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第一庄 >

第509章

大唐第一庄-第509章

小说: 大唐第一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却是醉的高兴。

长安城之中,李二也醉了。

这样的大水,连续差不多一个月的大雨,只是毁了些许农田,死了不过千人。这已经是他这个作皇帝的大功德了。

设宴,这次六部辛苦,自然是要奖励一翻的。

宴会之中,一片歌功颂德之声,李二自然没有把持住,四十度的烈酒足足喝下两斤多,醉了,高兴的醉了。就是醉了,还高喊着要给岚月这公主提一阶,赏赐翡翠九凤手镯一对,金币千枚之类的。

李岚姗还没有谢恩呢,李二这就是已经醉得不醒人事了。

李二是皇帝,就算是醉了,说的是醉话,也不可能收回。有皇宫记事官记录着了呢。

倒是长孙皇后,却是一脸的轻松呀。

宴后,长孙皇后怕李岚姗赶回秦王庄辛苦,就让在皇宫中休息。

有宫女送上茶,李岚姗谢茶的时候,手袋里的表章掉在地上。

“岚月赴宴也不忘记政务,那有这么作公主的。不要太辛苦了。”长孙皇后示意宫女将表章给自己看。

结果一看之后,长孙皇后满脸的笑意:“二郎赏赐那九凤手镯还真的是赏得太对了。”

“岚月不解?”李岚姗是真的不明白。

“五郎也有表章用电报发过来,与你这表章的内容大同小异,只是你这个考虑的更加的详细。特别是八大湖区禁止大工业化这一点上,你写的理由更充足,而且设计的比五郎还好些,考虑的也更全面。”

长孙皇后这是真心在称赞了。

李岚姗却说道:“李元兴他身在江南,日夜操心着救灾之事。如果让他闲下来,怕是这表章肯定写得更好,考虑的更全面。”

长孙皇后笑笑没接话,只是说道:“那对手镯在宫中都成了一件害事。我原本已经有一对龙凤呈祥镯,这一对是工匠花了半年的时候选极品四色翡翠雕刻而成,九凤的图案也是依翡翠原色为考虑成图的。所以宫中自然有人惦记着。”

李岚姗心说,这样的宝物可以先留存呀。

可宫里许多规矩,她只是知道历史,却不知道现实。

长孙皇后继续说道:“这手镯给了你,谁也别惦记者。而且你是有救灾大功的,其余的几位王妃只会羡慕一下罢了。倒是一直没有问,你在秦王府过得还满意吗?有什么不高兴的,或者不满意的给嫂嫂提。”

“没有什么不满意。七位王妃最近些日子,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读书上。”

“读书?”

“恩,名为大地理。这书非常的详细,就拿长安来说,从长安的特产,至长安的气候,温度,每年的风雨都着一些大概的记载。”李岚姗如实的说着。

长孙皇后反问了一句:“那清河崔氏莹王妃,怕是在读墨尔本的部分吧!”

李岚姗很郑重的点了点头。(未完待续)

第835节 整军备战

各地面对洪水的战斗已经到了尾声。

李元兴留在华亭没有回长安,只是将一些东西派人送了回去。

两节,有着二十名赤血卫,六名羽林正军。秦王府第一高手伍斌亲自押车的车厢进入了长安。没有人知道这两节车厢里装的是什么。

当火车进入长安北站的时候,所有乘客要求暂时不得离开车厢,一直到皇宫禁军,也就是羽林军次卫将这两节车厢上的物品拉走之后,才允许乘客下火车。

大唐的火车,还是军管制。

就算不是军管,大唐的百姓无论是否富贵,都是非常守规矩的。

一只只大箱子被拉到了皇宫之中,直接就堆在大殿里。

应秦王李元兴的要求,长安的名士、各报的名笔、各部的主官、以及长安的宿老都被请到了这里。

箱子上有秦王府的封条。

李二亲手撕开一个箱子的封条之后,所有的箱子同时被打开。

匾,二十三块。万民书,数百封!

看着这些东西,李二笑了,放声大笑着。也只有李二知道,这是李元兴的反应,对于三年前那次要求伤兵荣归的反击,李元兴在告诉天下士族,士庶贵贱、士农工商没有错,但兵,却单独列在其外。

王及善苦笑着摇了摇头,向着李二拱手一手,什么也没有说。

“圣上,为大唐出生入死的人,应该享受荣耀!”有一位名士出列说道。

“将这些。放在皇宫正门前展示十日。”李二下令。然后走到小太监的捧起的一块匾前,思考片刻后又说道:“给丹东海军记上一功,着令论功行赏。”

李二是皇帝,他不会轻易的赏赐任何一个个人。

那怕这匾上已经写的很清楚,这是在感谢谁,他也不会单独挑出一个人来赏赐。因为他是大唐皇帝,大唐最高的统治者,轻易的赏赐就让这种赏赐变的失去那份高贵。

李元兴可以捧一个人起来,他不行,也不能。

李元兴真的那么孩子气吗?为三年前那次荣归受辱而斗一次气?

事实上不是。李元兴只是想让长安的名士、贵族知道。只有爱护百姓的军队。才可以不顾一切的保护大唐。只有尊敬军士的百姓,才会让军队战力更强,才会让军队有他们想保护,想拼死保护的。

这些话。李元兴不会去说。解释这些没有什么意思。

翻看着手中的资料。李元兴摇了摇手边的铃。

“殿下!”秋香听到铃声之后,从外屋走了进来。

“传令,所有参与救灾的部队不要回驻地。全部在苏州以西那片被大水冲毁地方扎营。所有多出的救灾物资开始清理,单独入库。命令所有飞舟在两个月后回耀州检修,命令所有千吨以上大船在三个月后必须在华亭外海驻港。”

“是!”秋香应了一句,然后出去写下了命令书再次进来让李元兴用印。这才将用过印的命令书正式的发出去。

众军有些意外,这不让走,难道还有什么任务不成。

当天下午,李元兴接见了倭人奴工的代表。

“发给你们的粮食,被大和国贵族抢了。这件事情,短时间没有办法证实给你们看。但本王也没有必要骗你们,信与不信都无所谓,本王叫你们过来,只说一件事情。你们为本王,为大唐作工,挣下了些粮食,那就是发给你们的。本王与大唐不会欠你下一粒米!”

信与不信?

翻译用倭语说明之后,几个带头的人想互看了看,谁也没敢说话。

上面坐的那位,可比大和国的天皇权势大多了,说错一句话会不会死掉,谁也不知道。

“允许你们讨论与提问!”李元兴又说道。

经翻译说了,几个倭人才低下头相互讨论着。倭人认为,这种事情这样的上位者没有必要骗他们,原本就有消息自己家里的粮食被抢了。可这里到倭岛有很远,他也没有办法回去,也没有办法证明什么?

讨论之后,其中一人大着胆子说道:“尊贵的大唐秦王陛下……”

这个倭人用的是陛下。

那翻译迟疑了,他思考了倭语中关于几种尊称的区别,似乎这是对倭岛天皇的,也是最高贵的称呼了,当下没敢直接翻译,而是对李元兴小声说道:“殿下,他们用了极贵的尊称,这怕是大不敬。”

“先这样吧,这些小事暂时不提。你从倭语之中挑选一个更高贵的。”

李元兴的话就是命令,再挑一个更高贵用在李二身上就是了。

翻译听完倭人的话,再次对李元兴说道:“殿下,他们说相信。只是就算被抢他们也没有办法,如果大唐可以怜悯他们的话,是否让他们把家人接到大唐来,也可以作工,也可以挣一份粮食。”

“本王从来没有欠过谁的,谁为大唐作事,领工钱。只要是事先说过的数字,就只会更多,不会更少。你们为大唐作工,就是大唐的工人,抢了你们的就是抢了本王的。这是不给本王面子,所以本王决定再把粮食抢回来。”

抢回来?

难道大唐准备与大和国作战吗?

这些倭人原本就是倭岛最低层的百姓,他们只是在这里得到了一些好处,心中偏向大唐罢了。

李元兴又说道:“你们回去问一问,有多少人愿意抢回粮食的。如果人数过半的话,本王就给你讨还这个公道。如果连你们都软弱的不敢反抗的话,你们的工钱本王依然会照发,大和国抢不抢与本王无关!”

倭人听懂了。

这就是说,每个月还是会运粮食去倭岛,发了粮,然后再被大和国抢了去。

这件事情任谁都不能没有一点火气,还没有门,那为首的倭人就转过头来:“我们想抢回来了。”李元兴却摇了摇头:“这只是你们几个人的想法,不能代表所有倭工。所以听一听其余倭工的想法吧。”

几个卷轴发到了这些倭人手中。

上面是用汉语写成的请愿书,请求大唐秦王府作主,让大和国贵族们把他们自家的粮食还回来。

然后下面印成了一个个的方格,然后再配发了足够的印泥,谁同意就留下一个手印。

几个倭人出去了,李元兴一只手托着下巴:“裴喜。去告诉王霸,继续往倭岛运粮。就说是给那些倭人发的粮食,如果他们让发,就照常发。如果不让发,就想办法让他们接收了,但要有收条。”

“殿下,这不是白给他们粮食吗?”

“区区几万石米。”李元兴微笑着看了裴喜一眼。

裴喜赶紧点了点头:“末将这就去发电报。让王霸将军准备。”

裴喜出去没多久,柜爷就进来了。

“元兴呀,你这一计毒呀。”柜爷哈哈大笑着:“一些粮食,就让倭人把自己的国家断送了。不知道他们将来会不会后悔。”

“抢百姓的粮食,本身就会失了民心的,更何况这里有二十多万倭人劳工。从内海一圈,再到倭人京都以西四十里,二十万倭人劳工,背后就有一百多万家人,再加上邻居,还有原本就为此事受益的领主们,三个月就要了他们的命。”

“三个月,正好这些军士好好修整一翻,三个月后南洋新一季的米就成熟了。大唐夏收也已经入库。正好出兵。”

李元兴请柜爷坐下:“那爷爷来作主帅!”

“不了!”柜爷摆了摆手:“爷爷作一个参观者就行了,只是这一次,你准备怎么打。是让倭人自己内战,还是突袭倭人京都呢?”

“都不是。”李元兴先否定了柜爷的话,然后叫亲卫去门外守着,这才继续说道:“爷爷,我现在有飞舟接近二十架。这些在天空中一字排开,不知道有没有足够的威势。再调三千吨战舰六条,二千吨二十条,一千吨五十条,五百吨二百条。就在倭岛巡视一圈,不知道有没有一点点威迫感?”

柜爷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光巡视不够,倭人不是搞了投石车在海岸边吗?”

“恩!”李元兴知道这事情。

“用炮火把这些防御工事,所有对大唐不利的全部扫一遍,然后再巡视。而且要告诉整个倭岛的人,大唐只是在帮着为大唐作工的倭工讨一个公道,要求大和国还回抢倭人的粮食来,否则……”

柜爷想了想又感觉不对:“这没什么否则的。”

“是呀,他不还就开战了,所以吓唬的人话也没有什么意思,直接开打就是了。”

“给王霸那小子发电报,让他把舰队直接开进内海,用大喇叭就高喊,这是给倭工发粮的,谁敢开火就等于大唐宣战。如果遇到危险,允许他开火。将那么一千五百吨,三十六门炮的战舰借给他用。”

柜爷又出主意。

借?李元兴很怀疑借了能还吗?这些将军们,看到船比看到女人还眼热,借走了,肯定会找无数的理由,死赖着也不还回来。

可眼下海员不足,另派船员也挑不出合适的人。(未完待续。。)

第836节 攻心战术 上

港口!

王霸几乎是要动用武力的情况下,才从极度不情愿的船厂管事手中拿船证。

“这条船,是最大的木船战舰。三十六门重炮,可以一口气炸平一座城,只要船长的不是笨蛋,就算有一百条五百吨的战舰,也伤不到一根毫毛。因为这船上的炮,射程是五百吨战舰的四倍。这船的速度,是五百吨战舰的两倍半。”

听到船厂管事的话,王霸愣住了。

原本听说有一条好船借给他用,刘备借荆州的故事大唐没有不知道了。

所以,这样的船说是借,其实就是配给他的海军了。

“木船之中,能和这条船对抗的。怕是只有下一条同级别的船了。”船厂管事很严肃。

王霸只是听到这船很强,却没有留意到,特别强调的木船两个字。

这是一条好船呀!

王霸还有他精选的三百六十人同时抬头看着停在船坞中的巨舰。

三千吨的载重量,纵然是后世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也无法想像的巨舰,流线形的船身上看不到任何一个炮口,整条船被漆成黑色,带着一种肃杀之气。

“船名:项羽!”船厂主管留下这话,再抬头看一眼这数百船匠数月努力的杰作,冲着王霸高喊了一句:“王将军,埋没了这条船,某和你拼命。”

王霸突然大步跑向黑色的船,就在船近前。猛的抽出自己的匕首一刀就刺在自己的肩膀上,伸手粘着自己的血,在船上按下了一个手印。

“船在人在!”三百六十名选中的船员全是王霸最优秀的。

三百六十个血手印拍在船身上。

“,倭岛。让这船见见血!”王霸高喊着,似乎也不在意自己肩膀上还流着血呢。

船渐渐远去,一个二等船匠拿着一只肉夹馍交在船厂主管手中:“你这次玩的过了吧!”

“辛苦造出的船,不是让他们去玩的。如果对船没有一种敬畏,就不要把船从这里开走。这里每一条船都是我们的心血。”

那船匠点了点头:“快些吃了,那边要上铆了。”

船厂深处,一座干船坞之中。一条足有三十丈的精钢龙骨正安静的躺在这里。几条吊臂正吊一根弯如鲸鱼肋骨一样的钢梁悬在半空。几个已经不年轻的工匠正在那龙骨上比划着,如何连接,怎么才能更大的发挥大唐现在的工业优势,让这船更好。

这是大唐真正意义上第一艘钢铁战舰。计划在一年三个月下水。

一条战巡舰。这不是一战、二战历史上设计的。而是后世一些爱好者结合那个时期的战舰,作了大量的修改。然后有专业的船只设计专业的研究生,与火炮专家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排水量六千五百吨。

按大唐的标准就是。排水量九千吨的钢铁巨舰,这才是未来海上真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