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

第38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38章

小说: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盎刮醇饺魏稳恕雹佟U夂懿谎俺#蛭谡飧鏊降乃那炕嵋槔铮斯喜文背ね乓恢峦庵泄枪セ魅毡竞皆恕⒑湔ㄈ毡荆踔磷詈蠊ソ毡颈就粒詈玫幕亍8菡庀罴苹司谥泄睾5锹剑保唷⒀盗返墓蛴晌鞫A揭砘崾螅喜慷泳突颖鄙稀M保拦站猛η看蟮男滦虰…29轰炸机(航程2600公里,可携5吨炸弹)从中国去轰炸日本②。新任印缅战区英军总司令奥钦列克(Claude Auchinleck)元帅向军事首长们报告,他认为在缅甸的任何作战都是“徒劳无益”;邱吉尔也不停发牢骚,认为这完全是浪费力气③。即令如此,联合参谋长团还是确认攻占缅北之役将在1944年2月展开。不过他们没有提到攻占仰光,也没有提到三叉会议中承诺的大批海上武力支援。

  【55电子书网】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Txt55】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ugust 22; 1943; box 43; folder 7。

  ② Hauro Tohmatsu; 〃The Strategic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no…Japanese and Pacific Wars;〃 paper given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 Maui; January 2004; p。9。

  ③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p。358…363。

  史迪威5月间在华府的表现不佳,但他一回到重庆就开始在一本“黑色记事本”中自言自语,做起在前线指挥中国全体军队(包含共军部队)的春秋大梦。想要这么做,他必须先在中国军中取得“前敌总司令”的头衔。有了这个头衔,他就对前线所有的中国部队拥有“绝对权力”,蒋介石将只是“表面上”全盘负责,而陈诚只是“表面上”负责前线指挥。史迪威认为,蒋若不同意就“滚一边去”,因为美国会停止一切对华援助①。这个61岁的洋基佬,4年前还只是个任职多年、没有实战经验的上校,现在却幻想成为4亿人口大国实质上最有权力的人,僭取领导这个广土众民、历史悠久的国家及其军队近20年的首席人物之大位。

  ① 史迪威1943年6月在他的“黑色记事本”里写下这个剧本。见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341。

  史迪威的副手“小指”窦恩上校和一些“认真考虑过的中国军官”联手密谋史迪威计划的细节,这些人希望“高层有决定性的改变”,他们告诉窦恩,蒋的权力已“动摇”①。这类讨论在中国政府眼中,可是会构成叛国的。史迪威打算在即将召开的开罗会议,非正式地把这大胆的计划推销给马歇尔,如果可能的话,也向罗斯福总统进言。8月间,做为他构想中前敌总指挥的热身,他向委员长上备忘录,提议调共军参加联合攻势,并且把中国所有的武装部队重组为国防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蒋认为,这备忘录乃史对中国内政的“不逊之言”,不予理会②。

  ① Tuchman(杜希曼),Sand; p。399。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September 21; 1943; box 43; folder 8; 史迪威的计划,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2239; Ray Huang(黄仁宇),Chiang Kai…shek; part 2; p。45; Romanus and Sunderlund; Stilwell's Mission; p。341。

  史迪威晓得,新闻界对华府中国战略的政治角力举足轻重。他在结束三叉会议要离开华府之前,到国会山庄拜访若干议员,提供他的看法。戴维思在华府协助史,安排《华盛顿邮报》发行人梅耶(Eugenen Meyer)设宴,找了6至8名大牌记者和史迪威交换意见。另有20人在晚宴后加入,听取史迪威“非正式”的说明。和他与罗斯福开会时不一样,史迪威这次相当有说服力,《纽约时报》根据鲍德文(Hanson Baldwin)的报导,发表标题名为《对中国抱太多一厢情愿想法》的批评文章①。戴维思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分别对驻重庆和美国的许多西方记者、外交官和其他人士,提供这份资料。一个美国外交官凭着自己的职权,在美国国内策划抹黑战时盟国的媒体宣传,而且这个盟国还是美国总统所支持的,实在相当少见;戴维思完全同意史迪威的观点。

  ① Tuchman(杜希曼),Sand; pp。372…373; 476…477; 493。

  同一期间,陈纳德、艾索浦和宋子文也忙拜访媒体和国会人士,提供他们不同的看法。1943年5月,陈纳德在华府期间曾三度蒙罗斯福私下召见。罗斯福嘱咐陈直接向上呈报,让他知道中国的状况。现役将官和总统办公室直接联络的做法相当罕见,这令史迪威、史汀生和马歇尔很不爽。马歇尔甚至当面对陈纳德说自己不信任他①。

  ① Chennault; Way of a Fighter; p。226; Tuchman(杜希曼),Sand; p。371。

  9月13日,史迪威奉召到委员长位于重庆城里与河对望的寓邸。他见到了宋美龄和宋蔼龄。根据史迪威的日记记载,宋氏姐妹告诉他,她们很担心国军的军事准备不足。史迪威认同她们对此的担忧,点名指出应该对这问题负责的人,其中最重要的是参谋总长何应钦。会中某人(史迪威日记没讲明是谁)建议,有一个补救之计就是让宋美龄出任军政部长,换下何应钦。宋美龄在华府期间大力游说反史迪威,为什么现在突然又愿意与他结盟,这点我们并不清楚。她和哥哥的竞争必然是因素之一。毫无疑问,她很气宋子文和委员长斥责她在华府干预国政,想要恢复她做为委员长对美事务重要助手的地位。

  宋氏姐妹并没向史迪威说明她们的动机,但凡他说的,她们全都同意,于是三人“签署了攻守同盟”。史迪威写下:“她们很认真。”从10月13日至18日,史迪威记载了和宋氏姐妹的十次会议。她们痛骂何应钦(“非常自负的小猴子”),抱怨委员长很难相处,并自夸促成蒋最近在宜昌附近和日军交战①。据说,宋美龄“透露跟委员长的生活糟透了”,并宣称她是唯一可以跟他说实话的人②。

  ① Ray Huang(黄仁宇),Chiang Kai…shek; part 2; p。47。

  ② Stilwell; Papers; pp。213…217。

  就在这时候,宋子文还在华府,终于进入让史迪威下台的尾声。8月21日,宋子文谒见罗斯福,表示若史迪威不解职则“中、美合作堪忧”。罗斯福答说,他也有在想这件事。宋向蒋报告这段对话。(蒋夫人可能读到这些来往函电,然后邀史迪威参加了一个突兀的会谈。)9月16日,宋子文向罗斯福辞行,罗同意更换史迪威;宋离开华府之前也被告知(可能是霍浦金斯告诉他),马歇尔对史迪威不再那么欣赏了①。

  ① 宋1943年9月16日的电报,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2236;Romanus and Sunderland; Silwell's Mission; pp。376…377。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126682499。jpg〃/''/p'

  1943年新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蒙巴顿勋爵(右一)与夫人(左二),和蒋介石、宋子文(左一)合影

  宋子文和美国陆军供应司令索摩维尔(Brehon Somervell)将军飞回重庆。10月13日,宋从重庆发电报给霍浦金斯说搞定了!委员长将提出更换史迪威的要求,索摩维尔会把请求正式呈报给华府①。这时候索摩维尔接到战争部的讯息,要他留在重庆静候进一步指示;他以为自己要被派接替史迪威的职务,而他根本不想淌这趟浑水。

  ① 1943年10月13日,宋子文透过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拍电报给霍浦金斯,T。V。Soong Papers; box 61; folder 2。

  索摩维尔用尽一切办法,设法劝说委员长再给史迪威一次机会①。他也私下告诉史迪威,委员长坚持要把他解职,而且罗斯福曾经两度考虑要召他回国。史迪威在日记写下:“我猜就到此为止了。”②但是,蒋的心意未决。蒋在日 记中表示,他和美国的关系、即将展开的缅甸战役,还有中国军方的态度,都应该比这件事更重要③。蒋当然也是担心如果争端造成对美关系的危机,他的内部敌人会试图逼他下台。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377。

  ② Ray Huang(黄仁宇),Chiang Kai…shek; part 2; p。47。

  ③ Chiang Diaries; Hoover; October 15; 1943; box 43; folder 9。

  宋子文回到重庆,赫然发觉他的大姐、小妹联手力促蒋让史迪威留任;她们认为,逼史去职会对中国不利。在蒋氏官邸里,一场非同小可的家庭战争爆发,艾索浦每晚都听宋子文向他诉苦。史迪威和宋美龄都瞧不起的何应钦也加入辩论,支持宋氏姐妹的主张①。他可能觉得若史迪威留在中国,委员长的力量会被削弱,甚至可能在日本投降之前就引退或被推翻,届时他或许有机会掌权。

  ① Alsop; I've Seen the Best; pp。224…225。

  10月16日,新任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勋爵(Louis Lord Mountbatten)飞抵重庆。当蒋问起时,蒙巴顿坚持史迪威应该留任;因为他才刚刚批示让史迪威在本兼各职之外,再加上一个职衔,即出任他的副手①。蒋被这些声音说服了,也担心此举恐怕会得罪马歇尔甚至罗斯福,不论宋子文被告知了些什么;他要蒋夫人去告诉史迪威,倘若被召回恐怕有损他将军的名誉,但是如果史肯道歉并改变作风,委员长或许会原谅他②。宋氏姐妹劝史迪威放下身段、承认犯错,道歉并保证悔改。史迪威说他犹豫了许久,但在两姐妹的坚持下,他终于还是答应了③。

  ① 同上注,p。224;Ray Huang(黄仁宇),Chiang Kai…shek; part 1; pp。46…47。

  ② 史迪威与宋美龄,以及蒋介石与史迪威的谈话,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1943年10月17日,p。2253。

  ③ Stilwell; Papers; pp。220…221。

  史迪威在宋氏姐妹的陪同下,于10月17日夜里去见委员长。根据中方的记载,史迪威表示他诚心希望帮助中国,若有任何误解“皆出无心”。他保证必不再犯。蒋对史说教,大谈最高统帅和参谋长的职责,并建议史迪威克制他的优越情结。史迪威保证他会好好扮演蒋(统帅)的顾问①。

  ① 史迪威1943年10月17日与蒋面谈的中文记录,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2253。

  蒋夫人冲出委员长书房,宣布史迪威同意服从最高统帅时,陈纳德正在接待室等候晋见委员长。蒋单独邀请宋子文做早餐会谈。宋激昂地报告说,他终于取得美国政府让史迪威去职的无条件支持和谅解。蒋答说,他一直很在意史迪威的不服从,可是史已保证今后将会“听话”,变得更加合作。因此,他决定再给史迪威一次机会①。

  ① Alsop; I've Seen the Best; p。225。

  宋子文失望透了。他好不容易让美国总统同意召回自从到任就让委员长芒刺在背的人,结果全是徒劳。宋力主蒋不应错过这次让史解职的机会。他一度抗议:“难道你是非洲部落的酋长,怎么这么反复无常?”蒋怒不可遏,一拳捶在小餐桌上,盘子碎了一地①。回到家后,宋子文向艾索浦透露对话经过,不禁潸然落泪②。但是,事情似乎暂时告一段落了。次日,史迪威、陈纳德和索摩维尔来到官邸和蒋氏夫妇喝茶,彼此闲聊,彷彿一直都是朋友似的③。

  ① 宋子文1943年向蒋介石写悔过书的备忘录,宋仲虎于2006年4月11日e…mail中提供副本。

  ② Alsop; I've Seen the Best; p。225。

  ③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p。378…379。

  蒙巴顿来到重庆召开盟国正式军事会议,借以讨论缅甸战役。会议在黄山官邸举行,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这一类正式会议。会议头一天,宋子文以外交部长身分陪同贵宾进入小妹所处的会议室。这位颇善于在女人圈周旋的英国勋爵,觉得她“有最动人的容貌、格外妩媚……还有一双优雅的腿”。她低声与哥哥快速交谈,蒙巴顿认为她是叫他离开,因为宋子文摸摸眉心表示他不舒服,然后就告退了;此后一连数月都没有重要外宾或访客见过他①。

  ① Louis Mountbatten; Personal Diary of Admiral the Lord Louis Mounbatten; 1943…1946; ed。 Philip Ziegler (London: Collins; 1988); p。14。

  委员长一进来,蒙巴顿立刻觉得他“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所见过最有威仪的中国人”。虽然蒋私底下很生气联合参谋长团要把泰国和中南半岛(主要指越南),划出他的战区置于蒙巴顿的战区辖下,但接下来两天的正式会议“顺利得不得了”。蒋、蒙两人达成协议,这两个国家仍归属中国战区,但两个司令部都可进入作战。蒙巴顿告辞时,对他的东道主有了“真切的情感和敬重”①。

  ① 同上注,pp。11…17;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380。

  宋子文卑屈地写了一封信向委员长道歉,但蒋觉得宋拿他和非洲酋长相比,简直欺人太甚,把他置于软禁状态。那年冬天,宋子文经常和艾索浦相偕在寒冷、空旷的稻田间散步。同时,史迪威趾高气昂,在日记和信函里毫不掩饰,全无认真承诺改变作风的样子。他告诉太太渡过“这难关”后,他感觉“像空气一般自由……伟大、光荣”。他形容“花生米”10月17日的说教“全是胡说八道”①。相形之下,蒋的日记和行动却显示他是真心和史迪威修好。蒋介石不是那种记仇的人。

  ① Stilwell; Papers; p。221。

  1943年夏天,蒋曾在日记写下,他不需要强迫中共解散;他认为他的主要策略应是运用政治和宣传手段,助长共产党“内部裂痕”;他觉得此时共产党的内部裂痕正在扩大中①。如事实上,也有证据显示这个时候毛泽东和党内的“国际派”,包括周恩来,已有分裂。根据俄罗斯档案文件,季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