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驸马无情 >

第48章

重生之驸马无情-第48章

小说: 重生之驸马无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道,“让林若秘密来见我,尽力避开暗卫,莫惊动将军府的人。”
五月初三凌晨,距离前世明轩兵变只剩两日。
丑时末,宫里的大太监总管已招齐宫中所有太监,照着一张墨迹未干的名单,吩咐太监们在寅时结束之前向名单上所列官员传递“今日卯时早朝”的口谕。寅时初,接到旨意的太监们陆续出宫。
文德殿,大周国早朝的地方。此时殿内尚空无一人,我已早早坐在皇兄身前坐过的那张龙椅上。
他驾崩前的一年里已很少再坐上这张龙椅。龙椅结实而巨大,它的制造者仿佛只记得它是权力的象征,而忘记了它也是一张给人坐的椅子,坐在龙椅上并不舒服,手不能扶、背不能靠,凭空让人生出一种孤独感。
卯时,已在殿外等候多时的文臣武将鱼贯而入,一品大臣在前,二品大臣在后,三品大臣依然留在殿外。我冷眼瞧去,有人目无表情刻意掩饰,有人诧异,有人不安,也有人跃跃欲试,自然亦有人眼露不屑,对我这个尚未登基、从未参与朝政的长公主嗤之以鼻。
明轩也在早朝之列,我看到他的身影时心突地一跳,手不自觉地摸向腰间匕首。
我端坐龙椅,朝身边恭身祀奉的太监总管微微点了点头。随着太监总管的一声高唱,百官由许相、宁国舅引领着下跪行礼。
礼毕,我并未照规矩说一句“有事上奏無事退朝”,而是朝太监总管使了个眼色,他立即会意,一路小跑跑出殿门去。队列中许多官员已开始东张西望,面面相觑。
不多时,太监总管又一路小跑进殿,依旧是躬身站在我身边,眼观鼻,鼻观口。跟着是一阵金属摩擦、碰撞的声音和杂而不乱的脚步声,全副武装的御林军由林若带领,迅速进入文德殿,将殿内的文武官员围在中间。
殿内霎时间骚乱,大臣们或惊惶失措,或震惊愤怒,连一向正定自若的许相也猛地抬头,睁大眼惊诧地望住我。站在武将之首的明轩眼里立时激出两道凌厉来,但也只是须臾,他便垂下眼眸,恢复到刚进殿时的平静。
已有定力稍差的官员在喊:“文德殿不得携带武器入内,林大人这是何意?”
武将们更是暴躁,纷纷上前欲质问。林若一声令下,殿内的两百御林军齐齐抽出腰刀,对准企图有所动作的官员,殿内明晃晃的全是刀光剑影,令人生寒。
我见众大臣慑于御林军的武力不敢作声,目光徐徐扫视,提高声音道:“本公主原不欲动武,怎奈若不如此,诸爱卿恐不会好好听从本公主的旨意。先皇英年早逝,却无子嗣,危难之中将大周托付于我。本公主虽不才,却也知道君命难违,职责所在,自当尽绵薄之力,为大周、为百姓肝脑涂地、死不足惜。望众爱卿抛弃成念,一如既往忠心效力,保我大周千秋万代!”
这短短一番话自然不能改变许多人心中的成见,但我坚定决然的语气,加上林若手下御林军手中寒气逼人的刀尖,已对殿内官员们造成足够的威胁。
我向明轩所站方向望去,他依然是那副无动于衷的表情,倒是站在他身侧的庞一鸣掩饰不住心中怒气,似乎想上前说什么,却被明轩随手一搁挡住。他转头瞧了明轩许久,终于也低头不语,只是额头青筋有些微突。
在我的示意下,太监总管高声宣读旨意,共有四条。
其一,林若由代御林军指挥使升值为指挥使,官升二品。
其二,赦免李超,授职为镇府司,专管大狱、审案事宜。
其三,即日起全力支持池州,凡贻误战机者满门抄斩。若池州失守,专管粮草、物资、军饷、征兵相关的官员与池州失守将领同罪。
其四……
太监总管念到第四条时,我下意识地举手示意他停下。他讶然看向我,等了片刻,我深吸一口气,坚定地道:“继续吧。”
其四是,捉拿镇国将军骆明轩、庞一鸣等一干涉险谋反作乱的武将,并包围、查封镇国将军骆明轩、征南将军庞一鸣等人的府邸,其府中族人全部收监待审。
这一道旨意如同一方巨石砸入井中,武将行列里顿时大乱,连御林军的刀尖也阻挡不住武将们的愤怒咆哮,当时就有几名武将与御林军厮打起来。
武将们入殿是不能随身携带武器的,身上穿的也只是战袍,不比御林军全副武装、人数众多,因而不多时,率先动作的几名武将便被御林军制服。兵器无眼,有几人还受了伤。武将们也不都是鲁莽的浑人,多数人见势不妙,不再与御林军正面冲突,但口中骂骂咧咧不停,殿内依旧嘈杂。
这时一直无动于衷的明轩抬起头朝我望来,他的目光异常平静,平静得甚至让我有种隐隐不安的感觉。对视片刻,他缓缓抬手,身后一般武将立时便安静下来。
此时林若已下令绑人,见他如此,倒反愣住。
明轩将目光从我脸上移开,看住林若,神情随意地问:“打过仗?”
林若点点头,脸庞微微发红。大周打过仗上过沙场的将领,没有不把骆家男儿当做偶像的。我有些紧张,虽然昨晚和林若秘密长谈时,他的绝对服从已让我对他完全信任,但真正面对明轩时,总会有些担心他心生怯意让人有机可乘。
不料明轩微微一笑,对林若道:“既打过仗,必知军令如山。绑吧。”
林若面色一正,步伐从容地从侍卫手中取过绳索,说一声“得罪”,亲自将明轩绑了。
这时同时被绑的庞一鸣突然高声道:“公主好计谋,拿人先拿妇孺,果然有先皇之风!”
他语气讥讽,意指我也如皇兄一般,阴险狠毒,先把一班手无寸铁的无辜族人擒住了,以此要挟对手,好让对手有力使不出。
我稍一扬眉,道:“倘若庞将军在本公主之位,将军会如何做?我本就是手无寸铁的妇孺,若不用计谋,难道要我面对面和众位将军刀剑相对,分个输赢高下?如今不过是收押众将军的族人,李超李大人的为人想必众将军总该放心,由他来审,若众将军是清白的,本公主自会放人。”
庞一鸣被我一顿抢白,一时间憋不出话来。武将中过半数都是大老粗,如今又被御林军的刀尖和绳索逼得不能大闹朝堂,原先的气焰竟然被我压下大半。
久久的对持和沉默后,殿中忽有个声音响起:“不知公主以谋反之嫌拘禁镇国将军等人,有何证据?”
作者有话要说:公主咆哮:拆老娘台的人是谁!是谁!
噗哈~~~别急,公主是有备而来的。
1)关于将军为什么会上朝这个问题:
这是古来帝王为了验证臣子是否忠心的惯用手段,或宣其上朝,或招其进京述职。如果抗旨,那么直接就把抗旨作为谋反的证据了;如果臣子遵旨,被捕的风险很高。
历来被怀疑的臣子所用招数大多是:先遵旨,然后见机行事,上朝的做好当场谋反的准备,进京述职的做好随时逃跑的准备。所以历来帝王也是作两手准备。公主早知道将军要兵变,采取的是先发制人的策略。
当然现在事情已经有了变数,将军上朝另有原因,所以才会表现异常。
2)为什么皇帝以前不用公主这招捉拿将军:
皇帝和公主的目的有本质上的不同。皇帝用的是另外一招,那就是本文开始的时候,他和太皇太后合谋把公主嫁了,准备先稳住将军,然后谋划干掉将军铲除骆家。但贸贸然杀了将军很有可能会引起军中哗变,因此他需要时间去安排去布局,然后一击成功。
从前世的结果看来,皇帝动作没将军快,让将军带着族人跑了。这还得归功于皇后,因为帝后死的那个章节里说了,皇后想的是怎么让大周覆灭在他手里,前世皇后杀了家宝也是为了加速将军兵变的历程。
3)为什么公主以前不阻止将军兵变,现在又决定阻止了:
这关系到本文的设定。之前的公主没有阻止将军的能力,没有兵权,没有可用的心腹将领,也无法消除轩辕和骆家之间的仇恨让将军放弃兵变。现在不同了,皇帝、皇后、太皇太后这些谋害过骆家的人都死了,公主收服了林若、李超,手里有御林军,可以有所作为,加上她继承帝位,守护大周责无旁贷。当然救家宝是个导火索。
基本上把前后文提到的很多事情都串起来了。这文从头到尾很多脑补有没有?

☆、天涯咫尺间(十一)

这句话一问出,好容易才被稳住的武将们又喧嚷起来,连林若也面有难色。
这时许相出列请奏道:“镇国将军乃国家栋梁,骆家世代为将,为大周出生入死也是有目共睹的,若无证据就拿人,难免百官不服。公主不如出示一二,以服人心。至于证据是真是假,吩咐镇府司慢慢调查……”
这个许相能在朝中与宁氏长年抗衡,果然有他的圆滑狡黠之处,不同于那些耿直木讷、进谏不成却牺牲在皇兄刀下的清官。
他这般说,如果我手中确有明轩谋反的证据,那么当时就可以压住众臣的不满,他自是首功一件。若我手中没有证据,这就等于在为明轩说话,他则趁机拉拢那些同情明轩的文臣武将,于轩辕皇族势力最弱的时候迅速扩张他在朝中的影响。
这时宁国舅急急出列道:“许相难道是在怀疑公主的决断么?镇国将军乃当朝驸马,若不是谋反证据确凿,公主怎会随便拿人!但镇府司下定论之前,证据岂是可以随便出示的,总要等一切下了定论才能公布于众!”
宁国舅一番话虽然听似维护我,实际上却是有自己的打算。
他是最不希望见到许相得势的人,也是最希望削弱骆家势力的人,尤其在皇后这面高墙倒塌后。他看似站在我这边,但说这番话时,有意将捉拿明轩的责任全都推到我身上,即便将来治不了明轩的罪,他也可以替自己开脱。
此时,原本应是庄严肃穆的大殿内嘈杂烦乱,我冷眼旁观,众臣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愤愤不平,有的大声喧嚷,有的事不关己……一场朝会竟如同市井集市庙会一般。
视线移至明轩身上时,我微微一怔,此刻的他已被林若绑住,却依然静立自若。也许是感觉到我的目光,他亦回眸与我遥遥相视,目光里除了一点点对我的探究、一点点淡淡的愁绪,竟找不到一丝昨日悲愤、绝望的痕迹。
那是一种极干净的情绪,就象一个即将远行的人,决心迈上未卜前途时最后那一次回望。他这种异常的安静让我涌起强烈的不安,这种不安让我不自觉地想要多看他一会儿。
我压下这种不安,移开目光从龙椅上站起,一步步走下台阶。
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立时令整个大殿都安静下来,文臣武将或不解或嘲讽的目光都聚向我,看着我走到许相和宁国舅面前。
我朝他二人冷冷一笑,道:“好,你们两个都很好,所谓两朝重臣,便是这般辅佐轩辕后人的。”
此时四下里安静,我的声音虽不大,但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饶是许相和宁国舅经惯风浪的人,面色也有些变了,垂目不敢与我对视。
我绕过二人,又迈步朝一班武将走去,将表情尴尬的两人扔在身后。
见我径直向武将行列走去,大殿上的气氛顿时紧张。原本侍奉在我身侧的太监提着袍子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弯腰低声劝道:“公主息怒,请公主归座。”
我对他的劝告置之不理,这感觉如同走上池州城头的那刻,每走一步都觉得,从前那个无所顾忌的我正一步步回到体内来。
走到距离武将们面前不到丈许的距离时我才停住,这样的距离已能清楚瞧见林若苍白额头上的细汗。他使了一个眼色,几十名精壮的御林军士便迅速围在我身周,将我和表情各异的武将们分开。
我挥了挥手命林若的御林军退后,扫了一眼正推搡着御林军企图朝我挤过来的几名武将,微微一笑道:“诸位将军都是从大周武力最强劲的男子中提拔上来的,我不过是一名普通女子,与诸位将军比起来,武力上那是差得远了。”
这句话说出来,前排武将中便有几名面皮薄的低下头。
“若遇不公,想必将军们第一时刻想到的便是以武力解决。我能力有限,却也想将某些事情办得公平些,那么唯有用大周律法来解决。”
我从袖中抽出一叠奏折:“这是连日来本公主收到的密奏,举报大周镇国将军骆明轩、征南将军庞一鸣有叛乱谋反之嫌疑。这些密奏上亦有今日被收押的诸位将军的名字。总共一十二份奏折,其中三份是联名。”
我转脸朝向庞一鸣:“庞将军近年来在外征战不少,为大周立下汗马功劳。但本公主听闻将军出征前也曾在镇抚司职,对大周律法想必清楚得很。庞将军认为,本公主这般旨意,下得对是不对?”
庞一鸣眼神变换几次,终于昂头朗声道:“依大周律法,若有联名奏折参劾大臣,若该臣有谋反叛乱嫌疑,应立时收押,连同府中人等皆应被隔离审查。”
他傲然环视大殿,又道:“但未查明核实罪责之前,镇抚司不得将该臣视作罪臣。此刻审查还未开始,因何宁国舅方才却口口声声说证据确凿,而此刻御林军对臣以刀尖相逼,视臣等如同罪臣?”
我不等骚乱再起,立时接口道:“其一,本公主从未说过证据确凿的话,镇抚司李超刚刚上任,也并未下过半句关于证据确凿的结论。除非本公主或是镇抚司李超亲自确认,任何人说的话皆不算数。
“其二,本公主下旨之时,诸位将军殿上冲撞、抗命在先,若不是御林军护驾,只怕此刻诸位将军的铁拳已挥到本公主面前了!若诸将甘愿受审,本公主此刻便可命林将军为诸位松绑,但若有意外,庞将军是否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庞一鸣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和身后神情尴尬的诸将们一般,拿眼角不住地往明轩身上瞥。
方才我说话时,明轩一直在凝视着我。我总觉得今日的他与往日完全不同,却又说不出是为什么,只觉得与他目光相触良久后,心中就会生出极度不安的感觉。
此时他反倒低下头,思虑片刻,忽地随心一笑,又抬头道:“公主所言极是,我等愿尊公主命。但愿公主如方才所言,力求公正。”
作者有话要说:

☆、骆明轩番外(二)

恢复前世的记忆,是在家宝的“尸身”被送回来那日,他情绪失控让平阳刺伤后的那个晚上。
他回到大哥住过的那间屋子里,握住家宝冰凉的小手企图能将它们握暖一些,肩头的伤只是随便包扎了一下,仍在渗血,他却全无知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