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足球梦难圆 >

第26章

中国足球梦难圆-第26章

小说: 中国足球梦难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年都能有在甲级联赛中一鸣惊人的升班马,每年也都能从乙级球队中培养出新星进入甲级球队。我说中国足协的战略决策有问题,说它们在决策上有极大的随意性,其中包括了对甲B联赛的不重视。其实足协最该管得细管得严的恰恰应该是甲B和乙级,在这两个层次的球会赛事及其构成方面才真正需要足协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足协错过了最适当的时机,而把手段错误地施展到甲A赛事中,很明显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方法。在这两个级别中才应该在球员的年龄、薪金、奖金等方面作出有利于甲A发展的规定,按照欧美的管理模式去规范球队。如今出现了极其反常的情况,甲B的一些球队在薪金奖金方面比一些甲A球队还要高,致使一些本可以在甲A比赛的球员倒流回甲B。在球员资源稀有的中国足坛,这无疑是釜底抽薪,不利于提高球员的职业意识,也使球员的敬业精神很难得到强化。而中国足协“人往高处走”的规定只在甲A球队中执行,恰恰不利于联赛水平的提高。按国外的“选秀”模式,都是实力弱些的球队有优先权,如今中国的转会规则无形中造成强的更强弱的更弱。按说如此简单的问题不该糊涂,但偏偏就糊涂了。 
从'97赛季甲B的情况看,升入甲A的四支球队面临着兵源质量不高的问题,如果按中国足协的转会规定,他们无法转入好一些的国内球员,因为和其他甲A球队争夺球员时,他们没有优先权。它们如果想保级成功,就只能在外援上做文章。还要想办法用老将挑大梁,新人永远也难有出头之日——因为在冲击甲A的过程和保甲A一样不敢轻易使用小将。也正因为如此,舆论界才会对八一在大胆使用新人上大唱赞歌,但他们哪里知道八一队自己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呢。 
还是让我们首先看看'97赛季的四支升班马吧。 


39 武汉雅琪



湖北足球有过一小段值得回忆的历史,但进入职业化以来就变得让人不可捉摸。按说这个地区不应该有过多的历史负担,它既没有过广东足球的风光,也没有辽沈足球的辉煌。足球人才也并不过剩,但不知为什么始终内耗严重。几年来,曾经有过几员国字号球员的湖北足球再也没能出现过灿烂的球星。这支球队也始终在甲B中沉沉浮浮,直到'97赛季才表现出了它应有的面目。应该说,主教练殷立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队中的主力球员肯定是殷立华最坚强的支持者。在雅琪队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蔡晟,这个身高190厘米,曾经几次入选国奥队和国家队的年轻人几年来一直想离开矛盾不断的湖北,但最终还是留下来帮助球队冲甲A。应该说有蔡晟上场的雅琪队让所有对手的后防线吃紧,他的扯动也造就了年轻的雷军。'98外围赛戚务生圈定的国脚大名单中蔡晟榜上有名,一定更加激励了他的斗志,但我的看法是蔡晟不及宿茂臻也不及王涛,他甚至和辽宁双星的张玉宁相比也没有优势。从'98年外围赛进程来看,戚务生的大名单属于聋子耳朵——摆设,其实应该拉出更长一截的单子,让更多球员享受一下虚荣,让更多的球队受益。 
都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但雅琪队还没能表现出它的难缠难斗。应该说雅琪在前卫晋级之后才感受到羞辱的,而这支球队中的许多球员都是当打之年的好脚,除了蔡晟,还有王军、余捷、张斌,这些球员即使在甲A中游球队也能争夺主力位置,但他们在甲A一混就是几年。'98赛季的甲A联赛对他们肯定是非同一般的检验,毕竟还要靠国内球员支撑大局,外援最多也只不过3个。'97赛季雅琪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他竞争者在赛季之初没有把湖北佬放在眼里,殷立华的低调宣传更加重了对手的负担。平安、金鹏、松日、佛山都是升A的热门球队,最后的结果是平安松日升A,金鹏功亏一篑,而雅琪在开赛之初就力挫这四支球队,加上第一阶段四胜两平的战绩,一下子就把其他球队甩在了身后。等其他球队感受到战略上的失误,注意力也只能转移到相互间的克制上。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几乎每一支球队都希望雅琪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希望雅琪为自己扫清道路。雅琪当然可以更加从容地打好最后阶段的比赛,因此说雅琪的一支独秀并不能证明它在甲B的真实能力。这就不能不称赞主教练殷立华。大家还记得雅琪出战佛山时队员都患腹泻。但殷立华有效地封锁了消息,并且指示球员开场就力拼,结果是空城计生生吓住了佛山佛斯弟,比赛打完之后才后悔不迭。 
应该说武汉据长江要冲,自古称“九省通衢”,其开化度和对外界事物的吸纳能力都有优势,如果以长江为界区分南北,武汉正介于其间。应该说自然环境和条件对一个区域的人文影响巨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比起南方球员,这支球队拥有身体优势,在拼搏和对抗中吃香;和北方球队相比,它又多出一些细腻和油滑,往往能偷袭取巧而制胜。长江中游一直也是古代兵家的战场,也是现代史中的兵家必争之地。武汉人自古就受战乱洗礼,天性中有一股子蛮劲。两支队伍相遇,很多时候取决于各自的勇气。雅琪队在不利的情况下往往能豁出命去拼一下,而其他球队输给雅琪并不是实力上的差距,差的只是一股拼劲。天性中存在的优点如果能分配得恰到好处,在球场上自然就是不可小视的实力。打南方球队时,殷立华要求要“狠”,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搞抢逼围,弄得南方人传接带都不能舒服;打北方球队,殷立华在狠之上又增加了巧,这无疑有点使奸使诈,北方球队时不时让雅琪的慢功夫算计,输得窝囊又不得不承认自家有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雅琪的新对手不再是甲B,殷立华的新对手不是王宝山和张惠康,他们将面对大连万达、北京国安、上海申花和济南泰山,靠老一套只能说方针对头但实施起来恐怕并不容易。回顾'97赛季,雅琪队的狠并不是贯穿全程的精神,这支球队的精神状态总是起伏不定,幸运的是开始阶段他们打了对手一个冷不防,积分和威望一夜间扶摇直上。如果开始阶段对手们的思想准备充分,情报工作细致精确,我能肯定雅琪的日子不会如此好过。至少金鹏建业甚至辽宁双星也有可能取而代之,因此我说真正幸运的是殷立华。 
湖北自林强之后还没有出现过更夺目的球星,和谢育新同时期的涂胜桥已经沦为替补,如今只有蔡晟尚现一丝光亮,但巅峰时代已过,虽有大志但才能有限,在新一个赛季中也不会有更大的作为。雷军虽有灵气,但也只能在低水平的甲B球队中偶露峥嵘,到了甲A赛场,我不信他的光芒会遮住王鹏和胡云峰。王军虽说在雅琪独挡半壁江山,但他从来就没有达到当年大连王军的水准,进了甲A,王军也不会给雅琪的中轴加固添钢。以雅琪现在的实力,即使引进了三名高水平外援,也难以在甲A站稳脚跟。红花虽好,还需绿叶,雅琪的本土球员质量偏低将是他们保级的致命伤。好在广州松日、深圳平安的日子并不好过,雅琪总不至于上了甲A的船就翻身落水。但'97降组的任何一支球队重返甲A之后,雅琪降组的可能就变得现实起来。因此我说湖北足球的翻身之日还没能真正到来。武汉虽然有丁石三或者林强或者殷立华,但在中国近百名上上下下的教练中也属平庸之辈。带着球队打打甲B或者乙级尚可一战,但和甲A中最低劣的余东风相比也还要差一个档次。余东风带着全兴队四年职业联赛不降组,虽然有“保卫成都”的闹剧,但毕竟是经历过甲A大风大浪的水手,单凭着呛水功夫,殷立华恐怕也不是对手。 
'98赛季,雅琪能否保级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咬紧同时升班的患难兄弟,除此之外,任何非分之想都将造成雅琪和湖北球迷一天高兴三百天痛苦。 
'98赛季前景保级成功。 
焦点殷立华到底行不行? 


40 沈阳海狮



辽沈球迷一直不能接受沈阳海狮,这种情况在几十年里没有改变。我一直呼吁球迷忘掉“十连冠”的辉煌历史,但辽宁队的存在始终让球迷们对它情有独钟。在辽宁,许多人始终不能认识到过去的辽宁队就是现在的大连队;始终不能意识到职业化的开始就意昧“辽宁”这个名称就应该消亡;如今的辽宁人已经没了争王称霸的可能,它的存在只能是对辽宁足球的反动。在某种意义上讲,辽宁队如今只是为过去的回忆而存在,对辽宁球迷来说,这种回忆早该演变成对沈阳足球的关注。如今的现实是沈阳海狮终于取代辽宁队成为大连之后的又一支甲A新军,按辽宁足球深厚的积淀,沈阳有充分的理由在中国最高层次的联赛中占据一席之地。 
沈阳海狮在'97赛季的最后一轮冲甲A成功,许多辽沈球迷不远万里奔赴深圳替沈阳队加油助威,这种情况是绝无仅有的,它是否意味着辽沈球迷正在把热情移向海狮呢?我们还要看看再说。海狮能冲甲A成功,和三名朝鲜外援的正常发挥有重要关系,球员兼教练李强的作用也不能抹煞。但徐永来的存在应该说给年轻的海狮增加了几分理智和稳重,他比起脾气火爆的李强,更适合担当调谐降温的角色。这本来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组合,但李徐二人之间的兄弟情谊使教练班子的指挥变得非常顺畅有效,这是甲B十二支球队中最独特的教练班子,也应该是让他们的同行羡慕的最佳配置。 
东北历来是逃难和挨饿的人们最理想的去处,吉黑辽三省拥有最肥沃的土地和威猛的人群,但这个区域也是受日本人侵略最长久而斗争最不激烈的。它出了赵尚志、赵一曼和杨靖宇,还有八女投江,但和关内燕赵相比,毫无疑问是日本侵占中国的大后方。我的意思是说东北民众具备了非常矛盾的双重性格,他们一方面凶悍尚武,一方面又逆来顺受,一方面豪爽大方,一方面又狭隘自私;一方面乐善好施,一方面又冷漠寡情;一方面能团结对外,一方面又内讧不停。这些不能相容的就这样以日常生活的形式统一在东北这个独特的区域中。我说不好在足球领域里这些东西都起到了什么作用,但从海狮和辽宁队的沉浮中应该不难找到这些双重的东西。好在职业化决定了历史的记忆将逐渐淡漠,辽宁队不管曾经多么辉煌,迟早要让出老大的位置。只是这一天来得太晚了一些,它使辽沈球迷经历了过多的痛苦和失望。海狮在1997年应该是十分惊险的一年。如果在这一年它不能冲回甲A,我敢说它在辽沈球迷生活中将比辽宁队还要让人沮丧。一直是辽老大沈老二,海狮想翻身甚至比辽宁队重返甲A还要难。但'97赛季海狮队很幸运,它在其他对手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理顺了内部关系,而且关键场次遇着了贵人,如果金鹏不是见好就收,如果平安不是坐稳了老二,海狮队97年根本别指望能时隔三年之后又进甲A。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海狮队的确比辽宁队更有资格进甲A,从任何一个方面相比较,海狮进甲A要比辽宁进甲A更有理由。也更有利于辽宁足球的发展。完全可以这样讲,海狮的成功应该看成是足球职业化的成功;海狮的进步、应该是辽沈足球在观念上和操作能力的进步。从辽沈足球的根本大计着眼,辽宁队存在的理由远没有海狮的存在更充分。但辽宁队毕竟半死不活地赖在甲B里,没有谁可以毁掉一个球队,只有它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自然淘汰。以大中城市为基地的足球俱乐部才会拥有真正的主场,而这种主场的意义远非单纯地拥有球迷,它意味着各个城市有了自己的无烟工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海狮没理由在职业化深入进行的过程中成为过客,只是因为辽宁球迷还不习惯于“沈老大”,更因为辽宁足球发展不很平衡,造成许多大中城市的球迷只肯爱辽宁队而把海狮冷落了。如果辽宁队也有自己的城市做为基地,它的日子肯定要好过些,但无论如何它不该再用“辽宁”这个名称去装扮自己,因为它早就不能代表辽沈足球,更不用说辽宁足球的真正代表是大连万达了。 
海狮的情况简单明了,它只是沈阳足球的代表,它虽然还不是一个很规范的职业俱乐部,但比起四川全兴还是进了一大步。 
回顾海狮一波三折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现下这种模式恰恰很适合海狮这样一支由东北人组成的球队:既有传统的权威——体委,又有经营得体的企业——金客。但这种模式最终还需改变,否则,随球队水平的上升,许多辽老大经历过的痛苦海狮还要重新感受,那时恐怕就要重蹈辽老大的复辙。 
在海狮中,三名朝鲜外援无疑是海狮冲甲A的最大功臣,这也说明海狮其他球员还不具备很强的实力。在海狮的所有比赛中,一旦三名朝鲜外援的状态有问题,比赛的成绩就明显不好。这种情况在甲A赛场上出现的次数恐怕要更多,海狮'98赛季的前途就变得凶险。此外,三名朝鲜外援和中国球员有同样的痼疾:心理调节能力差,打主场好些,打客场紧张。这大概和他们所受的教育有关,属于很难治愈的病症。因此说海狮要想更上一层楼,还须在引进外援上多下功夫。只有那些有高水平职业比赛经验的外援才有可能帮助海狮适应甲A赛场上的紧张和残酷。也就是说,李昌河三人打甲B如鱼得水,打甲A就不见得游刃有余。海狮切不可对甲A球员的水平估计过低,吃了亏再想寻外援恐怕要和辽宁队一样瞎扑乱抓最后掉了级还没找着像样的外援。 
既然足球进入职业化,就必须一切都按市场的规则做事。多年来辽沈足球总是内耗不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情关系网和市场规律相冲突。东北人很看重人情很讲究知恩图报,有时候明明出了问题也死抱着这种人情恩怨不放,结果是一误再误,出了大问题之后,人情思怨又变成敌对情结,于是便形成恶性循环。从海狮的现实看,李强徐永来的确劳苦功高、但以他们的经验和能力,还不足以和甲A球队的众教头相抗衡。李强在场上踢球可以指挥若定,但到关键时刻就显得比普通球员还要急躁。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