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

第89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89章

小说: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对派:他们虽然不喜欢国民党,甚至仇恨国民党,却愿意在体制内工作,同时不断替台湾人争取更多权利及多党制民主政治。高玉树被允许在私底下畅所欲言,正是吸纳异议人士、让他们保持若干可信度的方法①。

  ① FEER 60; no。20 (May 12…18;1968):343。

  1969年9月某天上午,蒋氏夫妇坐上轿车,由两辆随扈车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护送他们前往阳明山上的官邸。不料,一辆下山的吉普车超速驾驶,冲到对向车道。前头的随扈车司机踩了刹车,轿车猝不及防,撞了上去。蒋和夫人都没希安全带,撞车的力道把两人猛地往前甩。蒋的假牙碰飞,受到震惊,但是没有明显重伤。蒋夫人撞向前座,颈部扭伤,一只腿受了伤、没断①。

  ① 1996年5月31日,熊丸在台北受访。陈三井访问,《熊丸先生访问记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69),1998),pp。117…118。

  车祸之后,蒋的“精神不如以前”。健康检査时,医生发现他的心脏主动脉有杂音,怀疑他的心脏瓣膜受伤①。到了11月中旬,蒋夫人仍不能走路;又过了4个月,连在书信上签名或重拾喜爱的绘画都不行。尼克松总统表示可以派一名美国神经医学专家来台湾替蒋氏夫妇治病,但是他们婉拒“这番好意”②。

  ① 翁元,《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的日子》(台北:书华出版社,1994),pp。118,128…131。

  ② 熊丸,《熊丸先生访问记录》,pp。117…118。FRUS (1969…1976); vol。17: China; p。146; Tyson Li; Madame Chiang; pp。400…401。

  五

  1969年秋天,中苏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爆发冲突,红军摧毁了一旅解放军。中共中央下令沿边界全面动员;解放军4位元帅建议中国打“美国牌”。陈毅还向周恩来建议,由中方主动提议和美国进行高阶会谈①。

  ① Chen Jian(陈兼),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pp。245…249。

  8月间,罗吉斯访台回答蒋介石的提问时,曾经向蒋保证,尼克松总统和报导所传相反,没有“任何要把第七舰队(从台湾海峡)调离的意图”①。可是3个月之后,五角大厦通知蒋经国,由于预算的限制加上第七舰队要裁减100艘船舰,美国海军即将中止这类象征性的巡逻。美方解释说,这个动作绝不会影响台湾海峡的安全或美国的承诺。根据档案文件,美国国防部起初的确因为预算的缘故才做出此一决定,但是白宫随即看到它对中国政策的正面政治意涵,快速通过此案②。季辛吉的用意是让北京相信,这是美方示好、建立信心的动作,而巴基斯坦总统亚雅汗(Yahya Khan)也秘密地以这套解释向中方传递这个决定③。

  ① FRUS (1969…1976); vol。17: China; pp。88; 143。

  ② 同上注,pp。88…90。

  ③ 同上注,p。105。

  两蒋父子这边,也看到此一政策变动是迫使美国多给台湾先进武器的机会。11月19日,蒋致函尼克松警告说,美方决定停止第七舰队巡曳台海,会引诱共产党攻击台湾、澎湖间的航线,以及外岛。因此他要求立即检讨双方对防守台澎所订定的应变方案“罗契斯特(Rochester)计划”。信中,蒋再次表达支持尼克松主义,并重申要求潜水艇和F…4幽灵式战机。尼克松答以一封友善的信,表示美国乐于听取蒋对修正防卫计划的任何意见。尼克松也批准给予台湾5艘驱逐舰及驱逐舰护送型船只、足够的F…104战机以替换国军空军所有的F…86,以及F…5战机的台湾生产线。此外,美国海军重新调整路线,每个月有15艘船舰来往日本时会穿越台湾海峡。国会同时还通过一项法案,批准售予台湾所渴望、尼克松却略过的关键项目——幽灵式战机①。

  ① 同上注,p。137。

  新批准的军售和军事技术转移,却没能换得蒋的一封谢函。他反而在替自己和台湾琢磨另一条激烈的替代策略——和苏联结盟。7月份的日记中,蒋模糊地表示,很气“美国之用意全在防止我与俄对反攻大陆之商谈也”。我们不免要假设,美国国务院就这个主题一定还有一些相关文件尚未公布。次月,蒋又猜测:

  其成败关键全在匪共,如其匪共决联美而制俄,则其不能获及美国实际援助,而先将俄所寇制矣。果尔,则俄自必联我而攻匪,如此,美国将阻碍我行动,其果能以武力干涉我反攻与联俄乎?①

  ① Chiang Diaries; July 17; August 12; 1969; Hoover; box 75; folder 5; 6。

  蒋显然想起了去年以记者身分做掩护的KGB特务路易斯的到访,以及他后来和经国手下一名亲信在欧洲的多次接触。蒋或许又想起,历史的转折是否会促成他第三度和苏联结盟,使得原本似乎轻率、鲁莽的反攻计划成为可能——这一次是由更有决心的盟友苏联全力援助,甚至由北方挥兵攻打中国。对蒋来讲,这是个非常有吸引力的构想。他觉得,“余之所得经历认为,俄共险恶狡诈,乃是阳性的人所皆知,而尼氏阴险虚妄,则为阴性,在人不知不觉之中而易入其陷害也”①。

  ① Chiang Diaries; October 30; 1970; Hoover; box 76; folder 3。

  由于这时候中、苏双方恰好在乌苏里江边境爆发冲突,蒋的盘算似乎更有它的基础。双方都已发动大规模增援——俄国方面甚至动员了有核子能力的炮兵。毛泽东则号召同胞全国“深挖洞广积粮”,建造核子防空洞。蒋和少数亲信(蒋经国一定在内)可能又讨论了打俄国牌的构想。这一步棋,比起一年前稍稍显得更合乎实际了。

  可是,小蒋毫不犹豫立刻反对政策如此大转弯。这么做——甚至只要消息外泄,说国府正在考虑此一方案——必将破坏蒋氏对付尼克松出卖台湾时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即维持国内外对台湾稳定的信心,并在美国民众、投资人、政治领袖及传媒当中,尽可能维持支持和同情。虽然这个方案(和苏联结盟)可能已被搁置、遗忘,但是台湾媒体提到苏联时,已越来越少做攻讦。而且官方谈话和去年一样,继续用“反毛”一词替代“反共”①。

  ① Jay Taylor(陶涵),The Generalissimo's S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1; p。289。

  同时,台湾地区立法委员增额补选如期在12月间举行。“大炮”郭国基和黄信介这两位党外候选人无视官方规定,要求停止戒严,甚至宣传反攻“无望”的想法,并说蒋总统若长期在位,将对国家有害①。蒋经国必然已预计要给予这空前的宽容,而且老蒋一定也如此默许。固然报纸上没有报导这些尖锐的批评,党外报刊却抨击国民党撒大把银子竞选,又控制了绝大部分的媒体。后来这两位党外人士当选,使立法院破天荒地添了两名象征性的真正反对派。蒋经国欢迎他们的出现,因为这使体制的威信稍微增加了一点点。

  ① Sheldon Appleton; 〃Taiwan Portents of Change;〃 Asian Survey 11; no。1 (January 1971):68。

  第十三章:尼克松及晚年

  1969年11月,蒋介石在日记写下:“明知尼氏卖友陷共政策已定……但不能不尽我心力与人事。”12月12日,他又说尼克松“与匪已约期密谈。”这时候,除了尼克松和季辛吉最内圈的亲信,还没有人晓得,拜访毛泽东是这位美国总统秘密计划的一部分。日记里这些记载和其他的评论再度强烈显示,周恩来已经把北京和华府进行秘密沟通的消息,传话给蒋。虽然蒋在日记里两次提到尼克松计划“放弃”台湾,此时的他似乎仍认为尼克松还不会抛弃台湾,只会牺牲金门。蒋认为这是自杜鲁门以降,历任美国总统都希望的那套“两个中国”政策①。

  ① Chiang Diaries; December 12; 13; 25; 1969; Hoover; box 75; folder 9; 10。

  12月17日,新任驻华大使马康卫来到士林官邸,转达尼克松对蒋总统11月去函的口头答复。马康卫首先强调中国共产党政权对东亚仍持续构成威胁,美国“不会改变它的警戒态度”。他说,同时,美国政府“认为它有责任采取一切务实的、审慎的步骤,降低(本区域的)紧张”。基于此一精神,美国将“认真地与北平(北京)政权建立有价值的对话”①。

  ① FRUS (1969…1976); vol。17: China; 1969…1972; pp。147…149。

  马康卫解释说,白宫“决心继续寻求可用的接触管道,蒋总统身为美国的友人和盟国,应该充分明白此一政策的性质和目的”。马康卫代表尼克松说话,以“最正面、明白的措词”向蒋总统担保,美国坚守它对中华民国共同防御的承诺。与大陆改善关系的目标绝不会“稀释此一承诺”,也不会“打击或伤害到中华民国任何基本利益”,更不会“妨害到我们两国政府共同合作的建设性发展,我们希望气氛不因大陆侵略之威胁而蒙受阴影”①。

  ① 同上注。

  蒋“全神贯注毫不打岔地用心”听马康卫的陈述。将近30年来,蒋频频向美国人说教,说明他为何认为他们对待中共太过天真;又,20多年来,蒋认为有一群具分量的美国人勾结英国人,阴谋把美国推向中共,远离台湾及其政府。但是,听完马康卫的话,蒋静静“思索了几秒钟”,然后表示“他因确认美国坚决支持中华民国的政策没有变化,再度感到放心”。他唯一担心的问题是第七舰队不再巡防台湾海峡,马康卫答说,尼克松授权他表示这个行动“纯粹出于经济考量”。他又引述尼克松的话说,共产党对台湾海峡中华民国船只任何“无理、无端”的攻击,“不会受到忽视”。蒋对此一照本宣科的保证表示“感谢”①。

  ① 同上注,p。150。

  这次谈话又是一个例子,说明蒋早已明白全球政治正在产生最基本的转变,他也务实地估算到若大发雷霆,只会替自己制造更多问题。此外,蒋可能也认为尼克松和北京修好的举动,要是在中共党内及解放军引起反毛声浪,很可能会失败。中、苏关系也可能爆发为全面战争,其后果之惨重难以预料。

  他的谨慎还有别的理由。关键点是尼克松在和毛泽东达成的协议中要如何处理台湾地位问题,以及美国对台军事关系。蒋有信心,中共不会接受两个中国的安排。因此,如果尼克松的和解秘藏了两个中国的剧本,整个进程将脱轨不前。蒋在11月份的信函中再次争取幽灵式战机和其他先进武器;他在圣诞节时获悉尼克松否决了国会出售幽灵式战机给台湾的法案。这是他生平所遇“重大打击之一”①。

  ① Chiang Diaries; December 25; 1969; Hoover; box 75; folder 10。

  次年春天,蒋经国告诉季辛吉,国府情报人员“在香港获悉中国共产党可能提议更改华沙会谈的地点,甚至可能主张移到北京举行”。季辛吉的助理何志立(John Holdridge)向季辛吉和尼克松呈报,蒋经国“试图暗示我们,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共有情报接触”;何很可能是对的。何志立为台北的目的可能是要“提醒我们不应该不拿国民政府当一回事”;从北京的观点来看,何表示:“这个情报插曲正好提醒我们,共产党在当前会谈的即时策略性目标,或许是想试探能否在我们和(国府)之间塞进一把刀刃。”①

  ① FRUS (1969…1976); vol。17: China; 1969…1972; p。198。

  可是,何志立没观察到周、毛决定把此一敏感情资传递给蒋的主要原因。第一,他们很可能希望让蒋明白他已被美国抛弃,因而鼓励蒋同意与共产党政治解决。第二,也是最直接的理由,他们可能希望促成双方坚定“反对两个中国”的共识。周和毛晓得,蒋和他们一样,都是民族主义者,因此既然华府、北京高阶层会谈已近,周有必要传话给委员长,透露北京领导人绝不会接受两个中国的架构,希望蒋也采取相同立场。近期内,这两个旧日的同志、友人一定重新确认过彼此的共同观点,以及各自政府对此关键议题的主张。因此,中共领导人希望再次搭起国共联合阵线的舞台——这次是实质的、不经宣布的联合阵线,仅适用于对中国领土完整性的共同立场,但是也暗示对中共未来动用武力做了某些限制。12月是中、美关系非常忙碌的一段时候。季辛吉向尼克松报告,巴基斯坦总统亚雅汗已“把他的想法传递给中方”,透露美国“预备与共产中国关系正常化”。北京表示感谢巴基斯坦传话,并以释放2月间误入中国领海的两名美国游艇客做为回应①。12月25日,国务院公开承认台海巡逻的改变②。为了加重对北京的诱惑,尼克松批准销售美国谷物给中国,并取消美国人前往大陆旅行的许多限制③。

  ① 同上注,p。154。

  ② James C。H。Shen(沈剑虹),The U。S。 and China: How the U。S。 Sold Out Its Ally (Washington; D。C。: Acropolis Books; 1983); p。67。

  ③ Roy Medvedev; China and the Superpowers (New York: Blackwell; 1986)。

  这一年年底,蒋在日记中写下与即将来访的美国副总统安格纽(Spiro Agnew)会谈的谈话重点,规划他的危机处理策略,并没再提起打“苏联牌”的想法。蒋打算告诉安格纽,在评论美国对华政策变动时,他于公开场合的讲话将与私下谈话有别。甚且,“不使尼氏为难,并绝无损友利己之念。”他的谈话重点之一是,“美对联合国认共匪之参加政策,希望能诚意与我事先说明,我决不使美国为难。”①

  ① Chiang Diaries; December 28;(下周计划)、(每周反省)1969; Hoover; box 75; folder 10。

  面对势在必行且范围广泛的美、中和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默认姿态。可是当蒋和安格纽真的碰面时,他又无法像日记所写的那样坦诚交换意见,并充分表达对无可避免情势之默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