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18章

秦皇纪-第318章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鱿蜕毕汀钡涔实挠衫础
    张仪本是魏国大梁人,有心在父母之邦魏国出仕,却因为孟子之故,不被魏惠王看重,不得不远走他邦,经过一番曲折,最终去了张仪当初最不想去的秦国。
    范睢也是魏国大梁人,却是被须贾诬陷,差点遭了魏齐毒手,不得不入秦。
    当然,还有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本有心在魏国出仕,却在魏国遇害,差点死于非命,不得不靠装疯卖傻逃过一劫。
    在这之外,还有著名的军事家吴起,被魏国诬陷,说吴起“杀妻求将”等等诬蔑之能事,最终逼走了吴起。
    魏安釐王一向昏庸,这次却是无比的精明,说了一句非常中肯的话。
    XXXXXXX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王宫。
    君王后,齐王建和丞相后胜聚在一起,正在商议秦国广招贤才之事。
    “母后,你说这事能准允吗?”齐王建有些拿捏不准,道:“若是准允秦国在大齐招纳贤才的话,齐国还有何人才可用?若是不准的话,又是开罪秦国呀。”
    “丞相,你说呢?”君王后没有回答,而是盯着后胜问道。
    “太后,以臣之见,这事不得不准呀。”后胜当然不愿意开罪秦国,他这丞相还是因为秦异人出了不少力呢,他要好好报答秦异人。
    “为何?”君王后问道。
    “太后是知道的,哪年哪月没有人才入秦?”后胜昂昂而答,道:“秦国的官员十之三四来自山东之地,吏员十之七六来自山东之地,由此可见山东之人对入秦之事的热衷了,即使大齐不准,能行吗?远了不说,就说那个蒙骜,不就去了秦国,成了秦国的大将吗?”
    秦国重视人才,能用好人才,这对山东士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凡在山东之地不得志的人,就会西向入秦,求一出仕的机会。
    后胜虽是有私心,这话却也有理,没有人能禁断士子入秦之路,齐国不行。
    “嗯。”君王后何尝没有想过禁止秦国在齐国招纳贤才之事,只是她知道,就算齐国要禁止也不行,反倒会惹来骂名。
    “再说了,若是禁止秦国在大齐招纳贤才的话,这就是交恶秦国。要是在往昔,大齐自是不惧,可如今的大齐国力早不如以前了。楚国可是对大齐虎视眈眈,若是交恶秦国,只需要秦国一个授意,楚国就会出兵攻齐。”后胜想了想,道:“与其交恶秦国,还不如趁此良机结好秦国。”
    楚国和齐国是世仇,两国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原因就在于齐楚都是大国,都曾经是山东之地的首领之国,自然是谁也不让谁。
    若是齐国恶了秦国,只需要秦国一个授意,楚国肯定会非常乐意攻打齐国。以齐国眼下的国力,难以与楚国为敌。
    “也只能如此了。”君王后叹息一声,道:“这是饮鸩止渴,却是不得不饮啊。”
    以君王后之明,当然明白秦国此举的重大图谋,可是,齐国如今早非以前的齐国了,国力日下,一年不如一年。更别说,田单辞世,齐国无顶梁柱,更是惹不起秦国了。
    若是田单还在,君后很可能会禁止秦国在齐国广招贤才。
    XXXXXXX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
    燕王僖一听这事,欣然应允,道:“秦国要人才,大燕就给人才嘛,要几多给几多。要不是秦国派人去威吓东胡,大燕岂能有今日之安宁?大燕要饮水思源,要投桃报李嘛。”
    真正的原因他没有说,一众大臣都知道,燕国惹不起秦国。
    XXXXXXX楚国都城,郢,楚国王宫。
    楚考烈王召集群臣商议秦国在楚国广纳贤才一事,他还没有说出自己的主张,群臣就是众口一词,全力配合秦国。
    就是令尹春申君也不例外。
    楚国朝堂就是争吵的地方,每次朝议几大世家都会争得不可开交,如同菜市口似的。这些世家盘根错节,利益纠缠,你反对的我就赞成,你赞成的我就反对,不管有理无理。
    象今天这般众口一词的事儿还真不多,原因何在?
    因为这些世家大族深知一点:要想保住他们的利益,就必须得把这些布衣士子赶走,要不然的话,一个不小心,蹦出一个几个来闹上一通,虽然不一定能动摇得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地位,却也很是烦心。
    与其如此,还不如趁此机会,把他们送走,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免得危害到世家大族的利益。
    因为这些布衣士子总是打着变法的旗号,要求废除世家大族,这绝对是世家大族不能接受的。
    就这样,楚国亦要全力配合秦国广纳贤才。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楚国也惹不起秦国,这是不得不为。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范增
    咸阳,王太孙府。
    秦异人正在公干,神情专注。黄石公和尉缭、韩非相辅。
    “王太孙,有好消息,好消息。”就在这时,孟昭满脸喜色,快步进来,冲秦异人禀报。
    “哦。有何好消息?”秦异人抬起头来,打量着孟昭,笑道:“瞧你这比吃了蜜蜂屎还要欢喜的样儿,一定是有天大的好消息吧?”
    黄石公,尉缭和韩非也抬起头来,打量着孟昭,静等他说话。
    “呵呵。”孟昭未语先笑,发出一阵畅笑声,道:“那还用说。吃蜜蜂屎不过是甜上一阵子,而我要说的这事是却是甜一辈子……”
    秦异人右手轻摆,阻止他说下去,道:“容我猜猜,是不是有生员入秦了?”
    “王太孙,你真是了得,竟然让你猜中了。”孟昭几乎是唱出来的,道:“这是第一批生员,来自韩国,估摸着就要到咸阳了。”
    孟昭追随秦异人日久,深知这消息对秦异人的重要性,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当真?”秦异人猛的站起,随即大喜,道:“太好了!太好了!这是第一拨入秦的生员,意义重大,大秦一定要好生迎接。”
    “没错。”黄石公、尉缭和韩非大是赞成这话。
    第一批入秦的生员意义重大,不能等闲视之,是得好好迎接,以此来彰显秦国的重视……
    “王太孙但请放心,这事我已经准备好了。”就在这时,只见乐毅大步而来,荀子和公孙龙子二人紧跟在乐毅身后。
    “三位来了,好好好!”为了学馆这事,乐毅和荀子、公孙龙子激情喷簿,为之操劳,终于有第一批学员到来,这是大喜事。
    “那我们这就去迎接。”秦异人整理衣衫道。
    这是头一拨生员,秦异人这个学馆的发起者,自然是要去迎接。
    “如此正好!”乐毅欣然点头。
    就这样,秦异人、乐毅、荀子、公孙龙子、黄石公、尉缭、韩非他们联袂行动。
    他们来到咸阳东城门,没过多久,就见一队车辆在秦军锐士的护送下到来。车辆一停下,车上就跳下三百来生员,大的二十来岁,小的不过七八岁,个个伸长脖子,四下里打量。
    对于这些生员来说,他们是头一遭入秦,对秦国很是好奇。
    在山东之地,他们没少听那些骂秦国的话,诸如“虎狼”、“残暴不仁”等等谩骂之词,他们是听得耳朵长出老茧了。
    如今,他们身在秦国都城,要不好好瞧瞧秦国都不成。
    “这就是咸阳啊,好整肃,这街瞿建得很有章法,错落有致呢。还有,街面很是整洁,哪象新郑,到处都是牛屎马粪,臭哄哄的。”
    “你们看秦人,来去匆匆,道路以目呢。可是,他们脸上泛着微笑,很是亲切,没有那种被虎狼驱使的恐惧。”
    “你没学问吧?道路以目是秦人惜时,不愿把宝贵的时光用在那些无意义的事儿上,见了面打了个眼色算是问候了。”
    一众生员如同刘姥姥进入大观园似的,见什么都觉得新奇,好一通指点。
    “都站好了,有人要迎接你们。”带队的秦国官员忙招呼这些恨不得跑得远远的,把咸阳瞧个遍的生员。
    “还要迎接我们啊?这怎么可能?”
    “是啊,我们只是生员啊,不是官,也不是吏呢。”
    又是一通感慨,对于这些生员来说,秦国要特的迎接他们这事太过出人意料了。在他们的印象中,秦国能派车派人把他们接到咸阳已经很了不得了,哪会奢望迎接。
    “谁会迎接我们?是哪级官员?”紧接着,这些生员又有些好奇了。
    “你们听好了,迎接你们的是王太孙……”秦国官员的话刚开个头,就被一片惊呼声打断了。
    “什么?王太孙?”这些生员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对于这些生员来说,能有一个秦国官员来迎接他们就不错了。哪里想得到,迎接他们的竟然是天下第一名士,秦国的接班人,秦异人这个王太孙了。
    这消息太难以让他们置信了,要不震惊都不成。
    “……还有乐毅……”秦国官员一副早知道会如此的表惊。
    “乐毅?”又是一片惊呼声。
    乐毅望重天下,名动千古,其声誉之隆,放眼天下间,又有几人能比?乐毅亲自来迎接,还有比这更让他们震惊的吗?
    “……荀子,公孙龙子……”秦国官员又报出两个让人震憾的名字。
    荀子和公孙龙子是当时学术界的两大泰斗级人物,是这些生员心目中的偶像,乍闻此二人也来了,又是好一通惊呼。
    “黄石公、尉缭,还有你们韩国的公子韩非。”秦国官员扯起嗓子吼道。
    “黄石公,尉缭,这不是抡材大典的名士吗?”生员又是一通惊讶。
    “韩非公子?”韩非是韩国公子,在抡材大典上成名,为韩人所知,乍闻此言,这些生员的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呼啦!”秦异人、乐毅、荀子、公孙龙子这些大人物,名士到来,这对于这些生员来说,是这辈子最为荣幸之事,哪里还管那些虚礼,无不是撒丫子就冲了过去,想要一睹这些大人物、名士的风采。
    “你们……这太无礼了。”秦国官员望着冲得比兔子还要快的生员,扯起嗓子想要阻止,要他们排好队,以礼相见,又哪里能做到。
    “你是王太孙,哇,你好帅气,好英俊,好了得呢。”
    “哇,这是乐毅先生了,好高大威猛……”
    “哇,这一定是荀子先生了,我终于见到荀子先生了……”
    “这是公孙龙子先生,哇,我好欢喜,好欢喜……”
    这些生员用尖叫来渲泄他们激动的心情,尖叫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良久难绝。
    听着这些尖叫声,看着一张张激动的脸,秦异人很是感慨:“古人也追星!”
    随即挺起胸脯,昂起头颅,暗自得意:“哥也是有粉丝的偶像了!”
    直到这些生员的激情稍却,秦异人这才致了一通欢迎辞,随后举行了一场酒宴,算是接风宴,这让这些生员引以为傲,自豪终生。
    当然,如此高规格的迎接仅仅是第一批生员,随后的生员就没有这种待遇了,只是秦国官员在迎接他们罢了。这让后来的生员很是艳慕,一个劲的想,自己怎生不是第一批呢?
    不断有生员从山东之地到来,被秦国妥善安置,没出什么差错。
    从山东各地赶到咸阳,需要的时间不短,一直持继了一个多月,当最后一批生员到来后,这事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乐毅来到秦异人的王太孙府,向秦异人禀报这次招收生员的情形。
    “王太孙,你可知这次招收生员几多?”乐毅一见面,就冲秦异人问道。
    “听说是五千余。”秦异人不知道具体的数字,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至于具体的数字,要等到所有生员到齐了,汇总才能知道。
    “共计五千一百三十九人。”乐毅报出一个庞大的数目,笑道:“这次招收生员非常成功,非常成功!”
    第一次招收生员,就有五千一百三十九人,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这都是先生大才,运筹得好。”秦异人大喜。
    这事要不是乐毅来运筹,绝不会招到这么多的生员。
    “王太孙过奖了。”乐毅谦逊一句,道:“这都是秦国重视,为生员提供便利。这五千余生员,只是经过预试的,复试之后,估摸着会有近千人不能入学。”
    “不能让他们回去,我的意思是可以办一个预备学馆,让他们先在预备学馆就读,然后经过考核,再正式进入学馆就读。”秦异人忙道。
    “王太孙好主意,就这么办。”乐毅欣然应允,道:“这些生员不能进入学馆就读,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慧,有的是因为没有启蒙,学识有限;有的因为年纪太小,没甚学识,整体说来,他们还是挺聪慧的。有了这预备学馆,这事就好办了。”
    这些生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用现代话来说,他们的智商没问题。有问题的只是学识不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留下他们,再加培养,就会成才。
    “王太孙,这次招收生员最大的成功不是招了五千余人,而是我发现一个了不得的好苗子,我要收他为弟子,把一生所学传给他。”乐毅颇有些兴奋,声调略高,道:“这真是一棵好苗子,非常难得。”
    乐毅望重天下,名动千古,眼界之高自然是不用说的,等闲人难得入他的法眼。他竟然不惜溢美之词,一个劲的夸赞,秦异人大是好奇,忙问道:“是何人?”
    “此人是楚人,叫范增。”乐毅满脸的笑容。
    “范……范增?”秦异人差点把舌头咬断了。
    范增,楚霸王的亚父,辅佐楚霸王成就一番大事。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范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楚霸王不会如此有名。
    秦异人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次广纳贤才,竟然把亚父范增给招来了,要他不震惊都不成。
    “怎么了?”乐毅把秦异人震惊样儿看在眼里,大为诧异。
    “他人呢?快叫来,让我见识见识。”秦异人很想见识一下这个大名鼎鼎的亚父。
    (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学馆成(上)
    乐毅颇是惊奇,秦异人怎会对范增感兴趣,仍是派人把范增叫来。
    “范增这人的才智不需要说的,非常了得,不过,其人的性格有缺陷。一是他太过刚硬,动不动就耍脾气,这是他与楚霸王闹翻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他没有识人的眼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