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红楼之盛世明珠 >

第79章

红楼之盛世明珠-第79章

小说: 红楼之盛世明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陪房的人家也得挑心诚又机灵的,馨兰明白贾珠的意思,挑人的时候也小心再小心,等到选定了人选,到贾母那过目,贾母也同意了,事情才最终定了下来。

在全家的忙碌中,出嫁的日子转眼就要到了,赵家这回下的聘礼也很贵重,贾家置办的嫁妆自然也极尽应有,贾母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给元春添妆,胡夫人也很是阔手的挥金洒银,薛家自不必说,薛姨夫不但拿出了不少上等的香料,还送了两株名贵的珊瑚宝树,就这两株树,摆在嫁妆之中显得格外夺目。

“这两株宝树,一株是我这个做姨夫的心意,还有一株是岳父他老人家知道后特意从江南派人送来的。”薛姨夫特意强调了王家,贾母点了点头,心里自然承情。

而史家这次见薛、王两家联手送了这么一份大礼,一来不甘落后,二来也是要回报贾珠这次对他们家的独苗史进文的救命之恩。

这次在山东,如果不是贾珠,史进文连命都没了,这次虽然史进文明显失了皇恩,但好歹没有被问罪,命也保住了,史家对贾家现在是越发近乎着,这次给元春添妆,也是极尽所能,让贾母更是心理受用。

其他和贾府交好的人家,不至于做到这种程度,贾母看在眼里,心里不禁感慨,毕竟是四大家族的情分不比寻常,瞧瞧到了这种时候,亲疏远近自然就立竿见影,心里对接二连三闹幺蛾子的王家也没了大多厌烦。

想想王家那老太爷如今也是一脚迈入棺材的人了,家里空有两个儿子却一个比一个不省心,大孙子王仁也在壮年横死,再反观自家,二儿子贾政贾母一向喜欢,大儿子自从续弦也改邪归正越来越靠谱了,孙子们也是一个赛一个的有出息,贾母这么想着,不禁有些得意,又有些同情王家。

好像记得王家有个女孩儿,出生那会儿自家还送了礼去,这个女孩子也跟着他父母回南边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贾母想到此,便随口问了一句。

薛姨夫一听便笑道:“老太太说的是凤哥儿吧?这丫头比起他哥哥来,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刚会说话就把岳父大人逗得天天笑不合口,原本她爹还说她一个女孩子家这样不好,可岳父他老人家却说女孩子性子大方不小家子气,委实难得,近些日子来还开始教她识字,还给她取了学名叫王熙凤,见过这孩子的都说她可惜是个女孩儿,不瞒您说,我也觉得,凤丫头的精明劲儿,可是十成十的像岳父他老人家。”

薛姨夫对王熙凤赞不绝口,贾母听了也有些好奇,心里也想着,这要是个孙子,王家那老亲家指不定开心成什么样,哎,造化弄人啊。

贾母便问道:“老亲家这些年来身子可好,精神可足,转眼间你岳父他们一家离开京城也好几年了。”

薛姨夫一听,忙回道:“岳父他老人家看着可是见老,但是自从凤丫头到了金陵后,我瞧着岳父的精神头倒是比之前好了。不过岳父也曾和我说过,自己恐怕撑不到见凤丫头嫁人,他是着实不放心大哥和大嫂,不知道将来凤丫头会不会耽误在他们手里。岳父还说,王家现在大不如前,可惜了凤丫头。”

贾母听了不禁有些动容,心里算了算王熙凤的年岁,眼神落在正兴奋的和贾珠比划着说着什么的贾琏身上,不禁心里一动,这两个孩子在一块,年岁相当,若是这凤丫头当真有这么好,倒不失为一对良配。

若是之前,贾母断不会有这个念头,但是今日生出了四大家族同气连枝到底多年的情分自和旁人不同的念头来,贾母就想着四大家族联络有亲可不能在这一代断绝了。

想到此,贾母便道:“老亲家既然精神头好,若是有机会,还是来京城看看老亲戚、老朋友,带着凤丫头一起,兴许就能碰见个好姻缘也未可知呢。”

薛姨夫眼睛一亮,连连称是,等到退到外面的时候,薛姨夫心里高兴极了,恨不得立刻就修书一封给岳父送回去,听贾母的意思,是有和凤丫头结亲的念头,岳父要是知道自己促使贾母有了这个意思,一定大悦,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薛姨夫在这边格外兴奋,贾珠在外面看着元春的嫁妆已经越发庞大起来,心里却没有贾母她们这般得意,历来都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如今自家这般,往来走动送上厚礼的人络绎不绝,可是前世当自家一朝遭难,就是树倒猢狲散,有谁可怜?

步入官场,迎娶郡主,送嫁皇妃,少年得志,每一次人生很得意的关头,贾珠都用这种念头让自己的内心褪去了还来不及骄傲的情绪,每每都是这种念头,让他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更加小心,更加不敢有失,有一句话叫爬得越高,跌得越重。

门上此时又来人回报,说是十五皇子府送来了贺礼,皇家风范自然与众不同,众人都伸着脖子看着,议论纷纷,贾母的脸上笑容更深了,就连一直都不怎么高兴的贾政此时也多了几分真心的笑容来。

十五皇子的礼物似乎是打开了一个匣子,接下来和贾珠不过是泛泛之交的二皇子、三皇子也都派人送来了贺礼。

贾珠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深吸了一口气,不再继续自己的心事,而是打起精神招待这些宾客,打起精神看着大妹妹元春风光出嫁,十里红妆。

纵然花无百日好,但是眼下势头正劲的家族,却能让男孩子们少走坎坷的弯路,能让家族的女孩子在夫家立住脚跟。

元春出嫁时热络非常,可是等到自家的女孩儿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家里空落落的,贾母这日就和贾珠叹气道:“你母亲也是有福的,现在这样,也省却了思念女儿的苦楚。”

贾珠也觉得眼前少了那张熟悉的面孔、笑容和声音,有点儿不自在,此时听了贾母的话也难过了一会儿,而后却笑道:“女大不中留,大妹妹嫁的如意,祖母该为她高兴才是,要是知道祖母心里难过,大妹妹心里也会不安。”

三日后元春回门,元春自是到内宅给贾母见礼,赵枫却在前面面对贾家一干男丁,贾政瞧他还是面无表情,赵枫却是恭敬得很,不过他到底是侍卫出身的汉子,纵然在贾政面前说话再小心,也掩盖不住这一点。

贾政心里不喜欢,贾赦最不耐烦文邹邹的,听赵枫说话挺有意思的,倒是一个劲儿的和他喝酒,贾琏和贾琮只在迎亲的那天见过这位大姐夫,之前是没有见过的,不过贾琏他们还记着曾经这位大姐夫得罪了大哥的事,一开始也板着小脸。

但是小孩子的脾气好哄,赵枫又是刻意讨好这些小舅子,没一会儿的功夫,贾琏和贾琮就乌云转晴了,贾珠和赵枫此时早就化干戈为玉帛,但是贾珠在赵枫面前还是比较严肃,毕竟娘家这边可要有个严肃不好惹的大舅子给元春撑腰,随时给赵枫敲警钟。

贾珠怀揣着这个目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就越发严肃起来,贾政不知道贾珠的心思,见了贾珠板着脸,倒是心里暗暗点头,想着不愧是自己的儿子,就是和自己一条心。

而内宅这头,王夫人这般情况,贾母这个做祖母的就全权代替了母亲的角色,拉着元春的手问道:“他对你可好?”

元春红着脸点了点头:“他对我极好,老祖宗放心。”

贾母见元春的样子知道她说的不是假话,心里也替她高兴,又说道:“如今你们新婚燕尔还不比顾虑,日后你可要多加留神。”

元春明白的点头,想着赵枫在新婚之夜的局促不安,甚至脸比自己还红,憋了半天没说出话,最后说出的话还结巴了,不由心里面甜滋滋的,可是贾母的话让她这份好心情消失了不少。

再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丈夫,可却只能是空想,如果真像大嫂子那么霸道,到时候世人的吐沫星子就能淹死他,不过,元春难受了一阵,心里也安慰了自己,最起码丈夫对自己是有感情的,她不仅仅是一个叫做嫡妻的摆设,这样,她就知足了。

晚上在贾家吃了晚饭,而后两个新人就回去了赵府,等到元春这边一切都安定下来了,转眼就十一月就过去了半旬,越发接近年尾,户部也开始清点一整年的总账目,贾珠的差事就又忙碌了起来。

贾珠心里叹气,还是没空出功夫来管宝玉的事,看来,怎么的也得转过年了。

户部清查账目的确繁冗,但是好在贾珠这福建司,主事做事认真,员外郎也很有能力,贾珠倒轻松了不少,进了十二月,这边账目已经核算了一遍,确认无误后递交给了侍郎大人,而此时家里的事也开始忙了。

走年礼的要开始准备礼单,庄上也陆陆续续开始给府里送东西,尤其是贾家在金陵那边的故交,因为路程远,这礼更是要提前送出去才能赶在年关之前送到,贾珠一边忙部里的事,又一边帮着忙家里的事,结果就在这天晚上,贾珠正和贾母说话呢,却忽然昏倒了。

“快,快去请张太医!”贾母急得说话的声音比平日高了几倍,不多时,贾府上上下下就都知道大爷昏倒了。

贾政这个做父亲的也赶来了,贾琏、贾琮自然也过来了,等到张友士到了,贾母忙让大家先避到外面,让张太医能静下心来给贾珠诊治,不多时张太医从屋里出来到堂屋,贾母等人忙围了上去。

“张太医,珠儿究竟是什么病?”贾母见张太医脸色没有笑模样,心里大急,忙问道。

张太医摇摇头,没回答,却反而问道:“敢问老夫人,贾公子年少时是不是曾经呕过血?”

贾母一愣,想到八岁的事,忙点头道:“确有此事,当时宫里也来了太医诊治,说是悲伤过度血不归经没有大碍,怎么,难道?”

张太医一叹气:“哎,这口血可并非是血不归经,而是一口心头血,这些年贾公子平日强身健体倒还看不出来利害,最近许是太过劳累,这口血当年埋下的祸根可就出现端倪,不妙啊不妙。”

贾母一听,吓得脸色苍白,脚下一个踉跄,好在她身旁站着四个丫头,都赶上前扶住老太太。

“老夫人切莫太过忧心,大公子这病并没有性命之忧,只是……”张太医说到这儿,眉头皱在一起,犹豫得看了看左右。

贾母会意:“政儿你留下,其他人都先回避出去。”

毕竟贾政是贾珠的父亲,谁都回避,他确实不应该回避的,一时间,连主子带丫头都退出了堂屋,屋里就只剩下贾母、贾政和张太医三人。

“张太医请说,珠儿这病究竟是怎么个章程?”贾政问道。


第九十九回太医断症消弭后患王家进京两小定亲

张太医这才徐徐说出了贾珠之病最有碍的地方:“这精血不足,一则有损寿元,二则难延子嗣。”

贾母听了这话,眼前一黑,险些栽倒,贾政在一旁扶住母亲,手臂也禁不住的颤抖,贾母稳了稳心神,急忙问道:“张太医,那此症可能治否?”

张太医叹息了一声,摇头道:“如果再早上三五年还能根治,可是如今,难呐,如今大公子身在官场位居要职,精心颐养是难上加难。”

“我的珠儿啊!”老太太哎呦一声,感觉到心疼得很,转过脸来看贾政,用手指着他,气得直哆嗦。

“还不是当年你把珠儿逼得几次三番的昏厥,要不是珠儿命大,八岁那年都跨不过去这个坎啊!若不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又何至于如此!”

贾母如今又气又心疼,全然忘了在外人面前给贾政留面子,劈头盖脸就数落,贾政听了也不顾的难堪,心里对儿子也很是愧疚,毕竟难以延续后嗣,这对于男人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贾政如何不知。

张太医见状觉得颇为尴尬,此时咳嗽一声,接过话来说道:“好在大公子不是贪恋美色之人,平日里又强身健体,不然这身子早就被掏空了,日后还要切记这点。”

开了方子,张太医便告辞离去,此时贾珠已经醒了过来,从贾母的口中得知了太医的话,贾珠全然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样,看在贾母眼里,又是孙子在宽慰自己,不觉对贾政又是一肚子火。

“好好的一个珠儿被你把身子小时候给落下了这般的病根,宝玉可不能再叫你把身子骨熬坏了!”

贾母这话一出口,贾珠不觉有种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贾珠在家养病了半个月,感觉都快长蘑菇了,贾母这才松口允许他出门,此时已经到了年关,皇上已经封了印,朝廷也都放假,贾珠这一告假,正好连上年假,倒真的闲了好些时日。

饶是如此,贾母还是不放心,叮嘱贾珠万事莫要操心,千万注意身子。

贾珠都应承了,这才得以出门,出了贾府,贾珠感觉呼吸到的空气都格外的清新,心里更是开怀,现在这种情况,估计以后再不会有纳妾一说了。

贾珠在外面活动活动筋骨,此时正是忙碌的年关,还是要在家里帮忙,今年庄上收成十分好,贾家祠堂也很是热闹,贾珠瞧着同辈和晚一辈的同族们,现在贾氏一族每年对族中有困难的人家多有接济,因此整个家族的面貌都焕然一新。

年轻人有喜欢读书的都在家学太爷那里进学,有不愿意读书却脑筋灵活愿意在府里谋个差事的,也都能如愿,这回在祠堂里,贾珠便注意到一个人和贾蓉的关系特别好。

贾蓉这孩子今年也准备下场一试,如果真能得中,虽然只是最低一级的县试,但以他现在小小的年纪,也称得上神童了。

而贾蓉虽然在贾珠他们面前很恭敬,有时候也开玩笑,还没退孩子的心性,但是贾珠却也见过他在自家人面前板着脸颇有几分傲气的模样,虽然小孩子一个傲气的模样气势不足还有点儿令人发笑,但也足矣看出这孩子的性格了。

而今看他和身边一个年纪相仿的孩子不住说笑,眼角眉梢间很有几分亲近的意思,倒有几分稀罕,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也是贾家的正派玄孙名唤贾蔷,和贾蓉年纪相当,这孩子读书不如贾蓉,但是小小的年纪,给比他年纪大得多的人出些主意却是见解不凡,贾敬喜欢这孩子,想着将来给贾蓉也多一条臂膀,便接到宁国府来教养。

刚打听完,贾蓉那边看到贾珠兄弟几个来了,便带着贾蔷来给他们见礼,贾珠年纪最长,贾蔷在他面前还有些拘束,但是面对贾琏和贾琮,不多时几个孩子就说说笑笑多了几分亲近。

贾珠见状,便到贾珍那边帮着忙活去了,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