧,觉得很意外。

“熟悉。两人与我一样,不是唐朝人,是从大海彼岸过来的新罗人。”

“就这些吗?”杜牧急于听下去,问了一句。

于是,王靖接着说道:“不只这些,据我所知,生活在唐朝的新罗人中可能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他们两人的。他俩是生活在唐朝的新罗人眼中的英雄。而且,我与张保皋大使还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大使?”杜牧打断话头,问道,“张保皋不是立了战功的军中小将吗?王大人何以称他为大使?”

“大人说得很对,但张保皋大使已于六年前,即大和二年戊申年(公元828年)离开唐朝返回新罗,被我大王任命为镇守清海镇的大使。

“后来,他彻底消灭了一度曾在新罗海上猖獗的海盗。现在海面上各国商船穿梭往来,人们都称呼张保皋大使为海上之王。”

王靖顿了顿,看看杜牧,又接着说:“大人既然问起,我便不妨细说与大人听听。我与张大使关系密切,我在扬州收购波斯国、占婆国以及大食国商人的商品,都是通过张大人的船队,运往新罗、日本等地进行贸易的。”

王靖所说的内容都是杜牧闻所未闻的,这样一来,杜牧对张保皋的好奇心又加深了一层。

“那么说王大人曾见过张大使?”

王靖回答说:“当然见过,见过三四次。”

王靖将目光集中到杜牧脸上,哈哈大笑起来。

“那么说大人光临寒舍不是因为春意盎然,而是想了解有关张大使的事啊。”

杜牧一直在默默地听着,见王靖如此坦诚便真诚地实话实说:“几天前,我偶然听到青楼歌女唱后庭花的曲子,曲中唱起张保皋和郑年的名字,歌女们说他们是救国英雄。”

救国英雄。

即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英雄。

听杜牧说到张保皋和郑年是救国英雄,王靖对杜牧的来意便了然于胸了。

“还不止如此,王大人。”杜牧接着说道:“酒家女认为张保皋和郑年是比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和李光弼更伟大的英雄豪杰。古语说‘朝名市利’,朝堂上争名,市井中夺利。比起朝堂上的名望,市井中的评价才真正是人心所向,才是最公正的啊。因此,我来拜访王大人是想详细了解张保皋和郑年的来历。”

“那么。”王靖小心地接过话题:“大人为何想了解新罗人张保皋和郑年呢?”

听到王靖的疑问,杜牧默默地喝着酒。

古语说清明时节“野鼠藏,云雀现”,果真如此啊。春雨打着杏树,一只不知名小鸟收起翅膀,蹲在树枝上,啁啁啾啾地叫着。

听到寂寥中传来的鸟鸣声,沉默无语的杜牧突然抬起头来,望着王靖,说道:“王大人也知道,如今国家混乱,各地藩镇之乱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先帝宪宗讨伐李师道之乱,表面看来像是扼制了藩镇的跋扈,暂时得到了和平。但是,边防叛乱又起,国运已如风中的灯火,不知何时便会被大风吹灭,时局堪忧啊。我认为目前正是救国英雄横空出世的时候,既然连青楼歌女都赞美张保皋和郑年是超过郭子仪和李光弼的救国英雄,我想或许应该为他们的生平立传,以传后世。就是这样。”

杜牧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痛心疾首地表白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最后杜牧问道:“英雄会卷土重来突然出现,收拾这混乱的世道吗?”

杜牧的话意味深长。

卷土重来是杜牧诗中的名句,即便未读过杜牧的诗,大多也听说此句。后来,它便演变成一句成语。

当然,王靖对于杜牧的作品十分了解。他读过《阿房宫赋》,也读过杜牧感怀现实,追思贾谊的《感怀诗》。通过这些诗文,王靖非常同情杜牧的忧国之心。

然而王靖感叹杜牧的爱国之情,却是在读了杜牧的《题乌江亭》之后,诗中的名句即为卷土重来。

据说,杜牧作此诗其中有这样一个缘由:一日,他巡视地方,途中在乌江的客舍下榻。乌江位于安徽省和县东北,一千年前项羽便曾在乌江水边拔剑自刎。现在那建有项羽祠堂,乌江便因此而扬名。

杜牧到了项羽祠堂所在的乌江庙参拜,望着一千年来始终奔流不止的江水,不禁感慨万千。

一千年以前,历经五年的楚汉相争,终于在公元前202年秋天接近尾声。项羽在刘邦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向东边撤军。但张良和陈平认为此时正是彻底打败项羽的绝好机会,于是刘邦便听从了他们的建议,随即起兵追击。

最后到了公元前202年12月,项羽被汉军重重叠叠地包围在垓下。项羽十分清楚,这场大战将以自己的失败而告终。

这时乌江的亭长准备好了船只,对他说:“快上船吧,江东虽小,但也方圆千里,足可以在那里东山再起,请大王速速登船过江。”

然而项羽却说:“八年前我率江东八千子弟出征,如今只身伴匹马过江,我竟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

说罢,他一剑杀死了爱马骓,随后便刎颈自尽了,时年三十一岁。

杜牧望着滚滚逝去的江水,感叹项羽虽有拔山的气概,但却不能忍辱负重。他借用劝项羽过江的亭长之言作了一首诗,严厉地批判了项羽不听劝谏,辜负江东父老的自私行径: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遂成为众多吟咏项羽诗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

江东才俊很多,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辱,如果项羽能够听从亭长的劝告,乘船过江,那么,杜牧相信有朝一日英雄定会卷土重来。

王靖便是通过杜牧的这种感叹,明白了杜牧的一片爱国忠心。

是啊。

杜牧在苦苦期待着像项羽那样的救国英雄出现,翘首以盼着有卷土重来的英雄豪杰出现。

于是,杜牧前来拜访王靖的理由不言自明。他要将平定李师道之乱的张保皋和郑年的事迹广为宣传,唤醒百姓的爱国之心。

正是在这种救国激情的驱使下,他亲自来到了王靖的私宅。

“我听明白大人的话了。”王靖双手合掌回答说:“那么大人想问什么尽管问吧,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是,杜牧立即从怀里掏出随身携带的毛笔,问道:“为了不致以后遗忘,可否允许我简单地记录一下?”

“大人请便。”王靖爽快地回答。

“从哪开始讲起呢?”

杜牧在桌上铺好纸,开口说道:“我想首先了解一下张保皋和郑年的出生?所从事的行业?何时渡海来到唐朝?加入军队之前的行踪?另外,张保皋又是何时从唐朝返回新罗任清海镇大使?郑年现在又在做什么?”

听罢杜牧一连串的发问,王靖便开始不疾不徐地娓娓讲述起来。

不知不觉之间,那在杏树枝上唱歌的不知名的小鸟飞走了,雨也渐渐大起来,烟雨依旧弥漫着整个庭院。

如此,张保皋和郑年在天才诗人杜牧的笔下穿越了历史的时空,跃然于中国唐朝大陆之上。

张保皋和郑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是公元810年的事了。那时,新罗国内混乱不堪,连年灾害不断,百姓生灵涂炭。张保皋出生年代不详,比较准确的说法是公元788年。张保皋出生以后,新罗朝廷遭遇了空前的混乱,国家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

张保皋出生的时代是如此灾害频发、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