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508章

大唐第一庄-第508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保护他的粮食,这是才他花空心思去研究的。

一千万石粮食,虽然大部分是土豆,少部分是玉米,只有不到二十万石是米。这其中的理由更简单,什么产量大这位种什么,红薯的种子他还没有弄到,如果弄到的话,他肯定种的更多。

是个人才。不过李元兴眼下还顾不上他。

隋京杭大运河在后世几乎消失,但现在却派上了大用处。强行在嘉兴段开一道口子,直接引入杭州湾,就是后世钱塘江里,并不是一件难事。

“是不是要考虑灾后重建的问题了?”

武曌看李元兴在思考。走到近前来问道。

“重建?”李元兴笑着摇了摇头:“为什么要重建?”

“为什么不重建?”武曌反倒是不明白了,那么多百姓家园尽毁,不重建要怎么过活。

李元兴拉过地图,指着地图上说道:“你看,那时的长江,只有两个湖与长江有直接的连接。大唐的长江。却有三大湖,以及几十个小湖与长江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些湖就有着足够的泄洪能力。”

“没错,如果不是这些湖,按这么大的水流量。怕是几个州城少说也要死几十万人。”

武曌认同李元兴这个说法,

“水量就那么大,所有地方都挡,自然就会冲破堤坝的。眼下,趁这个机会,让长江回归自然,不需要堤坝。只是在几大州县的地方。为建立江堤。我认为,这样的话江堤可以挡住水,而多余的水就会涌入几大湖区。”

李元兴在地图上直接画着。

按李元兴的标注,湖区的面积是大唐原地图的三倍。甚至是后世的十倍都不止。

“这么大的范围,那原先的百姓怎么办?”

“很简单,一部分渔民想留下的,你知道湖区有住船的说法。就住在船上,每个大湖区都有几个很特别的码头,无论是雨季,还是枯水季都可以使用的码头。这些码头就会变成湖区的特别商业区。”

李元兴讲着。武曌慢慢的听明白了。

大唐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人口密谋,给大自然留下更多的空间,洪水来的时候,大自然就会解决洪水的问题。

强行建堤坝,无论是怎么建。无论多高明,总有一个极限,当超出这个极限的时候,那时的水灾就不是小灾了。

可所有的水有几个湖区分流,再大的水也不会有问题。

李元兴接口又说道:“我以前想过,黄河可以借小浪底那里,形成一个半人工,半天然的湖区。这也是为了考虑雨季的问题,只是那个工程量太大了。眼下,长江这里许多地方都有着原始的湖区,将湖区扩大却不成问题。”

“船呢?”武曌又问了一个问题。

李元兴笑了笑,自信满满的笑着。显然他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雨依然在下着,而且越下越大。

这几天来,柜爷的表情越来越严肃。江水又涨了三尺的消息报上来的时候,柜爷竟然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是柜爷到大唐以来,头一次叹气。

不抱怨,这是柜爷给唐军的条例。

大唐男儿没有什么抗不过去的,所以绝对不能抱怨。可柜爷自己却是叹了一口气。

李神通当下就过来:“皇叔莫愁闷。各州县都有上报,虽然有些田被水泡了,但水稻这东西怎么也还能捡回来一次。现在,除了上游有一处决堤之外,再没有什么过大的危险,几大湖区是死了些人,可最近四天以来,再没有什么村子被淹的消息传过来。”

李神通这是在安柜爷的心。

他其实并不知道柜爷为什么而叹气,只当是为了大雨,为百姓吧。

李神通继续讲着:“粮食不差,南洋那边至少还可以再调来三千万石的粮食,所以也不会有人饿死。这运河再有最多一天,就可以放水了,到时候看看江水会不会降下去。”

柜爷点了点头:“上下都辛苦了,再坚持几天。”

“这是我等的职责所在!”李神通回了一句,又回去继续忙碌了。

李元兴却是知道柜爷为什么叹气,靠近柜爷轻声说道:“这水不小,比那次大多了。可那次有多可怕,所以还是人把自己害了。”

李元兴说的已经很直白了,长江不同于黄河,黄河那是动不动就改道,根本没有个谱。那一年有些洪灾都不会让人意外,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点有洪灾都可以说是正常的。

但长江不同,长江后世的大水灾,真正的原因是人。

围湖造田、长江边上都敢修高堤,然后造住宅区。要知道大唐现在正常情况下长江上游的江面最宽有一公里还多,长江入海口差不多有二百多公里宽。

听李元兴开口。柜爷也说话了。

“太湖,那个时候有四十四亿立方米。最近几天,丫头有笨办法测算了一下,保持估计太湖眼下的水量已经达到了四百亿立方米,而且照眼下的情况看,就这样的雨。再下三五天,纵然没有那泄洪运河,太湖也能再存些。”

“不知道这次大水,会不会影响到大闸蟹!”李元兴突然说了一句不着边的话。

柜爷愣住了,转而笑着摇了摇头:“要等中秋了。”

“谁第一个吃这东西?”李元兴这么问,纯粹是打差。为了就是不让柜爷再去想那些无用的事情,既然来到大唐了,后世的许多也没有必要去揪心。

谁想到,柜爷还真的知道:“传闻,那位叫巴解。”

巴解是谁?李元兴也懒得去想了,眼下这么大的水在李元兴与李岚姗当时看来,不死上几万人这都不叫个灾。可眼下大唐这边官方记录的,所有的州县回来起,包括失踪的,已经没有找到的村子,也才刚刚过千人。

还有可能,这些失踪的人有办法自救,说不定还能活着回来。

次日,大干了几天几夜的八十万人,真的挖出一条一丈三深,差不多十丈多宽的运河来。按这个深度。五百吨载重的大船,可以直接在这里航行。

堆放了足有一吨的炸药,连绵的爆炸声之后,太湖一条河堤被炸毁。水直接就涌入了京杭大运河苏州段一处专门加修的河段之中。然后顺着京杭大运河,向着杭州涌去。

可绕过嘉兴之时。这里有一个足有一公里直接的人工湖。

原本这里的设计是一个分叉的水路,可许多工匠都认为,水会直接涌到杭州城,万一河堤挡不住了,这就是极大的麻烦,所以在这里修了一个人工湖,作了一个缓冲之后,然后再分流,又给杭州这边的运河加了临时的水坝,水就从嘉兴西南直接转了个弯,直冲杭州湾。

有多大的雨,多少水也不可能让大海的海平民上升多少。

身在金陵城、镇江城的几个官员就站在大雨人,就站在江堤上,所有人的视线都盯着了那立在江水中的石像上。

立石像,原本就是敬河神,也是古代测量水位的一种方法。

那石像,眼下仅仅只是看到一个头顶,随时都有没过石像头顶的感觉。

半个时辰过去了,水位似乎又涨高了一些。

许多人的心都沉下去了,开了一条运河,花了这么大功夫,竟然没有起作用。

却有个老者说道:“这大江、大湖,你当是自家的水桶,开个口子就能下去几尺的水?”话是这么一个话,可依然让人不怎么安心。

根据李元兴所教的办法,空地上摆一个盆,然后测量降水量。

有专门的人去看。看过回来脸色很难看:“今天的雨,比昨天大。看这天,至少还要再下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有一个睛天,也能让人心里宽些!”

“看,看到眼睛了。”

什么眼睛,许多人当下也没有理解。

可顺着那位的手指看过去,水位似乎突然一下就降低了,这就代表着计划成功了。

从金陵城上游,河州的位置。顺着那里的一条河,将水引到太湖去,这一段只挖了几里,仅仅是将长江与那河道接通,然后流入石阳湖与水阳湖。当然这两处湖区的百姓早已经搬家离开。

再从这湖区通过上兴河、南河等几条不算大的河,引过几个小湖,再进入太湖去。

等于说给长江水多了一个分浪,淹了不少的地方,也让许多百姓没有家园。

第834节 禁工化区


大雨终于减弱了,水位一降再降。

金陵区的水位已经降下足有四尺,整个长江带给大唐的压力已经消失。

嘉兴城!不知道多少万头鞭炮响了整整一个上午,这是各工坊主在重新开工前放炮,图一个喜庆。

苏州城,花车游街,那怕还有些小雨,也影响不了百姓的心情。

原本所有百姓都揪着心呢。

那啪一下桌子,就有几百万石米那么多的水涌过来,想一想就有够可怕的,要是涌到任何的一个城里,这城里还有活人吗?

嘉兴城外又多了一条河,十丈多宽的河,听说这段时间断流,会再好好修一修。加上河堤种上树,这却是可以直接建海船码头,货物不用拉到苏州,或者是华亭去了。

杭州港那里除非了三千吨位的大船,否则直接进嘉兴城就可以。

嘉兴的商会们已经在开始活动,希望可以把他们这里的码头建得更大一些。

柜爷被李神通拉去喝酒了。

鲚鱼、松江鲈、太湖白、太湖银……

全鱼宴呀!虽然没有请到秦王李元兴,可太上贤皇与明月公主亲临,也让江南名流们感动得不得了。

武曌往次主位一座,眼睛就亮了。

要说是吃货,武曌在大唐这些年跟着李元兴,别的本事没有修炼出来,这吃货的才能绝对是大唐第一。而且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之并列。

“爷爷,那是长江刀鱼,这应该是最后一季了,入夏就肯定没有了。”

柜爷坐着指了指其中一盘糖醋鱼:“看看那个是什么?”

武曌靠近一看,竟然是四鳃的鱼。又看了看柜爷,摇了摇头,这东西很奇怪呀,难道是变异的。可大唐有什么可以让鱼变异呢。

柜爷哈哈一笑:“听说过江南第一鱼吗?那时候吃不到的东西!”

“松江四鳃鲈?”武曌大吃一惊,这东西在后世差不多绝种了。可又看了看竟然是糖醋的。真的感觉很失望,不由的摇了摇头。

仅就是这么一个摇头的小动作,就有许多人留意并且上心了。

当下就有一位当地的名士一拱手:“明月公主殿下可有何不满之处?”

“清水蒸这种鱼,抹不上盐、淋上黄油、再加上葱、姜。直接清水蒸,出锅的时候再倒上一些酱油。一定会更美味,糖醋的味道太重了。这鱼可惜了。”

说到吃,谁敢说秦王府的人不会吃。

大唐最新的八珍菜,其中六道出自秦王府。

当下就有人安排厨师去作了,柜爷却说道:“我要一条八两的,不要酱油淋。给一小碟酱油备用就行了。”清蒸这种作法,也不知道大唐有没有。但这条鱼绝对是清蒸最完美,连柜爷都动了些心思。

李神通与各位江南名流见过面,这才坐在柜爷旁边。

“秦王殿下没有来,却是可惜呀。”

“让他后悔去吧,美味的全鱼宴。”武曌应了一句,柜爷却是哈哈一笑:“元兴正在写表章,怕是这事情会让淮南、江南、山南三道有些微词。从长久看来是好事,但眼前却会影响到许多人的利益。”

李神通心中一紧,看柜爷满脸笑容之后,这才敢开口问:“不知道,是何表章?”

“是关于禁工业化的。元兴的意思是,有些个地方不要搞工业区,保持水土,保持一些自然的原始风光。比如洞庭洞等几大湖区,就肯定不能搞量产形工业。可以搞一些小的水力,作坊。手工业。但机器这些东西,是绝对不能有的。”

柜爷说话的时候,有侍女已经将一些精美的食物用小碟装着,送到了他的面前。

李神通有些不理解。

追问之下,柜爷说道:“煤灰水泡过的鱼。还是鱼的味吗?这只是往简单里说,那工业化之后,水自然是没有原先的那么干净了。可工业还有一个坏处,就往这几天来说,如果没有几大湖撑着,这么大的雨,来一个全面决堤的话,有多少城不保?”

“皇叔这么说,却也是有理!”

“就为了保下这些名城,让百姓不受灾。几个大湖区不能动,更不能破坏了。捕渔这类的事情也要有个度,不能太过了。要说收入吧,其实元兴也有办法让这些地方收入极高。”

“请皇叔指点!”

柜爷摇了摇头:“这个不指点,你知道元兴的规矩。一个点子随便谁拿了去,就是黄金数万斤的收益,要点子就去户部那里领条子。这里只送你一个免费的,想一想前隋那龙船,龙船自然是不能随便搞的,但二十丈三十丈的巨大湖船,地上有的,船上应有尽有之时,忙碌了个把月的人,花上几贯钱在船上住上个几天,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杨广游山玩水,讲的就是那个风情。

要是普通百姓也能够的话,那么大的船,一次接待就是三四百人。

纵然每人只有几贯钱,十天就是上千贯的收入,一条船的成本一个月就挣回来了,再加上船上可以有戏馆,赌场之类的,收益确实是不少。

李神通自然是不在乎这些小钱的。

可经营酒楼,歌寨这些生意的,难免不会不动心。

柜爷又说道:“其实江南一带,长江上游还是多护着好。这长江入海口这里,水运发达。作什么工坊不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那些废水,总比都倒入江中好些吧。再说些实际的,咱们喝的也是这江水,要是上游全是污水,这喝起来?”

李神通感觉到阵阵恶寒。

柜爷从怀中摸出一块石头:“一点小礼物,别小看这石头。你要是让元兴拿在手上,你不出十倍黄金的价,连摸不让人摸。天下三大印石之首,皇石!”

黄石,还是皇石。李神通也没有再去细问,仅听这三大印石之首,就绝对不会普通了。

在手上摸了摸:“温、软、滑。确实为是好石,好印石。皇叔这礼物贵重了,不敢收!”

武曌已经把鱼吃上了,嘴里塞着蒸鱼,冲着李神通还说着:“你那只是三等石,就是鸡油黄。一等冻皇石太少见,十多天才找到两块。”无论武曌说的是真是假,总算是一种劝导,李神通将石条收回袋中:“那谢过皇叔。”

宴会之时,江南名流频频上前敬酒,就算是低度的黄酒柜爷也醉了。

不过,却是醉的高兴。

长安城之中,李二也醉了。

这样的大水,连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