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499章

大唐第一庄-第499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兴也干笑几声:“臣弟要是说的不好,再计划,再计划。”
“不必了,上一次五郎哄着父皇巡游岭南。就是对岭南的威压,效果却是极好。此次五郎却又让为兄巡视,这也是拉苦力!”
“错。”李元兴很严肃的摇了摇头。
“错?”李二戏谑的笑着。
“天下是李家的天下,天下是皇兄的天下,所以皇兄这是给自己干活,何来苦力一说。想来皇兄曾经亲征平乱,不是比这个更苦。”
李二被李元兴说的愣住了,转而点了点头:“罢了,五郎说的没错!”(未完待续。。)

、第820节 天英阁监国 中【更新求月票】

李二真的准备出门了,但仅仅是准备。
皇帝出门可不比普通人,提上行李就走那么简单。
长孙皇后的预产期御医订下大约还是二十三天,那么李二的想法就是,再有一个月出门,然后花了两个月时间转上一圈。或者是等到大唐运动会之后再出门,巡视自己的天下,是李二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
可另一件事情,却未必让人期待了。
天英阁监国,这件事情已经作为正式的条陈摆在天英阁现任阁主候君集的手中。
选候君集作为这一任阁主,朝堂之上的官员也是作过非常认真的讨论。
第一个原因就是,一等大世家的人不能当阁主,因为他们会为一等大世家的利益去影响到小世家,甚至是平民的利益。
谁敢说,这一次斗争的背后没有李二的影子。
第二个原因就是,兵部现在大唐最当红的三部之首。
兵部主战,为大唐开疆扩土。
铁道部与商业部带动着整个大唐滚滚而来的钱币,谁能不在乎。
李二回去长安了,眼下还不到享受的时候,无论是珍木,还是珍石,远没有他的江山重。
李元兴则是将几个开发方案命人送出去,然后亲自进了秦岭,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躲开天英阁的人,天英阁监国不是小事。
可以说,监国就代表着天英阁对朝堂的影响力将加倍。
李元兴躲进了秦岭,亲自来到了秦岭山铁路工地。从长安这里已经挖进来足有四十里。打通的最长一条隧道有八百步长。
没有带太多的护卫,总共连同侍女在内,一同都不到一百人。
站在山顶上,李元兴拿着望远镜远远的看着热火朝天的工地,正准备感慨两句的时候,裴喜在旁边报告:“殿下,李公、房公、杜公求见。”
“啊,没告诉三位,本王进山了吗?”李元兴依然在看着工地。
裴喜有些尴尬,低声说道:“殿下。他们已经在半山腰了。似乎是天没有亮就出了门,秦王庄那里听闻殿下进山,根本就没有停,只带了近侍就追了过来。”
“啊!”李元兴当真是的非常意外。可这三位来了。李元兴倒不能不见。
“罢了。选一处风景秀丽,幽静之地。”
“是!”裴喜一抱拳快速的退了下去。
跟着李元兴身旁的王妃是卢秋雨,此时她边的贴身侍女只有一人。另外一个则是李元兴干的坏事了,这会正大着肚子在家里养着呢。
贴身侍女的孩子,其实从原则上也算是卢秋雨的。
这些孩子不能叫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娘,只能叫卢秋雨为娘,这就是婢女的待遇。这些孩子如果有才的话,自然就是卢秋雨亲生儿子的助力,如果是一个无用之人,那将来身为秦王庶子,能分到一块田产自己过活就不错了。
这就是大唐的规矩,李元兴也改变不了。
别说是李元兴,就是大唐皇帝李二也必须遵守这个铁律,母凭子贵。卢秋雨的贴身侍女会有一个侍妾的身份,但依然还是贴身侍女。庶子就是庶子,反过来也就是子凭母贵,母亲的身份,决定这个孩子的身价。
李元兴唯一带给大唐的改变就是,那怕是庶子,只要你有才华。就给你一个出头的机会。
起步线是一样的,嫡子就是骑着千里马准备出行,庶子只能步行。
“秋雨呀,你还没有想好,咱们的儿子叫什么?”李元兴笑着问道。
叫什么,不仅仅代表着一个名字。
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一处封地。
要那里作为封地,卢秋雨还当真没有想好,北美地区十年不外封,这是秦王殿下已经定下的规矩,那么其余的地方要什么好。
“武家的地方怎么样?”李元兴笑着问了一句。
武家,听闻那里有天下十之一的铜,同样的地方肯定还有,更有传闻,那一片地方应该是天下三分之一的铜,武家只占了一小块。
能拥有这样封地的,武家是占了明月公主的势。
那么,卢家要那里?
卢秋雨知道规矩,整个秦王府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孩子生下之到取名之前,身为母亲绝对不与家中谈及孩子的名字。作为母亲可以选,但与家中无关。否则的话,这是七世家的博弈了,这也是七世家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七位秦王妃达到这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卢秋雨的孩子已经满月,可却没有名字。
除了崔莹莹、郑秀嫣、李长英之外。崔燕燕的儿子已经选订了,就在一处叫地中海的出海口(后世摩洛哥)。那里特产丰富,而且拥有着极大的海运资源。更厉害的是,崔燕燕的儿子还订了一门亲事,长孙必要有嫡女嫁他,至少这个女儿是谁不重要,嫡女的身份就代表着长孙家的诚意。
最可怕的是王家,王语烟的儿子选择的地方名为非洲之角的位置。(南非)
那里最让人震惊的不是拥有美丽的宝石,而是作为战略要地,在将来绝对会成为东西贸易的一个交集点。再说的远些,战争之中那里也是一处要点。
李丽苑给自己的儿子选的地方是西海(波罗的海,芬兰)
卢秋雨的儿子最小,她真的不知道应该选在那里了。
李元兴也没有再催,李靖等三人已经到了,他示意卢秋雨先去休息,自己去见客人。
“恭喜老房!”李元兴远远的就一抱拳。
“同喜,同喜!”房玄齡笑呵呵的一回礼。这旁边两位都愣住了,房玄齡带着几分尴尬开口说道:“前些日子,秦王府韦长史过府,有提亲的意思。”
“韦挺那小子给谁提亲呀?”杜如晦有些不解,韦挺自己根本没有年龄合适,没嫁或者没有娶的儿女。
李元兴笑着代替房玄齡说道:“是孟姜!”
孟姜可不是秦朝那位哭死长城的,而是韦贵妃的女儿李孟姜,受封临川公主。这可已经与历史不同了,原本老房的儿子可是娶了高阳公主的。
李靖懂了,这不是娶老婆,而是一种合作。
当下李靖问道:“老房,你家的封地最后定在那里了。”
对于李靖,房玄齡也不瞒,也瞒不住。当下就回答道:“封在了南美,千里之地。往北就是纪王慎的封地,也是千里。往南则是李孝恭的千里封地。离开海岸线,往内八百里,还有两位,一个位屈突家的,另一个是小些,是右护卫的那位张将军。”
李靖脑海之中快速的一过,大概就知道是那里了。
李元兴最清楚,这五家分了巴西那块地方,其中肯定是李孝恭为首,李慎与房家都是主要的权贵,另外两家反倒是势力不够。
但这五家很明显就是准备联手了。
李靖默默的点了点头,最近他的封地所在可以说是整个大唐最关心的几个封地之一。
要知道,李靖是军神。打起仗来绝对没有人能够对付,而且他老婆是绿林之王。怎么能让不关心了。
杜如晦却在这时候说道:“这次来,主要是说天英阁监国之事。事实上,这件事情与我等三人无关,但受候尚书所托,希望与殿下谈一谈。”
杜如晦很清楚,现在不是谈封地的时候,再扯下去的话,怕是就等于给全大唐的权贵划势力圈了,这是一个禁忌。至少不能在李元兴面前提及这种事情,大唐现在这种封地本身算是裂土了,所以绝对不能多提及。
李元兴的心思,还没有人能够猜得到呢。
四人来到李元兴让裴喜选择的那处,这里已经作了一些准备,就象野餐一样,地上搬上小几,有坐垫,也有一些茶点。
“监国是大禁忌,五郎应该上表劝谏!”杜如晦一坐下就直奔主题。
李元兴用力的摇了摇头:“如果不让天英阁监国,那就是逼着我监国了。或者说,你们三位来,再不行。三省六部来?”李元兴这几句话就把杜如晦给问住了。
秦王监国在朝臣看来,或许是合适的。但天下人未必这样看。
秦王府的权势已经大到没有边了,甚至可说越过了皇权的底限。也就是这一位秦王殿下了,之后再也不可能的。所以李元兴不监国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再换一人,普通的臣子谁敢作为监国之臣呀。
皇子呢?
皇子也不行,李承乾这个太子已经是名存实亡,权贵们已经知道李承乾铁定不会再是太子了,给他的封地最好,这也是一种补偿。
“天英阁,怕是不行呀。”房玄齡这也是一句实话,天英阁眼下全是权贵组成的。
李元兴试探着问了一句:“如果,天英阁扩大,给寒门一些机会,或者将谏院的一人提升到天英阁来,将总人数提高到三百人。不知道是否可行?”
“分化权力,这也是一个妙招。”
如果说之前李元兴提这个,那就是动了世家手上的蛋糕了。可眼下,海外分封,裂土为王之后,世家无论与公,还是对自己的封地,也会放弃一些朝堂之上的权力,这本就是一种平衡。(未完待续。。)

、第821节 天英阁监国 下【加更求月票】

【求月票,最后半个小时,求大伙支援,几票之差,望援手】
候君集怕,怕的要死。
他刚刚坐下天英阁阁主这个位置就来了这么一场大惊吓,纵然候君集身经百战。朝堂这看不见血光的战场之上,那看不见的刀更让人恐怖。
他没敢直接来见秦王李元兴,而且是招集了天英阁开会,来讨论这件事情。
也同时请了李靖、房玄齡、杜如晦这三位老秦王府权势最大的人,到秦王李元兴这里讨一个救命的办法。
天英阁!
候君集已经足足有半个时辰一言不发了,只是听着阁员们讨论。
高俭对候君集说道:“候尚书,为国尽忠自然是我辈本色!”
听高俭这么一说,候君集心里当时就想骂一句高俭,这在商圈里恶战异邦商人时个的智慧都让狗吃了。竟然在这里说什么为国尽忠。可无奈,这些话毕竟是骂不出口的,作了一个深呼吸后,候君集开口了。
“高尚书,候某为国出战,马革裹尸。可此事却是不同,圣上英明。飞舟之上配有电报机,有要紧之事自然可以用电报联系,但总不能事事都请示吧。圣上不在长安,许多不算大事的小事,很可能也是重要之事。”
高俭点了点头:“此话有理!”
“候某这个位置让无数人盯着,候某身为兵部尚书仅几个月时间,可却同时成为了天英阁阁主。可以说是爬得高摔得重。天英阁处理日常政务,用心自然不会有错。一句话,某是怕政敌陷害!”
候君集连政敌陷害这话都说出口了,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监国代表着什么?历朝历代监国的不是太子,就是亲王。那里轮到臣子了,纵然圣上英明宽容。可却是架不住小人之言,要知道有些事情本身就很让人害怕,这不仅仅是候某之事,往小范围说,这是天英阁五位阁主之事。往大范围说。整个天英阁都要小心翼翼的。”
皇权时代。谁敢窥视神器,必死。
所以候君集害怕也是正常。
高俭却是笑着说道:“那里有这么多担心的,某自然不会说什么不作不错之类的话。商业部那边,几位侍郎在审核资质这一项上却是相互制约。只是为了不落人口实。既然没有人无事找事。那么上下也无错。”
候君集听懂了,这个主意真正是不错。
找人制约一下天英阁,然后再监国。倒也是不怕。
可谁能制约天英阁呢,秦王殿下已经拒绝的监国之事,大唐还有谁能够制约呢?
别一边,秦岭山之中。李元兴正在给李靖等三人讲着关于建策权的想法,建策权就是允许普通的官员,对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政务,可以直接上书天英阁,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改变一州一县的政策。
更甚至是,可以改变国策。
当然,改变国策只是一种态度,真的要改变的话,怕是动静就太大了。
“这个提议可以接受,但总要有一个流程。”房玄齡支持了李元兴的提议。
能支持就行了,李元兴心说这就是天英阁分权的第一步。这招一出,百姓们就会知道天英阁每天在作什么,大唐的国策方向有什么动向。
具体的细节李元兴已经不关心了,他相信房杜二人,肯定会有办法的。
“再说天英阁吧,事实上候君集害怕本王也理解。”李元兴又把话题扯回到监国之事上了:“其实,让三省复审天英阁一些重要的决定,这个范围也好划。然后给谏院多一些权力,让他们监督天英阁批议的要案!”
三权分立吗?
房玄齡也没什么特别好的主意,大唐皇帝要出行,没有太子监国。那么天英阁监国怕是逃不掉的,候君集与他们私交都不错,把候君集架在火上烤的事情,房玄齡于心不忍呀。
秦王李元兴这个提议,可以接受。
李元兴留着三人吃过午餐,然后才送三人离开秦岭,想来他们回去必然会讨论一些细节。
看着三人走远,李元兴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朝堂之上还是远离的好,不粘边,才可以永远作裁判,连棋手都不要去当。
“殿下,下午如何安排。”裴喜又跟在旁边问道。
李靖三人的到访是打乱了李元兴原本的计划,所以裴喜过来请示。
李元兴想了想:“吩咐选一处扎营,雨王妃留下休息。你带上几个人,陪本王去工地转一转,换上便服不要那么张扬。”
秦岭修路,也是一件大事。
李元兴修的这路比原先设计的成本更高。
原本的设计就是一条铁路,原本的设计是修一段走一段,通过铁路来把物资运进来。当真正开始施工之后,却发现用这样的办法人力根本就没有办法施展开,除了机器旁的一些人之外,其余的却无法发挥足够的力量。
工部在这条路上已经勘察过多次,所以铁路与山路同时修。
铁路要求是直的,山路却是可以依山打弯,马车的在运输之中就起到了大作用。
铁路眼下修进来四十多里,山路已经修了七十里,打上水泥可以走大车的也有差不多五十里了。而且修路开出的山石打碎之后,却是可以作为路基石,也不用从远处再运过来,每候一段山路,就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