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天工 >

第24章

大明天工-第24章

小说: 大明天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郁穿越到了中土世界,赫然发现自己不但拥有神秘的身份,与一个古老神秘的组织有着说不清的关系,而且注定要肩负起一项艰苦卓绝的任务。不能预测历史,不懂科学技术,他又该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
    正文 第三十一回 安排农事
     更新时间:2009…5…9 15:18:11 本章字数:2457
  李彦在集市上买了只七八斤的蹄膀,洗净剁开后放进锅中,架起大火烧沸,撇去浮沫,放入油酱茴香,再用小火慢慢熬炖,花去个把时辰,才烧得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
  趁着这段时间,长工们也给驴牛喂好食,将它们系在河边的柳树上,径自饮水,诸多杂事也收拾妥当,新买的桌凳、橱柜摆好,可惜屋里太小,反而愈加显得局促。
  赤脚郎中也已经来过,给郑书、石柱子他们处理了伤口,开出药方,问题不大,都是皮外伤,两人也不肯按照李彦说的,先休息两天,反而想着赶紧做活。
  “东家,郎中也说只是些皮外伤,不妨事,您照常安排小的伙计就是了,”石柱子身上还脱不了读书的气息,面对李彦这样关心下人的东家,倒是心悦诚服地躬身说道。
  郑书虽然没有说话,却也倔强地站在那里,不肯坐下来休息,李彦只好笑着指了指他们:“柱子,我现在提升你做管事了,也不用下地干活,你和郑书饭后便带着六个长工,去地里收番薯,一个管田地的农活,一个管着运回收起的番薯。”
  “记着,你们是管事,管着就行,不要自己动手。”
  郑书和石柱子连忙感动地答应下来,以为李彦是担心他们干活时伤了身体。
  李彦摆了摆手:“那就这样,先吃饭吧。”
  包有才与宋大牛也已经打听好消息回来,十五六人每个都能分到半斤肉,还有浓稠的汤水,就着白面馒头,吃得津津有味。
  有些长工一边吃一边落泪,这样的大馒头已经有许多日子没吃上了,更别说那实实在在的肉块,可惜瘦了些,油水不足。
  还有的拿了两个馒头,就将其中一只塞进怀里,自己只吃半个,喝干汤水后,咬了一小块酥烂的肉,咀嚼半天,脸上露出犹豫为难的神色。
  “怎么,想到家里的妻儿了?”李彦走过去,将一只馒头塞到那个长工手里:“吃吧,吃饱了才好干活,只要大家好好干活,你们和你们的家人都会过上好日子的。”
  那个长工慌乱地抓着馒头,憋红了脸给李彦行礼:“东家,我……我就是想让家里的老娘与孩子尝尝馒头和肉的滋味……”
  “行啊,不过碗里的都吃了吧,等晚上收了工,每个好好干活的,都发一块肉,两个馒头,”李彦挥了挥手,长工们顿时寂然无声,很快有人放下手上的陶碗与馒头,趴在地上给他叩头。
  “好了,都起来吧,只要大家跟着我好好干,馒头会有的,肉也会有的!”李彦挥了挥手,好不容易让一众感激涕零的长工们平静下来,看着他们拿着工具走向田头时的精神头,李彦知道,田里的事情就不用自己操心了。
  除去石柱子和他们带走,去挖番薯的六个长工,李彦招募的十个人中,剩下一位负责照顾耕牛和毛驴,两位年轻人被提做家丁,此外还买了个丫头,交给二丫使唤,不过看二丫的样子,倒是将对方当成小妹妹一般,反过来要照顾对方。
  有些事情大家都需要慢慢适应,李彦站在门口,对身旁的包有才道:“打听得如何了?”
  “打听清楚了,那个刘铁锁原来是兖州的锁匠,他做的铁锁在当地颇有名气,”包有才微微弓起身子,恭敬地看着差不多高的李彦,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个昔日的喇唬同伙,不仅行事风格天翻地覆,而且身上似乎有种上位者才有的气质,让人禁不住服从。
  包有才一边想着,一边小心地将打听到的情况娓娓道来:“从去年开始,山东特别是兖州一带开始闹飞贼,和天津卫一样,都是大户人家上了锁的密室或宝箱被盗,而外面的锁还是好好的。”
  “箱子锁得好好的,里面的金银珠宝却不见了,甚至有钱庄也出了事,就有人怀疑是锁上被人做了手脚。案子破不了,那些大户们也迁怒于锁匠,刘铁锁在兖州呆不下去,年初就搭船来到天津卫,凭着手艺好,做出来的锁结实耐用,买卖很是不错,谁想到了这个月,天津卫也闹起了飞贼。”
  “那你觉得这件事和刘铁锁有关系么?”李彦笑了笑,对这件事的原委,差不多已经能明白七八分。
  包有才摇了摇头:“应该没有关系,刘铁锁的锁具以结实耐用见长,样子非常难看,有钱人并不喜欢,在失窃的大户中,也只有几家用了他的锁,他要在锁上做手脚,也做不到别的人家去。只是他太出名,手艺又好,才容易被人盯上而已。”
  “其他锁匠的情况也都差不多,不可能他们都做了手脚。”
  “说得不错,”李彦赞赏地点了点头,包有才脑子灵活,培养一下以后还能有更大的用处。
  不可能所有的锁匠都在锁上做手脚,但如果他们做出的锁,本来就有缺陷呢?李彦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心中对那个飞贼大感兴趣。
  闻香楼的后院中,王好贤弥勒佛一般肥大的身躯陷在宽大的木椅中,目光阴森森地盯着躺在床上的王兴,要是李彦能看到,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满脸戾气的胖子就是那个满脸堆笑的闻香楼老板。
  “王兴,你这个贪钱的毛病能不能收收?”王好贤压低了声音怒道,充满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王兴哼了两声,目光中全是忿恨:“三叔,那可是一百多两银子,可以买十几个清官人,凭什么给那个农夫?”
  王好贤目光一闪:“和你说过多少遍,咱们是要做大事的,区区一百多两银子又算什么?”
  “大事?那是要掉脑袋的,要我说搂银子就是大事,”王兴没好气地冷哼道:“不管怎么样,今天这场子我要讨回来。”
  “父亲和我经营三十年,闻香教信徒数百万,何愁大事不成?”王好贤冷冷地看了一眼王兴:“这个李三娃是要教训,但不是现在,这段日子,你就安心留在后院养病吧!”
  说完这句话,王好贤将手上的茶盏重重顿在桌面上,不再理会大喊大叫的王兴,起身离开房间。
  ————————
  PS:第二卷的精彩故事正式开始,请大家票票支持,更别忘了收藏!
    正文 第三十二回 辛勤耕耘
     更新时间:2009…5…9 15:18:11 本章字数:2898
  PS:周一了,恳请各位兄弟姐妹支持票票、收藏!
  ————————
  小直沽李家,李彦正要出门,就听到外面响起熟悉的声音:“请问三娃在家吗?”
  李彦闻声眉头微凝,走到门口,果然是那个王好贤,胖乎乎、笑眯眯、活脱脱弥勒佛在世,他身后跟着两个随从,不像上门找茬的样子。
  果然不出所料,李彦笑了笑,客气地拱手说道:“原来是王掌柜,寒舍简陋,若不嫌弃,便请里面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三娃住的地方,老夫能入内一观,荣幸之至,荣幸之至啊!”王好贤笑呵呵地进了屋子,酸酸地跩了几句古文。
  李彦请王好贤在木凳上坐下,略带歉意地说道:“家中不曾准备茶叶,也无茶炉,不能奉茶,怠慢了。”
  “无妨,”王好贤摆了摆手,已将李家的情况看在眼里,但见李彦不卑不亢,丝毫不以为意的样子,倒不敢将他看轻:“老夫今日前来,是代那不成器的侄子向三娃表示歉意,年轻人孟浪之处,还请勿怪。”
  看着笑眯眯、语气诚恳的王好贤,李彦越发觉得这胖子不简单:“年轻人嘛,一时冲动难免的,在下不也是这样?出手若是有些重,还要请王掌柜多多担待才是。”
  “哪里,是他咎由自取,”王好贤笑呵呵地说道,若真论起来,李彦可比王兴年轻得多。
  与王好贤说话总是很累,那副笑眯眯的面孔带给人极大压力,李彦并不指望再从食材上赚多少钱,便还依原来商定的价格,以韭黄每斤两钱银、番薯每斤五分银、玉米每斤二分银的价格,分别提供了三斤、十斤、十斤,总共得银一两三钱。
  现在看来,单靠菜谱就换到一百二十两银子,确实不少,这三样东西的价格相比普通蔬菜已经高出一大截,市场上猪肉的价格也不过三分银一斤,但也不过换了区区一两三钱银子。
  光种地还不行,价值太低,暴利机会只有一次,李彦也开始琢磨新的发财主张,眼下还是要将田地种好,这是他起家的基础。
  五十亩盐地的番薯和玉米交给郑书、石柱子负责,李彦领着包有才、宋大牛和两个家丁夏二狗、崔石头拿着镰刀、铁锹去了村头那块菜地。
  菜地里的大白菜已经全部扎好,叶片也开始向内收缩生长,因为品种问题,估摸第一代还无法长成出后世那种结实的菜球,但也有了雏形,存放过冬不是问题,看这长势,半个月后便能采收。
  一小片萝卜被二丫照顾得很好,绿油油的叶片随风轻摆,煞是喜人,青蒜是采过薹,准备长蒜头的,看上去蔫不拉几,却引起李彦的极大兴趣。
  既然能种韭黄,为什么不试试蒜黄呢?道理应该也一样吧,李彦不清楚这时代有没有蒜黄,没有的可能性更大,值得去尝试。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培植韭黄,如果成功,再种蒜黄便很容易。
  家丁们被李彦派去河边割茅草,并收集一些树枝,李彦则小心地将刚刚割去一茬的韭菜中,露出地面的韭叶清理干净,并进行简单的培土。
  然后在韭菜地的四周钉下木桩,用树枝和茅草围成严严实实、比膝盖略低的篱笆,只在北侧背阴处,留下可以开合通风的缺口。
  篱笆的顶部也搭上树枝,再用茅草覆盖,遮去阳光,远远看上去,倒像是随意放着的一小堆杂草。
  李彦见过农民用黑色塑料膜覆盖来培育韭黄,如今没有这个条件,便用这个搭得严严实实的草棚子代替,照理来说,应该是行得通的。
  李彦作农事的经验并不多,包括培育韭黄也是根据后世一星半点的见闻,以及常见的科学知识,如光合作用进行推理,这也是他在这个陌生时代,所具有的不多优势之一。
  只要这次能成功,他就可以从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方法,然后雇工种植,而将自己解脱出来。
  在他的计划中,未来还可以利用这些新式作物,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譬如上游的育种、下游的餐饮和粮食加工,都要比单纯的种地或种菜来得有钱途。
  等一切布置妥当,天色已经擦黑,回到家中,正看见郑书让人将两担番薯挑进屋子,李彦脸上露出笑容,远远招呼:“郑书,收了几亩地,屋里还放得下不?”
  郑书听到李彦的声音,忙转身作揖行礼:“已经收了七亩二分田,共计收获番薯八百九十八斤五两六钱……”
  “慢着,你是说七亩地才收了不到一千斤番薯,一亩才一百多斤?”李彦难以置信地问道,他记得后世番薯的产量,亩产都是五六千斤,甚至上万斤,而这时的亩数,还要比后世略大,就算品种差,可也不能连稻米的单产都不如吧?
  “是七亩二分田,收获番薯八百九十八斤五两六钱,亩产一百二十四斤八两,”郑书认真地说出精确的数字。
  “你确定已经挖得足够深,没留下什么吧?”李彦皱了皱眉头,感到非常疑惑,难道说盐碱地并不适合番薯的生长,又或者这时候的番薯产量本来就低?
  “田地已认真翻挖,应该不会遗漏,”郑书看出李彦是对这个产量不满意:“相对别处盐地只收得三五斗来说,亩产一百多斤,已经要高一些了。”
  李彦知道郑书说的是实话,这个时代田地的产量还处在一个很低的程度,特别是天津附近的盐碱地,亩产三五斗也就是八九十斤已经非常不错。
  李彦亲自去田里看了一次,发现郑书说得果然不错,田地翻得很彻底,不过番薯的个头较小、数量也少,确实不像高产的样子。
  看来要向徐家打听打听,问问番薯在南方的产量,弄清楚到底是品种问题还是土壤问题,李彦觉得无趣,便让长工们今日到此为止,暂且回去吃了晚饭,明天再来干活。
  长工们倒是有些不愿离开,除了干活的热情高涨,还觉得第一天就吃两顿好饭,还有馒头与肉带回去,算算下午做的活,也就挖了一百多斤番薯,听说这东西灾年救荒,平常用来当饲料喂猪,就算和大麦一个价,也不值几个钱,都怕东家觉得不划算,以后就没馒头吃了。
  李彦不知道长工们的想法,李家发生的这些事却很快在村里传开,李家傻子的名头竟然越来越响。
  ——————————
  PS:草根码字较慢,特别是新书期受成绩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所以全靠大家支持!
  草根也没别的要求,只要能稳定在新书榜,看书的朋友都不忘记收藏,收藏数目能稳定增长,就会充满码字的动力。
  当然,如今一天两更五千字是很稳定的,考虑到大家看书,从明天开始,尽量将更新的时间也固定下来,如果成绩好,码出更多的字,也会考虑加更!
  请大家支持草根!票票、收藏!
  PS:推荐马布正在历史频道封面推荐的《三国之董卓布武》,书号:1214845
  身为一个普通青年的陈乏,一觉醒来,却发现自己已然身处其中,并成为一代奸佞,在史上留下千古骂名的董卓,且看他如何翻云覆雨!
    正文 第三十三回 训练家丁
     更新时间:2009…5…9 15:18:11 本章字数:2745
  PS:各位兄弟姐妹,票票投起来,锣鼓敲起来,春天来了哇!
  ——————————
  虽然番薯产量有些低,李彦却让包有才再募六个长工,而从原来的长工中,又选出两人,与夏二狗、崔石头一起,由宋大牛领着,组成李家的家丁队伍。
  连续与周彪、王兴发生冲突,让李彦将安全问题提升到首要位置,除去每天锻炼身体,练习拳法,并尝试使用棍棒,提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