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496章

大唐第一庄-第496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百里。如果半年能通车,这就是大功一件。这里留下十个挖路基的队伍,然后再派八个千人建桥队去给六座桥帮工。那条大的自然是要三个队了,本官手中有几个名额。”武元庆说到名额的时候,不自然的笑了。
名额是什么,是什么的名额,许多人都把耳朵给竖起来了。
“这挖路基的,有三个名额。你们可是知道,在大唐想拥有唐人的待遇,想成为人上人。这就是需要推荐。这里正好有三个推荐名额。这挖路基的每天作一个评。修的最快,最好的自然是一个优,完了谁优秀最多,谁拿这个推荐。”
武元庆这是给倭人在说。
“而且。当天拿优的。管事的次日吃喝用度是什么。只有拿优的人才知道。最差的一个……”武元庆拿出一根鞭扔在地上:“五百鞭子,至于你们队里怎么分,自然是队正的事情。因为干的最差的。就是偷懒了。”
“接下来,就是修桥的怎么分、编绳的怎么分、抬土的……”武元庆一直用鞭子在说话。可这些人却没什么反应,因为鞭子还没有打在他们身上。
工部那位六品官带着疑惑问道:“管用吗?”
“明天肯定管用。给咱们大唐的工匠说,他们只管去教这些人怎么干,下苦的事情不是他们的活,进度赶的好自然有奖励,那一队明显在偷懒的话,本官不在乎给工地上挂一颗人头让这些倭奴长长见识!”
武元庆有什么不敢的,在高句丽的时候他杀过人,也给人用过刑。
原本一个胆小怕事的年轻人,硬是被逼成了一个狠人。
武元庆出现在工地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被报到武曌这里。
武曌是一脸的不高兴,可柜爷却说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还没有作出什么不死不休的事情,这些年也受了些苦头。你可以与他们不相认,但却没有必要压制他们。换句话说,如果他们有才能的话,就让他自己自己去拼一次。”
这两兄弟干过什么坏事?
历史上,武曌把这两兄弟发配到了偏远之地,可却把他们的儿子弄回了长安,而且还给予了足够的权势,那就证明那种恨不是不死不休的恨,最多就是讨厌这两个人。
否则以武曌杀人如麻的性子,整死这两个人也不为过。
或者,生不如死。
从这一切的情况上来看,那个时候两兄弟年龄还算大,这个年龄上也坏的有限。
想一想长孙皇后被她至亲的三哥赶出家门,无家可归。
可现在,却依然是在照顾着,这应该是一种气度吧。
武曌噘着小嘴点了点头。(注,上一节失误了,武曌今年已经七岁了,而不是四岁。这是笔误,总想着这丫头长不大,哈哈哈)
“他这次要是有功了,就给他一个赏!”
柜爷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镶着金边的卷轴:“如何?”
“太重了吧,爷爷!”武曌怎么不知道这卷轴代表着什么,镶金,轴是紫檀木的,上面刻着一个唐字。这是二等封地的代表,有了这个卷轴等于是得到一处封地。还有一个低级的,银边梨木轴。
最高级的,用的是紫色的丝绸外层,内用白丝绸写字,轴用的是翡翠的。
这样的卷轴,大唐眼下只有王爵封地才会有,李道宗是金边的,王霸是银边的。这代表着不同的地位,以及不同的税收以及大唐给予的自主程度。
柜爷笑着摇了摇头:“不是给他的,是给老武家的!”
“行!”武曌的父亲,还是封开国公的,一个金边的卷轴不算过。
头一天正式干活,可能因为这种工作不熟悉,实际只打了大约七里的地基。武元庆脸上没有半点笑容,当着所有人的面杀了一头猪。美味的猪肉粉条炖白菜,大碗的米饭。给了干活最多的一条。
一只装有猪蹄的罐头赏给了这一队带队的倭人。
旁边武元庆的手下捧着一只盒子过来,武元庆单手接过就在那倭人面前将盒中的东西倒在地上,一千文钱。哗啦啦的落在地下。
“你们队一人打赏一文钱。这是你的!”一枚一钱的银币从武元庆手中弹了出去。
一个一钱的银币可以买到什么?这倭人队长不是非常清楚,但这却是打赏的。旁边有人这时说道:“这一文的铜钱,你们要是天天有的话,你们那米可以换四石半。也就是七天一石米,还不快谢赏!”
那倭人队正赶紧就准备躬身行礼,却被人踢到腿弯上,硬是行了一个跪礼。
“罢了,下去吧!”
连地上的沙土带钱币,这倭人发疯似的装了一筐子,叫来两个人抬着就跑。
武元庆冷着脸:“最慢的那一队呢?”
那队正出来。只是有些紧张。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五百鞭子,是你来受下。还是挑人来受下!”武元庆冷笑着,身旁一个强壮的军士正在一桶盐水之中泡着自己的鞭子。
被无奈之下挑出的十个人吊在木桩上,每人五十鞭。
武元庆正准备下狠手。那工部六品的主官赶紧过来小声说道:“这个。头一天咱手轻些!”武元庆笑了:“你是主官。你说的算。我就是来给你帮忙的。”
工部这位六品主官知道自己如果不劝的话,今天至少要打死两个人。
“头一天,你们要谢过这位。他给你们说情,减半。”
一人二十五鞭,惨叫声让这营地近两万人都听着清楚。至于那边修桥的是不是有人受鞭子,他们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可干的好的,实实在在是有肉吃,这伙食原本就比倭岛好多了。
鞭子打完,武元庆掉头就往外走。他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一切,想吃肉就玩命干,干的最差的鞭子可能就打到你身上了。
武元庆刚出营门,就有一个军士迎面过来一礼:“武校尉,明月公主有请!”
终于注意到自己了,武元庆心中暗自心喜。
武曌的营房之中,一只镶着金边的卷轴就放在几案上,旁边摆有香烛。武曌只是坐在一旁抱着一只杯子,根本就没有往门口看。
武元庆进来依级别施了一礼,目光没有任何的移动,只是看着脚面。
“那一脚踢得好。不知道是你的授议,还是你手下人聪明。倭人就要打出他们的奴性来,倭人只配给大唐人作猪羊。本宫以为你是有才能的,很快会有至少二十万倭人送入秦岭,替换咱们大唐的民夫,秦岭山区开路,最惨的时候一天死过十六人,最好的一天也有数人受伤,开工这几个月以来,已经死了快七十人,受了几百人。”
“末将定然可以管得好。”
武曌的话说的太直白了,武元庆要连这个都听不懂他就不用进来了。
武曌一指那边的几案:“去沐浴更衣,回来领封卷吧。具体会封在那里,长安天策上将府那里会有安排,记得……”说到这里武曌有些犹豫了。
迟疑片刻之后,武曌还是说道:“记得让父亲大人去长安谢皇恩,这是圣上的恩赐!”
武元庆冲着那卷轴行了一个跪礼,这才起身:“末将这就是去沐浴更衣。”
武曌这时表情才软了些:“你想要那里,本宫给秦王说?”
武元庆不是没有梦想过武家会有一块封地,可真正拥有了他却也搞不清楚那里更好了。看到武曌语气放软,这才大胆问道:“请公主殿下为武家作主。”
“回去问过父亲,让考虑。一,武家大兴。二,富贵长久。三,逍遥自在。想好了,就把想法直接给秦王说是了,自然会给你们有一处合心的考虑。有些事情,你不要大胆作主,回去报告父亲就好。”
武曌不会承认武元庆这个哥哥,但依然是会承认她在这里还有父母的。
武元庆听懂了,也听明白了。
这样的大事他自然不敢随便作主的,肯定是要回去请父亲武士彟作主。
只是武曌能够承认这个父亲,武元庆已经心中大安了。(未完待续。。)


、第816节 人与人的不平等

自从这些倭人劳力来到营地之后,这里的营地就被一分为二。大唐这边负责挑土的民夫也被安排作一些有那么一点技术的活计了,比如最简单的处理枕木。
枕木从原木变成真正的枕木大唐这边的的工序比现代还复杂。
原因有二,一是大唐这边没有那么多化学的材料,二是古代人玩木头的本事绝对高于现代人。要知道古代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离不开木头。
一天十里地基,事实上就是指五天就要把这十里完全弄好。
一天时间挖十里地基,第二至四天就要在这里十里把枕木放好,抬着钢轨摆上去。最后一天的时间负责紧螺丝,其余人则是负责将路旁的树都种上,这里要求种树五层,可以说就是用树作一道树墙,保护铁路。
最辛苦活第一个就是打地基,第二就是运输碎石,第三就是抬钢轨了。
大唐的工匠四十人一组,倭人差不多就需要六十至七十人一组,因为他们的体力不如大唐的工人。
中午吃饭的时候到了,大唐的工匠与倭人的劳工又分开了。
老碗油泼面,再加上葱花饼一斤,这是最标准的唐人伙食。南方工人最喜欢的是菜饭,就是先将菜烧好,再和米饭一起蒸出来,出锅的时候直接混在一起。
菜饭最让工人喜欢的原料,土豆、红萝卜、肉豆角。
当然,如果烧菜的时候用上的肉汤那就更美味了。最后碗上再放几块肉那就是实在没有办法再夸奖了,只能低头吃饭。
这肉,不说是什么动物的肉,就拿猪、牛、羊来说,也分为三等。
一等肉,肯定是上等的精肉。连肉的小精排骨也算是一等肉,但在大排龙骨不算。
二等就是位置不好的,而三等就是边角碎肉了。
普通大唐平民吃的多是二等肉,这种肉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比想以前的生活而言。已经算是顶好的肉了。
今天的午餐就有加肉。每人有两块龙骨,以及五花肉三片。不管是吃米,还是吃面都有。
“旁边那些倭人,似乎也有肉吃?”一个五等匠坐在营地的角落。他这个级别算是小官了。比起别人来说。除了标准餐之外,还有一盘小菜,一盘花生米。以及二两酒,以及一只鸡腿。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四等匠,可以说是这个营区级别最高的匠人了。
主要是负责枕木的主管首匠。
枕木对于大唐的木匠来说,没什么技术含量,可几千根,几万根,几十万根都要求尺寸一致,打下的孔,穿的铁扣必须完全一致,这就需要用心了。所以工部派出了一位四等木匠专门负责这事情。
这位四等匠一边吃饭,一边正看着早上枕木的检察报告书,枕木没整好不怕,就怕有坏的放在铁轨下,这个罪可不轻。所以他是格外小心。
听到对面自己的同僚说话,只是随口应付了一句:“倭人也是人,吃点肉有什么?说罢,指了指自己盘中的两根鸡翅,今天早上多吃了两个包子,这两根鸡翅你吃。”
最初说话的五等匠是铁匠,他的任务是铆钉组,也是铁路建设当中非常重要的工作。
丝毫也不客气的拿过鸡翅,然后对旁边一个年轻人说道:“这两天辛苦,拿去吃。”年轻人赶紧谢过两位匠师,他还只是一个七等匠,因为年轻所有受老辈的照顾。
“恩,年轻人胃口好,多吃多干就是了。”四等匠很客气的点了点头,毕竟这个年轻人不是他的徒弟。
正聊着,一个大约五十岁的老者过来坐下,将盘子往桌上一放。
“小七,赶紧给莫老倒杯茶去。”那五等铁匠吩咐着。
虽然这位莫老也是五等匠,可年长,自然要受到尊重的。
“刚才过来巡视了一下路基,这些倭人干得还是不错,前面十几里钢轨都已经抬到了路边,只等着路基打过去就可以上轨。某寻思着,要不要给他们求个赏!”
“老莫,有功就赏,有过就罚,什么时候为这种事情犹豫了。”
莫姓工匠轻轻的摇了摇头:“倭人与我们唐人不同。就说吃吧。一只鸡,鸡翅膀、鸡腿、鸡胸的好肉切下来,然后才将鸡架子再切成小块下锅。好肉都在你们的盘中了。还有他们的猪肉就象是某年轻的时候吃过的杂肉!”
说到杂肉,经历过苦日子的都知道。
那些肉根本就是下等肉,可以说是三等肉中最差的一种。
“前天晚上,某去找同村的一个老伙计喝酒,他们正在作一种叫加餐肉的东西。用的就是杂肉,就是三等肉没有清理过的那些杂肉。用机器打碎了,然后混上大量的淀粉,加上盐、糖,然后再弄成一块一块的蒸出来,放凉了切成片看着和肉一样,而且闻着也香,吃着也香。某原本想尝一块,却听闻这种叫加餐肉的上面有严令,不得卖给咱们唐人。”
“有毒?”几个人都惊讶的小声问着。
“没毒。某问过,说这种下等杂肉就是给下等人吃的。谁用这种东西挣大唐人的钱,轻则鞭一百,重则劳役五年。这是有圣上圣旨的,所以谁敢乱来。”
原本坐在这里的五等匠给自己一个徒弟打了一个眼色。
那年轻的徒弟拉过一个架子就翻到了围蔓上面,往倭人营地那边盯着看了一会,下来说道:“看清了,是鸡架。主食是看那样子,象是杂面条。发的饼子也渣面饼!”
要说这些东西,在座的人无论年龄是多少,全部都吃过。
在苦日子的时候。有一碗用碎小米、豆面混着白面煮出来,象粥一样的杂面条这就是好饭了。可现在日子好了,在这里上工,最低级的搬运苦力也有一天十文钱的工钱,七等六等的铆接匠一天至少四十文,而且还有赏钱领。
“去打听一下,倭人是什么工价!”四等五等匠,在这里就已经是领导了。有些事情自然是需要知道的。
那年轻人出去转了一圈,很快就回来了。
“师傅,倭人那边一天苦力发一文钱。干的好的再奖励一文。额外给他们家里。每个月一石精米。有几百人似乎进了匠营,就不知道工钱了。”
一石精米也不少钱呢!
可那年轻人又说道:“这个一石米不是咱们大唐一石,倭人四石半才有大唐一石。而且这是没有去壳的米,还是南洋软米。”这年轻人特别提醒了一句。这是南洋软米。南洋那里为了产量。几乎全是一年四季。最少也三季的米。
但也有一些极上等,一年两季的好米,可是这些米多是自己留着吃了。很少卖到中原来。也因为这样,有了软米,硬米之分。
几个匠头一商量,最终老莫说道:“看来,这个请赏还是不要也罢。”
“不,要请赏。咱大唐的规矩是有赏有罚,那怕是对一群猪,他有功了也会赏。一文两文钱的,也是赏。”那个四等木匠合上本子,很直接的挑明了自己的意见。
“这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