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飞云诀 >

第139章

飞云诀-第139章

小说: 飞云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斜着眼,接过鞑子使者递上的元廷圣旨,没有展开,捏在手中喝道:“不管你是什么人,你给我记住了,在应天,只能听我一个的!先掌嘴二十!”门口的卫士立刻冲了进来,按住那人,临时找不到板子,反握佩刀的刀鞘,噼噼啪啪地扇了起来。
    朱元璋这才把元廷圣旨递给李善长。李善长便在这噼噼啪啪的声响中展开卷轴,念了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龙极驭天,富有四海,常思天子牧守非贤能不能助也。今有应天朱元璋者,起于凤濠,战于四野,虽委身草莽,然犹不忘体恤生民。立世数载,应天之民何其乐也!前番欣然闻应天大胜,兹可贺也!以其能牧民,善征战,特加封朱元璋吴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望卿勉之,无负朕望!钦此!”
    应天文武一时间面面相觑:谁都没想到,在这个当口鞑子居然派人来加封朱元璋吴国公!只有少数几个人立刻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彼此给了一个眼色,齐齐看着朱元璋,并不开口。
    朱元璋不置可否,只是抬起头看着嘴巴被打烂的汉子道:“既然你们能打起来,不用说,你一定是刘福通派来的使者了?”
    刘福通的使者是在没办法吐辞,捂着嘴巴气息奄奄地说道:“我是大宋皇帝小明王的钦……使者……”
    朱元璋不屑道:“小明王早就被刘福通好吃好喝圈养在汴梁了,除了整天睡娘们什么事儿都会不干,他会有功夫给我派使节?行了,你也不用说了,来人,把他的那份儿也拿来瞧瞧。”
    不待卫士动手,李善长就走上前去,从刘福通使者怀里摸出一个黄绸卷轴,徐徐展开,念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明公朱元璋早年随先元帅郭子兴起兵,战勋卓著,守城有功。近闻卿于应天力挫强敌,招纳百姓,朕心甚慰!今强敌已退,兵甲已足,应天承平,特加封卿为吴国公,开府仪同三司。然天下未定,中原之地鞑虏肆虐,望卿亟速整顿兵马,率众北伐,以全先帝未尽之志!钦此!”
    又是吴国公!这一下应天众将不再是面面相觑,嗡嗡地低声议论开了。
    朱元璋脸色不变,只是抬手止住了众人的议论,道:“时局纷乱,你们两个说自己是使者就是使者了?念在正月里不宜行刑,暂且不杀。胡惟庸,你先把人带到应天府,好好查验身份。唔,既然你们都自称使者,那就先不必关押,但在验明正身之前须得禁足。”
    胡惟庸立即躬身道:“遵命!”说罢,招呼卫士带着两拨使者往应天府安置。
    使者一被带走,应天的文武又议论了起来。朱元璋也不例外,和马秀英两人凑着脑袋谈论不休。约摸过了半个时辰,议论声才渐渐小了下来。
    朱元璋整顿衣衫坐好问道:“大家都说说,这事儿怎么办?”
    要知道,朱元璋的“明公”只能算是自号,自己人叫着玩可以,外人承认不承认还难说。以往,朱元璋的北面是鞑子,西北是小明王,西南是陈友谅,南面和东面都是张士诚。朱元璋一直被压缩在一块狭小的地盘上。论实力,朱元璋顶多算盘据一方的军阀,别说问鼎,就连当别人垫脚石的资格都没有。
    应天一战,朱元璋以弹丸之地,不但击退了陈友谅和张士诚的联手进攻,而且收获极大,陈友谅不过带着两千残部逃回江州,张士诚更凄惨一些,趁着乱军投降的时候带着亲兵凑钻进林子狼狈逃走,回到平江的时候差点连他儿子都认不出来。就是这样的大胜,彻底改变了长江流域的战略态势。
    原本因为出身和长相问题一直被人瞧不起的朱元璋,又因为实力太弱,大战之前被大多数希望择明主的读书人间接地判了死刑;天晓得他居然咸鱼翻身,在这场看上去必败的战役中完胜。于是,在天下人眼中,朱元璋如同刘备一般,不再是当年占着徐州的刘备,而是占着荆州的刘备――完全有了进取天下的资本,作为一股新兴的势力在江淮中崛起。稍微懂点局势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小明王快不行了,取而代之的必然是应天朱元璋。眼光长远一些的,自然看得更清楚,从近几年应天的种种手段不难推断,日后问鼎的,怕是非朱元璋莫属。
    对于其他势力来说,眼下对待朱元璋的方式只有两种,一是联起手来迅速剿灭,二是尽一切可能拉拢过来为我所用。第一种已经成了幻想,于是,第二种手段就应运而生了。
    眼下两大势力同时向应天摆出了一张笑脸,这正是应天以独立的姿态正式登上逐鹿中原舞台的最好时机。
    胡大海一般对思考没什么兴趣,直接道:“还用想么?当然是砍了鞑子的使者,小明王的册封!”这个想法直接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想法,他们从起事那一天起,不知道有多少袍泽兄弟在和鞑子的血战中牺牲,如今让他们反过来接受鞑子的册封,从心理和感情上都接受不了。在他们看来,让鞑子接受应天的册封还可以考虑考虑,其他的,先打到服软再说!
    不过人群中也有不少当惯了官儿的老油子,心理对胡大海的话有些鄙视:没看到明公只是将鞑子的使者禁足了么?说明什么?至少说明明公没有砍了他们的意思!出于小心,他们也没有说话,只是细心揣摩着朱元璋的意图。
    一开始马秀英对朱元璋没有砍人也有一点不解,趁着众人议论的时候朱元璋说出了他的意思:怕杀错人。上一次察罕帖木儿被暗算之后,朱元璋急不可耐地杀了察罕帖木儿的使者,差点坏了大事,若不是云霄及时发觉进行补救,之前的努力就前功尽弃。朱元璋本人也意识到自己打仗行、玩权术也行,耍无赖也算高手,唯独玩阴谋比起云霄这些念书念得多的人来说还是差一些。这一次,朱元璋再也不敢自己拿主意乱砍一气,打算先问问众人的意见。
第二百一十八章 水涨船高
    朱元璋自己没主意,别人又都以为朱元璋自己已经有了主意。!一个怕自己做错事,一个怕自己说错话,一下子场面冷清了下来。
    朱元璋扫视了一眼又重新归于平静的人群,心中升起一股无力感。
    身边的马秀英突然低声笑了一下,朱元璋回过头,顺着马秀英的目光看了过去。原来云霄到底抵不住困意,背靠着柱子打起了瞌睡,而刘基则靠在云霄的肩膀上睡着了。
    “老五、老六,你们怎么看?”朱元璋原本就指望这两个人能出点主意,一看两个人居然就这么坦然地睡着了,忍不住问了起来。
    两个人同时一阵激灵醒了过来,各自喊了出来。
    “都答应!”
    “都不答应!”
    得!等于没问!不少人都这么想着。而朱元璋和马秀英眼睛一亮,陷入了沉思。云霄和刘基两人对视一眼,笑了出来。
    汤和忍不住问道:“老五、老六,你们……”
    刘基耸耸肩膀道:“我和五哥说得都没错啊!”
    这下所有人都面面相觑,等待两人给出答案。马秀英这才惊讶道:“老五,飞儿不是和你一起来的么?人哪儿去了?”
    云霄笑笑道:“回去帮我取东西了,等会她来了我再说。”也就这会儿功夫,柳飞儿就带着人过来了,几个卫士抬着两口箱子放在堂口,柳飞儿身后则跟着紫园的丫头,水柔。
    云霄一下子来了精神,出列打开箱子,从一叠锦缎中挑出一幅,朝卫士道:“两位辛苦!”
    两个卫士接过锦缎,展开来,众人面前立时出现了一幅地图。
    云霄又从另一口箱子中寻了一本类似帐册的册子,翻了几页,叫过水柔:“从这儿开始,你行?”
    水柔莞尔,露出一个动人心魄的笑容道:“将军教了那么久,若还是不会,哪有脸见人了?”
    云霄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目送水柔走到众人面前。
    水柔看了看册子,指着地图徐徐说道:“截至腊月二十,北方态势在均衡之下出现了变局。论地盘,刘福通实际控制的范围比鞑子略大一些;鞑子皇帝一直把草原视作自己的根基,因此鞑子的主力大军一直在草原和漠北平叛,刘福通在过去的几年里,趁机北上,其军力已经发展到辽阳,与高丽在鸭绿江沿岸对峙。双方僵持了几年之后,都已经精疲力竭。”
    朱元璋抚了抚下巴:“说详细点。”
    水柔指着地图道:“中原、河北、山东、山西都是战乱,且不说那里的百姓无法果腹,就连太平年月的大户人家都有寅吃卯粮的时候,所以,交战双方从这些地方征粮是不可能的。鞑子的主要粮草从草原来,可草原叛乱尚未彻底平定,既耗费了一大半钱粮,又让鞑子能征收的粮草少之又少;而龙凤朝大权几乎全部由刘福通一人把持,此人行伍出身,不善内政,加之黄、淮水患不断,粮草也非常吃紧。双方的粮草基地都距离战场千里,刘将军算过,从草原征收一只羊到大都,中途需要消耗四只羊,从汴梁、凤、濠二洲送一斤粮到战场,就算走水路都要消耗六斤粮。一句话,双方都没粮食,短期内也凑不到粮食。这还只是一个方面。”
    水柔弯腰又翻出一本册子,翻开几页,继续道:“这上面还记载着飞记商队走商路的时候得到的一些细节情报。上面说,扩阔自从郎山、易水河两次败在刘将军手上之后,又从草原上征召新兵,可草原叛乱已经让各部落的壮丁抽调干净,故而扩阔只征调了一些三十五岁以上的男丁,而现在草原部落里面已经很少看到高过车轮的青年男子了。而刘福通那边,从去年开始,就已经放弃了募兵的成例,改为征兵,年限也放宽到了十二岁到四十五岁。”
    “嘶――”在场所有文武都觉得有些牙疼,傻子都知道出现了这种情况意味着什么。十五年!至少十五年这两大势力无法恢复元气!
    “丫头!”一个文官上前一步,突然觉得这么一个侃侃而谈颇有风度的女子似乎不应该如此称呼,连忙改口道,“……姑娘,照这么说,咱们是不是应该趁机举兵,一举平定北方?”
    水柔一躬身,行了一个礼道:“这位大人见识非凡,奴家佩服之致!刘将军看到这些情报时也曾犹豫过,但反复推算之下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文官被水柔一番话说得全身舒泰,喜孜孜地问道:“不知道刘将军又作何想?”
    水柔淡然一笑道:“刘将军说,既然他们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没有了十几年功夫恢复不了元气,那咱们何必急在一时?毕竟对方手里现在的部队还算精锐,何苦冒着巨大伤亡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不妨让他们再打上几场,把手上精锐消耗地差不多了再说!”
    众人立刻表示认同,与其现在动手,不如等到两大势力血拼到只剩下老弱妇孺的时候来得方便。
    水柔看着众人赞赏的表情,朝云霄投去敬佩的眼神,旋即又回过神来继续说道:“奴家在刘将军说过这些话之后,也说了一些自己的意思,刘将军也没说奴家的意思有什么不好,奴家在这儿就大胆说了。”
    说着,手往地图上一指,落在地图上荆楚之地:“奴家觉得,应天最大的敌人应该还是陈友谅。就算现在鞑子能一口气吃掉刘福通,也需要个七八年功夫才能恢复过来,可陈友谅刚刚打过应天,又吃了那么大亏,但实力还在,肯定会看准机会再打咱们。咱们一旦北伐,那陈友谅不就又有机会了?”
    所有人齐齐点头,水柔看到众人的表情,脸上立刻笑成一朵花,抢着继续说道:“刘将军说过,应天大胜最大的好处不在于围歼了多少部队,而是在于把陈友谅十几年来培养出来的嫡系大将一网打尽,中小将领也是无一漏网,从表面上看,陈友谅只要一年时间就可以招募相同数量的部队,可实际上,将领的损失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补回来的。加上陈友谅地盘上多数优秀的将领因为不是陈友谅的嫡系,故而都受排挤,至于那些不是嫡系的士卒就更凄惨,军饷已经不谈了,就连吃饭都成问题,年前咱们招募流民的时候,就有不少陈友谅的手下直接来投。所以,奴家以为,完全可以利用北方的相持的这段时间,咱们等待时机兴兵灭汉。一旦陈友谅的地盘到了咱们手上,要不了几年,鞑子就完全不是咱们的对手了!”
    朱元璋沉吟一番道:“也就是说,鞑子和小明王两边都不必理会?”
    云霄笼着手笑呵呵地走上前道:“非也,非但不是不理会,反而是都应承!”
    朱元璋问道:“都应承?可将来……”
    云霄解释道:“所以,咱们是都应承下来,也都拒绝他们。”
    徐达受不了了,直接问道:“老五别打哑谜了,直接说出来不是更好?”
    云霄笑笑道:“先去鞑子使节那儿,告诉他咱们应了鞑子皇帝的封爵,拒绝了小明王,然后告诉他,为了不引起小明王警觉,咱们诈称小明王使者半路遇上流寇,所以先不公开应天接受鞑子爵赐的事儿,大哥自封吴国公,大哥的加封大典也只能让他们秘密观礼;再去刘福通使节那儿,告诉他们咱们应了小明王的封爵,拒绝了鞑子,然后告诉他,为了不让鞑子立即报复,咱们诈称鞑子的使节半路遇上流寇,所以先不公开应天接受小明王赐爵的事儿,大哥自封吴国公,大哥加封大典只能让他们秘密观礼。这样,咱们应天只要日后多找藉口敷衍一下,自然可以争取几年太平光阴积蓄实力。”
    两面三刀!所有人立刻明白了云霄的打算。
    朱元璋犹豫道:“可是纸保不住火啊……”
    云霄淡然道:“若是鞑子和刘福通正大光明派遣使者过来,倒也罢了。这偷偷摸摸派下使者说明什么?他们都拉不下脸拉求咱们!既然如此,那咱们还担心他们会找咱们对质么?何况,飞字营的商号遍布神州,这些使者回去之后过不了几个月就……到时候连人证都没有,谁还敢说事儿?再者说,若不是有这两份诏书在面前,在场各位会相信有这事儿么?就算鞑子和和刘福通把这两件事都捅出去,大家想,天下人是笑话咱们还是笑话他们?”
    朱元璋这才下定决心道:“好!就按老五说的办!”在场所有的文官虽然在道义方面对云霄的提议有些看不顺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你可能喜欢的