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500章

大唐第一庄-第500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一段山路,就将小型碎石机拉过去,将碎石堆在路旁。
身穿便服的李元兴走到工地近前,这里正在打秦岭山中相对比较难的一段。
三大难,第一是这里的土石松软,会有塌方的可能。二是这里竟然在开隧道的时候会有地下水。这可是大唐工匠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的难题,排水是第一步,如何保证地基才是第二步。
最难的就是,这里大约三百步的一段,只能靠人工去挖,机器一动,就怕让山石更加的不稳当。
倭人们在这里干活才两天时间,也才是刚刚熟悉的阶段。
不过,开山挖洞这种工作,倭人倒是干得不错。
“似乎那边第二个洞停工了。”李元兴伸手一指。带着几份疑惑问身旁的裴喜。
裴喜顺着李元兴的手看了过去。那里确实是停工了,在山洞外许多人都围着,似乎正在说着什么?
再往远处看,其余的几位工地还在热火朝天的干着。
李元兴没让裴喜去打听。只是让裴喜去领了一块这里工地巡察的牌子。然后自己。只带了四个护卫,以工地巡察的身份走入工地。
在那里,有两个管工。一个用汉语,另一个用倭语在说着。
“一车料,十文钱。推进去,出来就数钱。”
李元兴不动声色的站在远处,看着这里发生的事情。围在这里的差不多有上千人,却是站的泾渭分明,唐人路工站一处,倭人站一边,相互也没有什么交流。都在听着管工讲话,那个管工刚才讲了什么,李元兴没有听清,只听到一车料十文钱。
“去打听一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李元兴对裴喜小声说着。
站在台子上的两位管工一直在低语着,裴喜却是找了一个戴着有工匠小队长徽章的壮汉打听了一下这里发生了什么后,将壮汉领到了李元兴的面前。
“这里发生了什么?”
“回您的话,在一刻钟之前塌顶了。最初先是几个兄弟感觉头顶在滴水。”
听到滴水,李元兴不是土木工程的专业,不是非常懂:“这个滴水,应该是山中泉水渗下来的,是不是?”
“上个月二十三,前面那个洞子滴水,当时那一队的工头没当回事,只是派人加固了那个顶,可加固的人也没当回事,只用了两根木料应付了一下差事,结果当天下午那顶就塌了,死了十六个,伤了四十多个。”
这次事故李元兴知道。
可这修路有各级管事,李元兴也不好去问细节,只知道事情还在处理当中。
谁想,这壮汉说到死人,脸上有些微红:“某不太会写字,托人给上面的管工写了报告,某以为,这是那小队人失误,也是负责支撑的人不当事。结果他们还没死,这是老天不长眼,不服!”
李元兴听明白了,这是工程失误,而当事人还没有受到处罚。
裴喜却是旁边说道:“要相信上面的各级管工,这种事情总要先救人为主。然后再详细的调查给一个说法,有作错事情的自当处罚,如何处罚也有大唐律条。这才几天时间,你不用着急上火的,倒是这里,又怎么了。”
那小队正听裴喜的话后,用力的点了点头:“这位兄弟讲的有理。”
“再说这里,看到滴水了。因为有上次的事情,所以大伙都先退了出来。运气是不错,人刚刚退出去,就塌顶了,塌的也不多,只几米,掉下的也不过十几尺方的石头。”
“没伤人吧!”
“没,有几个人摔了,这点事不当是伤。这会正商量着,接下来怎么干呢,想来再过一会,工部那位白老匠就要过来了,这是个能人,先等他过来大伙也安心。”壮汉说着自己也乐呵呵的。
很显然,工部的这些匠师还是很受工人的信任的。
“那刚才说一车料十文钱,是怎么一回事?”李元兴又问道。
“塌了顶,里面怎么也是让人怕了,加钱运料进去修顶,这也是顶着玩命。”(未完待续。。)
ps: 凌晨一更不算,这才是真正的加更。求月票,最后半小时。谢谢大伙了。

、第822节 大唐人的傲气

没有错,在危险的地方干活,那就是玩命挣钱。
加钱这种事情并没有人给李元兴汇报,自然是下面人想出来的办法。
这秦岭山中已经死了不少人了,要是放在前隋,怕是一文钱也不会给加,会用皮鞭加上军人的钢刀去逼着这些人干活。
现在这是大唐,这里有大唐的军士,他们的职责却不是监工。
在秦岭铁路工地的大唐军士,他们第一个任务就是防止有野兽突然出来伤人。然后就是防止一些异邦的间谍靠近,最后就是维持秩序,但不是管理干活。只是怕有人打架,闹事,之类的事情发生。
正说话着,却听那山洞里面传来一阵阵怪响。
那小队长脸色一变:“这个洞,怕是前后三十里最难打的一处。三百步的长度,怕是要扔进去几条命了。”
说到扔进去几条命的时候,这小队长的神情却是缓了一下。
李元兴当下问道:“不怕吗?”
“怕,怎么能不怕。我的女人和娃娃都在家呢,我还指望着这次工钱发了,回去在长安城里买一间套屋呢。屋子都看好了,五百尺的二进间。”
这小队长说的五百尺,是居住面积。
李元兴在大唐可不搞什么建筑面积这种虚的东西,五百尺其实也不算小了。换算到现代的标准,就是差不多实用面积五十七平方米左右。二进间就是两室一厅,对于普通而言。这已经是顶好的屋子了。
那边一个年龄四十多岁,却是头发有些渗白的中年人带着几个人已经赶了过来。
“去看看!”李元兴正准备过去,裴喜一下就挡在前面:“那个,那个房公说过,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所以……”裴喜是说什么也不会让李元兴靠近工地的,就算一块石头划破手在裴喜看来就是非常大的事情了。
“再靠近十步,听听!”
“十步,就十步!”裴喜量了十步的距离后,笑呵呵的看着李元兴。
那小队长也笑了:“您一定是长安里过来的大人物。咱之前也见过。总是有些大人物悄悄的来这工地看看。您忙!”说罢,小队长一下就钻到人堆里,就算李元兴要找怕,这里的路工穿的都一样。怎么找。
李元兴走前了十步。这是缩水的十步。
裴喜把旁边的人挡开。四个护卫站在李元兴的四周。路工也不是没有眼色的,感觉这是一个大人物,也不自然的让开了一些。
那边白匠师已经带人靠近山洞。却是没敢进去,在山洞外观察了一会,却是摇了摇头。
麻烦,非常的麻烦,山洞里还不断的有石块落下,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危险。
要是再出上几十条人命,却不知道有多偿孤儿寡母了。
“加固,必须先把这里加固了。安排调运三千根木桩,八千根梁柱来。这里一路加固过去,或许是一条路子,但也不是绝对管用,作工的时候还是要小心一些,不要用再用暴雷管,靠人力把这一段最难的挖过去。”
当下就有人问道:“这山头,会不会全部塌了?”
“不会,这里是因为有数条山泉,所以不断的渗入,让石头有些松。这样的情况用暴雷管才会震动的山石落下,如果纯靠人力去开,那怕是慢些,却不会再塌。再进工的时候,某也不会躲在外面,自然是也是要进洞的。不会拿自己的,也不会你们的命当闲话,这里干活的,不是家有老小,就是还没有娶妻的,自然不会胡来!”
说的真切,唐人的路工都点头称是。
这翻话,懂倭语的管工认为没必要给倭人去讲了。
“安排人,去山上把溪水改道。”
“白头,前些天不是改过了吗?”有人大喊着。
“再去检查,这里渗水,就一定有溪水。谁不要命的话,现在就进山洞去。”白匠师发火了大骂了几句:“去检查溪水,现在就去。”
当下就有两队人去了。
又安排了一队去搬木料,最后一队先把这周边清理,留下堆木料的空地。
今天显然是干不成活了,李元兴只好先一步离开。
“明天,早上开工的时候,一定要先过来。”李元兴离开前对裴喜吩咐着。
次日
李元兴早早来到了工地,其余的几处已经干的热火朝天,这一处却是依然还是等待着。
管工拿着几份图纸过来,很显然大唐的工匠们已经对这一处山洞作了研究,而且有了应对的办法。
“运一根木料进去,赏十文钱。架起一尺的加固,赏二百文!”
白匠师亲自开口。
一大箱铜币被打开,全是十钱的铜币。
有赏钱自然是有人往里走的。当下就是十几个路工扛上木料就往里走,可刚刚走到山洞口,却听到里面哗啦一阵乱想,许多小石块洞顶上掉了下来。
当下,所有人都扔了木料往后逃。
那白匠师很清楚,这是把山坡上的水断了,洞里真正变干后,让一些碎石子掉下来,根本就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但他说,路工们就算是相信,心中也是有些紧张的。
这时,一个穿着红色马甲的人来到这里,这里的情况他已经知道了。将手中的一张手令交给了白匠师看过一眼后,走到路工面前。他所站的位置,却不是对着大唐路工,而是对着倭人路工。
只听他用倭语高喊着。“一根木料,运进去。赏赐一石米。”
李元兴身旁的一个护卫将这些话翻译给了李元兴听。
那些倭人有一些松动,几个人似乎想过去一试。可还是感觉到害怕,依然摇摆不定当中。
李元兴给裴喜打了一个眼色:“去看看,他的手令上写的是什么?”
裴喜立过去了,有秦王府的信息,秦王殿下的命令,没有什么他不能看的。
这时,那穿红色马甲的人又高喊一句:“运一根木料,两石米。”
有些倭人心动了,开始站了出来,可依然只有不到十个人。
白匠师的眉头皱了起来,这点人数根本没有意义,至少上百人才可能快速的加固这山洞,让工程顺利的进展下去。
裴喜这时已经看过手令退回到李元兴身旁。
那穿红色马甲的人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秦王庄的牌子,那么秦王殿下是不是在这里。
一咬牙,他的手按在刀柄上。这个时候,是下狠心的事情,长益铁路的进度不敢耽误。
裴喜这时对李元兴说道:“殿下,他的手令上说,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动用武力让倭人去冒险。纵然杀上几个也没有什么。”
眼看着刀已经离鞘一寸,这是那红色马甲的管工在下决心。
非万不得已,不能用武力对这些倭人,否则容易作乱。可死倭人不死大唐人,这已经是秦岭铁路这边所有官员的一种共识。
“我们来!”远处来了一队人,身材不高,却是极为强壮。
“那个队的!”白匠师开口问道。
“我们是蜀中来的,出来的时候就写过遗书了。家里也交待过了,修通这条路我们蜀人就算扔进去几千条人命不会皱眉头。想一想当年修运河的时候,那是被鞭子打着,刀架在脖子上修过去的。这条铁路,是我的蜀人的命根子,我们来运料!”
“球,当我们关中人是软蛋吗?”
当下两边就瞪上了眼睛。
“十石,给十石米就干!”一个倭人突然大叫着。
在倭人心中抬一根木料给十石米,这个价位是大唐人肯定不会出的,他看到那刀了,他这就是逼,逼唐人不敢杀他。为愿意出十石米,就逼人干活,这种事情会引起哗变的。
唐人路工不知道倭人在喊什么,可懂倭语的两个管工却知道,有路工问,他们也如实的说了。说话的时候,看了一眼那眼神飘浮不定的倭人,又补充了一句:“那个倭人很滑头,这次倒是被他将了一军!”
唐人路工们一下就炸锅了:“这是给我们大唐自己修路,我们自己的路,自己拼!”来自蜀地的路工大喊着。
几百个唐人路工抬起木料就准备往里冲。
“停下!”李元兴开口了,裴喜立即冲上去挡下了这些人。
“直接用石条、水泥箍顶,会不会更安全些?”李元兴开口问道。“然后再制作一个三五尺宽的钢架推进呢,纵然再有塌顶出现,有钢架顶着,人可以安全退出来。”
“会,只是这样将来还是要拆掉,石条可能九成以上可以再用,但水泥少说也要浪费几十吨。可用了这样的方式,小范围的使用爆雷管也不用担心,进度也会加快。此计却是极好,只是白某官职低微,需要向上请示。”
“去作吧,几十吨水泥保我大唐子民一个安全,也省得让其他人感觉我大唐在欺负谁,或者是别的什么?”李元兴说完,转身就走了。
这样的危险,要是放在后世的现代,肯定有无数种办法。
李元兴的眼角扫了一眼那个倭人,裴喜与那红甲管工却是暗中记下了那倭人的长像。(未完待续。。)


、第823节 不得不开战吗?

李元兴没有插手工部的事情,修长益铁路是大唐国策,可以说动用了整个剑南道全部的人力、财力、物力。长安这边动用国库八百万贯。
仅国库支出对于整个大唐来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武德年前的岁入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可这条铁路一定要修。
李元兴在秦岭里住了七天,七天时间去年过四处工地,其中两条是隧道,一座不算长的桥,以及一段山路。
“殿下,这里是古栈道。汉高祖反击霸王就是从这里走过去的,这里也是秦岭的老路。”一位从小生长在山中的亲卫给李元兴介绍着。
其中有一段,绝壁之上木制的栈道依然还在使用之中。
年复一年的,不断的有人在修理着这里。每一个从这里过的背山夫都会修理损坏的部分,这数百丈的距离,不知道断送了多少条性命。
此时,靠着强大的蒸汽钻以及暴雷管,已经硬生生的开出一条三丈宽的路来,就在石壁上挖出了一个断面为梯形角形的路来,三丈宽,实际的路面也有二丈多一些,并行两辆大车没有问题。
“以本王的名义告诉剑南道总督,铁路通车之时,头一辆往长安的车中。本王要见到五百根金丝楠木。”
“殿下,什么叫金丝楠木?”裴喜在旁边问道。
“三千年不朽木料。剑南道总督如果不懂让他派来长安,也顺便告诉他。卫国夫人年事已高。先不说她一家六十三口为我父皇而死,仅是她作为父皇奶娘。我这个作晚辈的也应该尽一份心。”
李元兴说完,裴喜大着胆子插了一句嘴。“殿下,让飞舟运来一些不行吗?”
“卫国夫人祖上是蜀中人!”
裴喜懂了,立即吩咐人去传话。一个近卫这才靠近裴喜低声的说了几句,裴喜郑重的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