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20章

大明天工-第120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比王国兴虽然贵为镇守辽南总兵官,征虏前将军,但是在明朝中后期以文统武地背景下,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失利以后,这个总兵一点都没有地位,就好像辽东巡抚王化贞手底下就有好几个总兵。
    萨尔浒以后,人们但知熊廷弼、袁应泰、王化贞,以及后来的孙承宗、王在晋、袁崇焕、高第。至于他们手下的武将,似乎并没有什么名气,名气最大的或许就是毛文龙,结果被袁崇焕一举格杀。
    王化贞他们心中都清楚,复辽军能有今天,离不开李彦的思想和运作,要是换了别地文官,哪怕是走得比较近的孙承宗、茅元仪,也不可能让复辽军沿着原来的轨迹发展。
    同样地。没有李彦就没有复辽军地今天,甚至明天,没有李彦,他们这些人恐怕也保不住现在地位置,要是手上的军队都损失了,他们也只能灰溜溜回到京城,继续做他们地纨绔。
    正因为这些原因,当李彦在金州重开兵战俱乐部的时候,俱乐部系的复辽军军官就已经逐步结成一个团体。他们有自己的声音与利益诉求。
    明朝后期本来就有结党的风气。复辽军中地俱乐部系倒是成为军中主流,即便是那些本来与俱乐部没有多少关系的。也很快被拉进俱乐部,进行学习,接受改造。
    虽然没有明说,王国兴等俱乐部系的军官早就将自己看成了同一个群体,王国兴自然反对李彦为了不是这个体系的毛文龙去冒险。
    李彦差不多明白王国兴的想法,他无奈地笑了笑:“毛文龙不听指挥,我们也确实没有理会他的必要,但是考虑到建奴这个共同的敌人,似乎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复辽军费尽千辛万苦打下复州,还不是为了解镇江之围?”王国兴无所谓地撇了撇嘴,攻打复州早就在复辽军的计划当中,至于他说的这句话,倒也不能算错,这也是大家商量好敷衍朝廷地说法。
    事实上攻打复州确实可能起到围魏救赵的效果,但这要看建奴是不是配合,还有镇江堡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如果说为了应付朝廷,一个复州城已经足够了,只不过从打击建奴的角度来说,会不会太便宜他们?”李彦笑了笑说道。
    “哦?”王国兴眼前一亮,知道李彦不是为了附和朝廷,或者是为了救出毛文龙,而是准备打击建奴,顿时来了兴趣。
    “大人还准备再打一仗?怎么打?在哪里打?”
    李彦伸手招了招,示意茅元仪走过来:“我们原来的设想还不够深入,只到建奴攻占镇江堡为止,要是建奴因为丢了复州而恼羞成怒,会不会继续深入朝鲜国境追杀辽军?如果建奴想要赶尽杀绝,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打他一下?”
    “要是毛文龙不死,镇江堡有人能撤到河东的朝鲜,建奴倒是真的有可能追过境,大人的意思,是在铁山设伏?”茅元仪很快听明白李彦的意思,开口问道。
    李彦笑了笑:“是不是在铁山设伏,参谋部再研究一下,既然复州营拿出来打了,表现还不错。我看东江营也可以趁着建奴不备,打上一打,要是打成了,差不多能够稳定住东江防线,要是不成,也能缓解朝廷那边地压力。”
    “铁山这个地方不错。我支持打一下,”王国兴笑呵呵地说道。
    李彦点了点头:“既然这样,那就打一下,参谋部先制订计划,不过东江不比复州,巩永固虽然不错,未必能够压服朝鲜和毛文龙,东江营地兵力也该适当补充一点,我打算亲自走上一趟。金州这边就交给王总兵统领了。”
    “交给我?”王国兴愣了愣,即便是李彦要离开,也没有将兵备道衙门的事情交给武官来署理地。
    “大人。还是我去东江吧,末将保证让建奴饮恨而回。”
    李彦摇了摇头:“我这次去东江,可不只是为了建奴,山东那边开始拖欠金州的粮饷,这不是个好现象,我担心这种情况以后还会有,复辽军地训练、扩军,可都是花费不少,咱们的产业都要独立出来。”
    “朝鲜那边发现了煤、铁。咱们可以想办法利用起来,商队这次回来,发现朝鲜、日本那边有很多商机,皮岛紧挨着朝鲜,邻近日本,也可以作为商贸的中转,我去看一看,将这个事情做起来,要是能做好。我们的复辽军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断发展,而不会受到朝廷那边一些变化的影响。”
    “既然如此,末将一定为大人看好金州、复州,”王国兴肃声道,他知道李彦此行意义确实重大,他们这个团体,要走自己地道路,与朝廷那边显然会有很多别扭,复辽军这样的打法。对后勤供给要求很高。要是被朝廷给断了供应,那么没了弹药的火铳。只能作为摆设。
    对李彦将走后的金州托付给自己,王国兴还有些感动,文官让武官代为理事,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太罕见了。
    李彦却在思考复辽军现在的决策、执行体系,李彦自然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最高权威,依照复辽军的惯例,遇到重大决策,李彦总是会将参谋部、作战部、后勤部、情报部的头领召集起来商讨各种方案,然后做出决策。
    这样地方法可以让大家充分了解到方案的内容,并且拾遗补缺,得到众人的大力支持,不过虽然是商讨,最后差不多都是李彦根据大家地意见拍板,按照字面的意思来说,这样的做法就是“民主集中”,只不过还没有成为制度,李彦觉得或许能够借着这次机会,将复辽军的决策、执行机制理顺。
    不过李彦也发现手上要做的事情有些多,复辽军的编制要调整、参谋制度要调整,现在还要考虑决策、执行机制的调整,这些事情显然都急不得,毕竟是踩着石头过河,谁也不知道调整以后的做法就会是最佳的,说不定更糟糕也有可能。
    复辽军攻占复州城,建奴主力似乎依然没有出现在复辽军地侦察范围以内,从复州城中逃出来的两个牛录,五百多建奴骑兵虽然跑得快,但是却遭遇了早就埋伏在这里的复辽军灭虏营左掖的伏击。
    利用地形优势,火铳打伏击,这样的做法很能得到李彦和复辽军的偏好,阿尔泰带着手下拼死拼活,好不容易在火铳下跑出一半,结果又被灭虏营的轻骑兵追杀十余里,能够从辽南逃出生天的,也不过几十骑而已。
    至此,复州之战才算全部结束,复辽军大获全胜,不仅攻占了距离金州城最近的复州卫城,而且取得斩获建奴首级四百余,俘虏六百地战绩。
    虽然,这一战的成绩远不及第二次金州之战,但有区别的是复州之战是复辽军第一次出击建奴的城池,并且获得了胜利,这一战无异在宣告:复辽军也拥有进攻的能力!
    正文 第一五七回 战后调整
     更新时间:2009…7…26 23:51:00 本章字数:4671
    复辽军攻取复州,并歼灭复州守军大部以后,并没有立即退缩,而是将灭虏营的三个哨摆放在金州、复州一线的北面,监视建奴的动向,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建奴大军的动向。
    在补充了大量会骑马的辽东兵以后,灭虏营除中军哨以外,也开始逐渐骑兵化,倒也没有影响原来的编制,不过是四个哨都将一个旗置换为轻骑兵,不再使用长矛、火铳为主战兵器,改为三眼铳、马刀与手雷。
    虽然在复州之战中没有太多表现与实战的机会,不过复州营仍将驻守复州城,与位于金州半岛的金州相比,复州的位置无疑更加靠前,更容易遭到建奴大军的攻击。
    在攻占复州以后,早就开始从金州转向长生岛的工匠营、工役营的工匠、力工,就迅速渡海登陆,开始修缮、完善复州城墙。
    因为时间有限,随时面临建奴的进攻,无法像金州那样,为复州城建立完善的棱堡体系,倒不妨碍依托复州城原来的城墙,加高加固,在重要位置砌建敌楼,疏浚、扩大护城河,设置更多障碍。
    在参谋部反复推演,制订复州之战作战计划的同时,后勤部也为重建复州城的城防工事预先设计和准备。
    工匠、役工、原材料、水泥预制件的准备,使得复州城的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因为不是推倒重建,只需十天半月,差不多就能完成初期的建设。
    作为辽南最高军政官员,李彦与王国兴等人于次日乘船巡阅中岛、长生岛、南信口、北信口、羊倌堡,以及复州城。
    “以前觉得熊廷弼筑堡垒的做法太过保守,不曾想事到临头,我们也还是筑起了城堡,”在看过南北信口的堡垒以后,王国兴苦笑着说道。
    “防守是百密一疏,总是被动的。虽然说都是筑堡,但我们有复辽军,筑堡也是攻势,以前辽东修筑了那么些个堡垒,防守都难,又何谈进攻。虽然大家都在筑堡,这内里的意思却不大相同,”李彦笑着说道:“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可以,我也是不要筑这些堡垒的,再等等吧,等咱们更强大一些,就可以进攻了。”
    “将士们都在等着这一天!”王国兴笑了笑,他方才也是随便说说。复辽军虽然也是在修筑城堡,与辽东从前所作的却全然不同,至少复辽军能打胜仗。而且能从建奴手上夺取城池,这是以前的辽东军从来没有做到的。
    “那是一定地。不过眼下却是要将复州城守好。”李彦说道。他相信以复辽军地组织。以及金州地工业体系。打败依旧停留在游牧阶段地建奴。只是时间问题。关键是经济上地消耗。要控制在可以承受地范围之内。
    帝国主义打仗可以赚钱。李彦暂时看不到这样地希望。不管是金州还是复州。都没有给他留下什么好东西。只能依靠工业生产作为支撑。
    “复州城位置突出。一个复州营会不会太过薄弱?”王国兴犹豫了一下。还是出声问道。
    在复州牢牢打下一颗钉子。这是参谋部和作战部都有地共识。不过在兵力部署方面。还是有些分歧。
    “你不是经常说要和建奴野战么?”李彦笑了笑:“说到底。依靠城墙解决不了问题。咱们和建奴之间地战斗。还得通过野战来解决。我觉得没有必要将兵力都放在城里。除了复州营、金州营、东江营地三营新兵。老三营地眼光。已经不能在局限于守城了。”
    “这话可是你说地。”王国兴笑了起来。他当然是希望和建奴野战地。前提条件是不能损耗太多。
    李彦当然不希望龟缩在城里与建奴耗着,所以他打算将三营精锐拿出来作为机动力量。虽然说以三四千兵力守城,有些薄弱,不过还有一支万余人的精锐策应,将决战的地点放在城外,也不是不行。
    在复州城,李彦与王国兴看了看修筑城池地工地,当然重点还是视察复州营,并参加了复州之战的崔石头、申湛然、郭振明、陆勇等中高级将官总结复州之战的得失。
    复州营和选锋营地步兵几乎没有表现的机会,自然也说不上得失,主要还是后掖炮队和突击队,在这次突袭复州城一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虽然没有采用常规的攻城战术,不过我们下面讨论的结果,还是觉得仰攻几丈高的城墙会比较吃力,埋火药炸开城墙的方法虽然很有效,不过要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做这样的事情并不容易,这次突击队做得很成功,并不代表下次就一定能顺利,何况这次到了最后,差点出了意外,”申湛然作为随军参谋官,他地观察最为细致客观。
    “战后,我们察看了炸开的城墙,虽然只是土坯墙,实际只坍塌大半而已,并没有完全炸开,要不是建奴跑得快,要想打进复州城,也没有这样顺利,”突击队队官邵荣倒是并不隐晦自己的成绩,也提出一些问题。
    “我们测试过,如果是金州那样的砖石结构的城墙,需要更多的火药量,关键是填埋要更深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李彦点了点头,将火药集中起来爆破,在金州之战曾经用过一次,不过那次是预设的战场,准备很充分,自然能够让火药的爆炸效率充分发挥,这次却没有那么乐观。
    “火药地爆破是个新命题,邵荣你这边抽调几个技术好的,我让工匠营、军器局那边再调些人,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李彦点头说道。
    “这次复州之战,突击队的作用很关键,现在复辽军也正式拥有了六个主力营,两万余人,也该到了兵种多样的时候,”李彦看着众将说道:“对新战法的摸索,肯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看就以突击队为基础,扩建特种作战营。包括突击队,以及以后其他的新兵种,都暂时放在特战营。”
    李彦想到后世的特种部队,感觉或许能够搞一支出来,即便他对特种部队的作战方式并不了解,起码也能弄一支精兵出来。
    “复州之战中。炮队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我们现在地大炮,哪怕是一千斤地重型炮,也不能对城墙构成实质性地威胁,实心弹根本没有作用,开花弹爆炸地效果也欠佳,毕竟只有四五斤的药,”后掖炮兵的哨官陆勇说道。
    “如果是那种五千斤的红夷大炮,或许能直接轰开城门。”
    “五千斤的大炮。你怎么弄上战场?”王国兴曾经在灭虏营搞了一段时间地炮兵,最后还是放弃炮兵,选择了机动能力更强的骑兵。
    火炮的威力确实很大。在战场上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不过火炮移动起来确实麻烦,一则这个时代的造炮技术有限,炮管管壁很厚,炮身很重,红夷大炮就重达五千多斤,几乎不可能搬运到战场上,只能用作守城。
    还有就是炮车和道路也比较简陋,五千多斤的火炮。很难搬运,对军队的行动能力的影响很大。
    “军器局一直都在研究新式的火炮,不过目前地进展不是很大,”李彦无奈地摇了摇头,现在火炮存在很多问题,譬如重量、射程、弹丸重量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
    首先就是重量,只有重量减轻了,火炮的结构精简。才能提供野战,随军机动,但是现在铸造的炮管,管壁都比较粗,不然容易炸膛,要在这方面取得进展,最重要地还是在材料上下功夫,冶炼机械性能更好的钢铁。
    其次就是弹丸的重量,开花弹的研制成功。使得炮弹的杀伤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开花弹的出现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