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闲女当嫁 >

第60章

闲女当嫁-第60章

小说: 闲女当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池塘之后,是一整排扇形的六间屋子的两层简易民居,这里一直延伸到通往竹山桥的守桥人的两间屋子的小楼都搭着竹棚子。山间多雨,这样一来,就可以不用打伞来往于这一段三十米的距离,也显得比较有气派。将来竹山上要是雇佣劳工做一些事情,也可以把这个长廊当做工作休息的地方。那排扇形的门廊屋宇也是分给当值干活人的宿舍,一楼专门放柴草,车辆,饲料等物,还有公共厨房和饭堂,二楼除了工作间,就是住人的房子。为了防止火灾,厨房的柴草间旁边就是水渠。离水塘也最近。

在门廊建筑之后间距两米之处是两排类似现代宿舍的两层小楼,一共是十二座,每幢房屋的一楼都是两进的屋子,每间屋子的面积都大约只有五平米,层高两米二左右,三楼就是一间八平米的尖顶屋子带一个小露台,作为公共的晾晒场。这样设计为了屋子的承重而安排的。

整个屋子的底座用大石头垫底打出地基,然后用砖石垫高到一米,上面再垫一层细碎的木炭,然后才是地板,如此一来,可以防止山中的潮湿对一楼居民的身体伤害。整个屋子架构采取竹木结构,外面抹上泥巴,再贴上一层树皮竹篾一样的外墙,屋顶用轻质瓦,外罩稻草围顶,按时检查更换,这样就可以冬暖夏凉了。郁小闲为了这个设计方案,想了挺久,还参照了非洲民居的设计才想到的。

这些小楼的一楼给普通的家奴居住,二楼奖励给为山城做出特别贡献的家奴住。郁小闲算过了,按照先外后内的秩序,十二幢楼当年是来不及建完,当年冬天前能建成四幢就挺不错了,大伙今年冬天肯定要在外围的屋子挤一挤,赵岐的母亲来了,肯定要住一间二楼的屋子,赵岐住在同一层的一楼,也好照应些。一楼还要有烧火的铁皮炉子,像北方烧煤的土暖气。梅管家夫妇也要一间这样的屋子,两位老人年岁大了,应该住在山谷避风的地方。

这十二幢的分配留到以后再说,郁小闲还打算在每幢楼的进出口伸出像渡口的一个带棚子的围檐,方便雨季放置蓑衣,水鞋等物。楼于楼之间距大约两米,为了好采光,所有的绿化植物都要是一米五以下的多年生灌木,最好是蚊虫不喜欢的中药材,好打理,又能生出钱来。这个事问秋爷爷是最合适了,郁小闲不打算管。

住宅之后就是公共场所,公共的浴房和厕所分男女,这样便于清洁,也方便处理污物和污水。

整条峡谷分为生活区和工房区两部分,郁小闲把粮食加工,纺织棚,还有碾坊,磨坊,酿酒的所有作坊都设在浴房和厕所之后的一堵墙外,整个工房区分为动火区和干燥区。动火区在后方,屋子用上了砖瓦和水库相近,旁边放着消防用的水喉和大缸,四周挖了消防隔离带,这样可以避免火灾蔓延。

乱世储藏物质是整个山城最关键的事情,为了避雨水,避开虫害鼠害,郁小闲只有把最重要的收储仓库建在副水库中央了,那里始终持着两米左右的水深,离岸边两米取物的时候用浮板和大木盆接应。一共三个仓库,每个个仓库分为两层,仿造宿舍的木炭防潮处理,又加上白膏泥这种坟墓的防水密闭的方式,砖石的顶,混凝土的隔层,每一层能收储一万斤稻谷的容量,占地超过了五亩,还被山体遮挡了,是郁小闲能想到的最好方案。两个仓库放储备物资,至于平日里的吃穿用度就房子离工房区最近的那个仓库。

因为这个仓库的建设,王顺子本来预备改造的南坡地少了五亩,不过占用的都是投入大的石头地,王顺子也觉得很合理。郁小闲反对把剩下的七八亩貌似肥沃的良田土地改成梯田,她想全部变成苗圃和菜园,培育各种树苗,套种蔬菜,这样梯田两边都是树木,可以防止泥石流灾害。农民看见土地就想变成田地的做法是不符合自然法则的,郁小闲更想保持大山原有的生态。

郁小闲把全山城最重要的瞭望口设在了原先堰塞湖的区域,还打算把自己单独的居所安置在那边,在那一处还可以架起一座浮桥,直通上寨的屋子,这样她可以随时俯瞰她的山城,也可以方便穿梭于密道,实现她的双城双面人生。

整个山城的建设蓝图终极版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时郁小闲亲手用笔勾画的草图,王大奎作为整个山城的设计师,就是要把郁小闲的构想变成现实。他比别的人更关注于细节,梅管家和王顺子也有很多话要问,梅管家计算的则是钱粮和工时。

最后梅管家说到:“外甥女的主意确实好,可要真是靠我们山里的老小,就是十年也不一定干的成。”

郁小闲回答说:“整个山城到了今年冬天,除了我们住的屋子,都必须完工,所以我们还是要雇外面的劳工。从两个口子分别进入我们山里,这样不仅能做完工程,也能保守秘密。我建的那些,不到最后,有多少人能明白是做什么用的。王福已经向我禀报了,后天就要开始插秧了,大约四天就可以插完秧田。王顺子你一定要先带所有人先把山墙围起来,然后把所有外人全部结算工钱打发了。现在就去办,我和舅舅,大奎叔,还要继续议事。”

13统筹

   王顺子离开了议事厅之后,郁小闲又接着和两位长者谈论具体的事情。王大奎拿不定主意要先做哪些事情,郁小闲也要问过一些情况才能做决断,她问梅管家说到:“舅舅,这边山里的冬天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会下雪吗?天气能有多冷?”

梅管家告诉郁小闲说到:“我们山里大约是每年十一月初十开始冷,那时山里能寻到的吃食也少了。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捡柴火过冬。会打猎的人家就忙着打野猪,野兔,狍子那些野物,野物的皮毛可以做衣服鞋子,肉就拿去换粮食过冬,也有拿盐腌制了,留着自家吃的。过了正月十五,山里才有点生气,有些野菜都踪迹可寻。真正要到了二月二,山里人的好日子才算开始。野菜,蘑菇,笋子,陆续多了,大伙也不用为吃的东西犯愁。山里下雪的日子不算多,一年也就是七八次,大雪最多三次,可冷还是挺冷的,山坳子里的冰,大约能结一个多月。”

郁小闲明白了,山里真正的冬闲就是两个多月,也就是这两个多月,山民最缺粮食,期间又碰上过年,要是自己想雇山里人干活,这个时候是最好的。外面雇人最多干到腊月初八就一定要放人回去准备过年,也就是说请外援就要从现在开始抢工期了。

想到这里,郁小闲对王大奎说到:“大奎叔,地窑和仓库要最先修好,时间一定要赶在九月十五之前,建仓库的炭还要自己烧制,所以地窑要最先修出来,早早地开始烧窑出炭。这种大事,自然是你负责,我把王福调出来帮你的忙,地里的事情全交给王黑子夫妻先管着。你家的顺子,还要负责把县城的买卖地和两条路修出来,少不得你也要指点他。小罗带人把外围的沟渠修好,联通,人手不够,我就让他少带些人,遇到难啃的路段,我多花钱,用炸药开路。这指点小罗的事情,还要你出马,他们两兄弟帮我帮到腊月初八就走了,山里的事还是要自己人操心。小罗手上的山里的几个水库,堤坝还没有全修好,扫尾的事情也要交给你了,你要估算着大约要多少人?要多少料,钱的事情由我梅家舅舅张罗。”

两个多月要修好两个大工程,目前还是纸上谈兵,王大奎皱着眉头,心想:这件事实在要好好划算一下,还要找人背着自己去那边看看,要怎么修才合适。王顺子要修路,同样要好好划算,那路还不能修得很明显,万一被人看穿也不成。小罗那边也不轻松,太太这次不雇两百个人,拿出几百石粮食运作,这事还很难办。

王大奎不想耽误时间,问郁小闲要了图纸,就让人把自己送回住处了,这几天他可要伤神了。郁小闲知道这两父子还真的要忙很长一段时间,到明年这时候才能清闲些。小罗在外围就简单多了,只是在北坡挖十几个林间的蓄水池,把沟渠拓宽挖深,联通,还有徐家人帮忙,在腊月回家前,小罗应该是可以很从容地安排。他和大罗终究是外人,郁小闲不能过分依赖。

梅管家看见郁小闲这样布置了一番,心里就一直在计算着钱粮,等王大奎走了之后,梅管家叹了口气说到:“外甥女,真要按照你那个图干活,我想至少要花三千两银子,才能勉强合意。你做的那个什么混凝土,又要粮食,又要鸡蛋,可真花钱。”

郁小闲说到:“等修仓库完仓库,盖宿舍我们不用糯米粉了,把红薯粉搀和些地瓜粉也是一样好用,这就省了不少钱。竹林里的两亩地红薯在九月就可以收获,应该能有六千斤,可以派上用场,也可以省些口粮。那片地赶紧撒上白菜种子,在霜冻之前还能收些白菜。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件事,那个准备做苗圃的地,明天就让女人们去给我全部撒上辣椒种子,捡最辣的种,在霜冻前我要收获至少五千斤辣椒,剩余的地,种些包菜,白菜,冬天能用上。”

梅管家点点头,说到:“要是把那六十多个雇工送走了,你舅母她们也能抽空种些菜。听说太太把海棠果都围起来了,也是要变成钱来?就算是这样,我也想不到外甥女你能有什么办法变出三千两银子来,难不成,你能点石成金?”

郁小闲摇摇头说到:“要我真有这个本事就不用累成这个样子了,我估摸着十天之后,舅舅手中最多就只剩一百两银子了,七月初五那天,我还出门去宣城赚些银子来。我手里还有二十两黄金,留给舅舅安心,钱不够了,就把金子换成银子花。另外,我手中还有一些海味和人参可以八月十五前出手一些,要是钱不紧张,我就多留些到过年前出手,多赚点也好。到了八月底,我还有三百一十二两银子的银票跟着兑付。这往后就没有什么现成的银子了,最早的那一批也要等着十一月初八,商队的分红了。那笔钱也许是一两千银票,钱不少,就是跟不上趟,好在中间的时候,粮食也收获,多少还有点进项。等过了中元节,我带着山里存下来的草药,跑一趟芜湖,赚些银两回来?工期要钱粮上配合,我只有请舅舅好生调度了,我会尽量找钱跟上工期。”

梅管家说到:“外甥女,我知道你的难处,只是你不出门去,谁也没本事把那么许多银子赚回来呀,只好让你辛苦了。只是你还少算了一笔账,你们全家过来的时候,衣衫单薄,还有那些家奴的秋衣,冬衣和铺盖都几乎没有,你还得找个二百多两银子,给自己家,他们添置,不然人都要在山里冻死了。”

听到梅管家如此一说,郁小闲自己也笑了,说到:“进山的时候匆忙,铺盖和衣服都没几件,是该准备了,真是到了天凉,冻坏了人可怎么好。多谢舅舅提醒,我去芜湖回程的时候,会多买些铺盖和衣料回来。只是这样又看不见钱回头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钱的事情确实让郁小闲和梅管家头疼,不过郁小闲终究会想出办法来的。忽然间,郁小闲脑袋走神,又想起了蛐蛐上学的事情,急着问到:“今天冰月可让莫车夫去学堂里传了话,说是蛐蛐还太小,要开春以后再上学的事。”

梅管家说到:“冰月把你的话告诉了我,我已经让人带话了,蛐蛐实在太小了,玩都没有玩够,哪有心思上学。我们家这边的孩子还真不少,十三以下的到有十个人了,除了几个派了活的。冰月小姐,少爷,小姐,还有王小山,王平安,王大安,太太也要找人看着他们。不知道太太有什么打算?”

郁小闲说到:“外面的人家,姑娘一般是十三岁,最晚是十五岁最要嫁人,过了十八岁就算是老姑娘了。冰月和招娣都是小姐,将来我要好生找人家把她们嫁得好些。人家不是很富裕没关系,只要家风好,不是迂腐的那种人家,我们家少不得帮衬些。说到底,这两个女孩子都是要做管家太太的,在我们家的日子也没几年了。我要教些赚钱管家的本事给她们。至于男孩子,这辈子本来就要比女孩子多负担生活的担子,所以要大胆让他们吃苦。因为这个道理,我就给孩子们也派了活计。”

梅管家很惊讶于郁小闲的说法,问到:“那些孩子能干什么,难道太太要他们跟着胖虎那帮孩子一起去林子里找吃食?”

郁小闲说到:“让他们跟去吃些苦是应当的,不过不是天天去。冰月负责收所有孩子的山货记账,招娣负责核对账目,蛐蛐天气好的时候跟着那些小男孩子一起去山里,下午让他早点回来就是,王家的三个小子,由王小二一起带出去,帮家里采山货,晚上学认字。我不图他们为家里弄来什么,只是觉得山里的孩子首先要熟悉大山,这样体魄也会好。就这样先让他们过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锦姨娘的病要是大好了,我们家里还要养些鸡鸭和猪,这些孩子少不得要为鸡鸭和猪弄些野菜来。”

梅管家说到:“外甥女说的也是,就这么办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蛐蛐是个聪明的孩子,要是教好了,将来外甥女也可以多享福了。”

郁小闲和梅管家商议完事之后,肚子已经饿得咕咕叫了,这么一次恳谈会,居然谈到了未时中,下午两点肚子当然饿了。王张氏送上饭菜请郁小闲用,一边低声说到:“太太交代我的事情已经办妥了,柳家的两位嫂子,傍晚时分就会过来,我去竹山口接她们。太太有什么话,尽量说大白话,她们本来就是姨表姐妹,都是极为爽利的人。成不成,都是一口一个定。”

14调理

   郁小闲听到王张氏这么说,心里就有数了,她这个人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喜欢这样的合作伙伴,什么事情都摆在明面上,省去了很多猜忌的心思。郁小闲喝了一口骨头汤,对王张氏说到:“你以后得空要时常和过去的邻居走往,你的那些个孩子也不能和从前的伙伴生分了,山里人家的消息,你们母子要留心些。不过记住,你们只能带着耳朵去听,带着眼睛去看,千万不要把我们山里的事情说出去,不然就是个死。柳家那边的消息尤为重要,她们心里的话不一定会对我说,可一定能从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