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重生之官脑 作者: 财神宁 >

第22章

重生之官脑 作者: 财神宁-第22章

小说: 重生之官脑 作者: 财神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过这段历史,宋逸闻脑子里那一串信息愈发清晰,似乎已经组织成为一串具体文字信号。
“李氏,清明扫墓,寻根问祖……”将这几个词串连起来,脑子里顿时变得豁然开朗。
在前世,经常看电视里报道某某香港家族花费巨资,集体回内地进行寻根问祖。只是不知道,在八十年代这种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港、澳那些富豪会不会吃这一套。
修一座祠堂,再编一段真真假假的故事来糊弄人,然后便可以坐着收钱。
这种生意,还真是一本万利。
正在这时,身后却突然传来一个苍老声音,“小兄弟,算个卦吧?”
身后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没有半点思想准备的宋逸闻心中一惊,脑子里那些念头顿时如潮水似的快速退去,转眼间便消息得无影无踪。
“不好意思,我从来不信这种神鬼之说。”转过身,看着跟前一名童颜白须道人,一抹怒气在脸上一闪而过。
改革开放才多久,这些算命先生又开始出来招摇撞骗宣扬迷信,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却没意识到,自己刚才琢磨修祠堂‘骗钱’的事情,其实跟对方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只不过,对方只是利用迷信活动挣点小钱,而他却想利用迷信活动去吃大户罢了。
“信则有,不信则无,既然是无缘,施主请便。”
听着老道士嘴中吐出话语,已经走到祠堂门口的宋逸闻又停了下来,一脸微笑转过身来注视着对方,道:“如果算不准,我可是不会给钱的?”
道士指了指一张放在祠堂门口桌子,“施主,这边请。”
在一张椅子坐下,宋逸闻双手向两边一摊,“怎么样,是准备看手纹、面相,还是测字?”
老道士拿出纸笔,“面相已经看过,现在测字。”
接过纸笔,宋逸闻没有多想便在上面写了一个‘汩’字。
在现代中文字典中,这个‘汩’字单独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只有配合文字才能形成词汇,属于那种平时很少会被用到的字型。
“汩,左水,右火,古语中又可以称之为‘埋’……”
老道士一脸深沉,过了好半响才喃喃说道:“男左主吉,右主凶,这位小兄弟命格中遇水则大吉,遇火则大凶,以后会经常跟土打交道。”
在宋逸闻看来,这种算命的把戏纯粹是在胡扯,于是耸耸肩一脸笑意转头对身边小刘说了一句,“看来,我以后只能做种地的农民了?”
刘海妮从小在红杨镇那种公社下地方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这种东西还是有几分相信,于是张嘴道:“宋书记,还是先听道长讲完。”
这时,那位老道士又接着说道:“面相方面,小兄弟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乃为官之像;不过眼角上冲犯桃花,以后怕是会有无尽烦恼。”
听过老道士对自己面相的评判,压根不信这种东西的某人嘴角向上翘了翘,并且一脸笑意嘀咕了一句,“如果你真这样神,那么能不能再仔细算一下,我接下来会给你多少钱?”
老道士微微一笑,道:“一块三毛六分。”
“错,是一分钱都没有。”语毕,他已经起身走出了祠堂。
“宋书记,等等我。”从口袋里抓出一把零钱放在桌上,刘海妮匆匆跟了出去。
而此时,那名老道士已经将那些零钱整理好,正好是一块三毛六分。
“这小子,脾气跟他爷爷当年真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
再次走进民政局时,墙上那陈旧的时钟已经指向了下午三点位置。
“宋书记,局长刚才已经回来了,现在办公室。”发现宋逸闻两人走进民政局,值班室内的老王立即伸出头来提醒了一句。
“老王谢了,下次请你吃饭。”说话间,他将口袋里那包还余下大半555香烟放在桌子上,这才跟刘海妮一起顺着楼梯来到三层局长办公室。
“小宋书记,升官也不请老哥吃顿饭,太不够意思了吧?”
走进办公室,看着笑眯眯走过来的苟局长,宋逸闻连忙伸手跟对方握了握,道:“局长平时工作忙,我也不好来打扰。”
语毕,他接下来又补上了一句,“要不,那天有时间去咱们红杨镇,尝点平时在城里吃不到的农家土菜?”
八十年代干部不敢贪钱,不过平时用公款互相宴请吃喝却是家常便饭,而像苟局长这样手握实权的干部更是每餐必有宴,时间一长看见餐桌上的大鱼大肉便想吐。
现在,听闻对方邀请自己去吃农家菜顿时来了兴趣,于是微笑着点点头,“那便这样讲好了,这个周日我再叫上局里几位领导,一起去红杨镇忆苦思甜。”
“什么忆苦思甜,说得自己跟五、六十年代廉政干部似的。”注视着对方那凸起小腹,某人便忍不住在心中暗自谤诽了一句。
只不过,他今天还需要这位局长大人高抬贵手,只得继续保持着一脸灿烂笑容,道:“今天来民政局,其实是有一件小事要来麻烦局长。”
给自己点上一根香烟,苟局长脸上表情一正,“什么事?”
“上次安主席回家公社调研,曾经承诺会拨一笔五十万的专项扶贫款,以帮助红杨镇兴建水果罐头加工厂,不知道……”
话还没讲完,那位局长大人便已经将脑袋摇成了拨浪鼓,“小宋书记,看来你还是第一次办这种专项扶贫款吧?”
宋逸闻点了点头。
“那就难怪了!”
微微一笑,苟局长接着说道:“一般来讲,这种专项扶贫款手续办理起来相对比较复杂。通常要先通过县民政局向市民政局递交相关申请资料,再由市民政局派专人下去进行核实,再将核实报告与相关申请资料一起递交省民政局办公室审批……”
听过对方的讲解,原本还打算指望这笔款子办厂的宋逸闻顿时一阵头晕脑胀,以至于那位局长大人后来双讲了什么,也没注意再去听。
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那便是这笔所谓领导承诺的专项扶贫款,如果不在红杨镇到省民政局一路关卡之间走两个来回,那么就绝对不可能出现在红杨镇政府帐上。
至于时间方面,如果能够派专人在各级民政局之间多跑跑,乐观估计三、四个月可以办下来。
浑浑噩噩从民政局出来,情绪有点低落的宋逸闻一言不发回到红杨镇,刚准备走进镇政府发现一群村民正围堵在镇政府门口,也不知道又为了什么事情。
自从来到红杨镇工作,镇政府门口便基本上三天一小堵、五天一大堵,下面那些村民只要有什么事情就会招集亲朋好友,然后一窝蜂涌到镇政府门口要求领导解决问题。
“看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句话,说得真是一点没错。”
趁那些围在镇政府门口村民没有发现自己,宋逸闻连忙转身围着镇政府绕了一圈,从政府大院后面一扇小门溜了进去。
上楼时,正好碰上刘镇长从办公室出来,想到今天在民政局遭遇的宋逸闻不由叹了一口气。
在楼梯口碰上正在叹气地小宋书记,刘智笑眯眯地询问了一句:“怎么,民政局那边的人不肯放款?”
“什么不肯放款,那笔款子根本就是没影的事。”
一脸无奈摇摇头,宋逸闻突然冒出一句,“刘镇长在安桂省工作多年,在省民政局那边有没有什么路子?”
“熟人是有,不过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忙。”
刘智在安桂省干了三十年,也算是一位基层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同志,于是好心提醒了一句,“俗话讲得好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宋书记如果想兑现落实这笔资金,最好还是直接去找上面的领导。”
宋逸闻闻言,也觉得如果按照正常手续去走民政局这条线,估计这笔专项扶贫款便是真正拨下来,那肯定也是猴年马月以后的事情,只有直接去找安子桂才是正途。
有了这种觉悟,他也懒得再去跟民政局那些官僚纠缠,隔天处理完工作便带着刘海妮登上北上列车来到省城,并且在省政协办公室找到了安子桂。
注视着跟在秘书身后走进办公室的小宋书记,正在喝功夫茶的安子桂微微一笑,“今天怎么这么有空,专程跑省城来陪老头子喝茶。”
一脸恭敬在沙发坐下,宋逸闻回答道:“刚好到省城办事,所以顺道来看望一下安主席。”
活了快九十年,安子桂那里会看不出对方嘴中“顺道”纯属扯淡,于是又笑着嘀咕了一句,“小宋是办实事的人,主动找上门只会是为了红杨镇的发展,如果有什么需要我这个老头子帮忙的地方,直讲好了?”
虽然对方这样讲,可宋逸闻也不会笨得直接找对方伸手要钱,于是很委婉地表达了镇上正准备兴建水果饮料、罐头加工厂,想请安主席抽空再回家公社指导一下工作。
听闻对方想请自己再次回家公社指导工作,安子桂脑子一转便明白了对方来汇报工作是假,想让自己帮忙解决办厂所需部分资金,才是真正目的。
既然做出过承诺,他做为政协副主席自然不会“赖账”。而且区区五十万扶贫资金,在省政府这个层面看来实在不算什么大数目。
于是,在了解过家公社最近各项发展、人代会举办具体情况之后,便给省民政局一位副局长去了一个电话,吩咐对方接待一下自己家公社过来的同志,如果在相关政策允许范围之内,能帮忙就帮一下。
办事难,难办事;可如果有领导的亲自过问,再难办得事情也会变得一路绿灯。
有了安子桂的亲自指示,民政局相关领导立刻将红杨镇扶贫款申请当成头等大事来办,三天之内连续开了四个小会、二个大会,其间喝光了三斤上等好茶,抽了七八条好烟,还消灭了十几瓶茅台酒,最后才由一位副局长拍板决定特事特办,简化相关手续将这笔五十万的扶贫款,争取在十天之内把款子拨下去。
离开时,连续几天被一群官僚灌得双眼发绿的宋逸闻,不由想起了一段顺口溜;
一斤酒量可以当处长,二斤酒量可以当局长,如果能将整桌人喝趴下,那么便能进省委。
现在看来,确实一点没讲错!
(新书冲榜,求鲜花、推荐、收藏。)


第四十章 暖味【求推荐+收藏】
更新时间2010125 8:59:45  字数:2340

 桂阳火车站候车大厅内,一脸醉意的宋逸闻软软靠在一张木椅子上。另一边,一脸焦急的刘海妮正抬头注视着车次显示牌,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趟火车。
几分钟之后,一脸失望的女人走回到宋逸闻身边,并且在旁边一张椅子坐了下来。
如果不是领导喝醉酒,她现在应该在返回双河的火车上,而不是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内。
叹了一口气,她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如果不能马上找一个栖身之所,那么他们两人今天晚上便只能在这里过夜。
老天,她在这个世界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在火车站露宿的经历。
可问题是,现在已经是深夜十一点外面一片漆黑,再不会出现前往双河市招待所的公共汽车。
正在这时,一名头发花白老者走了过来,从身上服装看应该是火车站的工作人员。
“两位,还在等火车?”
刘海妮一脸无奈,并且从口袋里取出了那两张火车票,“领导喝醉酒,没能赶上火车。”
看过对方手中火车票,那名老者脸上也不由浮现出一丝同情,于是好心提醒道:“现在晚上很凉,你们最好还是去附近私人小旅馆找个地方,否则肯定会着凉。”
在刘海妮的印象中,私人小旅馆都是脏、乱、差的代名词,搞不好还会碰上敲诈勒索的倒霉事,所以这才会宁愿在候车大厅坐着,也不去附近小旅馆。
可现在被老者这样一提醒,顿时让她感觉到浑身一阵阵发冷,于是只好询问了一句,“老爹,这吩咐有没有什么比较正规的旅社?”
“去灯火人家好了,那里是咱们火车站一位退休职工开得,很干净还提供热水。”
说到这里,这位好心铁道人又补上了一句,“反正现在没事,要不我送你们过去?”
“那就谢谢老人家了!”
“不用、不用,既然你们买了火车票,那便是咱们铁路人的顾客,让客人高高兴兴来,高高兴兴走也是应该的。”
嘀咕了一句,老者跟刘海妮一起扶着已经沉沉睡去的宋逸闻,走出火车站在路口拐了一个弯,就来到了那家叫“灯火人家”的小旅馆。
从外表来看,这家旅馆规模并不是很大,一楼五六平米的狭窄空间内放置着一只柜子,旁边则是只够一人上下的楼梯。
不过还好,旅馆内并没有出现什么四处油渍的场景,柜台、楼梯都擦拭得十分干净,让一向爱干净的刘海妮不由松了一口气。
如同老者描述那样,旅馆老板是一位穿着老式铁路职工制服的老者,额头上密布的一条条深深皱纹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如果猜测不错,对方以前在铁路上一定是野外工作者。
走进小旅馆,那名火车站工作人员便伸手推了推柜台内老者,“老李,这两位年青人错过了火车,到你这里来住一晚。”
睁开睡眼朦胧的双眼,旅馆老板瞟了一眼正十分亲密姿势互相‘偎依’在一起的青年男女,这才嘀咕了一句,“喔,上面刚好还有一个单间!”
这时,刘海妮也意识到自己扶着男人的样子,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于是立刻张嘴说道:“我们领导喝醉了,能不能开两间房?”
“不好意思,现在只有一间空房了。”
目光在那名醉酒男子身上扫过,旅馆老板笑了笑,“你放心好了,这小子醉成这个样子,想干什么坏事也是有心无力。”
瞟了一眼,身边已经陷入沉睡之中的宋逸闻,不想再四处去找地方休息的刘海妮迟疑片刻,最后还是无奈地点点头,“那就开一间房好了。”
“五块钱一晚,先交二十块钱压金。”
这家旅馆外表看起来确实寒酸了一点,不过房间里面到是整理得十分干净整齐。而更加重要的是,每人个单间还二十四小时提供热水,这对于一名冻得浑身发抖的人来讲,无疑是最大的吸引力。
关好房门,看着倒在床上睡得跟死猪一样的男人,刘海妮迟疑片刻还是无法抗拒用热水洗去身体疲惫、污渍的诱惑,取出一条毛巾便走进了狭窄的浴室。
打开开关,从喷头内洒下热水在白皙皮肤上滑动,在洗净身体上污渍的同时,也将体内寒意如抽丝似的缓缓驱除,那种如一丝电流在体内流动似的舒畅,让刘海妮忍不住小嘴微张低声呻吟了一下,脑子里却莫名其妙浮现出一根线条,并且如素描一般勾勒出房门外那位年青领导的脸部曲线。
“在远离家公社的省城,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