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财富人生 >

第14章

财富人生-第14章

小说: 财富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它是没关系的,我就可以放开来去重新塑造一个新的形象。

叶蓉:那您从哪里着手?

邵忠:我觉得我只是保留《周末画报》几个字而已,里面的形式以及整个定位都不一样。它原来的定位是一般普通老百姓阅读的,特别是以十几二十岁为主,但是我觉得目前中国要改变的话,一定是精英来带动整个大众的改变,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做一些小众的媒体,由小众去影响大众。其实整个国际社会发展也是这样的,小众带领大众,有一个很出名的“二八定律”也是这样,20%带动80%。其实人也一样,所以我最大的改变是从一个大众的东西变成一个小众的东西,这个是我们最重要的改变,从一个大众的媒体变成一个小众媒体,也是一个非主流的主流媒体。

叶蓉:这样一个时尚类的产业,人力是第一的竞争力的要素,您是如何打造您的团队的?

邵忠:你说得很对,我们其实是做人的事业。我跟我同事说,我一回家什么都没有;你要问我资产,我没有资产,我们办公室是租的,电脑也不值钱,要说纸,我们也没有存货,真的是靠人。其实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最近我有个同事说我,你给我感觉是很高压的一个老板,我说你讲得很对,我就问他,你明不明白高压锅的目的是干什么呢?

叶蓉:快速地蒸熟。

邵忠:就是这样。我只能用高压锅的办法,我不可能浪费很多钱慢慢培养你,我们每期都要出,做不好就关门,大家没饭吃的,是不是?我惟一的办法就是速成,用高压锅的办法去压,就是要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去变成优秀的人才,我觉得这个办法很有效。有些新到的同事心里可能不舒服,但是慢慢他也习惯了,有时候我真的放任他们,没有什么压力他反而不舒服了,真的是这样的,是挺有趣的一个过程。

理想主义者

叶蓉:我注意您的头衔,《周末画报》的社长、出品人,其实您的品位,您的思路、您的办报方向就决定了这个报纸的走向。

邵忠:对,肯定的。

叶蓉:那么您是想把《周末画报》以及相关的一系列的杂志最终打造成什么样的一个品牌,或者说怎样的一个传媒产品?

邵忠:这个我没有想过,我一直有一句口号就是“好还可以更好”,这也是我的性格,我就没有想过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我每个星期都希望把它做得更好,比上一期做得好,这就是我的心情,希望同行、广告客户、读者,包括国际上都认同,都觉得它好。其实这是我一直在做的工作,我每一期都在检讨哪一些文章写得好,哪一些不好。我觉得这个是生命线,我喜欢做报纸不是为钱去做,所以我的乐趣是把这个产品做到最好、最杰出、最完美,把它作为一个艺术品去做。但是未来做到什么样子,可能等社会来评价它。

叶蓉:在您的观念里面,它永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这样一个标准,同时很多人在观察《周末画报》这样一个媒体,觉得现在他手里有这样一个流动资金,可能不是特别大,但是有朝一日邵忠先生想要把这个品牌变现的话,那是不得了的。

邵忠:应该是吧,按照资本营运的角度。一些比较大的想运作媒体的机构也跟我谈过,但是我就跟他讲,我不是……

叶蓉:为了盈利……

邵忠:我也不是为了那个钱,我喜欢做这个事情而已。

叶蓉:您是商人,但我觉得您说出来的话像理想主义者。

邵忠:我从小是理想主义者,因为从小我就没有想要钱的目的,到现在我不缺钱,我最缺的是资本而已。吃喝玩乐钱是很有限的,我也无所谓,房子也好、什么也好、我也不是要最高级的,可是我觉得这个产品能做好真的是种乐趣,所以我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半是理想主义者,一半是现实主义者,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你只是为钱……

叶蓉:这样人生很可怕。

邵忠:我觉得这个也没有意思,很多跟我合作的伙伴经常都不愿意跟我合作,他们觉得我对利润,特别是把利润最大化不具有很强烈的兴趣。本来一个商人每天起来的第一个事情是想怎么增加收入,怎么压缩成本,怎么把利润最大化,对于我来说我不是这样子。我每天都希望我的产品怎么做到最好,我的公司同事最开心,我自己开心……全部是想这个。有时候回过头来觉得这个好像不可以,你知道你自己是一个商人,是一个企业家,你不可能不做这个事情,从一个企业家或者一个商人的角度来说,你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是追求利润、追求成本,就是这样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邵忠现代传播集团总裁(3)



传媒市场的探索者

叶蓉:我觉得您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态度在描述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知道刚刚提到现在时尚类报刊及杂志可以用芸芸一大片来形容,读者有时候都难以去选择,那您的策略是什么?您觉得《周末画报》是走了一条什么样的路?

邵忠:我的策略首先是就是关掉我也无所谓,因为我完全是喜欢做这个事情,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一定要特别;第三个我只要把它做好,我觉得肯定有读者青睐。现在随便你说要找一些合作伙伴肯定可以的,这个我从来没担心过,只要你全力以赴把这个产品做好。现在很多人有钱但不会做事,我们是做事的人,他肯定要找我们,所以到现在为止,我觉得这个不是问题,是我要不要和他合作的问题。我就认同一条,你只要全力以赴什么都会变好。

叶蓉:做好自己该做的。

邵忠:另外你自己一定有人格的魅力,就是说人家投资给你以后,你绝对不是拿来花掉……

叶蓉:让它有更大的利润产生。

邵忠:这肯定的,你还是要算成本,比如说什么时候你可以做多一点,什么时候压缩一点,这个肯定要研究的。

叶蓉:您觉得您这个是在做一种传媒的市场化的探索吗?

邵忠:我觉得是。

叶蓉:那您现在的心得是什么?

邵忠:第一就是无事的时候要小心,有事的时候就要胆大。无事小心就是因为中国传媒现在也没有出版法,没有新闻法,所以你如何新闻自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为我们从小是在新闻单位出生长大的人,所以我们这种新闻自律……

叶蓉:意识很强。

邵忠:很强的,我们在这方面是非常小心地去控制一些事情。第二个是市场化上要大胆去探讨,把它看成一个品牌去做,而不是一个传媒来看待,传媒可能有很多传媒传统的观念。

叶蓉:有时候体现出说教味。

邵忠:对,因为传统传媒所谓的神圣职责,其实在我们这种过程中特别要降低它,如果你把这个看得很重的话,可能就跟目前有一些东西违背了。

叶蓉:受众的距离感?

邵忠:对,我基本上是降低那些所谓传媒的传统责任,放大时尚的元素,商品的元素,我觉得应该是这样去做。如果整个环境改变,用传统传媒的一种理念一种责任感去做事情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非主流

坐在演播室的邵忠是这样的一副扮相:小眼镜,休闲鞋;穿着蓝色的西便装,没系领带;西装左上口袋,插着块黄手帕。不知其为何方神圣的观众,恐怕是难以想像这就是两家平面媒体的当家人;如果知道他就是《周末画报》的老总,想必也会释然了。

这些年,这位时尚传媒人,在传媒与时尚间奔走。在传媒界里显时尚,在时尚圈里亮传媒。意思相差无几的表述还有:将军面前是诗人,诗人面前是将军。

我知道,不少人对此崇尚并以此为豪的。因为真正做起来,其实不容易。

非主流的主流,这是邵忠的媒体梦,其人亦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中军华谊兄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1)



1960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自幼酷爱绘画。

1976年,初中还没有毕业,未满17岁的他便应征入伍。复员后,他进入国家物资总局,初任普通科员,后调至该局机关刊物,担任美术编辑。

1985年,王中军毅然辞去公职,在家靠画小人书为生,偶尔也靠着不错的摄影技巧,拍过些挂历、画册。后来又承包了一家广告公司,自己做起了总经理。

1989年,赴美留学,在美国期间,他靠送外卖,并帮助一些小的首饰公司拍照片,边打工边上学。

1994年,在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之后,他怀揣在美国赚到的10万美元,回国创业。华谊当时的经营很艰难,刚开始做的是一本小杂志,刊登一些广告。

1996年,中国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使华谊广告立刻摆脱了困境,并一举奠定了在国内CI领域的地位。名利双收的这一单买卖,还让王中军先后接下了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等大单子。三年后,华谊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近年来,其实力已不输国内的其他4A广告公司。

1998年,王中军投资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第一部戏居然盈利百分之百!

2000年12月18日,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王中军出任总裁。

打造中国电影业的旗舰

大腕眼中的大腕

叶蓉:对比您投资的电影,您个人的知名度,在公众的心目中,可能并不很高。但我知道,在电影这个圈子中,却不同了,很多人称呼您是“大腕眼中的大腕”,您对这个称谓怎么看?

王中军:坦率地说,这个称呼我倒没太听说过。倒是我看到过,有媒体称呼我是什么“幕后黑手”。(大笑)严格讲,我应该不是什么大腕,但是我投资的商品,或者说,我赚钱的途径是通过比较受公众瞩目的娱乐行业,所以说,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评价。

叶蓉:娱乐圈,它是一个名利圈,但也是一个是非圈。比如说,前不久,陈逸飞与姜文的《理发师》停机事件,再比如说《天地英雄》中日本演员中井贵一的一个日记事件,以及何平的解约风波,我们不时可以在媒体上看到,王中军在到处就这些流言蜚语,不停地作着澄清。这对你而言,是快乐还是困惑?

王中军:我觉得只有快乐没有困惑,这是我的真实感觉。如果非让我找出点困惑,我觉得那是装的。居家过日子,你跟媳妇还打架呢,但你能说,你跟媳妇打架是困惑吗?所以,我觉得干我们这一行,其实乐趣可多了,但最大的乐趣,是赚了很多名。

游走在艺术与商业之间

叶蓉:据说,对手机短信还停留在“只会看,不会发”这样一个初级阶段的你,却在《手机》还未开拍之前,就已经找到了四家广告赞助商;把投入成本的一半,一下子就收回了,是这样吗?

王中军:其实不止,大概比较大的赞助商是四家,这次我们投拍的《天下无贼》已经达到了十家。

叶蓉:如果商业广告的宣传与电影内容结合是“润物细无声”的那种,观众可能比较容易接受,也容易被潜移默化。比方说:《一声叹息》中的电话卡,我个人就觉得玩得比较好,绝对神来之笔,非常自然。但是我好奇的是,当你的电影中商业广告一旦超过了五六处,甚至于刚才您讲的十处,观众会不会反感呢?

王中军:我觉得观众会接受,但肯定会有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什么形式出现,我们会和赞助商协商。所有的赞助商合约都有一条,那就是“以艺术创作为主准”。

叶蓉: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一旦出现矛盾,是冯小刚听您的指示,还是您迁就冯小刚的创作?

王中军:矛盾当然有啊,我们每部戏都会有,但是他会说;“中军,这个我觉得实在是不适合,可能会影响这戏。”那么就拿掉,就这么简单!

叶蓉:你们俩就没有矛盾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

王中军:从来没有过这事儿,不是他让步就是我让步。所谓让步,不是没有争执。我觉得导演是对的,我就接受。

叶蓉:可不可以这样认为,冯小刚主要负责艺术创作的环节,而您主要负责产品的推广?

王中军:那当然了,我离不开冯小刚,冯小刚也离不开我。拍了戏不赚钱,他怎么能拍那么多戏啊?对不对?他最大的需求是他的戏要有人看,再一个,对他的艺术生命来讲,赚钱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我们两个是相辅相成的。所谓让步是一定有的,但“让”的感觉不是在一个白热化的矛盾状态,而是在非常友好的气氛当中,就像通常的谈判一样,在一个很友好的气氛当中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叶蓉:看来,冯小刚还是一艺术工作者,而我们王先生,的确是彻头彻尾的商人。

王中军:那行,我就算一商人吧,可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也是一艺术家。

和冯老师白头偕老

叶蓉:外界有传言,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的合约在2003年的3月就到期了,但至今没有续约,可是你们的合作,目前却还进行着。您认为,冯老师与华谊兄弟的合作会白头偕老吗?

王中军:我觉得“白头偕老”是肯定的,只是说未来会是什么模式。原来他是我的签约导演,他是领薪水的,他的生活是由我来保障的。而且,他还有其他任务,他要帮助我去监制别的戏。我们俩从去年三月份以来,也一直在谈续约的问题,但没有谈成,我觉得这并没有伤害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感情。现在还是一样,还是酒肉朋友。我们差不多每天都在一起。

叶蓉:那么未来的合作模式,现在有框架了吗?

王中军:小刚今年拍的《天下无贼》,虽说完全和我没合约了,但我们俩仍是一个导演与一个投资人的关系,与原来没有任何区别,就我在对这部戏的影响力上来讲,我没有感觉到有任何的削弱。前一段时间,小刚他还打算自己组建公司,我觉得这很好啊,人都想往高处走,就像你自己的员工辞工,一定不是去找一个比你差的公司,他一定是往高的地方跳。其实,小刚明年的戏,可能还是我来投资,我们现在就在谈明年的戏。所以,我觉得,未来我们的合作一定会天长地久的,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