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137章

大明天工-第137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能做到的事情,李彦认为复辽军也能做到,起码他们坚守的城池要比宁远、锦州更加坚固,并有利于防守,装备、士兵也都要比宁锦来得更好,他们没有理由做不到。
    金州与铁工城轮流安排各营守城,除了主力四个营,又整编四个守备营,其中铁工城主要以铁矿场的工人为主,他们原本都是逃亡辽南的辽东百姓,在复辽军的护翼下过上新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说不上多好,要干沉重的活计,但起码很稳定,有饭吃,有衣穿,他们的孩子还能上学堂。
    即便不为了复仇,只为了避免再次逃难,他们也有动力与建奴死战到底。
    这些矿工掌握的军事技能说不上娴熟,但是他们习惯了军事化管理,至少在令行禁止这上面做得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有此为基础,矿工们很快被组成两个营,轮流与主力营一起参与守城作战,他们的表现也相当出色。
    复州营与铁工营也进行了混编,成军更早,并参加了复州之战的复州营抽调了两个哨,加入铁工营,铁工营的两哨新兵充实进复州营,以老带新,使得新兵们在战场快速成长。
    正文 第一七七回 鏖兵大虫河
     更新时间:2009…8…15 14:50:27 本章字数:3629
    经过初期的试探,努尔哈赤下令代善与皇太极在金州城前诈败,见城内没有回应,便调集重兵将铁工城团团围住,准备强行攻城,并试图引诱金州内的守军应援铁工城。
    本来,攻打金州城,以引诱铁工城的守军,似乎效果要更好一些,只不过金州城头的大量火炮,让建奴感到胆寒,努尔哈赤现在极度怀疑辽南明军的数量到底有多少人,看样子铁工城与金州城的兵力并不少,那出现在镇江堡附近的又是什么人?
    努尔哈赤很快接到岫岩城那边送来的战报,在莽古尔泰、乌尔古岱领军到来之时,阿敏在镇江堡附近大败,损兵折将。
    也就是在努尔哈赤在广宁收到阿敏消息的同时,阿敏指挥旗下数千大军,对临江大营发起了猛烈攻击,汉军不行就上女真兵,用了三天时间,接连填平了临江大营前的数道壕沟,清除了营寨前的障碍,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
    攻到寨墙跟前的建奴很快发现,想要继续推进,依然是那样的困难,明军已经依托寨墙,将整个营寨内部都修成了防御工事,到处都是矮墙,到处都是壕沟。
    对于明军的步兵来说,这些矮墙与壕沟可以作为掩体,但对建奴的骑兵来说,却是障碍,优势无从发起,只能依靠步兵强冲。
    已经达到寨墙前,而且前面还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阿敏也不肯放弃,指挥大军继续猛烈进攻。
    两天之后,西路军进抵汤站堡,用火药炸开低矮的汤站堡堡墙。攻破此堡,强势切入凤凰城与镇江堡之间。
    而此时,阿敏也攻破了临江大寨三道寨墙,眼看胜利在即,阿敏一面令侦骑看住明军主力,一面继续猛攻,直到明军与次日攻取了险山堡。夺走了建奴在险山堡囤积的粮草,阿敏这才意识到他所处的处境有多么的糟糕。
    汤站堡、险山堡被明军占领,无论他打算撤向宽甸还是凤凰城,后路都被明军掐得死死地,虽然阿敏不认为明军能堵得住自己,但终究是个麻烦。
    阿敏想不通的是明军大部分都是骑兵,怎么会行动这样迅速,而且攻城迅疾,两日之间,连取两城。虽然只不过是两个小堡垒,但都有几百的披甲兵,怎么着也该扛个半天吧?
    他没想到地是建奴本来就不擅长守城。而选锋营中已经有战斗工兵地编制。他们最擅长爆破城墙。汤站堡、险山堡这样地小型堡垒。几乎不费什么事。
    汤站堡、险山堡一丢。阿敏就不能在镇江堡呆着了。建奴地优势是机动。要是被人围起来。那么优势就没了。防守也不是他们所擅长地。
    不过阿敏也没有选择逃走。他始终觉得明军只有龟缩防守地能力。而在野战地时候。根本不是建奴地对手。
    阿敏地选择是聚集大军。回攻险山堡。他不仅要夺回险山堡。还要给那支明军京营精锐一次惨痛地教训。
    镇江堡距离险山堡并不远。让阿敏意外地是。明军并没有选择龟缩在城里。而是在大虫江北岸布下阵势。好像等着他们过去一样。
    明军并没有时间构筑复杂地防御工事。没有乱七八糟地深壕。这让阿敏放心不少。
    至于大虫江,虽然已经开冻,大军直接开过去有风险,但这是苦水季节。江水本来就不深。填过去就是。
    堂堂正正的野战,对建奴来说。也是比较喜欢地作战方式,看到对面的明军连车阵都没有。阿敏是彻底放心了。
    但是坏消息还是有,江边那座营寨的明军居然拔营而出,阿敏思量着是不是回头灭了这股明军再说,毕竟调动明军之后,利用机动优势攻击歼灭,这才是建奴最喜欢的作战方式。
    但是让阿敏担心的是临江大营的明军,还有从对岸的义州渡河的明军,数量并不少,大概有七千人左右,而且军容整齐,大军是排成了阵势,在辽东地野地里缓缓前进,速度不快,但想要偷袭却也不能。
    而且,阿敏能看到对岸的明军中有很多骑兵,他现在处在了被前后夹击的不利局面之中。
    阿敏想了想,还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一方面,他让人带着两个千人队,不停的骚扰临江大营北上的明军,一方面驱使镇江堡附近抓来的辽民,抓紧时间填河。
    在大虫河对岸的一共是明军灭虏营与选锋营八个哨,以及金州营两个哨,其中有三个哨骑兵,真正的步兵战阵也就是四个哨三千人。
    火铳手排布在前,依然是五列排布正面排开二百五十多人,近一百丈,两翼是骑兵,身后是紧密排列的长枪兵战阵,各阵之间地空隙处也摆放了几门火炮,但是数量非常少,为了行军的速度,这些都没有携带太多。
    阵前也确实没有时间布设工事,只有两排简单的齐胸高木栅,相距不远,只能延缓骑兵的冲击,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两方的骑兵沿着河岸不时奔驰来往,要是有对方的骑兵想要渡河,另外一边就会有一队骑兵过去堵截。
    建奴骑兵的数量要比明军多很多,但分出两千人去延缓南面的明军,中间的队列也不能乱动,分出来地骑兵就不会太多。
    再说这些骑兵地目的只是侦察对岸地情况,并不是要突袭渡河,双方也只是相互试探而已。
    阿敏估算了一些对岸的明军,总数一万多,主力战兵不到一万,双方应该是差不多。
    阿敏心头有个疑问,这里地明军还有这么多人,难道说明军已经放弃了刚刚打下的汤站堡?
    王国兴确实放弃了汤站堡,那本来就不是他们的目标,而且兵留少了守不住,留多了又会导致分兵,所以在攻占汤站堡以后,只留下一队轻骑兵,就全军进攻险山堡,然后在大虫河北岸布下阵势,等待建奴过来。
    刘文炳猜到建奴必然北进,南下的话复辽军在孤山,以及刘家坳建有两处营寨,建奴弄不清楚状况,不会贸然前往。
    建奴北进有两个选择,一是直接绕道进入宽甸,整理大军以后再回身作战,一是夺回险山堡,依然牢牢地盯着镇江左近。
    要是建奴铁了心退回宽甸,那么明军就毫无办法,索性就在距离险山堡不远的大虫河北岸列阵,要是建奴真的过来,就打上一仗,要是建奴走了,那也没有办法,只能顺势占了镇江堡,重建东江防线就是。
    建奴果然是不甘心一推了之,事实上建奴预定的作战计划,要是明军进攻盖州、岫岩,都会示弱诱敌,但是在东线,却是狠狠地打回去,他们都没想到辽南军将主战场预设在了东江
    大虫河不宽,水也不深,但是建奴能征集到的辽民并不多,很多奴隶与汉军都在进攻江边大营的时候死掉,一时之间也无法补充,填河的速度自然也不快。
    明军的阵型压得很前,火铳能够覆盖到江边,不过他们并没有射击,只有几门轻型的火炮不时轰击两下制造点麻烦,其余时间,似乎也不管不顾。
    同样的,建奴也没有派弓箭手到前面去,大家都在养精蓄锐,等着决战时刻的到来。
    建奴在河中铺设了三处宽达十几丈的通道,在河的两岸终于连接起来的时候,建奴直接派出了女真铁骑,准备冲击,而没有打算浪费时间进行试探。
    一则建奴大军的身后还有一支七千余人的明军,从临江大营的战斗来看,这支明军也异常的顽强,战斗力不容小窥。
    此外就是能用的炮灰在临江大营的战斗中,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没有可以拿来用的了。
    就连一向用来冲阵的利器车,也都消耗在那里,现在也只有用骑兵冲阵,好在对方的阵列前面,并没有太过复杂的工事。
    两军隔岸对峙,对岸的动静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建奴开始调动骑兵的时候,复辽军的战士们也结束了休息,开始披挂上阵。
    这几天连续奔袭,将士们也确实是累了,才要抓紧时间休息。
    不过灭虏营、选锋营都是复辽军中的精锐,就算金州营的两个哨,在经历了这段日子的行动以后,也有了彪悍的气质。
    号角声响起,全军将士都是精神一振,立刻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各自的位置。
    火铳手开始仔细检查弹丸、火药,还有火石,装好弹药以后,将火铳架设在前面的木栅上。
    他们只有两次射击的机会,对于后排的火铳手来说,甚至可能只有一次,射击结束以后,他们就要以最快的速度退到长枪兵方阵之间的空隙中,继续用火铳,或者是短刀战斗。
    建奴的第一次冲击就没有保留余力,十几骑一排,分作三队,后面的骑兵保持着几丈远的距离,开始缓缓加速,一排接着一排冲向道口。
    在建奴的骑兵冲上道口的第一时间,明军的火铳手也扣下了扳机,顿时火铳声大作,冲在前面的骑兵顿时倒下不少。
    正文 第一七八回 长枪如林
     更新时间:2009…8…16 14:53:29 本章字数:3617
    从五百多尺开始,明军火铳手开始射击,只来得及完成一次装弹好的急速射,第四、第五排射击完成以后,直接是从长枪兵阵列的空隙中退到后面。
    第三排打完第二轮,也是迅速回撤,第一、第二排,却来得及扔了两排手雷出去。
    这时候建奴骑兵最快的已经冲到一百尺以内,不过在排枪和两排手雷的打击下,已经变得稀稀拉拉。
    几百颗手雷爆炸的声势颇有些惊天动地,建奴虽然悍勇,但战马却有自己的意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趁着这短暂的混乱,火铳手全部顺着长枪兵阵列中间留下的空隙,退到阵列的后方,接下去,火铳能够发挥的作用就很有限了。他们都给火铳装上铳刺,或者抽出腰刀,或者紧握手雷,形成了新的阵型。
    其中扔东西比较远的成为投掷兵,他们要在长枪兵的身后,尽量将手雷扔到前面去,投掷兵投掷手雷的距离大约在一百尺左右,长枪兵阵也只有十排,只要用力扔出去,就会在建奴骑兵中爆炸,不会影响到明军自己。
    投掷兵大概有两排,他们在站在高处的队官号令下,轮番向前投掷手雷,与几门不停发炮的轻型火炮一样,在建奴骑兵中造成爆炸。
    剩下来的两排火铳手手上拿着火铳,给火铳装上铳刺,与一排拿到短刀的一起。只要有建奴骑兵冲过长枪阵,他们就要扑上去。将这些漏网之鱼绞杀。
    长枪兵这个时候都蹲在地上,将长枪枪杆地末端顶在地上,用脚踩住,枪杆抬起一定的角度,双手紧紧握住。
    前面五排地长枪兵。都是灭虏营、选锋营的精锐,披挂铁叶甲,带铁头盔,浑身上下都包裹在钢铁之中。
    后五排是金州营的步兵,他们穿的是轻甲,以皮革为主体,在关键部位镶嵌铁质构件。
    金州营除了骨干。多数没有上过战场。不过他们留在老兵地身后。身前就是五排森严整齐地长枪阵。就好像钢铁长城一样。让他们感到心安。也都在军官地号令下。按照平日地训练。握紧手中地枪杆。
    女真人在马背上长大。是天生地骑兵。他们从三处通道冲上河岸。就迅速散开。形成三四十骑一排。滚滚向前。
    明军密集地火铳轮射。差不多将前面两排一扫而空。第三、第四排也零落落。遭到手雷轰炸以后。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乱。
    虽然建奴地骑兵很快做出调整。但冲击地势头无疑缓了下来。又要越过两道木栅。冲到长枪阵之前。已经失去最初地速度。
    密集地长枪如林。一尺多长地枪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这一切对建奴骑兵都构成巨大地心理压力。反倒是马匹因为蒙了眼。只有巨大地爆炸声才能造成干扰。
    建奴纪律森严。尽管面对如林长枪。那些骑兵还是冲了上来。不过坐骑受爆炸地影响。骑兵受枪阵地影响。第一次地冲击并不猛烈。明军重步兵长枪阵如坚实地堤防。死死挡住飞蛾扑火般地骑兵。
    看到明军的火铳手后撤,阿敏就长出了一口气,这些天他是充分体会了火铳的威力,不过眼前的战局又显示出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只要能够让骑兵冲起来,那么火铳手的作用还是有限得很。
    看着火铳手撤退后露出的长枪兵阵列,阿敏微微皱了皱眉头,不过他并没有担心,长枪阵是麻烦了些,但只要让骑兵冲起来,他不相信冲不破这个长枪阵。
    第一排骑兵撞上明军的长枪阵,并没有给长枪阵造成太大的危害,本身就没有什么速度,一旦失去了速度,骑兵的冲击力就大为下降。
    第二排的骑兵虽然受到手雷爆炸的干扰,但还是紧接着冲上来,他们的速度也受到一些影响,比较而言,受到的影响并不算太大。
    这是一次火星撞地球似的接触,高速运动的骑兵连人带马撞在枪阵上,巨大的正面至少被七八杆长枪洞穿,骑士与战马的身上都出现多个血洞。
    骑兵的冲撞,也给明军带来巨大的压力,一个明军的长枪没有握住,枪杆顶在后面的人身上,虽然有铁甲阻挡,那个长枪兵还是闷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