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王道 >

第28章

王道-第28章

小说: 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传至今的骰子每一面上都刻有诸如此类的四字:“饮尽大笑”、“三盏一去”、“自唱自饮”、“任意请歌”等。

此时,参加雁鸭池盛宴的宾客中有一位叫金大廉的大臣,他于兴德大王三年,即公元823年,曾作为使臣出使唐朝。从唐朝返回时,他带来茶叶种子,种在智异山。时至今日,著名的庆尚南道河东郡双溪寺栽培的茶叶正是那时金大廉从唐朝带回来种下的茶叶种子。因此,金大廉被后人称为“茶叶之父”。

除此之外,他身为外交官出身的元老级大臣,与金均贞关系十分亲近。

有人劝金大廉也掷一次骰子,金大廉便笑着拿起骰子掷了出去。骰子最上的一面写着:“象人打鼻”。

这真是令人感到非常滑稽可笑的动作。金大廉虽说是老臣,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致,他便用手捏着自己的鼻子,在回廊上,一边转着圈子,一边打自己的鼻子。大王等众臣看罢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一圈人中只有金明却仍铁青着脸,杀气腾腾的。看到事态不妙,众人都劝金明玩儿掷骰子游戏。金明先是拒绝,但在众人的再三相劝下,便拿起骰子环视周围,意味深长地说道:“不管掷出去的骰子上是什么意思,我都将照办,对此可有异议?”

众人均表示无异议。

于是,金明拿起骰子掷了出去,在别人看到之前,他抢先捡起骰子看了看上面的意思。随后,他让利弘斟酒,自己连饮了三杯。众人都以为骰子上写的是连饮三杯。正在这时,只见金明“嚯”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到金大廉跟前,叫喊道:“大人,将你的颈上人头拿来,骰子上便是这样写的‘连饮三杯,割敌头颅’”。

金明的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所有在坐的人都清楚骰子的十四个面中,没有一面写有“三盏斩首”之类的字句。

更何况,金大廉并不是金明的敌人。

尽管如此,金明仍认定金大廉是叛敌,因为金大廉与已死去的金均贞是老朋友。更重要的是,金明将对金NFDB2徵和金礼征一党逃跑的愤怒和不满全都发泄到了金大廉的身上,同时也是为了给不听自己警告,对此放任不管的僖康王来个下马威。金大廉成了金明泄愤的替罪羊。

“将你的人头拿来,照着骰子上所写的意思,我得割下你的人头。”

金明瞪眼喝令,酒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杀气腾腾。

“还愣着干什么?快拉出去斩首。”

听到金明的命令,金明的手下裴萱伯上前捕缚金大廉。金大廉气得浑身发抖,却无一人敢上前制止。连坐在御座上的僖康王也束手无措。

正在这时,有人拍案而起,大声说道:“这是干什么?”

众人都将目光投过去,原来是金昕。他曾是康州(即今日的镇州)大都督,后升迁至阿餐,兼相国。虽然金昕是金阳的堂兄,但金明却从心里十分敬佩他。

金明钦慕金昕,是因为金明的父亲金忠恭生前曾对金昕大加赞赏,称他“精神明秀,器宇深沉。”在金忠恭的推荐下,金昕作为朝贡使入唐,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是庆贺大王登基的大贺之日。怎能在如此喜庆之日,酿成惨祸?”

见金昕站出来阻拦,金明大笑着说道:“相国不必如此。自古敌人不是在外面,而是在里面。俗话说‘衣冠之盗’,是指盗朝服穿的人。金大廉不正是盗官服穿的贼吗?”

金昕虽再次阻拦,金明却心意已决,根本不听劝阻。裴萱伯推搡着金大廉,拉了出去。参加酒宴的贵族们早已没了兴致。这时,金明却拿起骰子笑着对利弘说:“来,轮到你掷骰子了。”

利弘接过骰子便掷在廊子上。骰子停止滚动后,冲上的一面写着“自饮自唱”四字。

利弘一口气自斟自饮罢,说道:“我喝完了,该唱了。”

说完,利弘走到莲花池边,摘下一朵盛开的莲花,回到廊子里,开始边唱边舞。他唱道:

但若夫人不嫌我牵牛之手

不为我耻

我愿为夫人攀登高山

只为摘花献夫人。

这是一首自古传唱下来的歌颂男女之情的新罗民歌,是新罗三十三代圣德王时期由一位老人传唱的。这首民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小典故:

圣德王时期,纯贞公赴任江陵太守。途中在海边进食午餐。海边矗立着连绵起伏的高山,如同屏风。而山峰上开满了鲜艳的山踯躅花。

纯贞公夫人水路看到鲜花,不禁问众侍从,是否有人愿意为她攀登高山摘朵鲜花。众人纷纷说道,山高难登。正在这时,牵牛经过此地的一老翁,听罢夫人言语,立即攀上高峰,摘花献给夫人,并唱出了这首民歌。

从此,这首民歌被誉为“献花歌”。

水路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

《三国遗史》中,描述水路夫人容貌称:“水路夫人容貌绝世。”

因此,这首歌便成为男人示爱之歌,在新罗广为流传。摘花献人暗示求爱,而女人接受献花,则表示默许。

利弘唱罢,手持鲜花走近端坐御座旁的文穆王后前。

周围王亲贵族看到利弘恭手向王妃献花,纷纷惶惶不安。口吟《献花歌》向王妃献花,实在是一种胆大妄为之举。不管怎样,对于任何一个臣子来说向王妃献花,是一种亵渎和放肆的行为。

正在那时,将金大廉拉出去的裴萱伯又回到了廊内。他手托一个大碟,碟上放着金大廉的首级。金明在金大廉的席位上放下那个首级后,面对惊魂不定的众臣放声大笑。他说道:“叛贼已除,现下可以开始真正的酒宴了。好!让我们尽情饮酒,放声高歌吧!”

金昕气愤之极,愤然离席。而其他那些王亲贵族们也早已魂飞魄散,不知所措。

看到这个情景,文穆王后当场吓昏了过去,僖康王也慌忙逃离了雁鸭池。

当天夜晚,僖康王泣声向王妃说道:“看来,我是保不住王位了!”

僖康王深知自己“王位不稳”。尽管他自己也非常清楚,他只不过是金明的傀儡大王,但直到那时才预感到,迟早有一天金明除了王位之外,还会要了他的命。

文穆王后安抚叹泣的僖康王,说道:“不管怎么说,金明还是我的弟弟,我再劝一劝他。”

听到夫人的这番话,僖康王摇摇头说道:

“上大等已经弑杀了他的亲姊夫——金均贞。上大等真正想要的不是金大廉之命,而是我的命。实际上,他想要的也不是我的命,而是这个王位。”

不久,僖康王的预感果然不幸应验。

新罗王朝史无前例的血雨腥风终于来临了。

话说两头。此时,金阳在何处,又在做什么呢?

据记载,此时金阳隐身柏栗寺一带。柏栗寺地处庆州市东川洞金刚山山脚下,时至今日仍保存完好。

这座寺庙供奉的是大悲观音像。相传,这座观音像非常灵验和神奇,甚至连《三国遗事》中也收录了有关这座观音像的传说。

据推测,这座大悲观音像在“壬辰倭乱”期间被大火烧掉。现保存在庆州博物馆内的韩国国宝第28号——金铜药师如来立像,是现在人们所知的最完整的统一新罗时期金铜佛像。

金阳隐身山野等待良机东山再起之地,正是这个柏栗寺。

当时,金阳奋战金明军时,腿上中了裴萱伯的一支毒箭。实际上箭毒更甚于箭伤。但由于中箭当时,阎长及时拔出箭头,并用嘴吸出毒血,金阳才幸免于难。尽管如此,箭毒还是扩散全身,金阳昏死了过去。

金阳藏身的柏栗寺,其住持是曾经与金阳有过一面之交的月如大师。为了躲避他人耳目,月如大师暂且为金阳剃度,穿上法衣,装扮成一个和尚。

不过金阳因箭毒发作,全身肿胀,丧失意识,成了一具活尸。甚至当初连利弘都认为金阳因中毒箭,必死无疑,而放了他一马。

身中致命伤的金阳,之所以能奇迹般复活,应该全都归功于一种野生药草。月如大师每天在寺庙后山采集一种叫做“车前草”的野生药草,用嘴嚼烂后,敷到伤口上,才治愈了金阳的毒伤。

车前草又叫做“苤苡”,每年春季满山遍野长满了这种野草。它还可以当作野菜,帮助人们度过春荒时期,所以还叫救荒草。

车前草具有化脓解毒的神奇功效。

也许真是车前草化解了金阳身上的残毒。金阳昏迷三天后终于有了知觉,恢复了意识,但全身仍然肿胀,处于麻痹状态,无法动身。

这期间,金阳守卫积板宫时遭到杀害,连尸身也被烧成灰的传闻却传遍了整个新罗。

这已是两年前的事了。

背着金阳逃到这里的阎长和李小正回到故乡武州避难,金阳独自一人留在柏栗寺中过了两年卧薪尝胆的日子。金阳对金明的切齿仇恨与日俱增,一刻也不曾忘记过。

金阳麻痹的身体经过漫长的一年时间,终于恢复如初。但是,金阳仍藏身山野诵佛念经,敲打木鱼。

金阳虽藏身山野,却敏锐地关注着动荡不安的形势。

弑杀金均贞,赶走金阳的金明一党终于拥立悌隆登上王位,但是悌隆王位将保不了多久。金阳清楚地知道,想登上王位的不是悌隆,而是金明。只是金明碍于名分,不希望人们认为他杀死金均贞是为了自己登上王位,所以暂时推出悌隆当傀儡君王。

禅让之变。

中国前汉时期的政治家王莽,是一位使用各种权术发动“禅让之变”,最终篡取皇位的野心家。他立九岁的中山王为皇(即平帝),使自己的女儿被封为王后,从此大权在握。但他并不满足于这些,最后还是毒死了皇帝。他密谋假相,令人在水井内发现白色碑石,其上写有红字“安告立汉公莽为帝”,以此迷惑民心,最终成为摄政王,行皇帝之事。

金阳一眼便看穿了这个把戏。

尽管眼前金明立僖康王为君王,自认摄政上大等,但是迟早有一天他会弑杀僖康王而自立为王。

前有安汉公王莽设计水井内发现写有红字的“安告立汉公莽为帝”的白色碑石来蛊惑民心之事,他金明又何尝不敢?朝廷内迟早都会有一场血腥屠杀。

金阳的预言全都一步一步地应验了。

后来,传出倍受众臣尊敬的老臣金大廉在御宴上被斩首的消息。

金阳认为时机再次悄悄来临。

金阳每日早晚在柏栗寺观音菩萨前诵佛念经,脸上现出不易觉察的笑容。

金明真正要杀的人决不是金大廉而是僖康王。迟早有一天,他会弑杀僖康王,而篡夺王位。

那么,一切都将会真相大白。

正如当年王莽在长安未央宫遭刺杀一样,金明也会难逃厄运。

因为金明登基,拂逆天道,必遭天谴。如果金明再弑僖康王登基,意味着他两度弑杀君王,篡夺王位,闯下天理难容之大罪。

古人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多行不义必自毙。

再说,金均贞之子金徵和他的旧日部下礼征、良顺等人已逃亡清海镇,投身张保皋。

迟早有一天,只要时机一到,我金阳定会率阎长等旧部到清海镇与他们合兵举事,报不共戴天之仇,拥立金均贞之子金徵为王。

斗争尚未结束,一切才刚刚开始。

正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忽然有一天,金阳夫人四宝携女儿德生出现在柏栗寺。

金阳做梦也未想到她们会来。尽管四宝夫人以烧香拜佛之名来到柏栗寺,但不言而喻,烧香是假,来见藏身此地的金阳是真。

见到夫人和女儿的那一瞬间,金阳大吃一惊。他想不到自己身着僧服隐秘躲藏于此,而夫人是怎么知道他的呢?

如果夫人已经知道他的藏身之地,那就意味着那些不共戴天的仇人们也已经知道他的藏身之地了。

直到这时,他才从夫人口中得知,当时自己伏在阎长背上逃亡时,被岳父利弘之军发现,身陷险境。

也就是说,利弘对金阳的一举一动全都了如指掌。

利弘知道,金阳逃不出北山——金刚山一带。即使金阳死了,葬身之地也逃不出这一带。如果侥幸活命,也必定藏身柏栗寺附近。因此利弘秘密派人刺探柏栗寺,终于确认金阳还活着。于是他打发四宝夫人乘车前往。

在柏栗寺的一座僻静的客房内里,四宝夫人对金阳说道:“父亲大人让我劝告您,不要再隐身此地,应早日归朝。”

金阳知道岳父大人利弘因铲除金均贞,辅佐悌隆登基有功而荣升侍中之位。所以,如果他离开柏栗寺,寄身现权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利弘,便尚可保存性命。

“父亲大人说,只要您回到朝廷,便既往不咎。还说要和您一道共图靖国大业。”

靖国大业,治国大业。金阳非常清楚金明所指的靖国大业,那便是篡夺王位的大业。金阳明白了岳父利弘派四宝夫人来当说客的目的。

当夜,尽管已好久未与妻女共享欢乐,但金阳却辗转难眠。

岳父利弘派他的女儿,即自己的妻子四宝夫人到这里,无疑是给他下了最后的通牒。

利弘的意思非常清楚:我们知道你现在躲在何处,如果你接受通牒,那么你的性命尚可以保存;如果你不接受,那么我会派兵围住柏栗寺,将你捉捕归案。

金阳心烦意乱,难以入睡。若是接受夫人捎来的最后通牒,那么虽可暂且保命,但迟早有一天金明也会要他的性命。

那么,眼下,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天亮之前离开柏栗寺逃命。

他可以逃命的地方也只有一处,那便是金均贞之子——金徵逃亡的清海镇。

但是,金阳知道,即便是到了那里也不会一帆风顺。

因为金徵不像他的父亲金均贞那样欣赏金阳。金徵必会认为所有的祸事都因他金阳而起。

另外,金徵生性多疑,他会怀疑金阳在混乱之中是如何保存性命的。

再说,他也不会不知道金阳是叛贼利弘的女婿。即使金阳能平安到达清海镇,投靠金徵,他也会怀疑金阳是别有用心,居心叵测。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金阳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回朝投靠利弘是死,前往清海镇投奔金徵也会遭到怀疑,难逃一死。他不知如何是好。

金阳呆呆地望着烛火出神,猛然,一个想法跃入脑际。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摆脱目前四面楚歌的困境,并非完全不可能。只要消除金徵对自己的怀疑……方法只有一个,那便是除掉金徵怀疑自己的祸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