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红楼之盛世明珠 >

第81章

红楼之盛世明珠-第81章

小说: 红楼之盛世明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老太爷听了,就劝女儿:“他不是这种做无理之事的人,他这么打算一定有他的想法,你要好好听一听,都多大的年纪了,还闹脾气,真是!”

王老太爷又把薛姨夫叫过来,也数落他:“夫妻哪有隔夜的心结,你心里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两个人这样下去,将来可如何是好?”

薛姨夫和薛姨妈这才双双回房谈了这事儿,薛姨妈心里还是不乐意,但是也就坡下驴不再摆脸色了,她也知道,这么闹下去也无法改变薛姨夫的想法,还要徐徐图之才对,更何况薛虬如今也还小,迎春更是个娃娃,这事儿将来变数大着呢,现在要是把薛姨夫惹毛了,对她更没有好处。

薛姨夫这回便没跟着去南边验货,就留在了京城,哪知道过了半个月,路上传来消息,说是运送货物回来的人马遇到了强悍的山匪,货物全都被劫了,所有的伙计都被杀了,当地的官府还是在尸体上发现了他们薛家商铺的标记这才通知的他。

薛姨夫一听冷汗就冒出来了,心里一阵后怕,这要是这次他也跟着了,他还活得了吗?

薛姨妈听了也是连喊“阿弥陀佛”,脸也白了。

薛家这边安排伙计的后事,有家眷的给了治丧的银子,没有亲属的这边铺子就给买棺材发丧,之后薛姨妈又到庙里去捐香油钱。

薛姨夫这次死里逃生,贾家这些和薛家交好的人家都知道了,各自感慨自然不必细说,薛姨夫特意和内务府报备,讨情希望可以延期供货。

可是内务府此时正为皇上的圣寿做准备,所需的货物是半刻都等不得的,薛姨夫一咬牙,只能就近选择货源,价钱上自然高出许多,却也是无可奈何之法了。

转眼到了皇上的圣寿,早上大朝会,这次没在大殿中举行,而是到了太极门广场之上,文武大臣全部到场,叩拜皇上,齐声庆贺。

这种朝会几乎对任何不好的国事避而不谈,所说的都是哪一府哪一县出了什么孝子贤孙,实为皇上以仁孝治天下所感化;还有人更是列举举国今些日子都出了哪些祥瑞,整个场面歌功颂德自然不在话下。

皇上坐在龙椅上,手捻须髯,看着心情非常不错,等退了朝,到了午间宫中大排筵宴,这次到京城的各位老臣都到了紫禁城赴宴,等到晚上是皇家自己的家宴,娜仁托雅和贾珠都到宫中赴宴,举目过去都是皇亲国戚,贾珠一眼还看到了赵枫。

算起来,赵枫的母亲临川郡主也是金枝玉叶,这次赵枫和元春两个也到了宫中,元春自在太后那边,赵枫则是和贾珠凑到了一块,不多时康镇元也来了,三个人说了会儿话,等皇上一到,自然是满场肃静。

宫里吃饭基本上就是遭罪,贾珠没吃什么,酒还喝了不少,等到宴席终于结束,贾珠已经有些醉了。

出了皇宫这才上了马车,贾珠自然没有逞强骑马,但是光登马车,都有点儿力气不稳,索性旁边有人伸出手来扶了他一把,力气很稳,贾珠回头一看,却是萧泽。

萧泽也与此同时进了马车的里面,从怀里拿出一大袋子点心,递给了贾珠。

“都是你爱吃的,又好克化不会积食,你今天没吃什么还喝了不少酒,对身子不好,现在吃些也总比一直不吃的好。”萧泽说完,亲手拿了一个就塞到了贾珠的口中。

贾珠张嘴一咬,果然是他最喜欢的味道,不由心里高兴,脑袋正有些发沉,就自然而然的靠在了萧泽的臂弯处,倒觉得舒服不好。

马车徐徐前进,往贾府的方向走,萧泽看着刚吃了一块点心就沉沉睡去的贾珠,不由轻轻摇晃着他。

“别睡,外面还冷,现在这会儿你睡着了,待会儿下了马车可是要觉得冻得慌。”

贾珠睁开眼睛,心里也明白萧泽是为他好,勉强打起了些精神,微微撑起身子,看向萧泽。

“我觉得你今天有点儿不对劲。”贾珠醉眼朦胧,却感觉得真真切切。

萧泽没说话,心里想的还是张友士对他说过的贾珠的身体情况。

贾珠的确是求张友士陪他演一场戏,假装一个病情好能一劳永逸,张友士当时也答应了,但是虽说是装相,但是在贾府诊脉,张友士的确也用了心,这一诊脉,张友士却有些皱眉。

虽然他告诉贾母和贾政那些是事先就想好的说辞,但是贾珠的脉象的确有点儿不好。

张友士和萧泽说起了这件事,当时张友士的原话是这般:“贾大人年少时身子确实有亏,之后虽然将养得不错,但却留下了病根,这些年仗着贾大人弃文从武这才身子大好,不然,恐怕是大大的不好。”

萧泽听了便很着急,毕竟贾珠现在在户部任职,差事也颇为劳累,深恐这些有害于贾珠的身体,便追问了下去。

张友士听了萧泽的话,这才笑道:“办差虽然耗损心里,却还没有什么大碍,贾大人好久好在他虽然心智聪慧、办差认真,但他这个人却心胸宽和,凡事并不放在心头太过计较,这就是大益于身体的好事,王爷不必太过忧心了。”

萧泽一听这才放下心来,但是对贾珠的身体却上了心,之前和贾珠在一起的时候,从来都很少见他生病,又是习武的人,萧泽从没想过贾珠会有这样的病根。

因而萧泽此后就颇为注意贾珠的身体,就怕他生病,这才有了今天让贾珠觉得奇怪的感觉,萧泽简短的略略对贾珠提了提张友士的话,然后叮嘱贾珠:“那天可并不全是空话,他留下的药方你要吃上一阵,平日里也多注意些,早晨最是凉寒,你也千万注意不要着了凉,尤其是练武练了一身大汗,最是容易着寒。”

贾珠听着萧泽像老妈子似的不住的念叨,萧泽没说一句,他就答应一声,到了最后,萧泽忽然把他抱的紧紧的。

“如果,如果你有什么三长两短,咱们二人,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定会同年同月同日死。”

“这说到哪儿去了,什么生啊死啊,怎么着怎么也得活到九十九,我还要看着你变成老糟头子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放心,等明儿我去请张太医,这病既然是小时候做的根,要想痊愈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自会按照他的吩咐好好吃药就是了。”

萧泽这才满意的点头,等到第二天,贾珠果然话赴前言,请张太医过府重新断脉开方,这次知道自己是真的有病,自然不敢像前者似的,嫌弃药味苦涩难喝便偷着倒掉了,一时间,贾珠的院子里又是药香弥漫了。

皇上的圣寿一直欢庆了一月有余,这才结束,王老太爷也离京回归原籍金陵,临行之前贾府自然设宴送行,贾琏和王熙凤自打订了亲,贾琏心里欢喜,王熙凤也没像旁人家的女孩儿似的,见着贾琏就连忙躲开,偶尔在贾母的房里遇见了,也是像表兄妹似的大方见礼。

但是有时候大人们打趣,王熙凤也是满脸通红,倒让贾母更喜欢了,这回王熙凤跟着王老太爷一起要离开了,贾母很是舍不得,王熙凤也有些眼圈微红,旁边薛姨妈还打趣。

“瞧瞧,这哪里是未来的孙媳妇,倒像是嫡亲的孙女了,这给老太太做孙媳妇的可真是有福气!”

贾母一听频频点头:“哎,我要是有这么一个可人的嫡亲孙女,那可好了!”

如今元春已经出嫁,贾母身边剩下的两个孙女,迎春现在已经能看出性格来,和她亲生母亲一样是个绵软的性子,探春还小不大能看出来,但是贾母不太待见她的生母赵姨娘,对现在的探春还不怎么喜欢。

贾母心里就盼望着等胡夫人诞下这一胎,修养过来,缓过精神好好教养教养这两个丫头。

这些话贾母自然不会和薛姨妈说,只是心里这般想着罢了。

等到王老太爷和薛姨妈他们都走了,贾母倒是一时不能适应没有从前热闹的贾府,倒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史侯夫人也因为守孝闭门谢客,带着孝怕冲撞了人家自然也不来贾府闲谈,贾母更觉得有些寂寞了,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宝玉身上,这会儿谁要是和她抢宝玉,贾母可不依。

原本贾珠因为这段时间府里刚刚清静下来,部里也不忙,想要趁着这个机会亲自给宝玉启蒙,也好管束一下他的性子,结果这下又因为贾母怎么也不肯作罢了。


第一百零一回海运总督肥肉一块差事烫手花落谁家

今年开春,风调雨顺,举国上下很是平静,而此时朝中几位年轻的大臣联名上折子陈述海运之利一事,打破了自正月过后朝廷的平淡无波。

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是这次朝中的大臣们反对的声音却比贾珠想象中弱了很多,尤其是当皇上明显表现出支持海运的态度后,反对的声音便渐渐的开始销声匿迹。

之前山东一事,宿正钦与萧诚先行回京禀明圣听、押送人犯,而贾珠和萧泽则是在山东逗留了一阵,正好错过了皇上大怒的那段时间,山东的官员大洗牌不说,当初朝廷里那些叫嚷着禁海、荡平海寇的人也个个深恐皇上认为他们也是私通东胡的共犯,皇上也的确借机扳倒了不顺眼的家伙,留下的人,自然都没那么臭硬的骨头。

这次大家察言观色,皇上的决议得到的反对力量小的可怜,皇上决心今年全面封锁河道,集中全力治河,漕运转移至海运,新设海运衙门,隶属户部,各支部与原漕运衙门想通,这些新增的官位让群臣都动了心思。

尤其是海运总督的差事,真是一块让人眼红的肥肉,不少人暗地之中较劲,尤其是二皇子和三皇子,更是动作频频。

二皇子推荐原漕运总督沈明奇,理由很充分,如今海运新增正是万事开头难,漕运总督熟悉漕运一干事宜,如果直接由他调任,自然事半功倍。

三皇子则是推荐原户部侍郎万怀义,三皇子也是振振有词,毕竟这个新衙门是隶属户部,从户部调任人员自然是上上之选。

两方人马在暗中较劲,都想让自己的人最终得到这个总督的位置,眼看着下周就是大朝会,这次这个总督的人选定会出炉,因此如今的争斗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

与遍地是肥肉的总督衙门相比,另外新设的一个隶属海运衙门名下的船厂就被众人忽略了,毕竟船厂招募的是民间制作海船的船工和熟悉海运的水手,虽然也领非常丰厚的银钱,但是毕竟不是官职。

就这样,就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的情况下,福州府、琼州府等地愿意弃暗投明的海寇们摇身一变,成为了新衙门的船工和水手,有不愿意给官府做事的,也都得了官府不再追究罪责的书面公文,各自回了原籍做良民去了。

而依然不为所动的,要知道这次船厂负责制造的,除了海运所用的粮船,也包括能够作战的战船。

而这次负责前往福建的秘密招安使,却并不是原来预料中的萧泽,而是织造府,贾珠后来才知道,陈雪莹夫妇二人深入芦花岛的一系列事情。

贾珠此时也为皇上这一招转移视线叫绝,这样做可谓是神不知鬼不觉,就算日后被人看出了端倪,却也是木已成舟。

至于那炙手可热的海运总督,户部这边大多数都支持户部侍郎,毕竟漕运衙门之前虽然也隶属于户部,但是却地位超然,漕运衙门的人和户部本部的人不和,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大家自然不愿意新设的衙门也被漕运衙门的原班人马给占据了。

有些聪明的看到了万侍郎身后有三皇子力挺,明哲保身不愿意掺和到皇子们的争斗中惹来皇上不满的,都闭口不谈,户部之中也隐隐有暗潮汹涌。

日子很快就到了初一大朝会,早上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贾政也和贾珠谈论起了今天定会出炉的这个海运总督,贾政对海运衙门其他的事不甚在意,倒是对这船厂隶属于海运衙门而非由工部统一管辖颇有微词。

“难不成是皇上对工部有所不满吗?”到了最后,贾政也有些忐忑。

贾珠听父亲抱怨,不由笑道:“那船厂还制造战船,不是同样不归兵部管辖,皇上这次看起来是格外重视这个海运,这海运总督的差事看着是个好差事,可要是做不好,这位子也坐不稳,到时候如果出了什么纰漏,贬官降职是小,失了圣心更是了不得。”

贾政听了也觉得有道理,便也频频点头,想着的确兵部也没管着战船的事,可见皇上并非是针对工部,同时贾政也觉得让贾珠一说,如今争斗不休的海运总督的位子的确是看着风光,实则是棘手得很。

父子两个说到这里,各自上了轿,贾政在前,贾珠在后,两顶轿子到了紫禁城门外,父子两个这才步行往朝堂方向走,路上遇到几位熟识的大人,彼此也闲谈了一番。

待进了大殿的门,贾珠一瞧,往常这个时辰大殿里只有稀稀落落的一些人,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人来的可都够早的了,而且大殿里明显气氛比往常要紧张得多。

等到皇上上朝,文武大臣按品级站定,最开始启奏的几本都是无关痛痒的事,直到户部侍郎李宽出列,举荐户部侍郎沈明奇出任海运总督一直。

海运衙门隶属于户部,因此由户部举荐并无不妥,只是李宽的出列却委实让贾珠大吃一惊,因为就算是户部举荐,也应该是户部的李尚书,不应该是这位李侍郎啊?

此时却见皇上让大太监接过了举荐的沈明奇的履历,正在龙椅上观看了不多时,就放在了一旁,没有对户部的举荐说什么,反而是目光落到了吏部尚书身上。

“吏部可有什么举荐?”

吏部尚书连忙出列,刚刚被户部的人抢先了一步,吏部尚书心里正懊恼着呢,刚刚看皇上再仔细看履历,生怕皇上一点头,这事儿就定了,那岂不是棋差一招满盘皆输,他这心正七上八下的,皇上却点名唤了他,他这才放了一半的心。

“回皇上,臣举荐原漕运总督万怀义。”说完,也递上了万怀义的履历。

皇上同样看完了,也没说什么,倒是让群臣发言,这下下面两派的人各抒己见,朝廷顿时就争论开了。

皇上在上面看着为这两个人说话的两伙人,眼神扫过二皇子和三皇子两个人,脸色一沉,心里面有些恼火,下面争论得越欢,皇上的心情越不愉快。

而此时的贾珠听着这些人已经从最初各自陈述两位大人的好处,到了攻讦对方的缺陷,越说火气越来,不由偷偷瞄了眼上座的皇上。

虽然贾珠的位置离着皇上并不近,但是因为勤练拉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